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纳税人通过签订“阴阳合同”偷逃税款,因此受到行政处罚,甚至是刑事处罚的案例并不少见。今天小快通过常见的四类“阴阳合同”,做了相应的财税分析,使纳税人能够准确识别“阴阳合同”,避开这些雷。
今年,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意见》明确要求,对隐瞒收入、虚列成本、转移利润以及利用“税收洼地”“阴阳合同”和关联交易等
避税行为,加强预防性制度建设,加大依法防控和监督检查力度。
“阴阳合同”易在涉及个人收付款的情形下出现,也有部分企业可能出于种种原因,主动或被动地签订了“阴阳合同”。
目前市面上使用阴阳合同比较多的场景有
三类:影视业明星、建筑施工、房屋买卖。
第一种:影视业明星
影视业明星在商议片酬的时候,很常见的情况是交易双方签订
两份金额不等的“阴阳合同”,一份金额小的“阳合同”用于向税务机关备案使用,而另外一份金额高的“阴合同”则是双方实际约定的交易金额,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少缴纳税款。
明星作为高收入人群,偷税漏税的新闻时有爆出,不管是国内还是在国外都有明星以身涉险。
第二种:建筑施工
阳合同是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按照《招标投标法》的规定,依据招投标文件签订的在建设工程管理部门备案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
其
主要特点为:经过合法的招投标程序,该合同在建设工程管理部门备案,形式合法。
相应的,阴合同是双方为规避政府管理,私下签订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未经过合法的招投标程序且该合同未在建设工程行政管理部门备案。
与阳合同相对比,其主要特点为:在建设工程管理部门
未进行备案或变更登记。
第三种:房屋买卖
在二手房交易中,阴合同显示买卖双方真实的成交价格,阳合同则根据使用需要有所不同,一种是虚高的房价合同交给银行,以申请更多按揭贷款;另一种是填低房价的合同交给房地产交易中心过户,以便
少交税。
实际交易中,买卖双方为达到避税或其他目的,向有关部门登记时用一份合同,通过少报价格或少报面积的方式,降低买卖合同标的,用降低的价格少纳税,称为阳合同;卖家与买家另签一份合同,作为实际支付交易金额的合约并实际履行,称为阴合同。
一、四类常见阴阳合同,你踩雷了吗?虚构业务,虚增营业收入
典型案例
最近,因某上市公司连续数年财务造假、虚假披露,多位自然人投资人向当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经法院审理,判决该上市公司赔偿5万多名投资者的损失,合计约24亿元。判决特别明确了各被告尤其是实控人、时任董监高等应承担的责任比例。通过仿造、变造增值税发票,虚构业务进而
虚增营业收入,是该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手段之一。
风险分析
实务中,部分上市公司为粉饰财务报表,铤而走险,通过虚构业务的方式增加营业收入和利润。在此过程中,往往伴随着“阴阳合同”。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人误认为,企业在虚增营业收入后会缴纳相应的税款,使其虚增的收入在形式上符合税法规定,这样就不会有很大的风险。但是,这样做将涉嫌
编造虚假计税依据、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等,一旦被发现,企业将为其扰乱资本市场秩序的违法违规行为付出很大代价。
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依法从严打击证券违法活动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依法从严从快从重查处欺诈发行、虚假陈述、操纵市场、内幕交易、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以及编造、传播虚假信息等重大违法案件。因此,提醒上市公司,切勿为了财务报表的“纸上富贵”,既付出“真金白银”的税款,又承担民事甚至是
刑事责任。
私户收款,签订低价合同
典型案例
王某是A公司的股东,计划将其持有的A公司股份以5000万元的价格转让给李某。为了逃避缴纳个人所得税,王某与李某签订了一份“形式”合同,约定的价款为3000万元。但是,两人私下约定,李某将再向张某及其家人的账户汇款,共计2000万元。
风险分析
一般而言,经授权,税务机关可以调取个人银行、第三方支付软件的收付款明细。因此,如果纳税人签订了低价的“阳合同”,甚至该价款不具有商业合理性,但是通过私户实际履行了“阴合同”约定的义务,这样的做法并非万无一失。
需要提醒的是,“阴阳合同”的形式很多,除了商事合同,聊天记录、录音等都可能成为
“阴合同”的表现形式。基于此,纳税人不应存在侥幸心理,错误地认为没有再签订商事合同,就不构成“阴阳合同”。
改头换面,掩盖交易真相
典型案例
张某为B公司介绍了一项业务,取得业务介绍佣金1000万元。根据我国个人所得税法的规定,这笔佣金属于劳务报酬所得,应纳入综合所得的计算范围,适用最高45%的累进税率。
但在实际操作时,张某与B公司签订了一份股权收购协议,约定B公司以1000万元的价格,收购张某所拥有的一家公司的股权,该公司处于亏损状态,经评估的公允价值将会极低。在签订了这份股权收购协议后,张某的业务介绍行为
被“包装”成股权转让行为,其取得的劳务报酬所得也被“包装”成了财产转让所得,适用20%的税率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风险分析
案例中,纳税人将真实的业务“
改头换面”,签订了一份
隐瞒真实交易的合同,具有明显的欺骗性及较强的隐蔽性。尽管张某缴纳了税款,但其适用的所得性质并不符合实际情况,属于故意
少缴税款。同时,如果B公司在取得张某公司的股权后,短时间内注销公司并将相应损失在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很可能因其商业行为不具有合理性而受到质疑。
拆解工资,改变所得性质
典型案例
D公司的几位高管计划接受所谓的“税务专家”制定的“筹划方案”,将其劳动合同约定的薪酬拆分发放,以
降低个人所得税税负。具体来说,假设高管赵某的年薪为200万元,其中的50万元由D公司发放,其余的150万元通过第三方人力资源平台结算走账。
该平台承诺为D公司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或差额普通发票,用于企业的列支处理。平台取得款项后,将通过套现转账或以所得核定征收的方式,在平台所在地缴纳较低的税款,税后款项再以转账的形式
汇回高管或其家人的账户中。
风险分析
不真实地拆分劳动合同的薪酬,通过第三方平台将其中的一部分转变为外部用工成本,进而适用较低的核定征收率,降低个人所得税税负。这种形式掩盖了用工真相,是典型的
违法筹划。
因为,如果无法证明公司员工与人力资源平台之间的外部服务关系是真实的,将涉嫌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和员工个人偷逃税款两项违法违规行为。
了解完常见的阴阳合同,再看看“踩雷”后需要承担的
风险和后果吧!
二、主动/被动的签订阴阳合同后,有哪些后果一旦被查出,不但要补足应缴的税款,而且还要面临高额罚款。更严重的是,这样所谓的“避税”方式在近几年已经引起了一定数量的纠纷。过户前首先要核税,核税通不过,则无法交易,纠纷自然而生,多出的税费到底谁来承担就成了双方争议的焦点。
此外,如果是通过贷款方式买房,由于首付款是按真实房价支付的,而交付贷款银行的必须是送房地产交易过户用合同,如果首付款和买卖合同有出入,贷款也不能获得银行批准,这样也会引起双方的纠纷
签订“阴阳合同”确实可以给当事人带来非正当利益,但这是一种违规行为,这种掩盖非法目的的做法,暗藏着很大的法律风险。主要风险包括:
1、涉嫌
逃税要承担法律责任,即税务机关一旦查实的话要追缴税款,而且要处以税款5倍以下的罚款。如果数额到了一定程度要受刑事处罚,作为纳税人如果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10%以上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2、当买房人再次转让房产时,将面临卖出价和买入价之间
差额较大,相应税费被拉高的问题,将要承担更多的税赋。
3、当买卖双方因交易发生争讼时,一旦进入法律程序,由于签订阴阳合同属于当事人恶意串通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阳合同”肯定会被宣布无效,因而基于这份合同所进行的过户行为也会被撤销。这样,买方就面临支付了房款而无法取得房产的风险。
4、双方因支付价款发生纠纷时,如买方主张按照备案合同中的房价购买,不再购买“作价”的各类配套设施设备,即便法院最终确认按照实际的成交价格来交易,由于双方在交易环节中涉嫌避税,也会被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
《刑法》第二百零一条 【逃税罪】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10%以上的,处
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30%以上的,处
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扣缴义务人采取前款所列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额较大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对多次实施前两款行为,未经处理的,按照累计数额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