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壮锦》是哪部动画片的名称?

核心提示《一幅壮锦》(原名《一幅僮锦》)是1959年上海美术**制片厂上映的一部动画片,并在1960年获得了卡罗维发利国际**节荣誉奖。《一幅壮锦》讲述的是壮族母亲和三个儿子住在山间,一家人靠织锦和砍柴为生。母亲花费三年织好的一幅长锦被风吹走,三个

《一幅壮锦》(原名《一幅僮锦》)是1959年上海美术**制片厂上映的一部动画片,并在1960年获得了卡罗维发利国际**节荣誉奖。《一幅壮锦》讲述的是壮族母亲和三个儿子住在山间,一家人靠织锦和砍柴为生。母亲花费三年织好的一幅长锦被风吹走,三个儿子在寻锦的路上,经历的各种传奇故事。其动画故事改编自萧甘牛于1955年发表在《民间艺术》杂志上的民间故事《一副壮锦》。故事的原型是在壮族流传甚广的民间传说。流传在各个民族之间的民族传说,例如瑶族牛生日的传说,维吾尔族的阿凡提,壮族的刘三姐。旨在发扬人心中的光明,教人向善。《一幅壮锦》也是基于这种精神而被创作出来。动画片上映的时间正好是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动画产业最为精彩的十年中。动画的工艺上当然无法跟今天,用电脑制作的动画成品媲美。但是,无论是人物形象,还是动画背景的勾勒,不仅符合少数民族的特色,在人物形象的展现上,不千篇一律,各有各的特征展现。这不得不让人感慨,动画产业的先驱者们的匠心精神。民间创造的传说,大都给予了广大劳动人民美好的愿望。人有旦夕祸福,事有阴晴圆缺,困境咬牙坚持,顺境不得意忘形。将这些正能量的内核放在故事里,这其实也凝聚了广大人民的智慧。就像《一幅壮锦》这个故事中,母亲妲布,为了一幅长锦,耗费了三年的时间。一家四口,本就靠着织锦和砍柴过活,母亲织锦的收入因为长锦,不得不中断,这无疑是雪上加霜。三个儿子,老大老二难免抱怨,老三最为孝顺,一直鼎力支持母亲的愿望。这些人物性格的设计,都很符合逻辑。老大憨厚愚笨,老二偷奸耍滑,老三孝顺勇敢。虽然老大老二都有缺点,但是,老大砍柴并不偷懒,老二还是遵从长父为兄。动画片的结尾也做了修改,老大老二因为胆怯,没有替母亲将壮锦找回来,沿街乞讨,最后还是选择归家,一家人得以团圆。

国风木偶片《神笔》:建立在浓郁民族特色基础上的美术片开山之作吗?

中国动画片发展经历了70多年的时间,其间,中国动画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产生了一大批蜚声海内外的优秀作品。中国动画从它创始初期就与传统民族艺术元素紧密相连。中国书法、篆刻、京剧、皮影、武术、传统乐器、古代纹饰等民族的艺术元素被广泛的应用于中国动画的制作之中,充分地体现出中国动画的民族性特点。但同时,过分地强调民族性也对中国动画今后的发展产生了质疑和阻碍。一、 许多的传统民族艺术被广泛地应用于动画创作中 (一) 题材方面 在题材方面注重新的思想性,教育性和审美趣味相结合,寓教于乐,在动画片种的样式和风格方面,注重从中国传统的民族民间造型样式和材料中借鉴汲取营养,探索和实验动画艺术的新材料和新品种。 中国动画可分为以下八种不同的题材: 1、 革命教育题材:《三毛流浪记》、《半夜鸡叫》、《红军桥》、《红云崖》、《草原英雄**妹》、《小号手》、《小八路》、《东海小哨兵》。 2、 童话题材:《小鲤鱼跳龙门》、《小蝌蚪找妈妈》、《谢谢小花猫》。 3、 古代寓言题材:《三个和尚》、《愚人买鞋》、《猪八戒吃西瓜》、《南郭先生》。 4、 当代儿童生活题材:《牧笛》、《没头脑和不高兴》、《黑猫警长》。 5、 民间传说历史故事题材:《神笔马良》、《骄傲的将军》、《猴子捞月》、《渔童》、《九色鹿》、《牧童与公主》、《葫芦兄弟》。 6、 少数民族题材:《一幅偅锦》、《孔雀公主》、《蝴蝶泉》。 7、 文学名著改编题材:《大闹天宫》、《哪吒闹海》、《小溪流》、《金猴降妖》、《擒魔传》。 8、 国际讽刺漫画风格的动画题材:《黄金梦》、《谁唱的好》。 每一种题材都是我们中国特有的,无论是寓言神话故事,还是革命教育,都是与中国传统民族艺术分不开的,所以能够引起大家的共鸣,同时也能够提高大家对动画的兴趣,可以说,题材上的民族性是中国传统民族艺术在动画上最好体现,也是我们值得借鉴和学习的。 (二) 美术设计方面 1、 人物造型: 在每一部出色的动画片中,人物造型都充当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塑造好一个性格鲜明、形象突出的人物形象是不可或缺的,所以人物造型的独特性也就成为动画片的特点之一。中国动画大多是采用平面动画的形式,平面的动画只有在准确、生动和优美的造型中才能赋予人物以各种不同的性格和气质,从而使他们成为鲜活的形象。 人物造型上,中国的人物形象总设计师们总是广泛吸收中国传统民族艺术中民间木刻、剪纸、京剧艺术装饰风格以及古人绘画,更加着重于形象的装饰性和性格的典型性刻画。想象力丰富,手法大胆夸张,体现出“拙朴、古趣、厚重、有美感、有性格、有力量”的艺术特点。 以影片《大闹天宫》为例,影片中主角孙悟空从整个形象的相貌、衣着、动作紧紧扣住人物性格,摒弃了万籁鸣等人早期在《铁扇公主》中类似于初期米老鼠形象的孙悟空造型,而是将孙悟空的外在和内在品质合二为一,结合了他所有的“猴、神、人三者统一”的特点。在漫画《西行漫记》中的孙悟空基础上再借鉴京剧脸谱、民间版画等传统艺术进行动画化的整合,完成了这个头戴软帽、脸谱为倒置的仙桃、长腿细胳膊、腰围虎皮的孙悟空形象,成为既具有猴的机灵活泼的特征,又具有人所不能有的通形变身的神的特点,更具有喜怒哀乐的人的思想感情,和谐地整合了三种特征。 2、 场景设计: 动画**总是以虚拟、夸张、想象的方法来展现生活和梦幻。美术片不仅能体现出那些直接产生于现实中的东西,而且还能体现出那些只存在于画家的幻想中的东西,同时更能够运用夸张自由地强调、突出、夸张影片的内容和形式来创作出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独特的艺术效果。 很多的中国动画影片的背景设计就是在民族风格基础上提炼出来的意境美和装饰美。以影片《宝莲灯》为例,由于人物造型是平面的、装饰化,采用的是单线平涂的方式,一方面为了情景与人物的和谐统一,另一方面又避免场景也过于平面,而使得人景缺乏层次感和立体感,在背景绘制中采用有虚有实的装饰性设计,强调地突出了神话中的幻境,用青绿色为主的中国古典山水绘画形式作为场景的基础,借鉴了庙堂壁画、民间年画、戏曲舞台布景等形式的精华,利用虚实相映与立体手法相结合的方式为影片营造了一个亦真亦幻的神奇世界。在场景设计的整体风格方面,吸收了古代壁画、建筑等民间艺术的优良传统,又充分地发挥想象创造能力,使得场景不仅具有极强的装饰性特点,与人物造型相得益彰;同时还恰如其分地营造了一个梦幻感十足的神话世界。 3、 色彩: 其实色彩都在造型和场景等中采用的,但我还是想单独地将它列出来,是中国动画区别于外国动画,也是民族传统元素对中国动画影响很重要的一方面。 很多中国动画的设计者们在用色方面都非常符合中国人的爱好,大凡采用是红、绿、蓝等传统绘画多用的颜色,而且线条明朗、精练,所以使得笔下极具中国风情的人物和场景让观众感觉熟悉又亲切。 (三) 音乐伴奏方面 动画作为一种视听的艺术,离不开音乐和音响的配合。中国传统民族艺术元素在中国的动画中的应用更是数不胜数,很多影片都浓缩了民族戏曲精髓。 以影片《骄傲的将军》为例,影片突出地强调了京剧配乐,使影片从头至尾体现出浓郁的中国式京剧效果。背景音乐采取具有民族色彩的乐调的同时,还强化了以锣、鼓等为代表的传统乐器在节奏上的特点,就像戏曲表演中用锣鼓打击乐来加强音乐的效果一样,影片中的锣鼓点与人物动作、甚至是镜头的衔接、转换紧紧相扣、相得益彰。所以,京剧音乐在影片中不仅充当着东方韵味的背景音乐烘托剧情的作用,同时还充当着音效的作用。比如一开场将军得胜归来,文武百官在庆功宴上迎接他。只见将军昂首挺胸,踱着方步,伴着锣鼓的打击节拍,一步一顿地迈进来。那情形和京剧中霸王出场无二样。将军在众人的阿谀奉承下得意洋洋地抛铜鼎、射风铃,用力时发出的“哇啊……呀呀呀”听得食客师爷一句“凭将军这身武艺,敌人还敢来送死吗?”后的放声大笑。 (四) 台词方面 中国动画的人物动作表演上吸取了京剧的程式化动作,人物对白也在传统戏曲中念白方式的基础上进行了现代化处理,形成一种既不完全像京剧的道白,也不像现代话剧的对白。 以《天书奇谭》为例,影片中的人物在对白上总是带有一种韵味,有时将尾音拉长,有时抑扬顿挫,有时文白相间,饶有情趣。像巫婆的配音就结合了京剧念白和白话,在语调上多变而丰富,“县太爷”等经典台词更是广受欢迎。 (五) 风格方面 中国动画在风格方面吸收了很多的传统民族的元素,可以说,传统民族艺术的代表民间美术在中国的动画风格上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按风格、材料和画种可划分为: 1、 年画:《骄傲的将军》、《大闹天宫》、《哪吒闹海》、《年的故事》、《好帽咪咪》。 2、 装饰画:《小鲤鱼跳龙门》、《一幅偅锦》、《孔雀公主》、《女娲补天》、《九色鹿》、《蝴蝶泉》。 3、 皮影、剪纸动画片:《红军桥》、《猪八戒吃西瓜》、《人参娃娃》、《金色海螺》、《鹿铃》、《OK》、《斗鸡》、《猴子捞月》、《猴子钓鱼》、《抬驴》、《老鼠嫁女》。 4、 水墨:《小蝌蚪找妈妈》、《牧笛》、《鹬蚌相争》、《山水情》。 5、 木偶:《半夜鸡叫》、《神笔》、《崂山道士》、《阿凡提的故事》、《武松打虎》、《东郭先生》、《石狮子》、《曹冲称象》、《不射之射》。 6、 折纸:《聪明的鸭子》、《巫婆》、《鳄鱼和小姑娘》。 对风格的解析来看,把传统艺术元素运用到中国的动画中,是和中国传统美术与动画在思维方式上的关系有关的。在传统元素中运用寓意与象征的手法表达了一些吉祥与生命崇拜的观点。如:牡丹象征富贵,喜鹊梅花合绘“喜上眉梢”,莲花、鲶鱼合绘为“连年有余”。另外,龙与风,鱼和莲等自然形态中一阴一阳的形象符号象征大自然的阴阳相合,人类的男女和谐、生命的无限延续。在动画片《渔童》、《哪吒闹海》中,“渔童”、“哪吒”都是在莲花中诞生,在民间中喻为多子,是孕育生命的载体。 中国传统民族元素之所以会影响到中国动画,在根源上说是与动画片的思维方式分不开的。动画片中传统民族艺术的原始野性思维方式,它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可以海阔天空地任意发挥想象,具有中国“天人合一”,“万物有灵”的宇宙观和哲学思想。这与中国传统民族精神——伦理精神相一致的:天人合一,强调人与自然的统一,人的行为与自然的协调,道德理性与自然理性的一致,自我身心的平衡统一,由此可达到天道与人道的统一;以人为本,强调在天地与人之间,人与神之间,都必须以人为中心,人是万物之灵长,宇宙的中心;刚健有为,强调不断进取,自强不息,奋发有为,坚持有理,坚持独立人格;贵和尚中:贵和谐,尚中道,作为东方文明的精髓,对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起着积极而有效的重要作用。 中国传统的伦理精神,影响着中国很多的领域,在动画创作上更是不可或缺。黑格尔说:“中国纯粹建筑在这一种道德的结合上,国家的特性便是客观的家庭孝敬。”中国传统文化十分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人与人之间的孝,强调道德修养是人格的最高境界。 这种伦理精神具有高度的凝聚力,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鼓舞人们自觉维护正义,忠于国家和民族,抵御外族的侵略,表现出“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高风亮节。 价值观念上,中国传统的价值观念强调“义”的内在价值。孔子说:“君子义为上”。义者,天理之所宜。义,之所以具有至高无上的品格,即在于体现了“理”的要求,而天理具有普遍的必然的品质,义,实际上成为一种无条件的道德准则,具体化为“富贵不能*,威武不能屈”的道德要求,并且在中国历史上出现了许多舍生取义的志士仁人。动画片《哪吒传奇》中的小哪吒可称为一个道德至上的动画形象,长久以来,中国人创作文学艺术作品包括动画片,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精神陶冶。这种伦理文化又恰好与动画题材的民族性相连,成为中国动画创作者们共同遵守和发扬的一种精神。 传统民族艺术和动画都是大众通俗文化,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赖以生存的土壤,它与民众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和精神需求有着割不断的血缘关系,它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动画同样是一种大众的文化娱乐活动,得到了广大人民的喜爱。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和理解本民族的文化精髓,才能更好地了解大众的审美心理和精神需求。 二十世纪的五、六十年代,中国的动画片以自己独特的民族风格与艺术语言,融合了传统的文化并之完美的结合,使中国的动画达到一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艺术高峰,鲜明的中国风格与东方精神震动了国际动画界,开创了世界动画新的里程碑,这些具有民族风格的经典艺术片的产生是由它的历史背景,社会环境所决定的。在中国动画史中,动画影片以民族风格为创作形成的第一个高峰是在新中国刚刚成立,当时,提出艺术创作的指导思想是为工农兵服务,艺术作品要走进千家万户,为广大群众所喜爱,因此掀起了向传统民族艺术的回潮,从而美术作品,动画影片及各个艺术门类中都有大量的作品以创作主题鲜明,艺术形式民族化的作品产生。因此,传统的民族艺术元素在动画创作与生产中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和推动意义。 二、 中国动画民族艺术探索出现问题 万籁鸣说:动画片一在中国出现,题材上就与西方的分道扬镳了,在苦难的中国,我们没有时间开玩笑,要让同胞觉醒起来,我们拍摄了反映受压榨的劳苦人民的生活和激发中国人民抵御日本侵略的20余部短片。 因而形成中国美术片与外国动画迥然不同的特点,我们为了明确的教化作业而强调鲜明的创意,在某种程度上忽略应有的含蓄幽默与娱乐性,这是优势,但客观上对我们后来的发展形成一定局限。就拿动画的“中国学派”来说,它是自1960年之后出现的代表中国本土特色的,自成一格的动画创作风格,例如水墨、木偶、剪纸等发映民间艺术形成,以及采用民间历史传说等表达内容的作品。而自90年代后期以来,面对外来动画的强烈侵袭,我国的动画界对于自身风格的发展却陷入停滞甚至是倒退,出现了很多的问题: 问题一:传统民族元素的应用上没有与时俱进 中国动画人开始重视动画的民族元素的应用,但这种应用一定要符合当时的话语环境,与当时的社会特征、当时人的审美心理相吻合。中国动画当时所坚守的民族性反而禁锢了中国动画发展的脚步,忽视了与世界接轨,与时代同步的发展精神。 中国动画片在内容和形式上仍然保留了传统的审美特征,在内容上,大多取材于中国古代神话、传话、寓言故事,创作手法上吸取了我国民间艺术的多种表现手法:木偶戏、皮影戏、中国水墨画、剪纸、折纸艺术上;在结构上,大多采用中国文学惯用的线形结构,线索单一清晰,情节简单;在人物造型上,塑造被肯定、歌颂的正面形象,重视教育性;**语言方面:长镜头多画面平稳、节奏舒缓,很少以画面表现人物的意识及心理活动,色彩明丽,由此形成了中国动画片简洁、明快、有浓郁抒情色彩和含蓄意境美的独特风格,这种特征的实质是农业文明的审美取向;缓慢的节奏,悠悠的抒情,简单的故事情节,单一的人物性格,宁静的氛围。 随着中国社会的转型,我们已经进入了工业化的现代社会,社会经济发展、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也改变了我们的时空观、价值观、生活节奏加快,现在人在追求速度和创造的同时,也在追求着消遣和娱乐,价值观的变化必然导致审美取向的变化。所以中国动画的传统审美对象已不能承载一日万变的现代生活,也很难表现现代人的生命本质,它已远远落后于时代,不为现代人所认同。当时的美、日动画片能征服中国观众就说明了中国动画的这一缺憾。 美、日的动画片都具有各自的民族特征,但是这种民族特征是与现代的话语环境相符合的,他们的动画的现代审美特征明显,与中国传统的审美特征相比有很大的区别:在取材上,注重取材于现实生活,但无论是取材于现实或取材于传统题材,都鲜明地反映了时代精神;在结构上,打破了单一的结构线索,情节多线索交叉发展;在人物塑造上,不是塑造简单的正面形象,而是以幽默的手法塑造有缺点的喜剧人物形象,淡化作品的教育性,强化娱乐性,人物造型时髦,赶超现代潮流。**语言方面:画面立体感强,色彩鲜艳,清晰度高,视觉效果极佳。镜头切换快,节奏快,力度感强,并将内在语言外在化,以画面表现人物的意识及心理活动。这些综合因素共同形成了轻松幽默的娱乐性及绚丽多彩、纷繁变化的动态美及时尚潮流的审美风格。这种审美风格是适合现代人审美趣味的。 问题二:动画艺术探索的两极分化 从1979年到1989年,中国动画界一共拍摄了一百多部动画影片,在题材内容、艺术形式和制作技巧方面也取得了新的成果。然而,这段时期的动画片也明显出现观众低龄化,艺术性减弱的趋势,动画片的生存空间变得越来越小。 一方面,上海美术**制片长仍然创作了许多在国外拿奖的短片,这些短片继承了民族创作风格,并有所突破,称得上是高雅的民族艺术;比如水墨动画《山水情》,故事动画《哪吒闹海》以及寓言动画《三个和尚》等,这些都是民族艺术的杰出产物。 然而另一方面,动画创作走入了“低幼化”的误区,人们普遍认为动画片就是给少儿,尤其是给低幼儿看的,太复杂的东西小孩子看不懂。1984年的《金猴降妖》是一部难得的佳作,可是境遇不佳,因为没有沿袭传统的创作观念,而是采用了新锐的叙事手段,就被认为“不符合少年儿童的口味”而招致评论界的猛烈批评。《好猫咪咪》、《小兔陶陶的故事系列》虽然受到了广泛的好评,但从根本上来说,都是为孩子准备的动画片。这个时期还出现了许多根据童话故事改编的动画片,比如《老狼请客》、《熊猫百货商店》、《小松鼠理发师》等,也都旨在向孩子们传达某种简单的道理,即使深受欢迎的《黑猫警长》也完全是按照儿童的心理特点来设计人物和故事情节的。《邋遢大王奇遇记》算是一部做得比较细致的动画片,可是该片的导演也感叹“说来说去,其实就是教育小孩要讲卫生的事”。 当时这种创作上的两极分化,折射中国动画的发展方向的不明确,也反映中国动画的尴尬境地。 问题三:“中国学派”的“分崩离析” 一方面,“中国学派”独有的美术风格没有能够持续发展改良。我们看到“中国学派”动画片一直都非常强调自身的美术风格,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风格的沿用却并未得到相应的进步,也就必然地在视听效果鲜明的欧美动画面前失去了光彩。所以民族美术风格如何才能做到与现代商业文化有机结合便成为“中国学派”必须面对的问题。然而“中国学派”仅仅停留在20个世纪计划经济时代的动画创作思路只中,缺乏创新的动力和与商业结合的兴趣,结果渐渐迷失发展的方向以至于偃旗息鼓。 另一方面,创作理念上的局限一直是困扰我国动画工作者的难题之一。“中国学派”诞生初始就是本着为儿童创作的理念,题材相对固定,都是采用了名著、民族故事、寓言、成语、童话、英雄事迹、人物传记等来阐述伦理道德,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除此之外,由于当时社会环境的限制,“中国学派”还尽力做到把带有教化色彩的内容与尽可能唯美的艺术形式结合,远离娱乐性和商业性的表现手法。长期下来缺乏创新的此类动画风格难免造成了观众的欣赏疲劳,给人重复乏味,缺乏个性的印象。 90年代初,动画人最迫切的任务简单降化为提高动画产量来满足国内观众的需求,因此动画系列片逐渐成为动画创作的主体,而艺术性短片的生存空间日益狭窄。中国动画的民族风格逐渐丧失,引领了国产动画几个时代的民族化大潮销声退去,曾经辉煌的“中国学派”分崩离析。与之对应的是“拿来主义”逐渐抬头,学习美、日动画产业的目标固然不错,然而实践中却悲惨地沦为盲目模仿,肤浅照搬。更让人担忧的是中国动画在低幼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一时间动画失去了原有的艺术品位,却出现了大量负责教导儿童的低质动画。比如90年代初上海美术**制片厂的电视系列动画片《舒克和贝塔》,影片虽然改编自郑渊洁的同名童话,但因为“面向少儿”的主导思想,原作中批判现实的锋芒被去掉了,剩下的是简单的情节,幼稚的对话和直白的说教。 探究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可分为主观上的和客观上的。 主观上:首先,观念上,受众的定位不清。一直以来困扰中国动画发展的重要原因就在于创作观念上的低幼化。在动画已经成为大众文化不可缺少的艺术类型的今天,日本和美国都试图对受众进行不断扩充不断成功的今天,我们的创作却仍然将受众限制在比较低幼化的定位上,不能不说是在作茧自缚,在解放前的动画创作还不是这样的。比如中国的第一部动画片《铁扇公主》,是面向从幼儿到成年人的大众的,到了解放后,我们不断强调动画片的教育意义,使得动画片逐步成为对儿童教育的载体,导致动画片最终低龄化。老一代动画专家钱运达先生曾这样说过:现在我们的动画片是小儿科,实际上是我们自己把自己框住的。 在创作低幼化的动画是在认识上也有误区,自以为儿童就该喜欢看什么,拍什么的动画片总是以成人的口吻来教育儿童,而且还以为,小孩就该喜欢看这类动画片,结果是孩子不但不爱看,还有了抵触情绪;另一方面,低估了儿童的智商,又将动画片拍得很幼稚化,生怕他们看不懂。反而造成了连幼儿园的孩子都说国产动画片浅薄,是小小孩看的而不屑一顾的尴尬局面。我们必须知道误区的关键就在于动画片是由成人创作的,而内容通常是用成人的头脑代替孩子的思维。 一部成功的动画作品都是以人为本、立意独特,揭示人性的动画片,而且塑造的人物形象也往往都是对人类生存环境的一种异样描述,他们的背后无不隐含着人性的深刻寓意,不同的观众可以从同一部影片中看出自己需要的东西。比如《猫和老鼠》,能够真正理解这部片子的幽默和寓意并能够发出会心微笑的,大多是成年人,而在孩子们看来影片滑稽有趣,生动丰富,满足了他们的观赏需求,他们同样观赏得乐此不疲。这种才是动画作品真正成熟的一个明显标志。 所以,只有从创作观念开始重新建构中国动画的发展蓝图,才能真正地实现中国动画的腾飞。 其次,创作人员心态的浮躁。正是由于过于辉煌的过去,正是日本美国动画的不断冲击与侵蚀,才使得中国的动画创作者处于一种内外交困的艰难处境,他们面对过人对国产动画精品日益强烈的需求时所显露出的焦急与浮躁是我们完全可以理解的。 比如动画影片《宝莲灯》,在这部影片中较为明显的体现了我们主创人员在心态上存在的问题。他们没有了以前那种沉着和平的心态去创作,同时又碍于国外一流影片的成功而导致了一种缺乏自信的心态。他们发现自己欠缺的需要弥补的东西很多,于是积极借鉴和学习。与此同时,他们也丧失了对**剧本进行沉着研究的耐心,剧本没有塑造出好的人物,也没有遍出让人耳目一新的故事,远没有达到一部真正的成熟影片的要求而匆匆上马,所以影片的画风才会时常不统一,以至于先前引以为傲的动画制作才会出现粗糙,人物形象才会有苍白的印象,影片才会有虎头蛇尾的毛病,这些都是由于主创人员在一种急切的心情知道下而引起创作态度的扭曲,仓促制作出国产影片的后果。 从文案中我们也能看出些端倪,比如“要与《花木兰》一比高下,国产新的经典”云云的语言中看出动画制作者希望尽快振兴中国动画的那种浮躁。越急于成功越会有遗憾,越是有沉得住气的心态越能够出精品,艺术创作更需要时间和耐心来进行构思和制作。 客观上:熟悉中国动画的观众知道,我国近来的动画发展是从加工业发展起来的,而我国从业的动画人员很多出身于加工片行业,所以大到整个动画行业体系,小到从业人员他们的具体素质参差不齐,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动画的创作。而且,影院动画长时间的停滞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虽然导演和主创人员都是美术**厂比较有才能的创作者,但是处在这种长期停滞的动画长片创作环境中必然影响到创作者的具体操作,很多东西还要重新张罗准备,再很多地方也无法跟上当代动画制作的步伐。 我们期待着中国动画的真正振兴,一方面不需要用自己制造的泡沫来自我陶醉,只有良好的心态和正确的创作态度才是我们走向成功唯一道路;另一方面我们也正视中国动画所面临的客观差距和尴尬局面,才能客观地分析影片的价值。我们的创作与研究要站在民族文化的精神家园里去体味动画语言的亲情和温暖,否则面对民族艺术,我们当代人就无法接近它,理解它,认识它,只会用片面的现代化的价值观去丢弃它。如果认识不到中国动画艺术的民族性问题,我们不但不能拯救一个文化产业,反而会加剧破坏已经濒临灭绝的形态。 三、不断创新,民族艺术在中国动画的新出路 任何动画作品都是以期望传达的内容作为是创作的基础和意义。民族动画的出路,首先就要在内容创意上打开思路,突破瓶颈。 1、 人物形象、个性的创新 一部作品中的人物无疑是整个影片的关键和灵魂所在。许多动画片之所以成功,也是因为它塑造了一个个鲜活而极富个性的人物,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会记得孙悟空和猪八戒、记得米老鼠和唐老鸭、记得机器猫,流川枫等等动画任务的原因,经典的卡通任务是支撑起经典动画作品的核心要素。 我国动画史上的经典卡通人物事实上非常多:《大闹天宫》中的孙悟空,腰间束着虎皮裙,手舞金箍棒,神采奕奕,勇猛矫健,是所有人心中的美猴王;《黑猫警长》中黑色短毛猫,傲气凛然,刚直不阿,是人们心目中正义形象的化身;《阿凡提的故事》中的阿凡提,还有那只蹄声滴滴答答的小毛驴,两个形象合二为一,给人大智若愚的感觉。另外还有《哪吒闹海》中个性激烈,眉目倔强的小哪吒;《葫芦兄弟》中那七个各怀绝技的葫芦娃;《邋遢大王奇遇记》中永远邋邋遢遢,丢三落四的小男孩。陪伴无数人度过美好童年的这些卡通形象,即使许多年过去后,仍然让人们记忆犹新。 可惜的是90年代受到国外动画冲击之后,国产动画却丢失了我们自己的形象塑造风格,无论是漫画还是动画,都开始模仿日本和美国。很多我么自己的动画作品在推出后,都或多或少地看到了日本和迪斯尼的人物风格影子:女生一概都是柳叶眉、大眼睛、小嘴巴以及有些失衡的身体比例,清一色的帅哥美女,完全不是中国大众生活中的样子。例如2004年的《梁山伯和祝英台》中的祝英台一角,与迪斯尼动画的花木兰如出一辙。为什么我们讲述自己的故事,却要让自己的人物西方化?这样的人物造型不仅超现实主义色彩浓烈,而且根本不可能体现我们自己的民族特点。因此,对于创作者来说,如何创作一个极富个性而又贴近生活的人物,才是中国动画应有的艺术追求。

中国所有的动画片?

木偶动画**《神笔》是1955年上映的一部经典儿童动画片,故事发生在人神共存的古代架空王朝,围绕着一个少年和一支“神笔”,讲述了一段光怪陆离的故事,充满了玄幻色彩。简单的故事核下,蕴藏着善与恶、美与丑的尖锐对立,从而激起少年儿童对正直善良的向往,以及对卑鄙贪婪的痛恨。

虽然该片的故事背景是在古代,但却是改编自现代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洪汛涛创作的童话——《神笔马良》。影片时长20分钟,讲述了出身贫寒的人间少年马良,酷爱绘画,但是,因为买不起笔,只能将木炭、树枝等当作画笔,勤奋练习绘画技艺。马良的勤奋刻苦感动了仙人,老神仙送给马良一支“神笔”,用这支笔画出来的动物、物件,马上就能变成真的。马良用神笔帮助穷苦的老百姓,却因为拒绝为县官老爷画金元宝,被判了死罪。最后,马良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用“神笔”惩罚了县官。

木偶动画《神笔》不但成功塑造了马良这一带有我国民族气质的淳朴善良形象,还因其鲜明的民族化表现形式,获得了世界的认可,曾先后5次在国际上获得殊荣,也是第一部在国际上获奖的中国美术片,被誉为“建立中国动画民族风格的开山之作”。

一、人物造型、布景设计充分吸纳戏曲美术元素,夸张性和装饰性相结合,充满浓郁的“民族化”味道

1955年,上海美术**制片厂还未正式建立,美术动画创作者们隶属于上海**制片厂美术片组。当时的美术片组组长特伟提出了“探民族形式之路,敲喜剧风格之门”的口号,指出了中国动画走民族化创作的方向。木偶动画**《神笔》由此应运而生。

该片的导演靳夕曾说:

“在影片的酝酿阶段,我除了通过导演阐述阐释了影片的主题思想、风格、样式外,还特别强调了中国的民族形式,要求美术、动作、语言、音乐的每一刻画皆考虑到是否符合我国的民族气派,并把它作为本片的创作准则。”

考虑到观众群是12岁以下的儿童,本片的故事情节采用单线叙述,充分借鉴了古典章回体小说的形式,通过视觉动画、穿插旁白,将马良和神笔的故事娓娓道来,环环相扣、冲突明显、高潮迭起,语言风趣幽默,就好比是一个说书人在讲述一则生动幽默的神话故事,充分吸引了少儿观众们的注意力,让他们在笑声中,领会“惩恶扬善”的故事内核。

影片中巧妙地融入了戏曲艺术舞台上,通过人物语言来交代时间点变化、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独特技巧。例如,为了交代马良日复一日刻苦练习绘画的事实,影片中通过一枝桃树枝从开花、结果、落叶、覆雪,这一年四季中的变化,采用近景拍摄的手法,生动而形象地交代了“一年过去了”这个时间变化。

影片中的人物造型,充分揉入了中国木偶戏的传统艺术,但是,又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大胆改进。传统木偶戏的戏偶是提线木偶,用木头雕刻而成,完全靠人工操作来完成动作,但是动作却比较呆板,缺乏生气,面部表情也不够美观。本片中将传统的提线木偶改成了银丝木偶,将木偶人物的关节用银丝进行连接,戏偶的尺寸也相应缩小,木偶的制作也不再是单一的木质雕刻,而是加入了石膏、橡胶、海绵、银丝关节器等其他材料,以及模具成型、布艺缝纫、表面涂装等其他多元化的加工方式,让木偶人物的四肢活动更自如,也更加生动形象、栩栩如生。

影片中还利用了中国传统戏曲艺术中“色彩的象征性”来体现人物的地位和身份。在传统戏曲曲目中,人物戏服的颜色分为“上五色”(黄、红、绿、白、黑)和“下五色”(紫、蓝、粉、湖、香)。戏曲中的上层人物多使用上五色,而下层人物则多使用下五色。因此,在《神笔》中,代表上层人物的县官老爷穿的是亮红色的官服,而代表着下层人物的小马良则是穿着蓝色的布衣。

自1998年起中国出过几部动画

你可以先去绘学霸网站找“动画制作技术”板块的免费视频教程-点击进入完整入门到精通视频教程列表: wwwhuixuebanet/web/AppWebClient/AllCourseAndResourcePagetype=1&tagid=310&zdhhr-11y17r-305531572

想要系统的学习可以考虑报一个网络直播课,推荐CGWANG的网络课。老师讲得细,上完还可以回看,还有同类型录播课可以免费学(赠送终身VIP)。

自制能力相对较弱的话,建议还是去好点的培训机构,实力和规模在国内排名前几的大机构,推荐行业龙头:王氏教育。

王氏教育全国直营校区面授课程试听复制后面链接在浏览器也可打开:

wwwcgwangcom/course/ysdhaaa/zdhhr-11y17r-305531572

在“动画制作技术”领域的培训机构里,王氏教育是国内的老大,且没有加盟分校,都是总部直营的连锁校区。跟很多其它同类型大机构不一样的是:王氏教育每个校区都是实体面授,老师是手把手教,而且有专门的班主任从早盯到晚,爆肝式的学习模式,提升会很快,特别适合基础差的学生。

大家可以先把绘学霸APP下载到自己手机,方便碎片时间学习——绘学霸APP下载: wwwhuixuebacomcn/scripts/downloadhtml

1998年 中国第一部长篇系列动画片《西游记》

1999年 中国第一部神话动画**长片《宝莲灯》

2000年 中国第一部大型科普动画系列故事动画片《蓝猫淘气3000问》

2000年 中国第一部青少年校园音乐题材的动画片《我为歌狂》

2000年 中国第一所专业动画高校、唯一一所独立设置的动画学院、规模属全球最大单体独立的动漫专业高等学府——吉林动画学院

2003年 中国第一部具有国外写实英雄动画片雏形的原创动画《白鸽岛》

2003年 中国第一部神话、童话、传奇动画片《哪吒传奇》

2004年 中法第一部中法合拍动画片《马丁的早晨》

2004年 中国(香港)第一部3D动画**《龙刀奇缘》

2004年 中国第一部围棋题材动画片《围棋少年》

2004年 中韩第一部合作动画《瑶玲啊,瑶玲》

2005年 中国第一部侦探题材系列片《神探威威猫》

2005年 中国第一部航天题材系列片《宇航鼠》

2006年 中国第一部投资超过亿的动画、中国第一部3D动画**《魔比斯环》(美中合拍)

2006年 中国第一部3D大型动画片《玩具之家》

2006年 中国第一部中华传统武侠动画片《虹猫蓝兔七侠传》

2006年 中国第一部Q版果冻系列动画片《果冻宝贝》

2006年 中国第一部赛车题材动画片《星际飚车王》

2006年 中国第一部历史题材动画片《大英雄狄青》

2006年 中国第一部武侠题材动画**《勇闯天下》

2007年 中国第一部3D武侠动画剧《秦时明月》

2007年 中国第一部乒乓球题材动画片《乒乓旋风》

2007年、2008年 中国第一部变形机器人动画片《百变机兽之洛洛历险记》

2008年 中国第一部青春校园题材的动画片《云端的日子》

2008年 中国第一部反战题材的动画片《打,打个大西瓜》

2008年 中国第一部奥运题材的动画片《福娃》

2008年 中国第一部遥控车题材的动画片《雷速登闪电冲线》

2008年、2010年 中国第一部冒险童话动画片《迪比狗》

2009年 中国第一部陀螺题材动画片《劲爆战士》

2009年 中国第一部动画历史纪录片《中华五千年》

2009年 中国第一部Q版果冻变形机器人系列动画片《果宝特攻》

2009年 中国第一部爆丸题材动画片《圣石奇兵》

2009年

中国第一部四驱车题材动画片《战龙四驱》

2010年 中国第一部破亿的动画**《喜羊羊与灰太狼之虎虎生威》

2010年 中国第一部铠甲题材动画片《超兽武装》

2010年 中国第一部原创3D科幻题材动画**《超蛙战士》(需戴3D眼镜)

2010年 中国第一部以10万美元一集的亚洲动画片新纪录,成功进入欧美主流市场《西游记2010动画版》

2010年 中国第一部3D多媒体全景动漫舞台剧《阿特的奇幻之旅》(需戴3D眼镜)

2010年 中国第一部达到国际B级2K画面标准的动画**《梦回金沙城》

2010年 中国第一部中、蒙两国艺术家主创少数民族题材动画片《巴拉根仓传奇》

2010年 中国第一部弹珠题材动画片《弹珠传说》

2010年 中国第一部「足球竞赛」、「未来科技」与「幽默风趣」少年励志动画片《超智能足球GGO》

2010年 中国第一部悠悠球题材动画片《火力少年王3》

2011年 中国第一部3D科幻动画片《宇宙星神》

2011年 中国第一部3D励志原创动画片《莫麟传奇》

2011年 中国第一部游戏题材动画**《赛尔号》

2011年 中国第一部热血少年玄幻动画片《魁拔》

2011年 中国第一部台球题材动画片《龙斗台球》

2011年 中国第一部马拉松题材动画片《马拉松王子》

2011年 中国第一部遥控直升机题材动画片《雷速登翼飞冲天》

2012年 中国第一部未来科幻机甲动画片《钢铁飞龙》

2012年 中国第一部昆虫机战动画片《铁甲威虫》

2012年 中国第一部集热血、励志、神话题材动画片《侠岚》

2012年 中国第一部吐槽题材动画片《十万个冷笑话》

2012年 中国第一部保护森林、破坏森林、采伐原木题材动画片《熊出没》

2013年 中国第一部灾难题材动画**《今天明天》

2013年 中国第一部以DOTA为背景热血动画《倒不了的塔》

2013年 中国第一部手指滑板题材动画片《翼空之巅》

2013年 中国第一部突破传统创作框架题材动画**《圣龙奇兵大冒险》

2013年

中国第一部高等院校(吉林动画学院)自主制作和出品的3D院线动画**《青蛙王国》

2014年 中国第一部**票房突破2亿元人民币的动画**《熊出没之夺宝熊兵》

2014年

中国第一部全球上映3D动画**《龙之谷:破晓奇兵》

2015年 中国第一部城市科幻题材动画**《C9回家》

2015年 中国第一部18禁动画**《一万年以后》

望采纳,亲(づ ̄3 ̄)づ╭❤~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jzgI6D-zIn2mifnPK4AcnSqjIo_N5q0zdnnQFs6pUkuDHbe-PyR0GRaSK5wcCCR87wHx6BpUDCHLRtl_RLHk_pYOAR0l-R3y8FJT4xVu_CsbQPKYhzI7pjqs4LCq_bjTlQCxEWpN7O3JwdMurihqFK

 
友情链接
鄂ICP备19019357号-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