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就业压力
我国大学层次的毕业生数量将达到峰值,约为758万人,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大学生就业压力仍然很重。高校扩招,大学毕业生人数急剧增加,就业难问题日益突出。
2.政策扶持
面对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严峻形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干方百计扩大就业,要加强政策支持和就业指导,要拓宽创业渠道,鼓励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等多种形式的灵活就业,以创业带动就业。我们作为大学生要发挥特长,积极响应政府政策,创造自身价值。
3.自身素质
大学生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而且具有很高的创业热情,在实际的创业活动中,他们能够将所学专业技术与创业活动紧密结合,尤其在获取信息的渠道中,领悟能力较强,掌握专业知识快,能够做到学以致用,有利于技术创新和市场开拓,并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4、鼓励政策
我国促进毕业生创业的鼓励政策主要包括财政专项资金和政府融资担保政策。目前全国性支持创业的财政资金主要有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基金、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
大学生创业优劣势分析?
创业教育及创业人才的培养不仅应该纳入高等学校课程体系,而且应该作为时下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目标之一。文章阐述了创业教育的本质涵义以及如何实现创业教育的途径。
关键词:高等学校;创业教育;本质;途径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世纪80年代末,在面向21世纪国际教育发展趋势研讨会上,提出了“创业教育”(enterprise
education)这一新的教育概念,并要求高等学校将学生创业技能和创业精神的培养作为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同时要求将它提高到与高校学术研究和职业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从本质上说,创业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旨在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和创业人格。高等学校必须通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的改革,将创业教育理念贯穿于高等教育的课堂教学及课外活动中,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精神和创业能力,以满足经济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一、高等学校的创业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
创业是一种创造性实践活动,而以培养和增强大学生的自主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为宗旨的创业教育其本质在于它是一种新的教育观念。它不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内涵,而且突出了教育创新和对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的重要意义。在我国现阶段,高等学校通过课程教学加强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新精神,塑造大学生良好的创业心理品质,提高大学生的创业创新能力,是把素质教育引向深入重要举措。
创业教育不是单纯地进行创业知识的传授和创业技能的训练,而是一个素质教育的过程,是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合格的大学生的过程。因此,要从观念上改变为创业而进行的创业教育,而要将创业教育的思想渗透到高校的各方面教育中并贯穿于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全过程之中。长期以来,中国的教育体制更多地注重学生的基础教育而忽视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面对大学生就业和再就业压力的进一步加强,如何切实有效地加强对学生创业精神和能力的培养是亟待解决的一个首要问题。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很大,他们不仅应当具备社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开拓创新能力、竞争能力、决策能力、沟通能力、合作能力,而且还要具备品德修养以及积极心态等基本能力和素质。毫无疑问,这些内容是建立在拥有基本知识的基础之上的,但不少内容通过接受单一的课堂教育是无法得到的,需要教育体系的深化改革。而目前我们所倡导的创业创新精神以及就业指导有些过于急功近利,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学生自小养成的根深蒂固的“好好学生万事成”的思想。我们只有从根本入手,改变学生观念,注重对文理科学学生进行“逆向”改造,使其真正成为一专多能的应用型人才,才能使其在社会上游刃有余,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高等学校的创业教育既然是一种新的教育观念,那么就必须将这种观念根植于高等学校的教育思想中并在实践中指导高等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1)要从学生入学起培养其创业、创新思想。大学时代是一个人形成成熟的世界观、就业观的重要时期。我们在对新生进行入学教育时,要使其充分认识到目前就业形势的严峻,使其产生强烈的就业压力感,这样一来,压力感就会带动并促使创业、创新思想在其头脑中的形成,让学生从客观上认识创新思想的重要性。同时,要将创业、创新思想认识贯穿整个大学生四年,不要让学生感觉提倡创业精神是一时的冲动;(2)要使学生的创业、创新思想在实践中得以充实。思想在观念形态的时候,仍然只是一种思想,只有将这一思想观念具体化以后,思想观念的作用便会凸现出来。我们商学院的学生基本上每年要搞一次创业设计大赛,在这些活动中,学生们为了较好的完成任务,他们通过图书馆和上网掌握了部分权威的市场状况和市场调查数据,将此与课堂上的书本知识相结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同时,他们为了使自己设计的企划书科学、可行,还对饭店、酒吧、相关市场等进行了详尽的调查,以取得大量的真实可靠的第一手资料,这是任何书本上都学不到的知识,只有通过社会实践才能获得的宝贵财富。凡是参加过类似活动的学生都认识到,如今的社会只是掌握书本知识是绝对不行的,没有一定的创业精神和社会协调能力也是不行的。(3)注重培养学生的自立、自主、自强的素质。现在的社会是一个崇尚个性的社会,将学生塑造成个性独立、鲜明的人才对于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创业精神需要的是不断开拓、发奋的新时代精神,而不是遇事唯唯诺诺、事事随大流的旧观念,要从根本上改变象牙塔中的以往大学生们一介书生的形象,使其树立起博学善用,能将自己所学都奉献给国家和社会的新形象。敢为天下先,应是大学生们的理想和追求。(4)着意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技能和方法,增强其今后把握择业和创业机会的能力。无法想象一个不能接纳世界的人能够改造世界,因此,面临无数机会与挑战的大学生要想有一番作为,就必须培养自己适应社会的能力。适应社会首先要调整自己的观念,勇敢地面对世界、接纳世界。
当前社会对人才的要求非常严格,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成为新宠。在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日益出现饱和的情况下,仅仅依靠自己所学的专业作为敲门砖是远远不够的。
二、高等学校的创业教育是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的素质教育
(一)创业教育是要培养创业能力
创业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并不是教育我们每个大学生都去创业、都去开办公司,而是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创业技能等各种创业综合素质,并最终使教育者具有一定的创业能力。在缺乏创业教育的情况下,往往会出现创业机会多而创业意识相对较弱的现象。当20世纪90年代的大学生勇敢迈出创业第一步的时候,大学生是创业还是学业,就一直是社会一个争论的话题。时至今日,从第一代创业大学生到现在已历经十余年,大学生创业日渐被人们所接受,并对其进行了理性思考。如何引导大学生把握创业机会,走上正确的创业大道,在创业大道上如何顺利前进等一系列问题,已成为人们思考的一个热点话题,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已经认识到创业教育变得日益重要。
(二)创业就是开拓事业,创业教育就是要培育学生开创事业的素质
这首先要求学生正确理解“业”的含义,创业教育的本质,然后懂得创业的程序,再次是要具备创业的能力。调查显示,18.7%的大学生创业是为了赚大钱,而32.5%的大学生为了创业可以放弃自己的所学专业。可见,当前很多大学生对“业”的理解仅仅在于“物质”阶层。专家指出,现在很多大学生认为开公司经营实体就是唯一的创业之路,其实办实体、开公司是“业”;潜心于基础理论和学术探讨也是“业”。“业”就是事业,并非特指实业,开创任何事业都可以统称为创业。学和业本来就是互相联系的,学是业的前提和基础,大学生对知识的积累和对高新技术等未知领域的探索也是“业”的一部分。所以创业教育并不仅仅是指教育大学生如何开设公司,如何办理营业执照等等,而是首先对“业”的充分认识,这应该是学生的基本的创业素质。
(三)创业教育是大学专业知识教育的延伸
理论联系实际是学生最重要的素质之一,而创业教育就是要培育学生的这一素质。创业教育不仅仅是鼓励创造性、自立和个人的主动性或者提供关于市场经济的知识等,还应该包括金融、商贸、管理等方面的内容。但我国对创业教育还缺乏必要的研究和专业性的指导。所以,有意识地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方面的训练一般不会削弱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往往会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渴求。不少专家指出,大学应该对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做好制度安排,在目前学年制条件下,可以创造条件让学生边学习、边操作、边实践,形成相对开放的弹性教学系统,始终把创业教育作为大学教育的一部分,既鼓励和允许学生走出去创业,也要给学生继续回校学习的机会,把创业教育作为大学教育的一部分,鼓励大学生敢于创新,敢于提出新的观点和新的思想,这正是素质教育的要求。
(四)创业对于当今教育制度下的学生而言,可以增强其动手操作能力、组织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创业教育不仅应该从普及着手,而且有必要在高校教程中加以正规化、制度化。就学校而言,把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作为大学人才培养的一项基本要求,应该围绕创业教育进行深入研究并面向全校学生开课。其实早在2002年,国家教育部、劳动与社会保障部、人事部等部委以及许多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有关政策,鼓励和帮助大学生自主创业、灵活就业。创业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实践性工作,这种实践需要理论的支持,我们希望在大学生勇敢迈出创业第一步,并在实践中勇敢前进,获得收获的时候,我们的创业教育能够给予更多的理论性指导;我们希望通过创业教育使更多的大学生把握创业机会,理性地创业,成功地创业;我们更希望,通过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不仅改变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现实,还能造就出中国新一代年轻的知识型企业家、富翁。
三、高等学校的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现实选择
(一)开展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过渡,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国自1999年扩招以来,高等教育的宏观规模发生了历史性变化。据教育部部长周济介绍,2005年我国各种形式的高等教育在校生总规模超过2300万人,比2000年增加1071万人;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2005年已达到21%,“十一五”时期将达到25%左右,进入国际公认的大众化发展阶段。2005年全国共招收普通、成人本科和高职(专科)学生697.25万人,比2000年增加320.49万人,年平均增长13.1%,其中普通本科、高职(专科)招生504.46万人,比2000年增加283.85万人,年平均增长17.99%。同时,扩招政策的实施也使大学毕业生供需比例出现失衡,高校就业压力持续上升。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十分现实的难题。从社会文化角度来看,如果大学生在接受了高等教育以后无法找到工作,从而使高等教育投资的个人受益无法得到补偿,势必在社会上产生负面舆论影响,挫伤人们接受高等教育的积极性,进而影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顺利推进。为此,高校必须认清形势,积极开展创业教育,培养出基础扎实、适应性强、素质全面的创新型人才,在激烈的就业市场占据有利地位。另一方面,大学生与社会力量合作、与同学合作,创造属于自己的产业或社会新的产业,也是高校缓解就业压力的必然选择。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在高校开展创业教育是顺应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二)开展创业教育是适应当前就业形势的需要
随着高校不断的扩招以及高等教育毛入学率逐年上升,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大学毕业生就业也由原来的统包统配变为“双向选择、自主择业”。面对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如何让大学生适应新的就业形势,一方面要求高校教师应树立现代教育观念,转变教育思想,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社会适应性,同时也要加强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积极探索创业教育的新型教学方法和途径,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竞争意识,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另一方面创业教育则要使学生将被动的就业观念转变为主动的创业观念,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创业欲望,帮助他们打消“等、靠、要”的依赖思想,通过对学生进行创业教育,使他们了解创业教育的深刻意义,认识到自主创业是社会进步的需要,是自我生存的需要,也是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从而真正理解创业是更高层面上的就业。
(三)开展创业教育是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现实需要
目前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同现代社会发展需要仍然存在着一定的距离,主要表现之一为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对国家和社会的依赖性有余,开拓性和主动性不足;传承能力有余,创新精神不足。当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时候,这种毕业生可能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适应社会发展,但对要建设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社会主义小康社会,这种人才规模必然难以适应。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竞争日趋激烈,而竞争的制胜关键是具有创业能力和开拓精神的创新型人才。如果高等教育还囿于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来的人才将可能由于缺乏竞争力而被社会所淘汰。因此转变教育思想,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更具社会竞争力的创新型人才成为当务之急。
四、高等学校创业教育的途径
(一)转变教育观念,把创业教育纳入到整体育人体系中
首先要切实转变教师的教育思想与观念,使高校教师对教育价值观和人才观有新的认识,牢固确立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主动为学生自主创业提供良好的服务。其次要教育学生树立一种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积极的就业观,培养学生树立敢闯敢试的创业意识和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创业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培养大学生的自我就业意识,使他们有眼光、有胆识、有组织能力、有社会责任感,在毕业时做好创业的心理准备和知识准备。再次要从观念上改变为创业而进行的创业教育,将创业教育的思想渗透到高校各方面教育中,贯穿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全过程中去。
(二)设置创业教育课程,构建合理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根据创业教育的目标要求,深化课程体系的改革,增设创业教育课程,构建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和创业能力提高的新型教学模式。高校创业教育的主要内容应该包括:(1)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创业意识;(2)培养学生创业的基本素质、基本能力和基本品质;(3)引导学生掌握创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为此,高校必须通过各种教育唤醒、启发、诱导、挖掘大学生的创业潜能,帮助大学生树立就业观念,鼓励大学生开拓创新。必须把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与能力放于中心地位,教学活动始终围绕学生创业精神和能力的培养展开,把学生培养成视野开阔、主动创新、勇于实践的复合型人才,必须使学生对创业的整个过程有全面的理解,并基本上掌握创业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三)推进教育方式和方法的创新,把创业精神内化到学生人格中去
高校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既需要讲授创业教育的基本原理,更需要在与受教育者的沟通过程中,利用“潜在课程”对学生进行耳濡目染的创业教育。在探索创业教育的方式方法上,高校可以在以下方面做大胆尝试和创新:一是互动式学习方法。师生双方在互动沟通中相互启发,相互激发创业火花,并从中领悟创业的真谛。实施互动式教学的“师”既可以是创业成功人士,也可以是专职教师;二是技能培训式学习方式。这种培训方式选择某一种特殊的创业技能为主要内容,邀请一些成功创办小企业的企业主授课,具有很好的教学效果;三是休学创业方式。为了鼓励学生的创业活动,高校可以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允许一部分有创造力、有决心的学生,在其创业的关键时期申请休学,让他们加入创业阵营和创业团队,进入社会创办公司,高校将为其保留一段时间的学籍;四是创业实习。各高校经济及管理类专业可以设置创业实习课程并可以建立学生创业实习基地,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为学生创业实习提供一定的创业基金或为学生提供创业贷款。
(四)加强创业教育的实践基地建设,搭建学生创业平台
高校在开展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必须走校企联合的模式。一是通过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创立学生创业实践基地,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和创业实践能力。二是通过校办产业、研究所、科技开发公司等创收部分筹集一定的资金,建立创业基金会、创业协作会等组织机构,为学生提供创业实战演习场所,根据学校专业设置情况,制定周密的创业培养计划,通过创业教育的实践活动,鼓励广大学生在不影响学习的情况下利用周末及业余时间创立一些投资少、见效快、风险小的实体。三是通过勤工助学帮助学生培养自立自强的创业能力、艰苦奋斗创业精神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增加创业体验、熟悉社会环境,学会社会交往。
(五)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创业实践活动,营造创业教育的良好氛围
高校定期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创业实践活动,各种专业竞赛、科研活动、创业设计竞赛活动,如一种社团或沙龙的组织与管理,一次公共活动的设计与组织、一种刊物或报纸的策划与创意、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或路径的构想、一个科研或学术研究的立项起草与申请等等,这都有利于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同时竞赛中选拔出来的部分应用性的成果,通过改进、提高、推广并最终走向产业化,也有利于造就浓厚的科技创新氛围。因此,高校应该经常开展科研竞赛、创业交流和创业讲座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定期邀请一些创业成功者举办创业现身讲座,分析成功与失败的原因,为学生提供借鉴。也可专门举办创业培训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多方面的帮助。要增加投入和改善软硬环境,把创业教育当成学生成才的大事来抓,主动与企业联姻,牵线搭桥,让学生的创业活动与企业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使学生的创业成果尽快产业化。
总之,创业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观念,同时也是一项教育教学改革的系统工程。创业教育及创业人才的培养不仅应该纳入高等学校课程体系,而且应该作为时下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目标之一。
创业励志照亮人生,大学生创业改变命运!为此由我为大家分享,欢迎参阅。
大学生创业的优势
1、具有本科或研究生程度的文化水平,对事物较有领悟力,有些东西一点即通。大学生在校的时候就学习知识,对创业专案有过了解或者分析,做起来就比较简单。
2、自主学习知识的能力强。可以将学习当成自己必需去学的,不会太过骄傲而忽略别人的意见或者是建议。
3、接受新鲜事物快,甚至是潮流的引领者。时尚与大学生来说就是一个并列词,他们勇于接受新事物,喜欢引导时尚与潮流的新方向。
4、思维普遍活跃,不管是敢不敢干、至少是敢想。头脑转的快,对自己未来有一个计划与目标,做事有规律性。
5、运用IT技术能力强,能够在网际网路络上搜寻到许多资讯。这也是大学生学习中所得的。还是学习能力强,关注创业类的新闻事件,督促自己的发展。
6、自信心较足,对认准的事情有 *** 去做。很自信满满的去面对一件新的事与自己的创业梦想。
7、年纪轻,精力旺盛,故有“年轻是最大的资本”之说。年轻人敢闯敢干这才是重点,不怕失败,大不了重头再来。
8、没有成家的大学生暂无家庭负担,其创业很可能获得家庭或家族的支援。大学生刚毕业很少有谈婚论嫁的,专注的做自己的创业梦想。没有负担。
大学生创业的劣势
1.由于大学生社会经验不足,常常盲目乐观,没有充足的心理准备。对于创业中的挫折和失败,许多创业者感到十分痛苦茫然,甚至沮丧消沉。大家以前创业,看到的都是成功的例子,心态自然都是理想主义的。其实,成功的背后还有更多的失败。看到成功,也看到失败,这才是真正的市场,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年轻的创业者们变得更加理智。
2.急于求成、缺乏市场意识及商业管理经验的缺乏,是影响大学生成功创业的重要因素。学生们虽然掌握了一定的书本知识,但终究缺乏必要的实践能力和经营管理经验。此外,由于大学生对市尝营销等缺乏足够的认识,很难一下子胜任企业经理人的角色。
3.大学生对创业的理解还停留在仅有一个美妙想法与概念上。在大学生提交的相当一部分创业计划书中,许多人还试图用一个自认为很新奇的创意来吸引投资。这样的事以前在国外确实有过,但在今天这已经是几乎不可能的了。现在的投资人看重的是你的创业计划真正的技术含量有多高,在多大程度上是不可复制的,以及市场赢利的潜力有多大。而对于这些,你必须有一整套细致周密的可行性论证与实施计划,决不是仅凭三言两语的一个主意就能让人家掏钱的。
4.大学生的市场观念较为淡薄,不少大学生很乐于向投资人大谈自己的技术如何领先与独特,却很少涉及这些技术或产品究竟会有多大的市场空间。就算谈到市场的话题,他们也多半只会计划花钱做做广告而已,而对于诸如目标市场定位与营销手段组合这些重要方面,则全然没有概念。其实,真正能引起投资人兴趣的并不一定是那些先进得不得了的东西,相反,那些技术含量一般但却能切中市场需求的产品或服务,常常会得到投资人的青睐。同时,创业者应该有非常明确的市场营销计划,能强有力地证明赢利的可能性。
5自主创业多是从事一些技术含量不高的传统行业,成功率低
大学生在校参加的自主创业计划大赛中,大多数专案都是关于高新技术的。一旦学生毕业脱离学校后,要凭个人之力创办高科技企业,却往往显得势单力薄。因为一些风险投资公司不愿意投资到学生创业的公司这样规模小、风险大的企业。所以,大多数毕业生在创业时选择了启动资金少,容易开业且风险相对较小较容易操作的传统行业,如餐厅、咨询、零售等小而适合自己的行业。这样一方面可以节约成本,另一方面也可以先积累经验。人们对于大学生创业无疑是寄予厚望的,尽管国家出台了优惠政策,引导大学生自主创业,但目前选择自主创业的大学生并不多,自主创业的成功率也不是很高。
6综合素质较弱。首先,缺乏管理、法律和风险投资知识。虽然多数学生在大学期间也学了一些管理方面的知识,但对于人事管理、资金财务管理、物资管理、生产管理和市场营销管理、经济法、税务、智慧财产权法等知识相对较为缺乏。他们创办的公司也大都组成了自己的管理团队,其成员里有时还有名校的MBA,但大多数公司的管理能力还是相当薄弱的。其次,综合素质能力弱。一方面大学生在意志品质方面,自觉性、坚毅性、自制力和勇敢、果断等不够彻底。另一方面实践能力、开拓、组织领导、协调协作、沟通和人际交往能力、创业、创造能力等有待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