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团队学习有助于提高创业团队的胜任力,改进创业的绩效,因而成为创业领域的一个新的热点。创业团队经过学习,可以不断的提高自己创业的知识和技能,从而更好的去创业。下面我就为大家解开姚劲波的创业历程,希望能帮到你。
姚劲波的创业历程篇一
姚劲波确认两点:第一,在生活服务业,信息是基础,永远有价值,大而全的分类信息网站仍有生命力。58同城财报可予以佐证。第二,前述O2O公司在某些垂直细分领域,将很大程度上替代对应的线下门店,并将逐步瓦解分类信息网站的客户基础。
58 同城上市后,创始人姚劲波本以为可以松一口气了,但他突然发现,一大拨类Uber 式O2O 公司正强劲崛起,已势成威胁。这批公司大都向58 同城用户提供近乎标准化的上门服务。它们对服务品质有着较强的控制力,并借助移动支付轻松实现了交易的闭环。更要命的是,借助LBS 和移动社交网络,它们的生产效率和用户体验,相较PC 时代的分类信息网站,已高出太多。此外,有些公司已融到了很多钱,颠覆58 同城已成公开表态。
短暂的情绪波动后,姚劲波确认了以下两点:第一,在生活服务业,信息是基础,永远有价值,大而全的分类信息网站仍有生命力。58 同城财报可予以佐证。第二,前述O2O 公司在某些垂直细分领域,将很大程度上替代对应的线下门店,并将逐步瓦解分类信息网站的客户基础,因此58 同城必须积极应对这一挑战。
事实上,对58 同城这样市值在三四十亿美元的中巨头而言,所处行业的巨变意味着一次向上攀升的机会。如果它们能够像当年的阿里巴巴一样,将平台开放,再通过投资、内创业等举措,把更多创业者绑到自己的战车上,从而建立起一个枝繁叶茂的生态体系,那么,市值高于100 亿美元并非没有可能。
58 同城已朝此方向迈了几步。
58 同城的生态体系布局于生活服务业,基石则是海量用户。成立近10 年来,58 同城在信息服务方面较好地满足了用户需求。这一多年积攒的势能(包括品牌、流量、资金等)导向该领域任何一个垂直细分市场,都将为之带来显著变化。
就同业竞争而言,比58 同城资金更为雄厚的公司,在对生活服务业的理解上,大多不如前者,而鲜见的对该行业独具深刻认识的公司,则大多不如前者财大气粗。
58 同城生态体系包括58 同城、58 到家两个品牌,分别覆盖生活信息服务与生活服务交易两环节。同城大而全,到家小而精。两品牌均可共享母公司资源。两者均具投资功能。姚劲波力图通过投资的方式,将该领域从初创期到中后期富有前景的创业项目一网打尽。
58 同城或将成为生活服务业O2O 领域最大的生态体系。
以下为姚劲波口述:
O2O 不可怕
我并不认为生活服务业已经演进到了从信息走向交易的阶段。在房产、招聘、二手车等58(即上市公司58 同城,下同)主要业务领域里,我还看不到有人在跟我们竞争。
以二手车为例,什么优车诚品、大搜车等,我都知道,但它们并不是来挑战58 的。
现在的二手车创业公司,几乎全都是中介模式。它们大多提供二手车质量担保或检测服务,以便让用户放心来买,但用户不知道上述平台在售二手车的详尽信息,于是就到58 同城上找车,因为我们的信息是海量的。所以,它们通通是我们的客户。
这个创业群体的存在或发达,对58 而言并非坏事,它们其实是在帮助58 做好二手车生态环境,比如为用户提供更多的真实的信息。
房产、招聘等品类也如此。爱屋吉屋、优客逸家等新公司,也是我们的客户。用户需要在一个地方找到所有的房子,这就是分类信息网站存在的价值,它大而全。
在本地生活服务业中,一个品类能够用交易替代信息,应具备以下几个特征:第一,该服务的购买频率足够高。如频率很低,它很难实现交易的闭环,因为用户根本不会去找你。第二,用户能够很快做出消费决策。换言之,是否购买,用户无须做很多研究和沟通。第三,该服务与地理位置相关。
符合这些条件的品类其实不多。这也是在美国、日本和欧洲,生活服务业仍以信息服务为主要生态环境的重要原因。信息服务是人类社会的基础架构,它已存在数百年。有些需求就是个性化的,无法标准化。
用户对信息的需求并未降低,只是增幅放缓了。但即便如此,58 在2014 年实现了差不多翻倍的增长。我们的房产、招聘等品类,完全看不到增速减缓的趋势。我的感觉是,业务每往前走一步,路就更宽一些。
生活服务业里有很多机会,也有很多?坑?。应该说,近一两年来,只有部分品类到了向交易环节过渡的阶段。很多人一直瞎嚷嚷,说什么O2O 时代来了,但到现在为止,O2O 仍处于发展的很早期,真正成规模的服务也就两个半:打车算一个,外卖算一个,代驾算半个。除此之外,还有日订单量超过1 万的吗?
以投资代转型
如果有新品类出现了订单量大增的趋势,58 会去研究和探索。说不定我们的研究比其他人更系统化。得益于同城这个分类信息平台,我们了解了大量的用户行为,比如什么类别火、什么类别有很大的需求等。
所以,在做得比较重的品类里,58 可能会做一些投资。58 有内部孵化项目,比如58 陪练等。我们连品牌带用户带团队全给创业者,但它是独立的公司,我们是投资行为。对外,我们投了E 代驾。此前用户在58 找代驾,打过去是一个代驾公司在接听电话,现在用户打过去,是他身边一个有车的人接电话?这一模式的效率,肯定比58 原来的模式更高。58 的代驾频道以后就是E 代驾的了。我们的初衷还是提高用户体验,谁的服务更好,我们就扶持谁。
为什么E 代驾要我们的钱,不要别人的钱?因为我们能够帮上忙。
在投E 代驾之前,创业者不知道58 说要做投资,是说一说还是真投。很多人对我们有担心。当然,还有人在各种场合说我们的坏话,原因很简单,怕我们。其实我们还投了很多公司,只是没有宣布而已。58 要在未来3 年投出10 亿美元,这是可以被验证的。
我们不像VC,他们有很多人,看得过来那么多早期项目, 我们的投资部目前只有两个人。在这种情况下,我会投资一些已发展得比较好的公司,未来人手多了,我们也会投资早期项目。
很多创业者试图在生活服务业里寻找到可以做到交易环节的品类,其中一些创业公司已拿到了融资。对此,我们可以不理,没有问题,因为代驾、家政、美甲这些品类创造的收入,在58 这个上市公司中占比非常小。但我觉得,如置之不理,我们的未来增长将受到限制。为应对这一并非正面的竞争,我们将以投资的方式进入一些领域。另外,我们推出了58 到家这个平台,自己来做一些品类。我们之前说,能够做到闭环、服务可标准化、服务内容跟58 品牌较为贴合的品类,就拿来放到58 到家这个平台上做。对58 到家做什么品类,我不会提出限制,但它未必会去做那么多的品类,它也可以投资,我们专门有个人在58 到家看初创项目。
姚劲波的创业历程篇二
调整是因为我们知道,只有拆成BG以后,各自才会有明确的对手。比如,现在58安居客的对手是搜房,58赶集招聘的对手可能是前程无忧。有对手和没对手,状态和紧张感是不一样的。而且,只有这样,才能够从外部客观地评价每一个部门做的到底是好还是不好。
中台是邢宏宇(CTO)在管,我们希望把很多公用的东西,包括大数据、AI统一地研发到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水平。58的数据场景很丰富、数据很多,数据带来的增值也很多,所以我们在这上面引进的人才,包括投入的力度是显著加强了。
回顾过去一年,我们在各个垂直领域基本上都到第一的位置了,不是第一也是第二位。现在,我能够看到清晰的路径,比别人提供的服务更好,用户一定会喜欢我们。
我们是一个只要看到机会或者看到风险,都会立即下手去把它堵住的一家公司。我们始终有很强的危机感,然后敢去行动,也有一定的安全感。
我们是一个很老的公司了,马上就是11周年的生日了。我们经历了多个经济周期,非常清楚我们业务的脉搏是什么,成本怎么样,增长怎么样,我们比较不受外界干扰,不会是别人指挥我们怎么干活。
58一路上都被人质疑,都有人骂,今天要是没有人骂我们的话,我反而会不适应。有人看好你,有人不看好你,但是整体来说,还是有很多人关注你。
有人关注你,就比没有人关注你要好。做公司,要按照自己的节奏走,不要受外界的干扰。外界并不了解公司的真实状况,他们最看好你的时候,说不定是你自己最郁闷的时候,他们最不看好你的时候,说不定是你自己感觉最好的时候。
这11年中,我们最危险的时候就是2008年、2009年。
当时公司几百号人,每个月成本几百万,但互联网几乎不能挣到钱,公司没有收入,资本市场又非常差。如果今天是100分的话,那时候连30分都没有。大概有半年的时间,我们高管的工资就不发了,但我给他们发股份。当时核心的几个人,我们不发期权,我们是一个整体,也没有什么条件,就把股份给他们,也没有发生说有人拿了股份就走的情况。
其他时候跟那个时候比都不算什么。那个时候我们最焦虑的就是两件事:第一,你知道用户很喜欢你的产品,用户很活跃,但是你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挣钱;第二,确实是融不到钱,而且你已经见了50个投资者了,你不知道再见50个会不会有人给你钱。
等到2010年的时候,我们就知道公司肯定能够挣钱了,客户肯定会愿意为我们的服务买单,而且市场很大。你做了一个东西,一直是免费产品,突然发现原来是能够挣到钱的,这种感觉还是蛮惊喜的。
现在,很多风口正在过去。用户的增长、流量的增长的成本,再去打一个平台的难度,都在增加。很多领域,即使是做移动互联网的,也都在变成传统领域。如果现在创业,还是往广了做,那基本上这个路是很窄的,是走不通的。只能往一个很小的点,往特别深了来做才有机会。
过去两年,都认为这O2O里有机会,包括电商的一些公司,但投的一些垂直类的公司,最后都倒下了。这里面有偶然性,比如创始人的问题,但也有必然性。一些平台性的公司还是会有一些天然的优势。电商里面真正活得好的公司其实只有阿里巴巴,美国其实也只有亚马逊。ebay其实也不是很好,算半个,京东也算半个。
我们也会不断地去颠覆自己。转转、到家、招财猫等业务的成立,也许是进攻,也许是防御,也许是一种试验,各种心态都有,反正我们觉得哪个地方有问题,我们一定会在那里放一支军队。
资本市场是一个指挥棒,所有的人过去之所以失去理性,都是因为资本市场错误的导向。今天市场已经理性很多了,没有一个创业者愿意把自己逼到一个绝路上。
我们从来不做补贴,就是广告费大一点、小一点的问题,其实就是快一点、慢一点的问题。我觉得再走一遍,会比现在好一点,但是也就是好一点点而已。
我自己不是说我多英明,我就觉得这11年走的基本节奏是对的,该进入的时候进入,该做用户的时候做用户,该融资的时候融资,不会有太大的不一样。
一个好的创业者,能够说服投资人去关注长远价值,关注长远的利益、竞争格局。创业这十几年,基本上都是按照我的节奏在走。但我也不是很固执的人,也被投资人说服过。那年的广告大战,请杨幂代言,基本上是投资人觉得我们应该加大投入,我当时没有那么激进。
我也会做一些原来不擅长或者不愿意做的事,为了增加我们平台的品牌认知度,我也参加了一些节目、论坛。原来都是极其反感的,极其不愿意做的,但是事实上参与了挺多的,58受益也蛮大的。
我记得最开始去参加《非你莫属》,我坐了好几天,参加了五六期,结果发现我一个镜头都没有。后来说锻炼也好,或者说逼自己也好,都是因为经营这个企业的需要,让企业曝光的需要。如果有其他选择,我一定不会去做这个事情。
最近,我们组织了一批八年以上的老员工在深圳做了一次拓展运动。有几十个人,因为都在58赶集工作很久了,有些人有了疲惫感,有些人可能认为这个事情是不是做完了。所以,我就提出来要看下一个10年,下一个10倍。我在现场给所有八年以上的员工发了8万块钱的红包,并让他们再额外休假一周。我们还把这个变成了惯例,以后,只要满8年的员工都有这么一个通用的福利。
我跟圈子里面的这拨人,首先,我们是没有敌人的。我们拿了腾讯的投资,但58到家也接受了阿里的投资,我也在湖畔上课。我们跟百度也是很紧密的合作伙伴,百度的很多会议我也参加的。我自己真的不觉得在行业里面谁是对手,我跟任何人都会聊天,我也不恨任何人。
中国这么大,为什么一定要有一个敌人呢?包括我们跟赶集竞争,但现在我跟(杨)浩涌也是好朋友,心灵上交流还是挺多的。但有的人他会天然觉得:你是我的对手。
我知道有不少人把我当成对手,但是事实上,切入点不一样,体量不一样,可能瞄准的方向也不完全一样。再说了,即使是做同样的事情,为什么一定要是对手呢?
Q:你感觉到资本寒冬了吗?
A:投资的寒冬,我自己认为,现在说是资本寒冬的人一定是没有经历过2008年、2009年的人。2016年一个月投资的案例比那会儿一年、两年都多,今天的估值水平依然是非常高的。所以现在说资本寒冬的人一定是被宠坏的人。融资从来就是不容易的,从来就是难的。过去一年,VC是很傻的,到处投,但你不能期待他们一直傻下去。
Q:从58赶集所在的这个行业,你感觉现在整个社会的经济形势怎么样?
A:整体来讲,中国经济现在有两个比较有亮点的地方。一个是互联网,一个是服务业,消费升级服务业。我们是处在这两个板块交界的地方,所以,我们其实是处在整个中国经济里面最好的位置,所以我们并没有感觉到我们行业有明显的减速什么的。
姚劲波的创业历程篇三
人会长大三次。第一次是在发现自己不是世界中心的时候。第二次是在发现即使再怎么努力,终究还是有些事令人无能为力的时候。第三次是在,明知道有些事可能会无能为力,但还是会尽力争取的时候。
不能辜负的信任
回头来看,我人生的很多东西,其实在18岁那一年就已经决定了。
那一年,我考上了武汉大学计算机系。一上大学,就听说过雷军,看了他在《计算机报》上的一个采访,觉得这个人挺厉害的。很快,他回学校来做演讲,给了我几个印象。第一,他激情澎湃。第二,这是我第一次听说一个词,叫管理。第三,他谈到和微软的竞争,说要用未来十年,再和微软来一次豪赌。下面掌声雷动,觉得不愧为我们的大师兄。
后来,我问我们同学,还记不记得雷军这个演讲,他们都说不记得了,可是我却记得非常清楚。所以,这就叫作因缘际会。2011年,雷军鼓励我去创业,给了我200万人民币的天使。他是我生命中的贵人,我非常珍惜这样的机会?不是每个人都能获得雷军的投资,还是你师兄给你的投资。
但是,也许我因此背上了一个巨大的情感包袱,因为雷军投我的时候说过一句话。他说,华兵你知道吗,我觉得你有90%的可能性成功,但我也告诉你第二句话,我投过的创业者没有一个挂掉的。
我做车品汇一段不为人知的经历
2011年7月,雷军投资了我。当时,他跟刘芹关系好,说好让刘芹后面跟一点,聊得也都不错,准备投。但后来,我这边termsheet和海外机构已经在做了,却感觉晨兴那边不是很积极,有点慢。
2011年12月的一个晚上,我在翠宫饭店跟刘芹聊到11点半。那天下着鹅毛大雪,我一出来,外面是一片雪白的世界,特别安静。我住在东五环,一个人慢慢开着车,时速20公里,最后到家已经两点多了。这是一个无声的世界,我知道,没钱了。
我一夜没睡。第二天一早,我把几个核心的人拉到公司旁边的咖啡厅。我说,拿不到钱,怎么办。有人就撤了,有人说,我还是愿意跟你干,降点钱,挺一挺。那时候,慢慢开始有一些销量,一天几十单,但毛利只有30%,收入减掉运营成本还是亏损的。我说,公司做不成,要不你们各奔前程,我一个人继续撑着,公司要以最低的成本运作。
2012年春节之后,我把SOHO现代城的办公室退掉,搬到了东南五环汽配城里面。运营、库房、仓储都在那里,拿货也比较方便。人员一直在压缩,最多不到15个人。拿五千块钱以上的人全部砍掉,都拿两三千。公司一个月的运营成本10万块。后来,我自己还拿了100万出来。
一直到2013年底,整整两年,一直就是这种状态。我想在这里看看汽车后市场的机会,但也没有想通,不知道未来在哪里。
老实说,那段时间我是比较自卑的。以前做投资,我都在华贸和国贸的酒店里开会,很光鲜。现在急转直下,在汽配城和维修工一起吃饭。朋友们都知道我在创业,但那两年,我和整个互联网是与世隔绝的。我给别人打电话,说过来看看,帮忙出出主意,可人家都说忙,就是觉得你这项目不靠谱。说实在的,那两年春节我都没有回家。你还在苦苦挣扎,但老家的人都觉得你已经非常成功了,这里面有很大的落差。
那年夏天,我看《中国好声音》。平安最后唱完歌,说除了唱歌,我已经什么都不会了,我就想把这么一件事情做好。那时候我听这些话,是要流眼泪的,因为他们也是从最低潮里走出来的,但他们一直没有放弃。
我为什么特别感激雷总,因为他在我最困难的时候没有放弃我。那是他做小米的初期,我们有时候一聊就是两三个小时,关于怎么管理,怎么节约成本。后来,他还把我的案例拿到一个董事会上讲,说你们成本太高了,要学学李华兵。
我自己非常清楚,这个方向坚持下去是有问题的。但你会觉得特别想用劲,特别想着怎么报答雷军。我从来都不敢讲这个公司是雷军投资的,生怕公司做得不好,毁了雷军的名声。后来雷军也说,你要不要换别的方向,我们也可以支持你。但我觉得,我不能死,我也因此付出惨痛的代价。
后来,为了这句话,我跟雷军交流过。他说,华兵你真不该有这么大的压力。他不断在给我减压,但以我做事的原则来讲,我不能辜负这份信任。
我知道姚劲波一分钱没有时有多难
2013年7月,我剃了个光头,决定重新开始。我在微博上给李开复发了个私信,见了他一面。他说,工场可以给你一点钱。我说,我要换方向。我决定做拼车,然后把公司搬到了现在这个写字楼?因为这是58同城办公过的地方。
我跟姚劲波是非常好的兄弟。2007年,我在汉能资本做投资经理,在一个年会上见到他。他作了一个主题演讲,我去跟他交换名片,聊了一下。我们年纪差不多,聊得来,我也觉得这个人还不错,就跟老板推荐,把他签下来,帮他做融资顾问的业务,具体由我来负责。
当时也没有花太大的精力,因为58同城还非常小。他们跟京东遇到同样的问题,恰逢金融危机,没人敢投。我跟老板讲,没人敢投,干脆我们投一笔,但老板不敢。
58的融资特别艰苦。DCM、华瓴都是我带他去见的。最后,他真的没钱了,我跟他一块见羊东。羊东批评了一番,这个那个的,让他很没面子。没办法,他们A轮的投资人是赛富,后来羊东说,你去找阎焱把,让他帮你想想办法。
到了后来,58同城账上真的一分钱都没有了。姚劲波卖了个域名,换了几十万出来给大家发工资。他们几个人就在旁边的咖啡厅见面,其他几个人都要走,姚劲波咣当就给搞哭了,说你们走了,我怎么办。我陪着他去吃饭,他心情特别郁闷,我是感同身受的。
我知道他那个时候有多艰难。你看,我现在办公室的装修已经算非常奢侈了,但那时候,就这一张桌子,他们可能有三个人坐着,而且每个人面前都没有电脑,只有一部电话,疯狂打电话。
后来,DCM投了他。过了那一关之后,再拿钱相对比较容易了。但大家看到的都是成功的一面,艰难的时候,没人看得到。
姚劲波身上有一股劲。他跟我聊过,特别想把陈晓华从赶集挖过来。当时陈晓华在赶集特别不爽,因为杨浩涌从来不提上市。姚劲波就想了个办法,直接到赶集楼下给陈晓华打电话。最开始,陈都不接。后来姚说,我已经到你楼下了,你下不下来,你不下来我就上去了。
陈晓华下来了,在旁边咖啡厅见面。姚劲波口才也还行,搞定了。这是58和赶集历史上一个很重要的胜负手,因为这个人做流量很厉害,所有流量都是他做出来的。这个过程里,姚劲波说他当时说得最打动人的一句话是:对不起别人没那么重要,最重要的是要对得起自己,你觉得跟谁干最有可能成。
另一个触动我的,是刘强东
2006年初,我刚进汉能资本,刘强东就找过来,说能不能融100万人民币,把哥几个工资给发了。又过了三个月,又来了,说能不能再融800万人民币。我们都没工夫见他,一直忙其他事情没来得及弄。
结果,京东是在做B轮的时候,找我们另外一个同事做banking。那次是我和刘强东第一次见面,也不熟,就寒暄了一下。他的B轮特别艰难,融了2100万美元,投前估值6500万美元。雄牛资本领投1200万美元,今日资本投了800万美元,梁伯韬个人投了100万美元。刘强东特别高兴,因为投前估值从3500万美元爬到了6500万美元。
所以你看,创业者有多艰难。那时候就是个白菜价,可白菜价都没人敢投。张颖也来我们办公室看了,说这个案子我们非常有兴趣,想投。但是左弄右弄,大家这时候不敢出招儿了,都憋坏了。
之后,我去参加一个VC的酒会,说我们最近刚刚close掉一个案子,就是京东,不容易啊,然后大家都是这种感觉。6个月之后,老虎基金以3亿美元估值拍了6000万美元给他。那时候,我建议老板要不要赌个200万美元进去,应该没什么问题。但他一看沈南鹏不敢投,张颖不敢投,几个大个儿的不敢投,他也就没投。
这之后,刘强东以10亿美元的估值又拿到了1.5亿美元。再往后,你想摁他也摁不下来了,就这么简单。
这么多年,我见过太多参照物了。姚劲波今天市值40亿美元,包括跟赶集合并,我没有多羡慕他,但我知道他是从一个屌丝过来的,我亲眼见证了那个历程。
刘强东从中关村起步,这么多年苦哈哈的,一将功成万骨枯,他真的干起来了。怎么说呢?别人行,我为什么不行?我和姚劲波同年,以我李华兵的经验、资源、人脉,我真不一定会输给他。但这已经是金字塔尖上的人了,人家能干成,你为什么不行?
小结
我最害怕的不是选错方向,也不是个人不够优秀。而是很多人,每次开始一个事情,不到一年,他就放弃了。然后说,这个事情不行。很多人,就浪费了自己的一辈子,一直在第一年第二年的怪圈里打转。
我身边有钱的人有两个极端,一个是好的学校毕业,名企,高管,创业,成为高富帅。另外一种人是普通人,极其普通,普通到你看到他不会认为他有成为富翁的任何潜质。但是有个特点,就是莫名其妙找到了一个机会或者一个潜力的公司,坚(被)持(逼)做下去了,然后莫名其妙成了千万富翁。
战胜我们自己内心一蹴而就的心态,战胜我们内心对失败的恐惧。任何一个创造者,都在他的人生中制造过无数垃圾。永远不会有一次就成功的创造者,而只有不断连续创造,大量创造的人,才能最大概率地让自己的作品有成功的可能性。
创汇的网络解释是:创汇创汇,读作chuànghuì,汉语词语,是指通过贸易等各种途径取得外汇。
创汇的网络解释是:创汇创汇,读作chuànghuì,汉语词语,是指通过贸易等各种途径取得外汇。 注音是:ㄔㄨㄤ_ㄏㄨㄟ_。 词性是:动词。 结构是:创(左右结构)汇(左右结构)。 拼音是:chuàng huì。
创汇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
创汇chuànghuì。(1)创造外汇收入。
二、引证解释
⒈通过贸易等各种途径取得外汇。引《光明日报》1984.9.9:“解放以来,已为国家创汇一亿多美元。”
三、国语词典
大陆地区指透过开创出口贸易等经济活动以获取外汇。如:「这几年来他已为国家创汇千万美元。」
关于创汇的成语
创业垂统创业维艰目别汇分融汇贯通百孔千创创钜痛仍创巨痛仍别创一格渊_泽汇创意造言
关于创汇的词语
创业维艰融汇贯通创意造言痛自创艾创钜痛仍渊_泽汇百孔千创创家立业千汇万状目别汇分
关于创汇的造句
1、蔬菜是河北省出口创汇的主要农产品。
2、永宣资本,三特集团,刘芹夫妇,浙商私董会,浙大乐创汇
3、此外,国际粮食市场价格走高趋势已经逆转,近几个月来,阿根廷出口的主要农产品大豆价格持续下跌,导致阿根廷出口创汇额和农产品出口税收入下降。
4、消费需求持续不振,外贸出口创汇额和外商直接投资下降,固定资产投资放慢,价格总水平连续下降。
5、使“洛钼”和“鸣华”两个品牌享誉海内外,出口创汇额连年翻番,为中国工业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走向世界树立了一面旗帜。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创汇的详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