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建蟾蜍养殖场:场周围设围栏1米高。内设养殖池、产卵孵化池。面积大小以规模而定。保证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池中或池边留空地种植草坪或蔬菜,池中适量投养水生植物。饲养黄粉虫、蝇蛆、蚯蚓或安灯诱虫增加饵料。
2、人工繁殖蟾蜍:捕养中华大蟾蜍、花背蟾蜍和黑眶蟾蜍做种。成蟾在10℃产卵,每次产卵约5000粒,放孵化池中,水温18-24℃经3-4天孵出蝌蚪,加强饲养。
3、蟾蜍放养密度:每平方米小蝌蚪2000-4000只;20天减为500-1000只,幼蟾蜍30-40只。按不同发育阶段分池分群饲养。
4、蟾蜍饲料配制:刚孵出的小蝌蚪5天后以熟蛋黄、水蚤等新鲜适口饵料,日喂2次。幼蟾饲喂蝇蛆、蚯蚓、黄粉虫、球藻饵料。成蟾蜍食量大,可采用豆饼、糠麸 、面粉、鱼粉、槐叶粉配合饲料喂。
5、蟾蜍病害防治:蟾蜍病少,主要是防止老鼠、蛇、鸟等危害。搞好围栏、巡查,冬天将其转移到地洞或水下泥土中安全越冬。
癞蛤蟆养殖技术,癞蛤蟆和蟾蜍的区别
蟾蜍养殖技术介绍完取蟾酥,再来介绍一下蟾衣的搜集与制造,蟾衣是蟾蜍天然脱下的角质衣膜,对缓慢肝病、多种癌症、缓慢气管炎、腹水、疗毒疮痈等有较好的疗效。最佳的搜集蟾衣的时节为6-9月。通常清明今后,蟾蜍连续上岸寻食繁殖,芒种今后是蟾衣最佳搜集期,由于从上岸到芒种,已基本完成了繁殖、休整、补食期,并且气温达到了25以上,昆虫已许多繁殖,食源广泛,蟾体强健,这时就应当即着手预备搜集蟾衣了。
(1)蟾蜍养殖技术:合理放养。放养时做到分级分池,使每个养殖池内蟾蜍个别巨细标准一起,并且放养密度恰当。这么可使蟾蜍生长发育规整,减少因呈现微小个别而发病的可能。
(2)蟾蜍养殖技术:科学投饵,科学利用蟾蜍养殖技术。供给品种多样、养分丰盛、清洁卫生的饵料。饵料单一、养分不全,常常会导致蟾蜍厌食、机体消瘦、抵抗力下降,进而引起各种疾病。因此在养殖蟾蜍的全部过程中,有必要留心到饵料的全面性和多元化。投喂的饵料除了要有丰盛的养分外,还要留心饵料不能发霉、蜕变、糜烂。没有吃完的残饵要及时铲除,避免腐朽。蜕变、发霉的饵料带有不少病原体和有毒物质,常会搅扰和损坏蟾蜍正常的推陈出新,并引起各种疾病。投饵量应恰当,依据蟾蜍的巨细、数量、温度等状况灵敏掌握,以投后1一2小时吃完为度。投饵要有固定的时间和地址(如饵料台)。
(3)蟾蜍养殖技术:调理水质。要常常换水,避免水质恶化。
(4)蟾蜍养殖技术:调理水温。避免水温过高过低。
1、场地设施:养殖场要选在癞蛤蟆平时喜欢呆的地方,比如泥穴、潮湿石和草丛的周围,场地边缘要有防逃的围墙或网,场地内部要有养殖池和照明灯具。2、繁殖孵化:癞蛤蟆产出的卵要放在温度是10℃-30℃的水体中。3、饵料选择:给幼癞蛤蟆提供蝇蛆、蚯蚓、黄粉虫等饵料,给成年癞蛤蟆提供豆饼、面粉、鱼粉等配置的饵料。4、养殖管理:控制好养殖池的饲养密度,及时进行分群。
一、癞蛤蟆养殖技术
1、场地设施
养殖场地要选在靠近泥穴、潮湿石和草丛附近,因为癞蛤蟆的活动时间是在傍晚和晚上,白天它会隐蔽在泥穴、潮湿石下和草丛中。养殖场地的外围要有围墙或网,可以防止癞蛤蟆逃跑,养殖场地的内部要有养殖池、产卵池、孵化池和照明设备。
2、繁殖孵化
癞蛤蟆有很强的繁殖能力,1只雌性1次能产4000-5000枚卵。卵对温度的要求不高,水温在10℃-30℃都能够孵化,孵化时间一般为3-4天。
3、饵料选择
癞蛤蟆的食物主要是甲虫、蛾类、蜗牛、蝇蛆等虫类。癞蛤蟆蝌蚪孵化出的前2天是以卵中残存的营养成分去维持生活的,去外界摄食的时间是在孵化出的第三天,此时可以给其提供适量饵料,比如熟蛋黄和水蚤。幼癞蛤蟆的食量不大,可以给其提供蝇蛆、蚯蚓和黄粉虫等饵料,成癞蛤蟆则有较大的食量,可以给其提供豆饼、面粉和鱼粉等调配的混合饵料,并让其捕食蚊虫。
4、养殖管理
养殖癞蛤蟆时要注意癞蛤蟆蝌蚪的饲养密度,最初每平米饲养蝌蚪的数量不要超过4000只,15天后每平米蝌蚪的数量不要超过1000只,幼癞蛤蟆每平米的数量约为30-40只,饲养时不能将不同生长阶段的癞蛤蟆一起饲养,要做好分群饲养的工作。蝌蚪池中的水体深度要控制在20cm-40cm,池水温度要控制在18℃-28℃。癞蛤蟆是会冬眠的动物,冬季天气寒冷的时候可以将室内的温度提高,防止癞蛤蟆进入冬眠。要做好癞蛤蟆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其中鼠、蛇等虫害比较多发,要重点防治。
二、癞蛤蟆和蟾蜍的区别
癞蛤蟆和蟾蜍没有区别,癞蛤蟆是俗称,蟾蜍是学名。蟾蜍也叫癞蛤蟆、癞猴子、癞刺和癞疙宝,它是两栖动物,其身体表面可见大量疙瘩,身体内部有含毒的腺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