最近有一家上市公司特别火。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也上过热搜。
也就是他把检测业务做到了美国九安医疗。
作者想写这家公司。因为,九安医疗可能是中国创业故事中最具戏剧性的案例。
这里面有很多值得思考的地方。
任何人
如果你没听说过九安医疗的朋友,我就给你讲讲他们的背景。
九安医疗是一家成立于1995年的公司。你在1995年读对了。在查这家公司的时候,笔者惊呆了。从1995年到现在已经27年了。相信大家也很好奇,为什么27年后的今天会流行起来?
这个故事我以后再说。
九安医疗的创始人名叫刘一。笔者做了10年财经媒体记者,没听说过这样的人。他的名气和玉柔科技创始人刘自鸿在作者写的《500亿独角兽被接管,70岁刘姝威呼救,另一个创业集团不能再吹了》一书中的名气一样。他的成名是“天壤之别”,可谓“一日之泥”。
简而言之,刘一没有名字。为什么他没有名字?一个是九安医疗以前不红,一个是他低调。
相关资料显示,刘一1967年出生于安徽,毕业于天津大学分析仪器专业,曾任班长、学生会主席。毕业后去了一家仪器厂工作,南下一年。
在一家从事医疗器械的私企,我从普通员工到高管。
总的来说,刘一的经历并不算辉煌,完全违背了从清朝出来,去斯坦福读书,给世界顶尖科技巨头打工,然后回国创业,吸引融资的美妙路径。
刘一的经历很普通,但却符合创业的逻辑。
那么,刘一为什么要辞去民营企业的高层管理职务呢?
关于这个问题,我查阅了很多资料,从同行那里找到了一些线索。“当刘一离开民营企业时,他觉得中国缺乏自主创新的医疗器械产品。他不认为外国产品应该比中国的好。”
由于这种说法与坊间传闻相似,只能算是刘一选择创业的一个线索。
1995年,刘一回到天津,叫上几个有能力的同学一起吃了顿饭,谈谈自己的创业想法。至于做什么,他想做一个电子血压计。饭后,他和几个同学成立了九安医疗。
下面开始出现一些戏剧性的内容。建议你不要“生气”。
从1995年到2004年,这家公司在国内医疗器械市场没有任何风浪。
直到2005年,刘一和他的团队打开了德国市场,公司才变得更好。
写到这里是不是感觉有点“奇怪”?对于这个问题,我咨询了一位年长的媒体人。
他说,“当时国内的医疗器械企业习惯在国内销售海外产品,国内市场对海外品牌的认知度很高。”换句话说,大家可能都喜欢买国外的产品,像九安医疗这样的民营公司很难有市场。
作者认为,有道理。就像以前一样,我们都喜欢吃洋饭,买耐克、阿迪的鞋,用洋货,觉得自己很牛。只是近几年,随着消费者认知度的提高和国货的崛起,国产品牌的销量慢慢放缓。
如果回到九安医疗的时代,不买他们的产品,可能也不足为奇。为了和刘一的团队一起吃饭和发展,他们去了国外开拓市场。结果他们被德国人吸引,买了一大批电子血压计。
二
尽管有德国市场,但九安医疗在中国表现平平。
跨国经营成本太高,让这家公司一直亏损。
直到2010年,戏剧性的一幕再次出现。
苹果将与九安医疗合作。原因是后者开发了世界上第一个在iPhone和iPad上测试血压的工具。原来,五年来,刘一与团队一起启动了医疗智能硬件和软件设备。
关键是他们得到了苹果的批准,乘着东风去了美国硅谷开子公司。
该子公司的英文品牌名称为“iHealth”。请记住这个英语,他会创造奇迹。
很多人都知道,现在小有名气的小米,是2010年雷军受乔布斯影响,觉得智能风暴要席卷全球而创立的。按照时间计算,九安医疗的产品在2010年就获得了苹果的认可,太不可思议了。
刘一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在一个智力不发达的时代,他的远见超乎想象。
然后,又出现了戏剧性的一幕。
我听说一些中国公司得到了著名的苹果公司的认可,并在美国开设了子公司。
国内一些券商坐不住了。
他们感叹,“我差点错过第一股”。找到了刘一,告诉他,可以通过上市寻求发展。
是不是很戏剧化?
一家中国公司在国内被忽视。只有和外国人合作,在国外做生意,才引人注目。有必要将它们引入国内市场。在一批“大师”的培养下,九安医疗成功在国内IPO。
刘一认为,通过在中国上市,他可以赢得中国市场。
上市以来,九安医疗有着“中国电子血压计第一股”的称号,但很多人认为是“垃圾股”。
毕竟我们看一只股票是垃圾股还是潜力股,不就是看它的核心竞争力,市场空,业绩,盈利能力吗?这些元素,从九安医疗的财报中很难看出有多出彩。
电子血压计,不管是不是自己研发的,本身都不是高端技术。至于智能软硬件,概念多,真货少,概念多,实用的东西少,苹果也不缺供应商。
九安医疗继续过着平淡无奇的生活。
三
2020年,“全球黑天鹅”来袭,九安医疗率先出击。公司业务核心转移到防疫产品中新冠肺炎试剂和抗原的检测。2021年,借助中国抗原检测出口趋势,他去了美国,开始新冠肺炎生意。
还记得之前大家都记得的英文名“iHealth”吗?
正是这个子公司彻底改变了九安医疗的面貌。
“iHealth”和美国人打交道10年,对美国本土市场有“启蒙”作用。
到2022年,九安医疗的抗原检测试剂盒在美国会更加惊艳,疯狂销售。
那么,为什么美国人愿意买九安医疗的产品呢?
我觉得有两个原因:第一,可能美国消费者认为“iHealth”是美国公司,就像我们认为好丽友是中国公司一样;第二,性价比高。九安医疗的套件价格是6.99美元,比当地很多公司的都便宜。而且试剂盒可以自己采集,15分钟就能出结果。
便宜好用,傻子都不买账。其实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美国东西贵,普通人不存钱,所以消费能力高。他们吃一顿快餐大约需要10美元,一份套餐只需要6.99美元,一点也不贵。
因此,九安医疗迅速在美国建立了巨大的市场。据九安医疗预计,该套件月产能将达到1亿人,2022年月产能将达到2亿人。什么概念?美国人口3.3亿,月产量过亿,相当于美国总人口的三分之一。有可能是用过九安医疗的试剂盒产品。
这个数据让九安医疗2022年第一季度的盈利能力惊呆了所有人。根据他们发布的业绩预告,公司净利润有望达到140-160亿元,同比增长超367倍。
以数据拆分成季度的天数来看,意味着一天1.5亿元的净利润。这个数据太牛逼了。
4月17日晚间,九安医疗也发布公告称,他们的子公司有了最新的合同进展。在各种利好下,九安医疗股价半年涨了15倍。4月19日,股价小幅下跌,但尾盘大幅上涨。
“太赚钱”、“妖股之王”是财经媒体给他起的名字。笔者看到的是,一个陷入困境27年的公司,因为运气好,给自己27年的努力画上了一个漂亮的问号。
正如笔者开头提到的,九安医疗这个戏剧性的案例,有很多值得思考的地方。
笔者认为,对于刘一和他的团队来说,漫长的27年创业之旅绝对是危险大于机遇,甚至是异常艰难的。就算一个坎都不迈,他们也不可能有现在的成就。
还是那句话,有必要提一下作者早前写的“500亿独角兽无人问津,70岁刘姝威呼救,又一个创业团吹不下去了”。作者不必拿玉柔科技和九安医疗做比较来证明什么。
试想一下,我们是不是应该多考虑一下?与其拯救那些吹牛、讲故事、不创造价值的公司,难道不应该更关注那些努力工作、还在奋斗的创业者吗?
希望创业者中少一些戏剧性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