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车路线:全程约4179公里
起点:伏牛地下河景区
1从起点向西南方向出发,行驶320米,左前方转弯进入G311
2沿G311行驶263公里,左转上匝道
3沿匝道行驶12公里,直行进入沪陕高速公路
4沿沪陕高速公路行驶60公里,直行进入李营隧道
5沿李营隧道行驶220米,直行进入沪陕高速公路
6沿沪陕高速公路行驶21公里,直行进入新沟隧道
7沿新沟隧道行驶180米,直行进入沪陕高速公路
8沿沪陕高速公路行驶430米,直行进入曹营隧道
9沿曹营隧道行驶320米,直行进入沪陕高速公路
10沿沪陕高速公路行驶210米,过赵心沟大桥约10公里后,直行进入柳树营隧道
11沿柳树营隧道行驶180米,直行进入沪陕高速公路
12沿沪陕高速公路行驶32公里,直行进入枣园隧道
13沿枣园隧道行驶290米,直行进入沪陕高速公路
14沿沪陕高速公路行驶121公里,过重阳水库大桥约12公里后,直行进入桃花沟隧道
15沿桃花沟隧道行驶180米,直行进入沪陕高速公路
16沿沪陕高速公路行驶89公里,直行进入小沟隧道
17沿小沟隧道行驶170米,直行进入沪陕高速公路
18沿沪陕高速公路行驶96公里,直行进入庙湾隧道
19沿庙湾隧道行驶200米,直行进入沪陕高速公路
20沿沪陕高速公路行驶133公里,直行进入梅子岭隧道
21沿梅子岭隧道行驶310米,直行进入沪陕高速公路
22沿沪陕高速公路行驶469公里,直行进入州河北隧道
23沿州河北隧道行驶11公里,直行进入沪陕高速公路
24沿沪陕高速公路行驶170公里,直行进入松树梁隧道
25沿松树梁隧道行驶470米,直行进入沪陕高速公路
26沿沪陕高速公路行驶80米,直行进入店岭隧道
27沿店岭隧道行驶320米,直行进入沪陕高速公路
28沿沪陕高速公路行驶21公里,过张河大桥约19公里后,直行进入月日滩隧道
29沿月日滩隧道行驶340米,直行进入沪陕高速公路
30沿沪陕高速公路行驶412公里,朝西安/山阳/武汉/商洛西方向,稍向右转进入沪陕高速公路
31沿沪陕高速公路行驶15公里,直行进入沪陕高速公路
32沿沪陕高速公路行驶120公里,直行进入柏朵山隧道
33沿柏朵山隧道行驶370米,直行进入沪陕高速公路
34沿沪陕高速公路行驶118公里,直行进入金岭隧道
35沿金岭隧道行驶670米,直行进入沪陕高速公路
36沿沪陕高速公路行驶15公里,直行进入福银高速公路
37沿福银高速公路行驶138公里,直行进入崖底隧道
38沿崖底隧道行驶160米,直行进入福银高速公路
39沿福银高速公路行驶93公里,直行进入泘沱隧道
40沿泘沱隧道行驶330米,直行进入福银高速公路
41沿福银高速公路行驶34公里,过铁索桥,直行进入景家湾隧道
42沿景家湾隧道行驶200米,直行进入福银高速公路
43沿福银高速公路行驶66公里,直行进入庙边子隧道
44沿庙边子隧道行驶500米,直行进入福银高速公路
45沿福银高速公路行驶530米,直行进入李家河三号隧道
46沿李家河三号隧道行驶44公里,直行进入福银高速公路
47沿福银高速公路行驶280米,直行进入李家河一号隧道
48沿李家河一号隧道行驶10公里,直行进入福银高速公路
49沿福银高速公路行驶21公里,直行进入白家坪二号隧道
50沿白家坪二号隧道行驶230米,直行进入福银高速公路
51沿福银高速公路行驶230米,直行进入白家坪一号隧道
52沿白家坪一号隧道行驶640米,直行进入福银高速公路
53沿福银高速公路行驶540米,直行进入山底村隧道
54沿山底村隧道行驶440米,直行进入福银高速公路
55沿福银高速公路行驶209公里,过洩湖立交约10公里后,直行进入沪陕高速公路
56沿沪陕高速公路行驶191公里,朝西安绕城北/渭南/郑州/韩城方向,稍向右转进入田王立交
57沿田王立交行驶370米,过田王立交约760米后,直行进入西安绕城高速公路
58沿西安绕城高速公路行驶342公里,过陇海线高架桥,朝咸阳/杨凌/宝鸡/兰州方向,稍向右转进入帽耳刘立交
59沿帽耳刘立交行驶660米,过帽耳刘立交桥约670米后,直行进入西宝高速公路
60沿西宝高速公路行驶628公里,过漆水河桥,在杨凌出口,稍向右转进入杨凌立交
61沿杨凌立交行驶740米,过杨凌立交约630米后,直行进入孟杨路
62沿孟杨路行驶630米,左前方转弯进入渭惠路
63咸阳市内驾车方案
1) 沿渭惠路行驶19公里,过右侧的全顺综合商店约80米后,右转进入长青路
2) 沿长青路行驶660米,左转进入康乐路
3) 沿康乐路行驶240米,左转进入祥和路
4) 沿祥和路行驶140米,到达终点(在道路左侧)
终点:杨陵街道
谁知道杨凌?
1、不属于市区,杨凌是直接归属于陕西管辖的省区级行政单位。位于陕西关中平原中部,隶属陕西省咸阳市,全称为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简称杨凌区。是中国第一个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景点有教稼园、树木园、水运中心、创新园等。
2、陕西省位于中国西北部,省会是西安,是中华民族及华夏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纵跨黄河、长江两大流域,东隔与山西省相望,北与内蒙古自治区相毗连;属北暖温带、亚热带季风性气候,著名景点有长城、秦始皇兵马俑、大雁塔等。
3、陕西地势的总特点是南北高,中部低。同时,地势由西向东倾斜的特点也很明显。北山和秦岭把陕西分为三大自然区域:北部是陕北高原,中部是关中平原,南部是秦巴山区。陕西境内气候差异很大,由北向南渐次过度为温带、暖温带和北亚热带。年平均降水量5769毫米,年平均气温130℃,无霜期218天左右。
4、陕西各地的博物馆内陈列的西周青铜器、秦代铜车马、汉代石雕、唐代金银器、宋代瓷器及历代碑刻等稀世珍宝,昔日的周秦风采、汉唐雄风从中可窥一斑。在自然景观方面,有位于华阴市的西岳华山、宝鸡眉县的太白山,还有西安周边的临潼骊山华清池、终南山、翠华山,秦晋交界处的黄河壶口瀑布等。
杨陵到咸阳沿途有什么好景点
杨凌位于渭河流域关中平原腹地,东距西安市82公里,西距宝鸡86公里,欧亚大陆桥陇海铁路线及西(安)宝(鸡)高速、中线公路从区内穿过,旅游交通十分便利。
简介:
公元604年,一代英君隋文帝逝世,葬于泰陵。因隋文帝杨坚姓杨,为了纪念英明的隋文帝的陵寝在此地,故把此地称为杨陵〔杨凌〕。 1997年7月29日在咸阳市杨陵区成立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规划面积2212平方公里,纳入国家高新区管理,由陕西省直辖,并和19个中央部委共管,具有地级行政级别,管辖县级杨陵区,但因为其作为农业示范区的特殊性,尚未被中国主管行政区划的民政部单独列为行政区,仍将杨陵区划属咸阳市。总面积135平方公里,其中国务院批准的示范区规划面积2212平方公里,目前城市建成区约17平方公里。下辖一个县级杨陵区,有3镇2个街道办事处,87个行政村,总人口20万,其中城市人口8万人。其中耕地面积106万亩,农民人均耕地08亩,是中国农业起源之地。 杨凌邮编为712100,区号跟西安相同都是029。 2008年8月14日国务院在《关于同意陕西省调整咸阳市与宝鸡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国函200877号)文件中,同意将宝鸡市扶风县揉谷乡划归杨陵区管辖,这标志着扶风县揉谷乡正式划归杨陵区。 揉谷乡有可以和周至县相媲美的猕猴桃产业地,更有“中华红皮洋葱之乡”的美称,揉谷乡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历史文化悠久,自古就是姜嫄腹地,后稷之根所在。 杨凌是我国唯一的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由国家19个部委和陕西省人民政府共同建设,陕西省成立了由34个厅局组成的省内共建领导小组。示范区管委会享有地方级行政管理权、省级经济管理权及部分省级行政管理权。享受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各项优惠政策、国家对农业的倾斜扶持政策以及西部大开发的各项优惠政策。自1997年成立后,通过10多年的艰苦创业,杨凌示范区已成为陕西经济最具发展潜力的增长点和西部大开发的亮点,已被国家批准成为向亚太经合组织开放的十大工业园区之一,是国家重点支持的五大高新区之一和全国六个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之一。
详介
杨凌区内驻有教育部直属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以及杨凌职业技术学院、陕西医科专修学校、陕西国防科技学院等大专和中专院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现有学科涵盖农、理、工、经、管、文、法、哲、史、医、教育等11大学科门类,有植物病理学、土壤学、农业水土工程、临床兽医学、果树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农业经济管理等7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和作物遗传育种、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等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另有若干省部级重点学科,以及国家级、省部级重点实验室若干,在农业领域拥有雄厚的研究实力。其它的大专和中专院校中,个别学校以农科为特色。 4000多年前,中国农业师祖后稷·弃在杨凌这块热土上教民稼穑、树艺五谷,成功地推动了我国 农耕文明始祖——后稷原始农业向传统农业的过渡,创造了先古时期中国农耕文明和杨陵农业的辉煌。 4000年后的今天,尤其是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成立以来,18万杨凌人民充分发挥区内的农业科技优势,抢抓机遇,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设施农业、畜牧、苗木花卉、名优新特杂果、良种等五大产业,建成了一批优质农产品生产和示范基地,现代农业正在杨陵这块热土上崛起,每年一届的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在这里举行。 经过一代又一代杨凌人的努力,目前在高度发展的现代农业的带动下,杨凌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均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杨凌,正以崭新的姿态,在后稷曾经耕耘过的这块热土上,创造着现代农业的辉煌。 从某种意义上讲,杨凌的历史就是一部中国农业及农业科技文明史。《史记·周本记》记载,4000多年前,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农官——后稷,就在这一带“教民稼穑,树艺五谷”。可以说我国农耕文明史由此发端。 1934年,辛亥革命元老于右任先生与爱国将领杨虎城将军,在这里建立了中国西北地区第一所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前身。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和陕西省在这里又陆续布局建设了一批农林水方面的科教单位,到1997年示范区成立时,共有10家农科教单位,包括两所大学、5个研究院所、3所中专。在不足4平方公里的地方, 聚集了农林水方面70个学科近5000名科教专门人才。世界上还有一个这样的地方,就是荷兰的瓦格涅根。所以,当时人们就把杨凌称作“农科城”。李岚清同志1996年来杨凌看了后,说“只能算个农科乡”。因为当时缺乏基本的城市功能,基础设施条件只是一个落后的北方小镇。 也正因为条件太差,以及体制上的问题,改革开放以后,这里出现了严重的人才流失。示范区成立前的几年,平均每年流失近百名骨干人才。为了稳定人才,发挥农科教优势,推进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发展,在岚清同志的亲自推动下,国务院于1997年7月13日批准成立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并实行“省部共建”的领导和管理体制,由陕西省与国家14个部委(现已调整增加为19个)共同领导和建设,并成立了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陕西省也成立了由省级有关部门组成的省内共建领导小组。 国家交给杨凌的任务是:通过体制改革和科技创新,把科技优势迅速转化为产业优势,依靠科技示范和产业化带动,推动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带动这一地区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农民增收,并最终为我国农业的产业化、现代化做出贡献,并要在“农业改革发展思路”,“培养、吸引、发挥人才作用”,“农科教结合”,“产学研结合”,“科教体制改革”,“干旱农业研究和开发”,“对外交流与合作”,“省部共建”,“农业产业链延伸”及“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等十个方面发挥示范作用。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国家19个部委和陕西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六年多的艰苦创业,示范区建设取得了比较显著的进展。 建设了一个设施较为配套、功能比较齐全、初具现代化水准的园区硬环境。示范区成立以来,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近487亿元。其中,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投资224亿元。包括30多万平方米高标准的安居工程,孵化功能齐全的创业中心,四星级的国际会展中心,设施条件一流的标准高中、小学和幼儿园,亚洲首屈一指的水上运动中心,国外进口设备的示范区医院,30多公里的市政路网,省内唯一的用于城市集中供热的天然气热电厂,等等。 杨凌城市建设突出了生态型的特色,建设一流的人居环境,不允许对环境有污染的企业和项目入区。示范区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都在紧张的建设之中。去年,示范区通过了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国内、国际双认证。杨陵由一个落后的乡间小镇,正在向一个城市功能完善、科教优势明显、产业特色突出、生态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农科城”转变,人才流失的势头得到初步遏制。 科教体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科教实力和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1999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把原十家科教单位合并组建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两所高校,科教资源得到有效整合,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实现了我国教育与科研单位的首例实质性合并。经过三年的探索,已初步构建出农科教相结合,产学研一体化的办学新格局。新体制和新机制激发的活力,推动了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跨越式发展,在旱作农业、水土保持、小麦杂交育种、生物制药、体细胞克隆、人体干细胞研究等众多领域相继产生了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成果。科技成果转化率由32%提高到了45%,一大批科教人员走出校门,创力或领办科技型企业,一批技术成果实现了产业化。 建立了符合市场经济要求和与国际惯例接轨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初步建立起良好的投资环境。示范区成立以来,始终把环境建设作为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着力创造一流的投资软环境。按照“小政府,大服务”的原则,建立了精干高效的管理机构。管委会只设六局两办,58名公务员编制。在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等多个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创新。工作人员录用全部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干部任用主要依据绩效考核;在全国较早实行了会计代理制,部门经费使用完全透明化,实现了有效监督;所有的工程项目,全部纳入有形市场,公开招标,阳光下操作;大宗公用物品购买,实行政府集中采购制度;中层干部的分务用车和所有工作人员的通讯费用,实行货币化分配,基本体现了公平分配原则,降低了行政开支,同时有效克服了公务用车可能滋生的腐败问题;服务、办事推行首问责任制和服务承诺制等措施,努力树立诚信政府形象,等等。示范区还逐步健全了有利于企业发展的生产要素市场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先后设立了企业孵化、人才交流、证券交易、专利信息、信贷担保、投资咨询以及法律、会计、审计等中介服务机构,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社会化服务。良好的投资创业环境,为吸引人才、促进招商引资和加快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科技示范稳步推进,农民增收和示范辐射带动效益不断扩大。在围绕区内外科技示范、促进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方面,逐渐摸索出了一些可供推广的经验和模式。如金坤、科元公司采用“公司+科技人员+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与科教人员、农户结成了利益共同体,成为带动农业化和农民增收的龙头。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在校村共建、技术示范的实践中,总结出了技术指导型、股份合作型、经济共同体型、公司带动型四种模型。同时,积极引导、鼓励并规范发展各类专业协会和经纪人队伍,走“科技+专业协会+农户”的道路,逐步建立农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一体化的产业化经营体系。区内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明显加快,设施农业、畜牧业发展迅速,成为最具有发展活力的主导产业。农民收入增长迅速,杨凌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997年的1396元增加到2003年的2843元,年均递增125%。 示范区管委会与两所大学及入区企业,先后在陕西关中、陕北、陕南以及16个省(市)的不同生态类型区,建设了116个农业科技示范区推广基地,入区企业共在全国30个省市建立示范点和原料基地1258个,涵盖了农作物良种、畜牧、苗木花卉、设施农业、生态农业、水利水保、荒漠治理等众多领域。据不完全统计,示范区管委会和两所大学建设的科技示范基地共引进国内外优良种1500多种,累计推广农业实用技术600余乡,推广面积8000多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0多平方公里,培训农民300多万人次,每年的对外示范辐射效益超过100亿元。 农高会成为吸纳转化农业科技资源和生产要素的重要载体。省部联办农高会已成功举办了十界,规模和影响越来越大,已成为我国四大科技会之一。前十界农高会累计有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和美国、法国、日本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上万家国内外涉农企业,农业科教和中介机构以及720余万客商和群众参展、参观。在农、林、水、牧、农机等方面的高新技术、实用技术及其产品的展示交流、交易,取得了积极成果。项目投资及技术、产品交易额累计70126亿元。最近四界举办的农业高新科技论坛,有107名省部即领导、国内外知名专家和企业界人士发表了精彩演讲。举办的实用技术培训和咨询活动,培训、咨询人数超过30万人次。邀请全国农村致富典型,开办农民“致富论坛”,受到农民热烈欢迎。农高会已经成为以农业高新技术为龙头的农业综合要素大市场,一大批农业高新技术成果得到转化,大量实用技术得到推广,科技、人才、资金、物资等多方面信息被扩散和辐射,从而推动了农民增收致富,推动了农业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对外交流不断扩大,绿色旅游悄然兴起。示范区成立以来,打破传统的生产和管理模式,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交流。通过引进农业高新技术,发展农业高新科技产业,提高了竞争力和内在需求,促进了示范区从小农经济向商品经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先后同美国、日本、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以色列、台湾、香港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有关政府、科研机构、企业和大学建立了密切的联系。 以农业观光和科技游为主的特色旅游正在成为示范区发展的一个新亮点,杨凌目前已被国家旅游总局列为全国农业科技旅游示范点候选城市。过去的两年,共接待中外游客295万人次,其中入境游客近2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417亿元,农林科技大昆虫博物馆、杨凌水运中心被陕西省旅游总局评为2A级景点。在旅游业的带动下,二、三产业发展迅猛,拓宽了就业渠道,就业形势发生了喜人变化。与1997年相比,累计新增就业岗位近万个,灵活就业人数超过1万人。 六年多的开发建设给杨凌带来的变化可以概括为:一是形成了一个有绿色、生态特色的小城市的雏型;二是居住在这里的人们生活条件和生活环境有了比较明显的改善;三是人才流失的势头得到初步遏制;四是产业发展出具规摸,并形成了有一定吸引力和聚集度的投资发展环境;五是通过科技示范和产业发展,对周边地区和更大区域农民增收的带动作用初步显现;六是人们的思想意识、思维和行为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七是展示出良好的发展前景,并为下一步更快、更好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大佛寺
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彬县城西十公里的西兰路旁,寺窟始凿于北朝,大规模开凿于唐初,贞观二年(628)基本建成,是唐太宗李世民为纪念他指挥的彬州浅水原大战和五龙阪大战中阵亡将士而建,起名应福寺。北宋改名庆寿寺。明以来俗称大佛寺,以阿弥陀佛造像高大精美而得名。[39]
彬塔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又称开元寺塔、彬县塔,民间称“雷峰塔”。位于县城内西南紫薇山下,塔高4694米,塔底宽度1404米,为楼阁式砖塔。[40]
武陵寺塔
该塔身高275米,直径6米,周长21米,七层八楼,第砖质木式结构。重檐楼阁式,层层有斗拱飞檐,角有风玲,楼门有圆有方,外有平座栏杆,所雕图案各异。塔身内为两米见方天井,木质楼梯旋绕直达塔顶。隔层拱门相对,出拱门凭栏可以俯瞰四面山色。
1981年,该塔被定为陕西省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竖立署名永寿县人民政府文物保护标志碑一块。塔周围曾有残砖断瓦,石佛像出土,塔下有清道光年间重修武陵寺石碑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