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菜,是大自然馈赠给沿海渔民的礼物,喜欢生长在潮间带的岩礁表面。福建3752公里的海岸线上有众多海岛和礁石,自古盛产紫菜,且以平潭县海坛岛的"坛紫菜"最为闻名
"坛紫菜"质地细嫩,味道鲜美,早在北宋时期就是进献朝廷的贡品。
野生紫菜具有逆境生长的特性,越是险峭、风浪大的礁石上,附苗率越高,生长越好。为了追寻这一美味,早期的渔民会将绳子绑在身上,铤而走险在湿滑的大礁石上采收紫菜。
千百年来,人们不断探索紫菜人工养殖的方法,有记载显示福建渔民在宋朝年间就开始养殖紫菜。元朝时,平潭渔民已经摸索出在岩礁上洒石灰水,灭害清坛(灭杂藻、有害小生物),以便野生紫菜苗附着生长、提高产量的“菜坛养殖法”。这种依靠天然礁石和自然附苗的半人工养殖方式曾持续了很长时间,但毕竟天然的礁石资源有限,人工养殖紫菜的规模一直难以扩大。
紫菜怎么长出来的呢?
紫菜的一生由较大的叶状体和微小的丝状体两个形态截然不同的阶段组成。
叶状体型有性生殖,由营养细胞分别转化成雌雄性细胞,雌性细胞受精后经多次分裂形成果孢子,成熟后脱离藻体释放于海水中,随海水的流动而附着于具有石灰质的贝壳等基质上,萌发并钻入壳内生长。成长为丝状体,丝状体生长到一定程度产生孢子囊枝,进而分裂形成壳孢子。
没有贝壳也可以的!具体方法如下:
一、养殖海区的选择全浮流式紫菜养殖在保证养殖器材安全的前提下,可适当提高风浪、潮流度,以水质肥沃、水体交换流畅的海区为好,一般大潮干潮时深4~20米,海水比重1.015~1.023,pH7.8~8.4,流速0.4~2.3节,这是紫菜养殖的理想海区,底质以能使桩基打牢的软泥或泥沙底质为好。养殖海区要求无污染性工厂排泄物,道路畅通。
二、养殖筏架的设置为了解决全浮流式养殖网帘的紫菜干露问题,我们主要使用平流式养殖方式。平流式养殖方式结构接近翻转式,主要由两条浮梗形成一行,把网帘有秩序地固定在浮梗中间,网帘与浮梗间距保留在20~30厘米。在两条浮梗上适当布置浮子25~30个。浮子呈实心圆柱状,用泡沫塑料制成,平时网帘和浮梗一直浮在水面。该方式不设干露装置,只需每水采收紫菜完毕后,把网帘运到岸上干露1~2天,然后重新挂到海区,直到下一水紫菜采收。
三、采苗在秋季待海水水温下降到29℃以下(最适27℃)时,可进行条斑紫菜采苗(一般在9月初~9月中旬)。采苗后,在100倍显微镜下,网帘的附苗量达到每个视野50个以上壳孢子就达到生产要求。
四、养成期的管理
1.小苗期的管理 采苗后下海放养至第一次收割的40~45天(紫菜长20~25厘米)为小苗期。这个阶段主要是提高出苗量(即萌发率),促使小苗早生、少掉苗,减少杂藻附生,这一时期是养成过程的关键。刚采苗下海放养时要勤晒网,每两天要干出晒网2~3小时,紫菜小苗萌发后逐步延长晒网间隔时间及网帘干出时间,一般每3~5天干出一次,晒网3~5小时,以保障紫菜藻体的正常生长。
2.收割期的管理 采苗后经45天左右的放养,紫菜长至20~25厘米时可收获。这期间是保证紫菜产品质量和产量的关键,应勤收割,在收割时应适当控制剪苗比例,第一次收割剪下藻体全长的2/3。适当把紫菜拔疏,以利于藻体的长成,提高产量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