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白红三部曲之《蓝色》 类型: 情感导演: 克日什托夫基希
背景资料
l 在1993年至1994年间,奇斯洛夫斯基与多年搭档的好友编剧克日什托夫·皮斯维兹律师一起,完成了著名的**三部曲系列——《蓝》、《白》、《红》(被影迷奉为颜色三步曲),立刻轰动国际影坛。影片的立意源自法国国旗的三种颜色,分别是代表“自由、平等、博爱”。
l 著名导演奇斯洛夫斯基是名副其实的人性大师,在冷静、客观、沉重的细腻中展现现代人心底的那份痛苦、渴望,用包蕴着宗教哲学精神内涵的戏剧性故事情节表达了自己对当代人生存状态的深刻理解。不愧为超越了**导演角色的真正艺术家,誉为欧洲**大师!
l 这三部曲就像一幅幅经典名画,是可以反复观看、思索玩味的,它们吸引人不断深入再深入,进入再进入,去一同体验和经历主人公爱情理想的被毁、精神的阴郁,从而深沉地不断地对人生,以及对人性进行思索、探究并产生对真、对美、对爱和对光明的向往。
影片介绍
颜色三步曲之《蓝》蓝色 情挑——蓝色忧郁,象征自由的天使
�0�01994年法国恺撒**节最佳女主角、最佳剪辑、最佳音响奖
�0�0 1994年西班牙戈雅**节最佳欧洲**奖
�0�01993年威尼斯**节最佳影片金狮奖、最佳女主角奖、摄影特别奖
�0�01993年洛杉矶影评人协会最佳音乐 奖
剧情简介:蓝色是忧郁和自由!
作曲家之妻朱丽在一场车祸中失去了丈夫和孩子,这沉重的打击使她一蹶不振。她把自己封闭起来,几乎与世隔绝。一份她自以为已经毁掉的乐谱落在丈夫生前的好友奥利维耶手中。出于不让杰作湮灭的好意,奥利维耶通过媒体将其公布于众。不料此举竟牵出一位幕后人,那就是朱莉不知其存在的情敌,而且她还得知这个女人正怀着她丈夫的孩子,这更使她痛苦的心灵雪上加霜……最终,她们纯真的相见,爱的包容促成彼此对自我的拯救
颜色三步曲之 《白》白色 情迷——白色深情,意味着平等的圣灵
�0�0 1994年第44届柏林国际**节最佳导演奖
剧情简介:白色是尊严和平等,及质疑现实中脆弱的平等!
波兰发型师卡洛随漂亮的妻子多米尼卡移民法国,不会说法语没有工作、尊严和金钱,进而丧失了性能力并被妻子以此为由离了婚,金钱也被卷走,被通缉的时,他给前妻打电话却听到放浪的喘息声。他极其狼狈地躲藏在一个老乡皮箱里回到波兰。在家乡,他成功了。“今日今时,有了钱还有什么买不到。”于是他装死,把财产继承成前妻,在丧礼上他看到她在忧伤地哭泣,感到了妻子身上尚存的爱情。晚上,他突然现身,多米尼卡发现卡洛未死,且奇迹般地恢复了性能力,不仅惊喜交加。谁知次日清晨,她竟以莫名其妙的罪名被警察带走了……
颜色三步曲之 《红》红色 情深——红色激情,代表博爱的女神
�0�0 1995年奥斯卡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最佳摄影提名
�0�0 1995年英国**金像奖最佳导演提名
�0�0 1995年法国恺撒**节最佳影片提名
�0�0 1994年洛杉矶影评人协会最佳外语片
�0�0 1995年芝加哥影评人协会最佳外语片
�0�0 1994年美国影评人协会最佳外语片
�0�0 1994年纽约影评人协会最佳外语片
�0�0 1994年波士顿影评人协会最佳外语片
�0�0 1994年法国戛纳**节最佳影片提名
剧情简介:红色是真诚和博爱,及追问如何去博爱!
年轻的时装模特瓦伦汀每晚与英国男友以电话传情,然而感情却存在暗涌。某晚她在街上撞伤了一头狗,由此而认识了狗的主人——一个悲观厌世、喜欢窃听邻居电话和窥伺邻人行动的法官。富有爱心的瓦伦汀遇上了冷漠苛刻的法官,产生出奇妙的火花,相互得到了一些有关人际关系的启示,并且成了忘年之交。另一方面,奥古斯特是瓦伦汀的邻居,二人经常擦身而过,但咫尺天涯,总不相识。这是一出关于命运与机缘及孤寂与沟通的**,美得慑人的摄影、震撼人心的音乐及出色的演出将抽象的概念变得明晰不过,直撼人心。
Derek Jarman的**《蓝》下载地址?
基耶斯洛夫斯基自称是“专业的悲观主义者”,他的悲观在于深刻的怀疑与反思,而他的专业则体现在他怀疑与反思的是人类精神世界永恒的困惑。《三色》探讨的是三色所象征的自由平等与博爱,导演没有从政治、社会的角度出发,却是着眼于现代社会个体生命的细微感受,忧伤或欢喜,屈辱或尊严,低头神伤或泪眼朦胧隔窗相望的的姿势,都是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或有可能经历的细小感触。
蓝色象征着自由,失去亲人的朱莉失去了家庭同时也失去了义务,生活优渥,没有责任,有着新鲜爱情的无限可能。这样的朱莉理所当然是完全自由的,而基耶斯洛夫斯基却向我们展示随这自由而生的束缚,他探讨的不是自由,而是自由的缺失:朱莉被往日的情感与记忆所囚困,无法脱身,她所作的所有便是无所作为,她拒绝去墓地,拒绝看旧照片,扔掉亡夫留下的曲谱,拒绝知道有关亡夫的消息,甚至拒绝哭泣。婆婆与她拥抱,那么用力地哭泣,朱莉问她为什么这样哭泣,她说,因为你不哭。
“在某种意义上,朱丽处于静态的处境,她不停地等,等待一些事情发生变化。她极度脆弱——因为她决定这样——因此某种意义上,**只好追随她,跟随她的生活方式和她的举止。”
白色代表着另一个美好而具有魔力的字眼:平等。而基耶斯洛夫斯基在此片中讲述了一个关于爱情中个体地位不平等的故事,却是为了质疑平等对纯粹情感关系的必要性。正如芝华士的广告语无比狂妄却又无比真实地叫嚣的那样,人生来就是不平等的。又是一个令人心惊肉跳不敢正视的事实。卡洛尔因性无能而被妻子抛弃,对妻子的爱令他受尽侮辱,当他偶然发财之时,不仅性能力重新恢复,妻子的爱也随之而来。爱情仿佛由财富与生理条件的平衡为前提,一旦失去平衡,爱情就变成一场沉重的灾难砸将下来。
红色的主题是博爱。瓦伦丁像传说中的天使的那样,美丽而善良,一心想为别人着想。只是,“她一直从自己的角度来为别人着想”。一场车祸让她结识了一直坐在屋子里窃听电话的脾气古怪的老法官。老法官偏激的行为观点对于瓦伦丁生命中一直坚持的爱的原则无疑是一场冲击。哲学家都有点多虑,基耶斯洛夫斯基也一样,他被一个问题苦苦困扰,“我们自己有些东西可以付出的这个事实中就有美的东西存在,可如果我们的付出是为了给自己更好的评价,那么这种美就有了瑕疵。这种美纯洁吗?或者是有点被破坏了?”瓦伦丁无疑就是这个充满矛盾与不确定的美的化身,在她身上集中了基耶斯洛夫斯基的疑问与希望。最终瓦伦丁逐渐理解了老法官,老法官也受其爱的感召,决然地作出了自我检举的决定。
自由平等和博爱是现代自由主义社会的意识形态,哲学家刘小枫称基耶斯洛夫斯基“用对个体命运忠心耿耿的目光深情地注视现代社会中破损的个人道德感觉”,其叙事思想“紧紧盯着不放的个体生命的偶在与道德的关系问题,乃是现代性的基本问题”。然而影片对这个问题的探讨却又是从这三者的反面开始的。可以说,他所探讨的,都是这三个诱人字眼在现实生活中的缺失及其存在的可能。
光影总如水。朱莉在受伤时总躲进蓝色的游泳池,让水淹没自己的身体和灵魂。无法抛弃记忆。因此无法自由。
因为音乐一直在响,音乐响起,记忆重生,画面在瞬时变成寂静无声的漆黑,时间静止。只有音乐一直在响,最终终于变成恢宏壮大的合唱,每个人在音符的流转里各自生活,微笑或若有所失,做爱或静静死去,所有人的人生都变成朱莉生命的一部分,朱莉的眼泪终于可以静静流下。之前朱莉的任何作为都无法到达自由,顺应内心的声音而生活是不可能的,你所能做的,只是顺应生活本身。爱是囚牢还是自由?这是基耶斯洛夫斯基在**最后庄严而伟大的音乐中向我们提出的问题。
在《白》中,基耶斯洛夫斯基讲述了一个关于平等的故事,但平等并非真正的表现主题,这是一个取得平等的故事,是关于报复的故事。他相信我们应该追求平等,但要明白永远不会完全实现。歌德说性格决定命运,性格又有何决定?一个人从小的生活环境与他有生以来的境遇。这些又岂能是平等如流水线上的产品。每个人大概生来就各有其命运了:生理有所区别,生活的环境也各有差别。有如原本电脑被安装上不同的操作系统,一个个原本应该没有差别的肉体被社会伦理安插进不同的灵魂。更諻论在政治经济因素的作用下,脆弱的情感更有如风雨飘摇中的一叶扁舟,随时都有倾覆的可能。在《白》中,爱情中个体的尊严完全与爱情无关而与爱情之外的东西如性能力与金钱有关。因不平等而生的屈辱感,却才是爱情的真正面貌。不平等的爱情,或者爱情的不平等,才是永恒平等的东西——对所有人,所有爱情。基耶斯洛夫斯基想说的不是平等的重要性,而是不平等的无法改变。
基耶斯洛夫斯基说,《红》的真正主题是,“人们有时候会不会生错时代”“我们可能修正老天爷犯下的错误吗”究竟什么对于他人才是合适的,是让他遵从自己的意志堕落向死亡的深渊,还是让他得救却以放弃自己的选择屈从于他人的意志为代价?没有谁可以是那个上帝,可以代别人思考,代别人做出选择。而站在大众所认为的正义的立场改变他人,是否又是一种对他人自由权利的亵渎?基耶斯洛夫斯基的悲观在这里暂时止步,他给了《红》一个充满希望的结局,在对人类精神世界的深刻思考与怀疑之外表达了对人性的坚定信仰。
“在不计其数的拨、插、按以及诸如此类的动作中,摄影师按快门的发明尤其富有成效。用手指触一下快门就能将一个事件永久地固定下来。照相机赋予了瞬间一种追忆性的震惊。这种触觉经验同视觉经验联合在一起,就像报纸广告或大城市交通给人的感觉一样。在其中穿行便会给个体带来一系列惊恐与碰撞。在危险的十字路口,一系列神经紧张会像电流冲击一样急地通过体内。波德莱尔说一个人扎进大众人流中就像扎进蓄电池中。不久,为了描述惊颤经验,他称这种人为“一个装备着意识的万花筒(kaleidoskop)”。当坡(爱伦•坡)的“过往行人”还显得漫无目标地东张西望时,当今的行人却是为了遵照交通指示而不得不这样做。因而,技术迫使人的感觉中枢屈从于一种复杂的训练。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一种对新刺激的急切需要使**得以诞生。在**里,惊颤式的感知成了一个有效的形式原则。那种在流水作业的传送带上决定生产节奏的东西正式**得以立足的基础所在。”
本雅明的这段话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体会貌似沉闷的基耶斯洛夫斯基**的美学特质。在基耶斯洛夫斯基**里,主要进行叙事的不是故事情节,而是人物内心世界与外界发生碰撞所产生的“惊颤式的感知”。这一点在《蓝》中表现得尤为出色。
蓝色的光闪耀在朱莉的脸孔上,有一种使人心惊肉跳的忧郁。波德莱尔说忧郁即美。蓝色的光闪耀在朱莉的脸孔上,如同小女孩死之前手中飞扬的棒棒糖纸的光芒闪耀在风中,沈从文说残忍是一种美。这美的残忍的光变成一道沉重的阴影,使朱莉无法从往事中脱身。在**中多次出现的蓝色光芒经常是很突然地就闪耀在朱莉的脸上,这突兀的晃动的光芒,正象征了朱莉内心情感的颤抖。自由。自由何在。自由,自由是没有东西可失去的代名词。
此外,在《三色》中玻璃与玻璃的反光成为一个重要的隐喻。无数的玻璃,玻璃与玻璃的反光,这脆弱而坚强的透明而无法逾越的物质正有如影片中每一个人的内心与他人之间的距离。玻璃那种混合了脆弱与坚硬的特质正很恰当地揭示出了人物敏感而矛盾的内心。人物内心情感的隐喻表达与技术手法的完美结合保证了“惊颤式的感知”的“惊颤”度,给观众以一种心灵上的冲击力。
“三部**讲述的都是一些有某种知觉或感觉的人,一些有魅力的人。”事实上,基耶斯洛夫斯基的许多**都是以这种知觉或感觉为基础的,“惊颤式的感知”可以说是整个基耶斯洛夫斯基**的价值所在。这种奇异的感知既是**的表现内容,又是**与它的观众之间发生感应与传递情绪的基础。比如那一部《维罗尼卡的双重生活》,镜子、窗户上、门上和汽车上的玻璃的反光与折射中的“镜中”维罗尼卡与现实中的维罗尼卡同时存在,**中的人物被一种奇异的心灵感应主导着命运,而光影班驳,金**的温暖色调里,我们内心最隐秘的部分,也被一种熟悉而奇异的忧伤与温暖围绕,那新鲜的柔嫩的颤抖的感觉,如灵魂的存在般神秘敏感。
这种“惊颤式的感知”存在于**人物心灵之中的同时存在于观众与**人物之间,成为基耶斯洛夫斯基**中最终完成它的表达的最后关键。即基耶斯洛夫斯基选取了我们每个人生命和思想中共同存在的最细小最敏感的情感样本,当我们被**中的人物所感动,也即产生共鸣式的惊颤感知之时,我们其实是被自己感动了。正因为如此,刘小枫才叙说自己在基耶斯洛夫斯基过世时,感到“思想的在世孤单”。基耶斯洛夫斯基正有如我们思想世界里一位不可失去的生活同伴,他的**熨贴我们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的孤单灵魂,光影之间令我们感受到一点细小却灼热的温暖直抵灵魂深处。而无疑,《三色》正是他众多作品中人文关怀的出色代表。
这个句子是出自哪里的呢
《蓝》(Blue)
状态
:
普通资源
摘要
:
发行日期
: 1993年
地区
: 英国
时间
:
2005/10/18
发布
|
2005/10/18
更新
分类
:
**
剧情
http://wwwverycdcom/topics/61140/
《蓝》《白》《红》这三部**
下载:
http://wwwgougoucom/searchsearch=%E3%80%8A%E8%93%9D%E3%80%8B%E3%80%8A%E7%99%BD%E3%80%8B%E3%80%8A%E7%BA%A2%E3%80%8B&restype=-1&id=10000000&ty=0
迅雷5
/也就是
最新的那个迅雷用它下
电驴
的资源超级快。因为电驴的资源比较清晰。给你个什么都有的地址。您看哪个快就看哪个吧。
求原创**《蓝》影评 1000字 必须原创啊 救命的
可能来自**《蓝》,但**中是零散的,同义词条:《蓝色情挑》,《三色之蓝色篇》,《蓝白红三部曲之蓝》,Three Colors: Blue,bleu,Derek Jarman's Blue。
《蓝》是**名,分别有茱丽叶·比诺什主演《蓝白红三部曲之蓝》和导演德里克·贾曼的传记片。茱丽叶·比诺什主演的《蓝》是法国1993年出品的彩色片,曾获得第50届威尼斯**节最佳影片金狮奖。导演为克日什托夫·基希洛夫斯基。
经典文案:
——“蓝色是宇宙之爱,人们沐浴其中,它是人间的天堂。”
——在影像的喧嚣中我将宇宙的蓝色呈献给你们。蓝色是通往灵魂的一扇门,一种无限的可能。正在变为现实。
——(歌声)蓝色保护着白色,使之免于天真。蓝色拖曳着黑色,与之为伴。蓝色是看得见的黑暗。蓝色保护着白色,使之免于天真。蓝色拖曳着黑色,与之为伴。蓝色是看得见的黑暗。
——“影像是一座灵魂的监狱 是你的继承 你的教育 你的恶习和渴望 是你的本质 你的心理世界 我已经走到天空的背面”
——你在寻找什么?
深不可测的天堂之蓝。
主旨:★☆蓝色情挑☆★--1-〝我的看法〞
我是今年一月二十号左右才去看的,事前我对「蓝」片没什么概念。只听说跟「自由」有关,以及「女性的自觉」。
看完后,我觉得应该用「成长」来说明这部**。因为,说它是「女性的自觉」,好像幕后的大坏蛋是男人,而说它是「成长」,则比较中性,学习、暸解。学习使我们成长的事物,暸解使我们成长的道理。
当我看第一遍时,就是暸解这部**,而第二遍时,则记下人名及重要的话语,并检查一下我的看法通不通。
「BLEU」之所以让我们感到余韵犹存,是因为他到最后一幕才提供足够的讯息,让我们了解这部**在说什么,因此必须得重头回想一次才可以,所以片尾是一些回忆的画面及空白。我觉得我和茱莉一样在最后一刻才被点醒,而如果你的「观察」的功力甚高的话,在听完记者的话之后,就明白了。在片中,得先了解茱莉的为人(而不光是她的遭遇),才能去解释发生在她周遭的事代表什么意义。
主旨:★☆蓝色情挑☆★--2-〝剧情〞
我略述一下剧情,但是,没看过的人还是会看不懂。
一开始,茱莉的丈夫载着茱莉和她们的女儿不知去何方,在一处急转弯的地方不慎撞到树,当时路旁有一名想搭便车的年青人跑过去看是怎么了。
车祸后朦胧醒来,茱莉被知告知丈夫、女儿已身亡,并由屏幕中看着他们的葬礼。也试着自杀,郄不成,康复后回到家中,有个记者来访问,问她的丈夫帕特里斯的近作为欧洲联盟所做的曲子,茱莉竟不知情,并且不愿再答,而记者最后丢下了一句问话:「你丈夫的曲子真的是你写的?」随后她开始寻找,并找到一张乐谱,然后找出其它乐谱并丢掉。她又卖出了房子,安排老母及佣人以后的生活。一个风雨夜,她打电话给她丈夫的朋友奥利维,要他陪她一晚,让她「发泄」一下难过的情绪。之后她就到某个城镇,租了间小公寓住了下来。
然而,之后的生活,茱莉摆脱了过去有形的实体,却放不下心中的挂念,依然勾起中的哀恸。她常去一座蓝色调调的游泳池奋力游泳,可是当她起来时,又想起伤心的过往而难过不以。在新环境中,她认识了一妓女露西耶,当露西耶看到那蓝色的吊饰时,想起小时候她也有一个,小时候她曾在吊饰下跳着,试着想摸到它,并对它有些美丽的梦,这一段似乎在说每人都是半等的,既使是妓女,被人说成道德观念有多薄弱,她仍有不会被污染的地方。又提到可怜的街头艺人,露西耶直称他为「可怜的人」,睡在路旁,晚上还被人打。
那个想搭便车的年青人安东尼,在车祸现场捡到一十字架项链,他设法找到茱莉,还她项链,并说些当时车祸现场的事,最后茱莉把项链送给了安东尼。
有一次,茱莉在搬箱子,不小心动到了老鼠的窝,几只刚出生的小老鼠还在吱吱的叫,然后大老鼠就过来「保护」它的小老鼠,第二天,茱莉就去找她妈妈了,这有什么关系呢?我想是茱莉看到那可怜老鼠宝宝的家被毁了,可是它们还有一只老鼠妈妈来照顾它们呀!而孤零零的茱莉想到到自己好像跟那老鼠宝宝差不多,所以她也要去找妈妈。到了养老院,较重要的事是知道茱莉不看电视,及当时在电视放的是高空弹跳的节目。
经过一阵寻找,奥利维找到了茱莉,但茱莉并不领情,她跑去问那街头艺人:「你么知道这曲子。」艺人回答:「我创作各种音乐,我喜欢吹奏。」
有天晚上,露西耶11点打电话给茱莉,要她到上班的地方,原来露西耶的父亲正来这里看色情表演,她不知如何是好,紧张死了,不过,在茱莉来之前,她父亲就走了,之后,就是茱莉在电视上看到一项秘密揭发。
奥利维接受记者的访问并公开一些照片,而茱莉却发现在她丈夫身旁居然有她不知的女人,才知道她丈夫在婚后又另有小老婆,是个学法律的,怀有他的孩子并有象征丈夫爱自己的十字架项链,此后,茱莉不再想不开了,她也慷慨的将尚未卖出的房子送给那小老婆及那个孩子。她将生活重心放在帕特里斯未完成的作品。那一天,她到奥利维的家中,听奥利维续作的部分,她似乎想改善乐风不同的问题,将某些地方修改了一下,这样,他们一直讨论着,此时的镜头慢慢拉远、模糊,并停了一段时间,只听到他们讲话的声音。
茱莉提供一份帕特里斯所记有关最后一篇乐章的资料,此时奥利维发现上想竟有那个小老婆的名字,像是这首曲子是为她写的。另一方面自己带回了一份并修修改改,完成后,她打电话给奥利维,说她已完成了,可以来拿了,而奥利维却说:「我整整想了一个星期,我不能用你的谱子。它或许有点蹩脚、不完美,但至少是我的音乐,如果用了你的乐谱,是否得公开你的参与。」之后,茱莉沉思了一会儿,又说了些话,就去找奥利维了。再来就是回忆的画面。
我看大部分的文章都是在说茱莉丈夫的不忠,及希望茱莉能脱离旧日的恶梦,并列举一些象征自由的比喻。不过,我所不同的地方在于,我考虑了茱莉的行为对不对?然后会发现**有一部分并未演出,得靠自己去想。
主旨:★☆蓝色情挑☆★--3-〝谁失去了自由?〞
茱莉的丈夫真的爱茱莉吗?还是虚情假意的将茱莉骗得团团转。
我认为帕特里斯还是深爱着茱莉的,由茱莉对往事的不能忘怀,好像过去的每一刻都是值回忆,失去了丈夫与女儿,再也找不到任何一件事物可以代替他们,而且从电视上的报导说:「帕特里斯是个个性略为自闭的人,只有他太太了解他。」他不太可能是表里不一的人,若是还不相信,那至少也得承认,生前,帕特里斯为茱莉所做的一切,让茱莉感动、感到幸福,甚至不愿接受帕特里斯已死。在年青人安东尼还项链给茱莉的那一段,说明了十字架项链代表帕特里斯对茱莉的爱,并由茱莉在说明车祸前一刻帕特里斯正在说笑话的情境可知(若你不认为就算了)他们的家庭仍然是很和乐融融,整个家庭的气氛是美满。可是,既然他爱她、她也爱他,家庭又是幸福美满的,那帕特里斯又为何有外遇呢?
错在茱莉!
或许武断了些,但主因的确是在茱莉身上。
一个重要的线索:奥利维曾说:「它或许有点蹩脚,不完美,但至少是我的音乐。」
很多人都看出茱莉的确有为帕特里斯作曲,但更正确的应是说「修改」。由一开始记者的疑问:「你丈夫的曲子真的是你写的?」及为他们保管乐谱的**找出那份写给欧洲议会的乐谱,上面的修改少了很多可知,帕特里斯的作品都经过茱莉之手。事后茱莉发现那个保管乐谱的**还保留了一份,要她解释,她曾说:「因为它太美了。」表示帕特里斯的作品不需经茱莉之手依然是大师级的作品。当事过境迁,茱莉以「乐风不同」的理由在修改奥利维的作品时,导演最后是将镜头拉远并模糊,这样的做法是说:当年,茱莉在修改帕特里斯的作品也是如此。注意一下茱莉当时的态度、语气,那种起祈使句的语句说明了茱莉她认为她说的话,别人就会接受,对方也不会拒绝,而背后最具争议的心态是:「我这么做是在帮你,我在为你好,所以你『应该』接受。」这就是茱莉对人的态度。
到了她又为奥利维完成了结尾之后,她打电话给奥利维,而奥利维却对她说:「我不能用你的谱子。它或许有点蹩脚、不完美,但『至少』是我的音乐。」奥利维拒绝了茱莉的好意,他要自己承担别人对他的作品的批评,不论是好是坏,因为,那就是「他自己」。
这是『坚持』的问题,坚持原则、坚持自我。每个国家不都在坚持自己主权的完整吗!而我们每一个人,虽有贤愚优劣之分,但每一个人都是完整且必需尊重的个体;不是帝国主义假籍「开发、帮助」之名而行「诈取、欺压」之实,而是如国父所说的,使弱小民族自立,使之与列强平等交往(虽然我恨死「三民主义课本」,但国父说的真的有道理)。所以,只要在客观环境允许下,一个人坚持自我与原则是应该的,也是必须,因为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主人,每个人都必须为自己负责。
茱莉这时候才恍然大悟,想到从前是如何的对待帕特里斯,所以茱莉在听完那段话之后,抱着头沉思了一会儿,然后她接受了他的拒绝。
聪明人,有聪明的方法,笨的人,有笨的方法,但那都是适合他们程度的方法。在成长的过程中,方法的好坏有时并不十分重要,重要的是去做、去学习。甚至,有些事情,方法并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带有个人色彩」的方法,何必强迫别人用你认为最好的方法呢?
说到此已经很明白了,是茱莉束缚着帕特里斯,是茱莉该让帕特里斯自由,而且茱莉也该让别人自由。有一次茱莉去找奥利维时,责怪他一些事,但他的回答是:「你并没有给我选择的机会。」既然茱莉的为人如此,那么她对其他人也是如此,并不只限于她的夫女(丈夫、女儿)。我想,该让茱莉知道:有时,她只能建议别人,不能要求别人。
那**中,所讲的是什么自由呢?「生命的自由」吧!就是创造、发挥、不被约束、不被束缚,就像大树的枝叶自然伸展,而不是行道路被剪得整整齐齐的,更不是小盆栽中的小树,被人用铁丝折成「漂亮」的样子。但也许自由就是不要去定义「自由」这个概念吧!
问题来了,奥利维可以拒绝茱莉而保有自我的完整,派里欺又为何不拒绝呢?还忍受了那么多年。先前的问题还是没有回答呀!帕特里斯为何有外遇呢?之间有关系吗?
--
自由,以不侵犯他人之自由为之自由
主旨:★☆蓝色情挑☆★--4-〝情难舍〞
为什么帕特里斯不能拒绝茱莉?因为帕特里斯深爱着茱莉。而且,帕特里斯之所以会有外遇,正是说明了帕特里斯爱着茱莉。
当**是在一直述说着茱莉的悲伤时,我在想,如果这部**所说的自由只是希望茱莉能脱离旧爱的束缚的话,那将是很没有内容的**,只是在诉说像这样痴情的女人心中的悲恸。而到最后,则完全改观。
茱莉爱着帕特里斯是没话说,而且我认为他们是恋爱结婚的,而且是帕特里斯追茱莉的,要不然,也只能说是茱莉暗示帕特里斯「你可以来追我」,由帕特里斯主动,茱莉「故意」不小心被追上。为什么?应该由茱莉一直压抑着心中的情绪看出。她一直压抑着心中的情绪,使得露西耶看出她态度不似正常人般自然,但又不像失恋(失恋是使女生极度难过的常见原因)。另一个例子是她的女佣看她一点也没有难过的样子而帮她哭。她坚强吗?不。真正的强者,是不掩饰懦弱的自我;而弱者则通常将自我意识过份膨胀。适当的发泄是人之常情,像茱莉那样连别人也忍不住为她哭了,这近乎人情吗?再者,当她要杀死那些老鼠时,为何忍不住要哭了呢?人死了都不哭,老鼠死了算什么!像她那样的压抑,时间,已不再是治疗心灵创伤的药了。她每一次的难过,都是在不经意的时候,心里没有防备的时候,心中的悲伤才流露出来;当她有意识的时候,别人都看不出来了。最后,她不再为过去而难过,是因为对帕特里斯的失望,而不是说她认为她该化悲奋为力量。再来,去看她母亲时谈到小时候,说她怕笑,是指她不敢将内心的喜怒哀乐情绪表现于外,将生活看得有点严肃,甚至导演的安排是假装母亲认错人,透露了茱莉小时候怕笑,回避了赤裸裸的直接对茱莉。说了这么多,就是说茱莉不会把「爱」的表情表现于外,更不会用语言、行动说:「娶我吧!我未来的老公!我愿意嫁给你!」
既然是帕特里斯在追茱莉,他怎么追?更广义的来说是,有些男生怎么追女生,再广义的说是,有些爱人的人是如何为他所爱的人付出。
当一个男生喜欢一个女生,所面临的问题可能是自己的平凡或追求者的众多。这时他如何让他所心仪的女孩注意到他,甚至只是多看他一眼?为了有机会能接触到她,为了让接触的时间久一点,他只有『迁就』女生:能够让她欢喜的,能够吸引她的,能做得到的,无不去做。于是,为了迁就女生,可能就会做一些抵触自己原则的事,但几次没关系,为了追求她就得付出一些代价嘛!有幸的,如果这男生追到了,过一阵子他们结婚了。婚后,男生还是深爱着女生,女生也为他的付出而感动。但就是因为男生深爱着女生,始终不好意思说出为了她而放弃了一部分原则及自我的事,怕她难过。这时,不再是为了要追她(因为已经追到了),不再只是暂时的失去自我(因为婚后生活在一起),实在没有理由再让自己完整的生命缺了一角,但还有什么理由可以让他如此继续下去---因为爱她。
所以,是帕特里斯为爱牺牲了自由(失去自我)。
茱莉的问题则是想不开,放不下(或者可用另一种方式说她失去自由)。
奥利维呢?基本上,他能「等」到茱莉,只是个巧合。他是个要自由宁可不要爱的人。一个你爱的人,正兴致勃勃为你做一些事,你舍得告诉他:「谢了,不用了。」?他可能以后不会再理你了。但既使奥利维拒绝了,在那一星期中,他也反复的思考接受与不接受,也因为「爱」这个因素,困扰着他「鱼与熊掌无法兼得」。
然后,就帕特里斯的情形来说。婚后,他的作品总是被茱莉改了一些,男生想要有爱情(家庭),也需要有成就(事业)。他所发表的作品,不再是完完全全的自己,那所得到的评价,虽是好的,但是不是自己呢?事实上帕特里斯一直爱着茱莉,那条十字架项链所代表的意义一直没变,变的是他想要透透气。可能在一次巧合,他遇到了多明莉克(未来的小老婆),他们相谈甚欢(虽然他个性略内向,但已有和女生交往的经验,即跟茱莉),最令他放心的是多明莉克是学法律的,一种与音乐是出俗的不同,法律是入世的(茱莉穿梭在人群中寻找多明莉克,而大部分的时间,只有少数人出现在画面中。)若和多明莉克在一起。他可以将爱情与成就分开:和她在一起时,只有谈情说爱;工作时,自由发挥。同时,在一大堆法律条文与判例之后,帕特里斯可以用自己在音乐上的专业与素养来提升多明莉克的精神生活。而且,以她的程度,只有欣赏与赞美的份。帕特里斯就喜欢这样。
所以,是茱莉逼得帕特里斯有外遇。帕特里斯爱茱莉却感到窒息,只好爱一爱多明莉克,再回来爱茱莉。
自我、原则真的那么重要吗?逼得人做一些事。我想,看人吧!有奴性的人等待别人叫唤他;没什么大志的人,有什么做什么;但只要有一理想的人,就想要达成理想、实现自我,那是他活下去的意义,忙了半天,就为了实现呀。如果搞了半天,什么也没有,那会想说:「我在干嘛呀!」实现自我、肯定自我就是为了自己,为了理想中的自己,别人因为你的实践与肯定而受惠。然而,就算是有奴性的人,也会有一点理想,更何况我们一般人呢?我们读那么多书干嘛呢?只为当别人的走狗?当你做一件想做的事,在快完成时,别人插进一脚,你该为自己的表现为荣,还是为别人鼓掌呢?
虽然,茱莉只是在他作品完成之时才修修改改,但一个象征限制你自由的人常在你身边,即使你身体自由,心里早就不自由了。
每当帕特里斯正在创作的过程中,一想到完成后茱莉又会来动一动,心中只充满着无力感,所有的心血不知道成果在那里。
然而,这一切,只为了情难舍。
--
自由是唯一你不给予他人,自己便也没有的东西。
--怀特
主旨:★☆蓝色情挑☆★--5-〝相处〞
难道,爱与自由是无解的吗?不。至少还存在着帕特里斯与多明莉克的爱。
追求时的不择手段是难免,可是等到稳定交往后才是真正了解对方的开始。被爱的一方应想想,你的事事顺心是否觉得世界太美好了呢?双方应有共识稍微改变自己使彼此的性格由冲突变成互补,要不然就及早分手吧!
可是好不容易追到了才分手,不觉可惜吗?不会呀,长痛不如短痛,因相爱而相识,因相识而分手,不也是很好的吗!相爱是浪漫的事,相处是现实的事,好好的相处比幻想美丽的爱情实际多了。可是还是很难:三岁小孩都知道,八十老翁做不到。
我是觉得,爱与自由只是程度问题(模糊FUZZY)。观念、做法差异太大,本来就不适合在一起;而人与人之间本来就有不同。不是为爱牺牲自由,而是人与人相处就该尊重了解对方,双方都能尊重、了解就不会有一方觉得被侵犯,双方也都为对方做一些做得到的改变,就是所谓的「相敬如傧」吧!
扯太远了,由男女情爱扯到人际关系。不过男女关系不也只是人际关系的特例吗?
主旨:★☆蓝色情挑☆★--6-〝茱莉〞
由前面可看出,很多事不是爱与不爱的问题,而是茱莉的问题。
原本打算在这一篇完整的讨论茱莉,可是前面已提过最重要的两件事,现在继续说下去。
有否注意到茱莉刚开始面对那首写给欧洲议会的曲子,当时的情绪是气愤的(我想朱丽叶毕诺西她演得很细腻,大家可以感觉得出,她走路的样子,毫不犹豫地用力丢进垃圾车),一开始我也不知道她在气什么,也不是在气那张纸上有女人的名字(因为她当时还不知道帕特里斯有外遇)。那气什么呢?气他没有告诉她。她那种「我都是为了你」的心态。茱莉在气:「我是多么好心的为你『看看』你的作品,可是这一次你为什么要瞒着我!」
茱莉为什么喜欢游泳,象征着什么?我也不是很清楚,像是象征茱莉的封闭,再怎么游也游不出去。
茱莉晒太阳的那一段。茱莉在「享受」阳光,镜头一直照着茱莉的脸,我是有注意到她是长得蛮漂亮的,那为什么又交替着一位弯腰驼背,走得很慢的老太婆呢?悲伤的茱莉难得看到她在阳光下笑的样子,那老太婆有何暗喻呢?那一段的气氛是很美,可是我觉得是在为茱莉感到惋惜。「休息,是为了走更远的路。」休息,是另一个积极的开始。可是茱莉呢?自从出院后什么也不做,沉溺在悲伤之中。我们可以无条件的安慰茱莉,但我们不需要无条件的同情她。丧偶是伤心的,老想不开也不行啊!年轻的茱莉,有着年轻貌美的外表,然而她己经「休息」很久了,什么事也不做,也不计划未来,只是有时去游泳,那「年轻」有何用?她的心已老化了,年轻不去开创、创造,那与步覆蹒跚的老太婆有何异?可是她却还很悠闲地在晒太阳,不知道她的心快老死了。
丢吧!就像老太婆吃力地扔掉那瓶子,扔掉她该扔的东西。
但此时她之所以要忘记过去的悲伤并不是因为她的丈夫有外遇,所以不值得她难过,而是她本来就该渐渐地从悲痛中走出来,否则不就意味着如果她丈夫没有外遇,她就以永远的消沉下去!
不是因为别人的如何如何,故自己的怎样怎样,应该是--为自己的生命积极。我觉得茱莉所代表的意义是「成长」。在她去看母亲的那一段,谈谈她的现在,谈谈她的小时候,也让我们看看电视。由她的不看电视及其它剧情中的表现,让人感到她缺乏对外在世界的关心;由她谈到小时候,引出了住题「成长」。茱莉应该走出她封闭的世界,不是在出车祸之后,而是从小时候。她压抑难过的情绪便是小时候怕笑的另一种表现。电视中所播放高空弹跳的节目,其意义即是「勇气」。那个看来快要中风的老公公居然要跳下去,天啊!他敢跳我还不敢让他跳;第二次由直升机上跳下来,则又是另一个挑战。成长,便是了解新的事物,体验新的经验,这些便需要勇气。因为真正的成长便是接受事实,你必须承认自己的愚昧、无知、见识短浅;甚至那些自己曾引以为荣的「优点」,可能也只是另一种的愚蠢、幼稚,尤其是那些始终认为是「理所当然」、「无庸置疑」的观念,一但破灭,更是须要勇气去面对。所以那老翁(旧观念)跳下去(突破)便须要勇气。勇气,茱莉须要的是勇气。
茱莉到底想要怎样?她很少在别人面前表现脆弱,然而她真的坚强刚毅吗?我觉得由某方面看来。茱莉和「钢情师与她的情人」中的埃达(女主角)是同一类的人:用外表的坚强掩饰内心的脆弱。只是埃达太极端了,茱莉很轻微,必须由车祸这事件发现她生命中的缺陷。她和其它女人一样,需要被关心、被了解、被尊重、被忠诚、被认同、被安慰。不过她就是缺乏「安全感」,敞开心胸,接纳别人的关心、了解、尊重、忠诚、认同和安慰,一但有人(帕特里斯)能穿越她的心墙,深入她的内心,也就不会轻易的在她心中消失。所以她须要勇气拆除她的心墙,打开生命的频道,直接以灵魂向外界对话。(埃达最后拆了心墙学习说话,但得在她的新丈夫的「保卫」之下及暂时用手帕当做墙来缓冲一下。)
若说茱莉的内心是脆弱的,她凭什么来掩饰呢?能力。非「感性」的「理性」。除了感情外,她聪明、学习能力强,有余力去帮助别人,再加上她的富裕,使得她可以慷慨。如此的付出造成一种假相:她有余力可以帮助别人,那她就不须要别人的帮助。这种「高人一等」的心态,成了她活下去的凭籍。于是回过头看看多明莉克对她的赞美:「他总是说你是个善良、公平、慷慨的人,是足以信赖的……。」由善良发出的善意及慷慨:一种主导权在她,行为上的付出,目的在解决别人的问题,而不必谈到自己的事。公平:必须无私,即排除个人的利害、情感因素,一切以理性为依归,这不就正符合茱莉想要掩饰内心情感的目的嘛!
茱莉做了什么事是主动的和别人分享她内心的喜怒哀乐?
如此看来,原来,别人对茱莉的称赞,竟是茱莉的悲哀。
老子曰:「柔弱胜刚强」,在那一章的意思是说一些反用之妙义及物极必反的道理,现在我用别的方式解释看看:所谓的柔弱与刚强只是外表的假相。那些看似刚强的人,内心总保持着高度的警戒,所以对外界的讯息,总是经过一番过滤,与他想法相同的,他愿意接受的,他就接受,与他意见相左的,在党同伐异的心态下给排除在外了;那些看似柔弱的人,对外界没有那么多的敌意,于是让外界的讯息直接进入内心,众多的讯息有好有坏,有善有恶,不免让心灵被不好的讯息割伤,而且很容易。看似坚强的人,由于在选择、过滤讯息,所以最后所得到的讯息也跟最初的不同了;看似柔弱的人,他是渐渐学会阻绝恶意的沟通,依然接纳事实的真相,所以,所得的讯息更接近真实且真切。于是,在一次又一次真真切切的受伤又痊愈之后,跑出了一句话:
记得采纳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