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成功的创业者的背后,都有一段不为人知的 创业 故事 ,这段故事隐含着他们的人生理念和创业成功的秘密。那么下面由我与大家分享40岁女人创业故事,希望你们喜欢!欢迎阅读!
写这篇文字的时候还没有进入2015年,但心里已经想飞奔进入这个新的年度,因为品途网渡过了艰难的头两年,开始进入正轨。我们有了明确的方向、清晰的规划、给力的团队、用户和资本的认可,为此我每天能量满满蹦蹦跳跳,不惜东奔西走早出晚归,看着企业慢慢长大,感觉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我叫刘宛岚,生于1972年,创办品途是在2012年10月,那年刚好40岁。一个女性,年过四十,一直在跨国企业里干实业,去创业搞一个互联网媒体,这种背景真是让天使都绕路走,一直不被看好,能坚持下来自己也暗暗点小得意。我要跟团队一起努力走得更远,成就一个更励志的故事。
很多人问我为什么离开好端端的跨国企业去做这么辛苦的创业看品途上连载的《我在宜家的日子》,那是多少人向往的工作单位。唯一能说的原因是,因为喜欢对未知领域的探索,喜欢探险,喜欢挑战,这让我觉得,这辈子得走出温室拼一把才了无遗憾。尝试新事物对我而言是最酷的事情,比如蹦极,我会毫不犹豫地去尝试,而且跳下去的时候会舒展四肢让动作尽量优美一些。
然而,创业不是一件好玩的事情。有人说养一个小孩,是自己的重生,我看做一个企业,也真的是自己职业生涯的重生,甚至是整个人的重生。从投资人的角度,不投女性,不投跨国企业出来的人是有道理的。这两年里,自己身上的很多毛病爆发出来,特别感谢能容忍我的这个团队,尤其是一起从民宅走向宋家庄的彭成京、张建全、吴梅梅,一起从宋家庄走向劲松的林琴、杜航、彭珍、_涛、王玉。这不是一个豪华的团队,甚至有人说你的人有点low。然而建起万丈高楼靠的绝不是明星,而是持之以恒用心耕耘的人们。我的第一个体会是,创业初期,踏实的队友比什么都重要,鱼池还小的时候,经不起捣腾,弄进去一条鲶鱼不是好主意。最早帮乔布斯做起来的,是老实巴交的沃兹,跟马云一起创建阿里巴巴的是毫无明星气质的十八罗汉。对于高楼大厦来说,最重要的其实是不起眼的基石,他们尤其值得珍惜。他们还有一个特点,老实不爱哭。俗话说爱哭的孩子有奶吃,这必须要注意避免,如果这孩子实在闹腾,离开就离开了,企业的人员流动很正常也很有必要。而对能坚持下来的队友,一定要为他们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第二个体会是,人的潜力可以很大,很大。我以为自己写不了那么多字,以为自己不爱在众人面前说话,以为自己是一个眼里容不进沙子的人,以为自己住酒店就得四星级以上……其实,这些都是自我设限。 毕业 之后在工作中大多数是用英文书写,除了写邮件就是写PPT,当我第一次为品途写 文章 的时候,觉得要写那么多文字真是累,不想写。还比如,大学毕业之后再也没怎么公开演讲,以至于很不适应站到台前。在品途成立初期,我用各种理由推掉了很多演讲。后来发现作为企业创始人,不得不写,不得不说,于是决定对于回避不了的事,就别回避了,干脆喜欢好了。现在,我在台上说话可以像跟朋友聊天一样自如,主持也变成了一件好玩的事儿。
如果认真地工作有困难,那咱就认真而愉快地玩耍。有些年轻人在工作中会说,我喜欢做这个,不喜欢做那个。而专业的工作者会先考虑我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然后在做的过程中喜欢上自己做的事,喜欢上一起做这事的人。做企业是一个成长的过程,自己和同事们与企业共同成长会带来苦尽甘来的愉悦。今天,每当我听到有人赞成京的文章写得扎实有价值,赞建全有灵气有想法,赞梅梅能独挡一面时,感觉比赞我高兴多了。从客厅走到写字楼的这两年,回头看看,与同事与企业一起在最艰苦的条件下成长,是最大的收获。
第三个体会是,内心强大而不自大是多不容易的功课。创业者的确需要有强大的内心。时常听到有人说创业的其中一个原因是为了不再受上级指挥,自己想怎么做都可以。等真的创业之后,会发现有人指挥其实很幸福的,他来承担是否做对的责任。相比“怎么做”,“做什么”重要得多,“做什么”对了,怎么做是个时间问题,但“做什么”出了问题的话,越努力只会问题越大。
这种因为承担责任而带来的压力可以说是大到无法描述。现在也开始理解为什么有些成功了的人会自大,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曾经有多不容易,回看来时路,真的觉得自己好牛。而更成功的人则会一直保持空杯心态。今天跟一位接触格力内部比较多的朋友交流,他说格力的确不行了,原因不在于他们是传统企业,而在于董明珠一直抱着原来的理念不放,也许这也是内心强大到一定程度之后,再也放不进新东西而带来的问题。以前我不太关心媒体,这两年时常看到各种自吹自擂,各种打嘴仗,在这种环境中,必须时常提醒自己:永远处在谦虚与学习的状态中,这是一种不管是在哪个年龄都应当保持的心态。有个性、有态度、有主见,也完全不是不谦虚的理由。
第四个体会是没有不能改的臭毛病。我有两大毛病,一是依赖。作为女性,过去遇到问题经常首先想到的是找老公、男朋友、蓝颜知己、男同学搞定,基本上有求必应,于是也就成了习惯。而且在跨国企业里,人强马壮,啥事儿都有专业部门去完成,或者花点钱请专门的外包公司,没有干不成的事。当我成为企业的老大时,发现自己就是所有问题的最终解决者,开始的时候觉得实在痛苦,后来发现人的潜能是很大的,娇气也是一种自我设限,是对天生我才的浪费。而且娇气其实不是天生的,是被周围的人和自己宠出来的,女性可以温柔,但在 职场 上决不可以娇气。
我过去还容易情绪化。如软银阎炎所说,“女性创业成功的就比较少,我们发现女性创业的时候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女性创业者成功概率比较小,在失败案例中,女性是比较多的,结果我们发现很有意思的一个现象是,女性在出现困难或危机时,往往她的感性的东西、情绪化的东西会超越她的 理性思维 ,往往会导致失败。” 在创建品途的头一年,我们啥都没有,没钱、没人、没方向、没资源、没 经验 ,我就经常发脾气,给同事好大压力。有一天建全发到外部的邮件没抄送我,我就说了他半个小时。成京是现在加入品途时间最长的同事,最开始的时候就他一个人上传文章,为了文章的事经常被我折腾,导致失眠、头疼、 记忆力 衰退,真是不人道啊。这个时候,我发现有信仰太重要了,很多年没去教会,创业第二年我又重新去每周做礼拜,没有人可以帮到你的时候,还有上帝,而且他的作用超乎想象。
最后一个体会是创业最大的难处是你不知道什么是对的,只能不断地试,不断地纠正。如果创业是做一件人人都知道是对的事,那除非你的优势是拿出比所有竞争对手都多的钱去砸,否则其他也知道这事能成的人会天天跟你打消耗战。大多数创业是看到现有未被满足的需要,甚至是创造出新的需要,用跟以往不一样的方式去解决,去满足用户。比如我看到了传统企业对互联网的需要,看到了O2O创业者的需要,但没有人会告诉你如何去解决,他知道他就自己去干了。那我就要自己去想,这是一个痛苦的过程。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有足够成熟度去跟你碰撞的合伙人和经得起折腾的团队。在品途最早的联合创始人去做另外一个 创业项目 后,我以比找老公更大的决心和主动性去找新的合伙人,功夫不负有心人,找到了现在的李小虫。我们会争论,但不吵架;我们会有不同意见,但会做适当的妥协。我们相信只要坚持走,就算是没有路也能走出路来。令人高兴的是,在2014年我们彻底想清楚了该怎么做一个有价值的新媒体,剩下的就是全力以赴去执行。
这一年,我记得最深刻的一句话是《敢死队3》里面加戈说的:年龄只是一种心态,只有你自己服输或者放弃才算是变老。Age is just a state of mind only you are old when you surrender, when you give up 每次我说自己四十多时,人家都会讲,你还真不怕暴露年龄哦。嘿,90后创业者能骄傲地说“我是90后”,为啥我就不能自豪地讲,“我已达不惑之年,且是个女的^_^”
那天,我在朋友圈发了一条信息,说:“最近接触到几位40多岁的老男人热情高涨地开启 创业之路 ,他们阅历和经验丰富,人脉又广又强,脱离了大企业的桎梏之后各种灵感和创意爆发,多年的积累使他们没有财务负担,小孩和老婆都懂事了对家庭也hold得住,这是退休前的最后一搏,所以比90后有更大的必胜决心”。然后,一大堆赞与评论。然后,有了个想法,把40岁以上的创业者、企业家组织起来定期分享、交流、互助好不好然后,我去注册了一个茶馆商标,现在也没时间真的去经营一个茶馆,我们可以先成立“茶馆理事会”,一起聊聊事业和生活,还有怎么把这个茶馆弄起来,无论工作或休息的时候都可以去喝喝茶谈谈人生,是不是也挺有趣的。更有趣的事,咱这茶馆理事会只限40岁以上的 企业管理 者进入,没到年龄的朋友得等等,等到40了咱给你办一个“欢迎进入不惑之年派对”。对这事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加我的微信号liuwanlan
进不了茶馆理事会也没关系,喜欢跟我们一起玩耍的朋友还可以加入品途成为同事。上面我提到该干什么我们已经想清楚了,剩下的就是好好干,那需要一票好手来一起干,能干的记者、编辑、外联、策划们请加微信 linqin3356,她是我们的知心姐姐。
新手如何寻找适合自己的创业项目
1,找痛点
痛点就是,生活中自己遇到的烦恼,然后解决这个烦恼,《免费盈利模式》中就会找到企业的痛点,成为当下企业的刚需,喜欢可以获得掌声,刚需可以获得追随!
2,寻找细分市场!
从红海中找蓝海,看看做的大的企业,看他们哪方面没有做到的,从这个空白切入市场。
3,自己擅长的领域,或自己拥有的技能!
简单说,以前一个做酱香饼的朋友,他做的饼非常好吃。我当初问他,想学怎么收费,他说不教秘方3000元,只教你做饼。教秘方6000元。很遗憾,他没有做大,仅仅个人在开门店做。其实他这个完全可以搞个连锁加盟的,非常赚钱。《免费盈利模式》基础学员仅一张做面包的配方,做到了610家分店火爆全国。
4,在现有的基础上更新升级或资源整合
提升现有的技术或产品,或者通过一些资源整合,建立新的项目
5,产品重组
将不同的产品组合在一起或者不同功能集合在一起。
相关文章:
1 关于女性20、30、和40岁创业有什么不同
2 一位白手起家创下数百亿身家的女性创业经历
3 女性励志创业成功故事
4 从打工妹到经济独立新女性的创业故事
5 女人创业致富故事材料
成功人士创业小故事
对于我们来说,当我们大学毕业时就要考虑自己的未来如何发展。有些人会选择考研,还有极小部分人会选择创业。当然,最多的是选择参加工作。很多人心里都有创业梦,但是能够付出实际行动的人是很少的。在创业者中,也只有一小部分人能够获得最终的成功。那么就有人问,你身边的人身上都发生过哪些真实的成功创业故事?首先,自己的堂弟成功开了一家香辣龙虾馆。其次,自己的室友成功开了一个软件开发工作室。最后,自己的发小开了一家英语培训机构。
一、自己的堂弟成功开了一家香辣龙虾馆堂弟的厨艺非常精湛,但是他不是厨师。他的拿手绝活就是炒香辣龙虾。后来,在自己的建议之下,他开始在路边炒龙虾卖。后来,他的生意越做越大,最终成了一家香辣龙虾馆的大老板。
二、自己的室友成功开了一个软件开发工作室自己是学软件工程专业的,不过最终自己只是一个程序员,而一位大学室友却已经是一个软件开发工作室的老总了。他是一个很有想法的人,不甘愿为别人打工。所以,他就用自己的行动成功创立了一家软件开发工作室,专门承接软件开发项目。
三、自己的发小开了一家英语培训机构自己的发小从小就很喜欢学英语,在班里的英语成绩是很不错的。同时,他的性格很外向,非常喜欢与人打交道。长大之后,我们俩就不怎么联系了。但是,有一次他给自己打电话,告诉自己他开了一家英语培训机构,邀请自己的孩子去听课。
以上这些就是自己身边的人身上的真实创业故事。他们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说干就干的人。
小成功靠自己,大成功靠别人。靠别人的支持、理解和帮助!改变世界之前先改变自己。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整理的成功人士创业小故事,欢迎阅读。
成功人士创业小故事一1987年,43岁的任正非集资21万元,在深圳创立了华为公司;次年,任正非出任华为公司总裁。随后28年间,任正非凭借持续创新创业的精神,引领华为不断创造商业奇迹,并走出中国,走向世界。如今,华为从一家立足于中国深圳特区的民营企业,稳健成长为年销售规模超过2880亿元人民币的世界500强公司。华为的电信网络设备、IT设备和解决方案以及智能终端已应用于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
作为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成为中国杰出的企业家之一,曾两度登上美国《时代》杂志全球100位最具影响力人物榜单……《时代周刊》曾这样评价他:“任正非是一个为了观念而战斗的硬汉。”
年逾不惑的创业者
有句话说,“25岁到35岁为创业最佳期,40岁已经相当迟,40岁以后则是例外中的例外。”言外之意就是说,一个人创业时越年轻,也就越有更多尝试的机会、更大的冲劲和实力。相比之下,任正非的成功更像是例外中的例外:创业的时候,他已经43岁了。43岁从零开始,这谈何容易
但是,即使到了这个年岁,任正非依旧保持着年轻人的冲劲和锐气。创办华为公司后不久,任正非即决定走一条自主创新之路。1991年9月,华为租下了深圳宝安县蚝业村工业大厦三楼作为研制程控交换机的场所,50多名年轻员工跟随任正非开始了充满艰险和未知的创业之路。虽然环境艰苦,但是大家对未来充满信心。怀着勇往直前的干劲,任正非几乎每天都到现场检查生产及开发进度,开会研究面临的困难,分工协调解决各类问题。
任正非就是用这种精神弥补了当时公司物质极度短缺的劣势,使得大家都为一个美好的明天而齐心协力。10年后,华为年销售额已经达到200多亿元人民币,公司总部搬到了深圳龙岗坂田华为工业园。华为熬过了创业的艰苦岁月。
“假设”未来的思考者
在过去近30年的发展历程里,华为始终保持着快速的前进步伐,创造着各种令人瞠目结舌的商业神话,将一个个历史悠久、资金技术实力雄厚的对手甩在身后。华为能够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任正非起到了重要的引领和决定性作用。
正是一种无时不在的危机感,默默引领着这个庞大的通讯帝国披荆斩棘。华为内部不时传出任正非“泼冷水”的声音,比如,“华为没有成功,只是在成长”“华为的冬天”,甚至要求员工们坚持对自己、对今天、对明天作出批判以及对批判的批判等。
“这不是危机意识,这就是假设,假设未来的方向。我们是假设个危机来对比华为,而不是制造一种恐慌危机。”任正非曾幽默地称他在华为最大的权力就是思想权,而思想家的作用就是假设。他进一步阐述了假设之于思想的重要性:“只有有正确的假设,才有正确的思想;只有有正确的思想,才有正确的方向;只有有正确的方向,才有正确的理论;只有有正确的理论,才有正确的战略……”这种忧患意识的假设,让华为员工戒骄戒躁,奋斗不息。
同时,华为做任何事情,都以客户为中心,全力以赴,甚至不顾个人安危——生怕做不好让客户产生不满情绪。这种思想理念正是华为持续发展的源头活水。“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这句广告语无形中为华为的持续高成长做了最好注脚。
“华为的追求是在电子信息领域实现顾客的梦想,并依靠点点滴滴、锲而不舍的艰苦追求,使我们成为世界级领先企业……通过市场压力传递,使内部机制永远处于激活状态。”华为不仅输出了优质产品、行业标准和先进的管理制度,更输出了思想。事实上,任正非的企业理念在中国企业界乃至其他领域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任正非说,华为需要一批各方面的统帅人物,需要在管理、研发等领域造就出一批战略家,也需要一批仰望星空、假设未来的思想家。
放眼全球的战略家
这是一个互联网的时代。当下,互联网以其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信息沟通、交流以及海量的信息资源传送、呈现、挖掘和共享,正在颠覆传统经营模式,并对越来越多的行业造成巨大影响和冲击。互联网思维开始盛行,甚至颠覆、超越以往的工业科学管理模式。
2015年10月,任正非接受了《福布斯》杂志专访,畅谈了对中国创新、“互联网+”、“工业40”等热门话题的看法。任正非认为,互联网只是工具,我们的目的是发展实业,解决人们的生存、幸福问题。实业是就业和社会稳定的基础。这中间,保护知识产权对于创新至关重要。因此,我们国家要踏踏实实迈过工业化才行。另一方面,云计算正在摧毁基于卖产品和卖服务的传统IT业,包括软件、硬件、网络设备和传统IT服务厂商等。云计算的颠覆性有可能是IT业有史以来最大的一场革命。
面对这样的形势和挑战,任正非对云计算和大数据提出了富有前瞻性的认识,并吹响了坚定的冲锋号角。“当前4K/2K/4G和企业政府对云服务的需求,使网络及数据中心出现了战略机会。这是我们的重大机会窗,我们要敢于在这个战略机会窗开启的时期,聚集力量,密集投资,饱和攻击。扑上去,撕开它,纵深发展,横向扩张。我们的战略目的就是高水平地把管道平台做大、做强。”2016年1月13日,任正非在华为市场工作大会上表示。
任正非以“纵深发展,横向扩张”为核心,分析了华为如何立足主航道,在已发现的战略机会上聚集能量,迅速做大。他提出,终端业务要在5年内超越1000亿美元的销售收入;企业业务要抓住成功的部分,先纵向发展,再横向扩张。智慧城市、金融行业的IT正向云架构转型,电力行业转向数字化,政府和企业扩大对云服务的需求,这些都是重要的战略机会。华为要敢于和大数据、云计算的科技巨头博弈,以迎来新的历史转折,实现更好发展。
近年来,华为在运营商业务、终端业务和企业业务三个方面,齐头并进,步入了有史以来最辉煌的时期。但是,对于华为来说,最大的变量,也是更具战略性和颠覆性的,还是云计算技术,这关系到华为的立身之本以及未来生死。这一次,任正非再次表现出高涨的创新创业热情,向世界水平高科技发起冲击。
“未来将是一个全联接的世界。”这是任正非领导下的华为孜孜以求的信念。20多年来,华为抓住中国改革开放和ICT行业高速发展带来的历史机遇,基于客户需求持续创新,赢得了客户的尊重和信赖。华为坚持聚焦战略,对电信基础网络、云数据中心和智能终端等领域持续进行研发投入,以客户需求和前沿技术驱动创新,使公司始终处于行业前沿,引领行业的发展。华为在构建高效整合的数字物流系统,促进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全面互联和交融等方面一马当先,推动了行业和社会进步。
成功人士创业小故事二2014年05月18日,快递巨头顺丰速运已正式在全国铺开名为“嘿客”的便利店,首批共518家,从而大举杀入国内火热的O2O市场,这一模式将对国内电商格局产生较大影响,也将直接影响到我们的日常生活。
首批开业的顺丰“嘿客”总计518家,除青海、西藏以外,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均有覆盖。“嘿客”便利店,除可以提供快递物流业务、虚拟购物外,还具备ATM、冷链物流、团购预售、试衣间、洗衣、家电维修等多项业务。
与传统实体店不同的是,顺丰“嘿客”店内的海报、二维码墙放置虚拟商品,顾客扫一扫二维码就可以选择包罗万象的各类服务,其模式与英国最大的O2O电商Argos十分相似。“嘿客”除试穿试用的样品外,店内不设库存,极大地节约了成本,预计将对多行业实体店均产生冲击。
商业界激烈残酷、然而日新月异的过招,已经不由得人们不去认识低调的王卫了——顺丰快递的神秘掌门人。王卫创业18年未接受任何采访,但所有的人都在找寻他;他低调不张扬,但却令香港狗仔队卧底数月一睹真容。他不引入战略投资,但却令花旗银行开价1000万美元中介费用只为求得一个合作机会。
顺丰不打算上市,但众多PE与VC趋之若鹜,50万元只为和它的掌门人王卫共进一顿晚餐。顺丰曾与电子商务保持距离,但王卫却令马云两次相约并称为最佩服的人。顺丰快递,是仅次于EMS的全国第二大快递企业。王卫便是缔造这个“快递王国”的掌门人。在电商与物流矛盾重重的当下,有人说:给你3年30亿元,你也砸不出一个新的顺丰。
王卫,在外人看来似乎过于神秘。“有一次,国家邮政局领导都递话了,他还是委婉拒绝。”一位行业报主编说。就连顺丰的企业内刊《沟通》出版7年来,也从未出现过这位掌门人的面孔。“倒是有那么几次刊登了王卫的照片,不过都是背影或者极其模糊的侧面照”。
迄今为止,王卫只在媒体上出现过一次。这看似是一桩充满戏剧性的经验。2010年春天,王卫花35亿港币购买了香港九龙塘喇沙利道的一块地皮,自建两栋4层楼高的独立屋,附带独立泳池。这桩打破同区地产价格纪录的买卖引起了香港《壹周刊》记者的注意。
敬业的狗仔队不仅在顺丰深圳总部的写字楼前守候王卫数日,还混进顺丰香港的分部,做了一整天的快递员,终于拍到王卫的照片,文章以《水货佬做到买屋仔,买757飞机》为题发表。现在,互联网上还能够搜索到这篇文章,但是王卫的照片已经找不到了。
寻找王卫的可不只是媒体,投资银行的经理人们也在找他。他们可不只是出于八卦或者好奇心,而是明明白白地嗅到了金钱的味道。早在2004年,FedEx策划进入中国市场的时候就曾经接触过王卫。传闻中,FedEx希望以40亿元~50亿元价格收购顺丰,但被王卫拒绝了。那一年,顺丰的销售额是13亿人民币。
1993年,王卫仅22岁,这位只有高中学历的上海人起初是在顺德做印染,这时珠三角区域常常会需要香港的货物。看到这一商机的王卫做起了码头捎货的“快递”。机会多了,顺丰就此诞生。
原始资金是王卫向父亲借款的10万元,王卫用这笔钱在香港太子兰街租赁了一个数百平方米的地方作为公司。在市场的需求之下,很快顺丰便以顺德为起点,将自己的触角延伸至广东各地,以合作和代理的方式开始了“快递王国”的蓝图扩张。
在快递行业发展之初,规模的扩张,网点的建设是所有快递公司“占领地盘”的实质。每建一个点,就注册一个新公司,分公司归当地加盟商所有,这使得顺丰在几年的时间内,便将珠三角一带的快递市场牢牢抓在自己的手上。在这样疯狂的扩张下,到1997年,王卫几乎垄断了所有的通港快件。
据悉,当时行驶在通港公路上的快件货运车有70%属于顺丰的业务。香港回归时,海关甚至婉拒了国企中铁前来分一杯羹的请求。这时的王卫,不过26岁。
王卫信佛,在他的办公室里面摆有6尊佛像,就连他的企业管理也渗透着佛学理论。但他像一个矛盾的化身一般,在享受着佛学带给他的平静之外,越野车和极限自行车运动DOWNHILL也是他的心头所好。
这样喜欢冒险的性格在其创立顺丰的历程中,也有明显的体现。1998年,顺丰在订立下差异化管理目标后,开始强势爆发,但这一不可控性的发展模式为这个成长中的企业带来了致命性的麻烦。王卫曾提到:“一个承包网点就是一个小王国,根治这些问题,压力非常大。”
一些顺丰的加盟商擅自在货运中夹带私货,失去对企业的控制权的王卫从1999年开始了大力的收权行为。有传言,王卫曾经因此被香港社会追杀。直到现在,如若有人有幸遇上王卫,会发现这个穿戴极其平凡的中年男人身边常常会有4-6个彪形大汉相伴左右。2002年,王卫收权成功,顺丰顺利从加盟制转为直营制,并在深圳设立了企业总部。
恰巧在2003年,为日后顺丰江山奠定地位的契机出现。这一年,“非典”肆虐,王卫将眼光瞄准了因“非典”而陷入低谷的中国航空领域,与扬子江快运航空签订了5架包机的协议,第一个将快递行业带上天空,并完成了全国200多个网点的布局,进入了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约20年的发展,直营模式、高端定位以及航空运输,成为了顺丰成功的三驾马车。
直到最近几年,顺丰董事长王卫才在媒体吉光片羽的专访中露出一些端倪,王卫有段最知名的话说:“我信佛,我认为,人的成就和本事是没有关系的,成就是与福报有关系,所以有钱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拥有本事也没有什么了不起,赚到钱只是因缘际会而已。”
“所以我认为,个人事业上的一些成绩不值得渲染。低调一点对于管理企业也有好处,没有员工认得出你来,你才可以深入到基层去了解到最真实的情况。我认为,做企业的目的不是为了赚钱,我是想做成一个平台,通过这个平台我可以实现我的价值和理想。”
“上市的好处无非是圈钱,获得发展企业所需的资金。顺丰也缺钱,但是顺丰不能为了钱而上市。上市后,企业就变成一个赚钱的机器,每天股价的变动都牵动着企业的神经,对企业管理层的管理是不利的。”
“我做企业,是想让企业长期地发展,让一批人得到有尊严的生活。上市的话,环境将不一样了,你要为股民负责,你要保证股票不断上涨,利润将成为企业存在的唯一目的。这样,企业将变得很浮躁,和当今社会一样的浮躁。”
“所以,作为企业的老板,你一定要知道你为了什么而上市。否则,就会陷入佛语说的‘背心关法,为法所困’,可以说,顺丰在短期内不可能上市,未来也不会为了上市而上市,为了圈钱而上市。”
“员工是因,企业是果”
王卫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也在最近成为商业媒体上广传的内容:“在公司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顺丰的基层管理者是需要承受很多压力的。这也对这个岗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个合格的基层管理者,要非常理解公司的价值观和我们所面对的就业群体以及我们所从事的这个行业。”
“我们不能苛求每一个基层管理者的管理才能都是天生的,而且,公司在发展,我们也不能等待他们慢慢成长,所以我们必须从公司层面来帮助他们以最快的速度成长。比如我们正在努力将基层管理岗位的需求更加清晰化,并配套设置相对应的技能培训,然后建包传授给基层管理者,包括教会他们如何驾轻就熟地工作,如何服务好一、二线员工和客户,同时还要学会如何使用我们配套的管理工具,并将这些知识发挥到价值最大化。”
“随着我们对每个管理岗位需求了解的清晰化,一些相对应的认证和课程会出台。到时,只要你具备了晋升的基本条件,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发展方向去选择学习相对应的课程,并获得相关的管理资格认证。当你达到了岗位发展所需要的业绩之后,公司将通过绩效面谈,考核你是否符合我们的价值观。”
“结合这三方面,并根据内部不记名投票考评来衡量你是否符合你所申请的管理岗位要求。在顺丰,个人的成长是不靠关系的,自己的命运只掌握在自己手里。员工是因,企业是果,又有员工们成长了企业才能够成长,而在员工的成长过程中,我们还要做到让最好的员工最快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