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看获奖
虽然观众和媒体在网络上对**的反响并不惊艳,但《潘金莲》从今年7月就开始各种拿奖。在国内外各大**节上的表现可谓相当的拉风,先后获得第64届圣塞巴斯蒂安国际**节最佳影片“金贝壳”奖,第41届多伦多国际**节“特别展映单元”奖,以及第53届台湾金马奖的多项提名,足以说明影片真正的实力。
三:看内容
《我不是潘金莲》有两条线,一条是李雪莲,一条是被她牵出的28个男人,许多人说李雪莲只是符号和引子,28个男人的“官场现形记”才是主旨,知著君倒觉得其中的信息量远不止这么单薄。李雪莲和28个男人都值得说道。
要想看懂一件事和一个人,首先要过过他的日子,住过他的家。冯小刚布了一盘大旗,把人物放置在全中国最尖锐的矛盾中,农村人际关系失衡、中国政治与中国官场、人情社会的淡漠与自私。无数次碰撞的荒诞化让每一个中国人在欢笑中体验胆寒的共鸣。
1、“坏乡村”的伦理危机与社群关系
“李雪莲是不是潘金莲这事,又比离婚真假的事大多了”
“秦玉河这话又是当众说的,第二天就会传遍全县”
《潘金莲》把故事背景设在江西婺源,僻静逼塞的水乡,一众乡民,居于一隅,街坊邻居,交往甚密,鸡毛蒜皮家长里短,稍有不慎便弄的全村皆知,终日悠闲的大多数皆以三两成堆地议论他人为乐。
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提到了“乡土性”,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和相对封闭的生活方式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宗法关系与社交原则,他认为,乡土社会进入现代的过程中,生活方式处处产生了流弊,陌生人所组成的现代社会是无法用乡土社会的习俗来应付的。
小地方人,眼界与格局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限制,时代沿革,城乡关系畸变,带给他们的是身份认同危机和伦理道德怀疑,对伦理的恐惧效应远远大于法律的强制性。“人言”和偏执的伦理有时候是可以杀人的。
李雪莲就是典型中国乡村社群中一个普通的农妇,导演在拓展剧情、塑造人物、设计对白时不断地加入这样一种根深蒂固的伦理与社群思维。起初,李雪莲只是希望秦玉河承认离婚的真假,后来当众被说成是“潘金莲”在这样的社群背景下相当于毁了这个女人,旁白道:“李雪莲是不是潘金莲这事,又比离婚真假的事大多了”,这直接导致了李雪莲杀死丈夫、十年告状、最后寻死的极端念头。
2、女性主义的压制与延展
“你在跟我结婚的时候,你是处女吗?”
“我要是不去告状,他们还真以为把我给看死了呢”
传统男权信仰与道德偏执是对女性的压制,《潘金莲》李雪莲这个人物在**的前后(以十年前后为界)对女性主义的诠释是截然相反的。
李雪莲看似始终与强权社会不屈不挠的对抗,却没有看到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源所在,那就是对另一种强制性压迫的根本认同。
“你在跟我结婚的时候,你是处女吗?”,女性的贞洁是男权统治的执念。 “你叫李雪莲,我怎么觉得你是潘金莲呢”,秦玉河的一句话决定了李雪莲屈辱的一生,直到片尾得知秦玉河之死对她最大的打击还是纠结在“永远说不清自己是谁”的结点上。用固化的贞洁观过度判定一个女人,不仅是男性,大部分女性同样如此。
后半部分表现女性主义的延展:
而《潘金莲》对女性尤其是男女权利关系的探讨并没有止步于此。影片后半部分,男性权利反转,所有的男人开始害怕李雪莲,为了保住自己的“乌纱帽”谨小慎微,坑蒙拐骗,竭尽万千丑态,倒是弱女子雪莲,口上说着:“我要是不去告状,他们还真以为把我给看死了呢”,内心渐渐变得冷静、强大、柔软起来。
结尾,几年后,暖黄的色调、柔软的阳光,李雪莲开起了一家不小的餐馆,雇佣了一个小伙子当伙计,老练地与各色男女食客打交道,俨然一副饭店老板的模样,遇见前任县长史惟闵也能够不计前嫌,热情招待,最后道出实情:当初假离婚是为了多要一个孩子。
至此,李雪莲这个角色得到升华,一个小农思想根深蒂固的女子,经历世间冷暖,放下了一生最大的屈辱,日子过得还不错,这是她的的胜利,同时也象征着女性思潮的崛起。
3、贯穿始终的荒诞性转移与二元论崩塌
“我就是听了牛的话。”
“郑县长,搜查范围已经从我县扩大到周边三个县了……全都布控了我们的警力”
荒诞性转移
十年前,李雪莲因为不占理的“假离婚”自下而上层层上告,她是荒诞的核心;十年后,各级政府因为怕李雪莲告状自上而下苦苦相求。从法院院长王公道到市长马文彬,无不动之以情,好言相劝,到最后发展到全城戒备,围追堵截,这个时候,官场与官员是荒诞的核心。
荒诞性的转移与弥散,瘟疫一般传染了所有人,前前后后的折腾就像一场闹剧,凑巧的是,好像没有人是被迫的,也没有人是不合理的,为什么会这样呢?这些矛盾的核心好像是不能被解决的。
刘震云先生曾说过这一点:写作写的不是自己懂的那部分,而是自己不懂的那部分。
**只是一种展现,进一步的思考与探讨需要观众与创作者一起来做。
二元论崩塌
县长和公安部门为了阻止李雪莲进京告状,两天两夜不睡觉;只要阻止李雪莲进京,庭长贾聪明能升官,赵大头的儿子能解决工作,被妖魔化了的李雪莲到底是大是小?官僚体制看似为“规矩”代言,大到等级分明,律法严苛,小到人代会上服务生整齐划一的倒水动作,如今为了一个李雪莲,搞得全县戒备,动用警力,这到底是规矩还是不规矩?
大与小、真与假、规矩与荒诞、高傲与卑微,所有的极端定义被含混在一起,大亦小,小亦大,真亦假,假亦真,没人对,也没人错。
秩序被戏弄,荒诞性能转移、西方哲学的二元论会崩塌让整部**成为一个“笑话”。
魔幻戏谑的外表裹挟着无奈与绝望,黑色幽默稀释了政治敏感,揭露人性的自私与善恶,就像黑暗中的手,试探着这个社会和民众的底线。刘震云曾认同自己的小说是一部“底线小说”,他说:“一般的话,幽默是不上不下的。探一下这个底线,你会发现:世界上所有的悲剧,是个喜剧;所有的喜剧,你仔细分析一定有悲凉的成分。”
4、国人的习惯——“绕”
“先打官司,证明这离婚是假的,然后再跟这个畜牲结回婚,然后再离婚。”
“李雪莲问题的性质,大家不是不知道,可为什么会一而再再而三的出问题”
从叙事上看,《潘金莲》的剧情和对白在某些时候是纠缠不清的,简单的问题是被复杂化,放大了的。影片开头,李雪莲对法官王公道说之前跟前夫秦玉河假离婚,如今又要复婚再离婚。一席对话注定了接下来所有事情的“绕”。
后半部分马市长说“李雪莲问题的性质,大家不是不知道,可为什么会一而再再而三的出问题”,这句话又道出了整件事情背后道理的“绕”。
这种“绕”不是故意的,而是来源于生活,一方面是中国人爱“绕”,另一方面是官员与平民的“绕”并不在一个频道上,那就是“绕”上加“绕”,这大概是当今中国信访道路举步维艰的原因之一了。
刘震云将“绕”放大到近乎荒唐,展示于荧幕,当李雪莲将她的状一桩桩摆在县长史惟闵面前时,雪莲是清楚的,县长是混乱的,甚至是厌烦却束手无策的。
各级官员纷纷愁眉不展,埋怨与一个“妇道人家”说不清,讲不明。
一系列兜兜转转,大动干戈之后李雪莲说:“我今年不告了,因为听了牛的话”,简单明了,反而没人信了,最后官员们用秦玉河的死来快刀斩乱麻,精明的统治阶级到头来用了最简单粗暴的方式,总算是松了一口气。
这一切让人不禁联想到原著小说中第三章的标题:玩呢!
四:看制作
宏大的内容并未压缩制作的风头。《潘金莲》的声画设计可以说下足了功夫,导演的野心可见一斑。
1、导演化身说书人
要说点睛之笔,那一定是冯小刚担任的旁白。人物生世与境况的介绍、内心戏的表达、姓名符号化的过程、时间转场提示以及最后的解释行为动机,都由旁白来完成。
这种常见的**全知视角,采用宋代说书曲艺的方式让导演化身说书人,沙哑烟嗓与情感抽离一方面搭配清新淡雅的宋山水园画幅,另一方面直接诠释影片的情感主旨,既“喜剧的忧伤”。
客观陈述,娓娓道来,多了一分“大音希声”的冷峻与克制,看透人间冷暖的口吻倒与主人公李雪莲的一生颇有几分相似。局外人式讲述更映衬了不被理解的孤独。
2、多元画幅与画幅间的切换
《潘金莲》一共用了三种画幅,结尾是1:185,北京部分1:1,李雪莲家乡部分则用的是后期圆形遮罩,即圆形画幅,构图依旧是完整的,并且增添了更多的视觉感受。
冯导曾经说过拍圆画幅仅仅是因为好玩,那其中浑然天成的文人画气质我们就暂且称之为“巧合”吧。
圆形画幅的视觉质感首当其冲刺激着人们的审美联想,水乡江西婺源的氤氲秀丽与特殊的圆形构图形成了一面面团扇与窗棂,风俗画的意味呼之欲出。
李雪莲身披斗笠,双眼迷离,随意定帧就是一幅流芳百世的人物肖像。
类似针孔的“窥探”视角,不仅展现着现代社会风俗还满足着特殊人群的快感。
虽然是三画幅的转换,却一点也不出戏,通过美丽而巧妙的转场相连,甚至感觉不到变化。
知著君肯定冯导的《潘金莲》是一部难得的良心好片,拥有先锋性的内容端和技术端,触发了中国**新的发展空间,这些大胆的尝试与突破能全部建立在一个艺术与商业元素齐头并进的影片本体之上,并且节奏合适,意味深长,着实不易,不知为何需要动用“骂战”来登上话题的风口浪尖。
虽然营销目的已经达到,但知著君还是想说,冯导给王建林的信实在是不聪明,赢了眼球,输了口碑。网络与市场对于一个优秀导演的锐气是宽容的,但这种宽容度一定是有限的。
从网民在微博中的评论不难发现大多数“吃瓜群众”的态度
包括一些较为权威的公众号
获得关注的方式有很多,无论是出于愤怒还是另有隐情,作为公众人物,以招人厌恶的口吻发声,总是冒险的。当广大观众先入为主地因为讨厌导演而讨厌一部好片子,实在是得不偿失。
一部**的生命力缺不了精良走心的制作与智慧大气的导演。观众喜欢,自然会关注不是吗?
参考来源:知著网 covricuc
一个人占了六幅画**名字
龚玥菲
[1]
[gōng
yuè
fēi],模特、演员、歌手,兰州人。代表作大型静态**《新金瓶梅》,2013年即将出演的3d版同名大银幕**《新金瓶梅》。2013年4月龚玥菲出席上海国际车展,其抢眼的黄金甲造型吸引众人眼光,场面一度失控。2013年5月31日龚玥菲应邀出席msn时尚庆典,蓝色透视装惊艳全场,成为盛典上最耀眼的焦点,并且曝光了一组和“大黄鸭”的亲密照,人气迅速飙升。为代言其**同名手机游戏《新金瓶梅ol》,龚玥菲拍摄了“大战黑人”[3]
和“全裸卖烧饼”[4]
写真,再次引起网友膜拜!音乐作品《寻找西门庆》[5]
《痒》等。
**《我不是潘金莲》,她历史真实是什么样的
是《我不是潘金莲》这部**。
《我不是潘金莲》影片根据刘震云同名小说改编,讲述了李雪莲的前夫骂李雪莲是“潘金莲”,为了还自己一个清白,李雪莲开始状告他。但一件事很快变成了另一件事,为了纠正一句话,李雪莲告了二十年的故事。
刘震云的小说《我不是潘金莲》在结构上很是精妙,用197000字写前言,李雪莲为了纠正一句话上访了20年。而正文只有3000字,笔锋一转写曾经被李雪莲拉下马的一个县长变成了一个卖肉的,有一次在北京因为买不着回家的火车票而用了李雪莲同样的办法,举着一块牌子申冤,结果马上就有人把他送回家。这种结构将小说的黑色荒诞提高了一个档次,也让小说的现实批判意义更具深度。
杨思敏拍过哪些**
由冯小刚执导的,范爷主演的《我不是潘金莲》于11月18日全国公映了,**剧情简单介绍一下。
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李雪莲(范爷),为了纠正一句话,与上上下下、方方面面打了十年交道。打交道的过程中,她没想到一件事变成了另一件事,接着变成了第三件事。十年过去,她没有把这句话纠正过来,但她饱尝了世间的人情冷暖,悟明白了另外一个道理。李雪莲要纠正的这句话是她前夫说的。她前夫说:你是李雪莲吗?我咋觉得你是潘金莲呢?李雪莲要告诉大家的是:我不是潘金莲。
整个**的剧情中也没有潘金莲这个人物,甚至跟潘金莲也没有太大的关系。历史的长河就是这样,有些人物被贴上了标签,有些事件也被抽象戏剧化了。
我们熟知的“潘金莲”,主要是《水浒传》和《金瓶梅》中的人物,这两部小说虽是古典文学作品,作者在里面塑造“潘金莲”成为一个美丽风流、心狠手辣、搬弄是非、*欲无度的女人。随着小说在民间的流行,她也被贴上了妖艳、*荡、狠毒的标签。
那历史上是否有真实的人物?如果有,那真实的潘金莲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潘金莲
别称:潘千金
所处时代:宋代
民族:汉族、汉人
出生地: 河北省邢台市清河县黄金庄(原名潘家庄,现邢台市清河县)
主要身份:阳谷县县令夫人
潘金莲历史上是典型的豪门千金**,少女时代是远近闻名聪明美丽的大家闺秀,是一位名门淑媛。她父亲曾官拜贝州(恩州)知州(知州在宋朝是主管一方地方军的长官)。
潘金莲的丈夫武植(武大郎),自幼崇文尚武,才智超群。家里原本贫困,年轻时期到潘府上打工。因为品行端正且能干,潘府上知名商人潘知州资助他学习。后因武值高中状元,女儿金莲对其产生爱慕,潘知州因此才将女儿许配于他。潘金莲以善良贤惠勤劳仁义之贤妻良母闻于乡里。武植中年考中进士后,出任山东阳谷县令,潘金莲也是县上名声好的清官夫人。两人育有四个子女,和睦恩爱。她知书达理,和武大郎恩恩爱爱,白头到老。
潘金莲告“潘金莲”《我不是潘金莲》引发的宗亲维权是怎么回事?
杨思敏拍过的**有魔鬼天使、金瓶梅。
1、《魔鬼天使》
《魔鬼天使》是傅立执导,徐若瑄、杨思敏等主演的影片,于1995年上映。影片主要讲述了一个爱情至上的女孩为了自己的爱情而努力挣扎的故事。
2、《金瓶梅》
**《金瓶梅》由邱浩展导演,杨思敏、王岩、单立文、顾冠忠、叶仙儿, 蔡美优, 兰宝, 陈慧航,何瑞东等主演,于1996年首映。
故事发生在北宋年间的清河县,西门庆(单立文饰)是当地大名鼎鼎的风流之辈,尽管家中如花妻妾成群,却依然按捺不住外出寻花问柳的冲动,经由王婆(曾亚君饰)的介绍,他结识了名为潘金莲(杨思敏饰)的美艳女子。
潘金莲暗恋着人高马大的武松(顾冠中饰),无奈落花有意流水无情,最终她却嫁给了武松其貌不扬的哥哥。潘金莲更是和西门庆合谋设计将丈夫害死。
听闻了哥哥的死讯,武松直觉其中有诈,却在冲动之中将人打死身陷囹圄。杀了人将被判死罪,潘金莲为求武松免于死罪,于是答应西门庆的要求纳为五娘,而武松发配海南服刑,同时,潘金莲入住西门府中,加入了西门庆家众女子间明争暗斗的队伍之中,忍辱偷生只为再见武松一面。
《包公决战潘金莲》是什么**?
“自宋朝到如今,人们都把不正经的女人称为潘金莲”,冯小刚**《我不是潘金莲》里的这句旁白,惹恼了潘氏族人,他们找到广州市增城区一位名叫潘金莲的女士出面,将冯小刚、刘震云等人告上法庭,意图为潘氏正名。
“你姓赵?咱们也算有缘!”
问了记者姓名后,潘新发突然来了精神。
“你们老祖宗赵匡胤不是搞陈桥兵变吗?‘黄袍加身’,当年我们的先人潘美就参与了这次行动啊!”潘新发脸色突然“晴转多云”,“后来不知怎么弄出个杨家将传说,拿我们祖先潘美做原型,弄了个谋害忠良的虚构人物潘仁美,这不明摆着造谣生事嘛!”
“潘仁美”三个字让潘氏族人感觉蒙羞。而就在去年年底,名气更大的“潘金莲”三个字让潘氏族人暴怒。去年9月,冯小刚执导的**《我不是潘金莲》在多伦多**节首映,影片开头来了一句旁白:“自宋朝到如今,人们都把不正经的女人称为潘金莲。”
这话可结结实实地“迎面给了潘氏族人一下子”。潘氏族人惊讶、疼痛,继而震怒。
“既对先人不敬,又对同族侵权。”去年12月,广州市增城区的潘金莲女士因此将**《我不是潘金莲》和主创冯小刚、刘震云等告上法庭。
这位怒告“潘金莲**”的潘氏族人,正是潘新发的堂姐——潘金莲。这一次,潘金莲决心要告“潘金莲”。
2017年4月26日,潘金莲在她的增城家中。2004年她被诊断为鼻咽癌,如今已熬过13个年头。她基本丧失了听觉,一日三餐也只能进流食。图/阿灿/新周刊
一句**旁白引发的“宗亲维权”。
用潘新发自己的话说,他是个“走在大马路上,会经常留意脚下有没有钉子”的人。
“但凡路上有钉子,我都会弯腰捡起来。我不愿看到有人、动物甚至轮胎被钉子弄伤。”方便自己,成全别人。就在去年年底,一颗“钉子”进入他的视野。
2016年9月的一个下午,老友潘仲基发来条微信:“身边有没有认识的,叫潘金莲的女人?”
潘新发一愣,接着在屏幕上键入几个字:“我堂姐就叫潘金莲。”电话响了,潘仲基来电。第一句就是“快去宗亲群看最新消息”。
潘新发打开许久未点开的“潘氏宗亲微信群”,近百条未读消息跳出,最新一条是个短视频。点开一看,屏幕中跳出一个圆形条幅。还没等他缓过神,一个声音从视频中传来:自宋朝到如今,人们都把不正经的女人称为潘金莲。
事后他回忆,当时“听完像浑身触了电一样”。后来他得知,这是冯小刚导演的新作,名叫《我不是潘金莲》。
**中的李雪莲,因为前夫一句“潘金莲”而开始上告。
除了把冯小宁执导的《红河谷》误作是冯小刚的作品外,潘新发对冯小刚这个人没什么印象。“对事不对人地说一句:这部**里所有出现潘金莲名字的地方,如果都换成冯小刚,冯导会满意吗?!”
被激怒的还有微信群里的几百号潘家人。有人发语音疾呼,每次的发送都顶满59秒语音条,带动了一拨拨超长语音柱条接力;有人发表情抗议,每个动图都怒目圆睁,引来了一轮轮表情包刷屏;还有人气得爆粗口,好在愤怒的火焰被群主的一句“和谐社会,文明讨论”暂时扑灭了。
老潘家的族人就一个观点:历史上潘金莲的原型并非“不正经的女人”,而是贤良温淑的大家闺秀、贝州潘知州的千金**。这部以“潘金莲”为名的**,背弃了历史真相,抹黑了潘氏族人。潘家人要向冯小刚,以及**的原著兼编剧刘震云讨一个公道。
3分钟预告片没看完,潘新发手机再次响了。还是潘仲基。他说,潘氏宗亲很生气,正发动一个为“潘金莲”维权的活动,起诉冯小刚、刘震云,为先人恢复名誉权。但打官司得找个合适的原告。思来想去,最好找一个也叫潘金莲的女人来,这样就可以名正言顺地“按计划走下去”。
“那你姐姐,愿不愿意为潘家做件大事,愿不愿意出来做原告?”电话那头的声音热情又急切。
“干!”潘新发想都没想就答应了。
潘金莲居住的增江街。
“我不会变成自己讨厌的那类人。”
与潘仲基就原告一事达成一致后,潘新发去了趟堂姐潘金莲在广州市增城区的家。
“让堂姐去做原告,为先人鸣冤,怎么样?”他跟姐夫老陈和两个外甥商量。
老陈当时犹豫:“她都病了,能打官司吗?”
“没事,找代理人出庭就行,关键是要争口气啊。”潘新发说。老陈这下放心了。两个儿子也表示“都听舅舅的”。
四个人就把这事儿告诉了当时还卧床养病的潘金莲。她想了片刻,点了点头。
潘金莲今年60岁。2004年,她被确诊为鼻咽癌。为了给她治病,家里在几年前把增江街的老宅卖了,换来的两万来块钱暂时填补了当时的化疗费。随着潘金莲点头答应状告冯小刚的《我不是潘金莲》,她成了增江街一带的“名人”。曾经居住过的老宅附近,左邻右舍经常就着瓜子,唠起这位老街坊的病情、经历,还有那个让他们不时会心一笑的名字。
潘金莲一家搬去了“山顶”。当地人把这个地势比一般平房更高的街区叫做“山顶”。在那里,一家人盖了一栋三层小楼。能循新迹而来者寥寥,潘金莲一家也索性常年闭门,只是偶有外人来家拜访时才开门迎客。
“山顶”的街坊对潘家的访客戒备十足。“你找谁?潘金莲?找她干吗?你是她什么人?你怎么找到这儿来的?我怎么从来没见过你啊?你还认识她家里什么人?你不会是记者吧?你等着,我去叫她……”
见到潘金莲时,她正倚门而坐。常年接受的电疗让她头皮肿胀,唇肿脸肥。不一会儿,老伴儿老陈踩单车回家,骑过邻居门前时,惊起旁人阵阵私语:“又有人看潘金莲来啦!”
“(她)现在走哪都得带瓶矿泉水,否则吃不进东西。”老陈说。潘金莲的味觉系统如今已完全瘫痪,“食之无味,味如嚼蜡”。如果没有清水相送,寻常食物断难进入她的消化系统。
潘金莲端来两杯茶水。在出入里屋两趟后,她又拿来一张CT检查报告单、一张银行存折。因为话语不清,她拜托老伴儿向记者解释:这张是今年做的CT检查,另一张是这些年花费的化疗经费。
老陈说,自从老婆点头同意打这场官司后,就总有人怀疑他们是借机炒作。“又不是假病,这叫炒作吗?”
潘新发说,很多朋友看了这场官司的新闻,然后发来短信:你姐姐红了,你火了,你们现在都是明星了。
“我懒得辩解。做这事只为出名?我不会变成自己讨厌的那类人。”潘新发说。
新版电视剧《水浒传》中甘婷婷饰演的潘金莲。
“他妈叫潘金莲,他爸不就是武大郎吗?!”
事实上,在潘新发的堂姐潘金莲被确定为原告前,很多潜在的原告潘金莲都曾短暂“浮出水面”。
负责宗亲会媒体联络的潘利求在湖南从事传媒工作,她曾在去年9月动用各种媒体和人脉资源,在湖南、江西等地寻找潘金莲。“湖南一共有174个叫潘金莲的女的,江西129个。”在摸清“候选”的人数后,潘利求开始了“各个击破”。
但她最终失望而归:能找到的潘金莲中,绝大多数是农村妇女。“大字墨墨黑,小字认不得。所有人都不知道潘金莲、武大郎和西门庆的传说。”
潘利求把这段传说告诉这些潘金莲,她们却边听边摆手。“不愿意蹚这摊浑水呗。”
潘新发不认为这是“蹚浑水”,“这个钉子我一定要拔”;堂姐潘金莲的小儿子陈志辉说,这是件大好事,一定要借这起官司出一口气:“被我母亲名字坑得太苦!”
陈志辉从小就深受母亲姓名之苦。小学时,不止一个人在背后议论:“那家伙老妈叫潘金莲!”
和他关系要好的伙伴告诉过他好几次:“有人今天又取笑你妈妈,说什么‘他妈叫潘金莲,他爸不就是武大郎吗?!’”
陈志辉听后无语。他事后回忆说,要是有人胆敢当他的面说这话,“我一定会揍他”。
两个儿子在十多年前就曾想过替母亲改名,但无奈后来母亲病来如山倒,这事也就搁浅了。
同样深受“潘金莲”三个字之苦的还有潘利求。这个帮潘氏宗亲会寻找原告潘金莲的湖南女子,在与人打交道时,遭遇过不止一次“你姓潘?哪个潘?潘金莲的潘?”式的问话,对方问完后还往往无意识地捂嘴偷笑。“真没话接。欲哭无泪,欲黑无言,感觉就是受到了侮辱。”
“潘金莲”三个字就像一根刺,横在每个潘氏宗亲的喉间。而冯小刚的新作《我不是潘金莲》,则把这根刺继续向深喉的方向推进。愤怒和疼痛侵袭而来,潘姓族人的怒火被点燃了。如同潘新发走路时的“逢钉必捡”,他们决心要在名誉的漫漫捍卫之路上“逢刺必拔”。
潘金莲夫妇的合影
维权路“三线开花”:找“会长”代理、开宗亲大会、集万人签名。
2016年10月底,潘氏宗亲会来了一批人到增城家中看望潘金莲。有人问:“大姐,想去北京打官司吗?还能去首都转转。”
陈志辉让问话人再大点声。常年的化疗,让潘金莲已基本失去听觉。病重时,她一度只能通过点头和摇头来表达是与非。
陈志辉觉得母亲这种情况肯定没法去北京打官司,于是他委托舅舅帮母亲打好这场“名誉保卫战”。
潘新发于是带着堂姐去办委托证明,按规定提交身份证、户口本、街道证明……办理街道证明时,有居委会工作人员得知潘金莲是去打维权官司的,力挺这位身患重病的增城农妇。“有人向我们竖起了拇指。”潘新发回忆说。
原告准备委托证明的同时,这场“潘金莲告潘金莲”案的原告代理人潘志强也没闲着。
据潘新发介绍,“维权行动小组”有若干人,潘志强是其中的“带头大哥”。他是潘氏宗亲会的执行会长。组织潘氏宗亲会打这场官司前,他在家做足了功课:特意网购了刘震云的小说《我不是潘金莲》,书中凡涉及潘金莲的地方,他都拿笔做上记号;他恶补《民法》《商法》,期望用法律武器维护宗族名誉权益。他还奔赴北京找活跃于各界的宗亲“筹钱”打官司。
原著作者、**编剧,也是本案的被告之一刘震云。
去年9月初,“潘氏后裔为蒙冤先人正名座谈会”在合肥召开,十多名潘氏宗亲会主干力量与会。据潘新发介绍,潘氏宗族开会、搞活动一般都走几个流程:首先奏国歌,这是惯例,从未改变;随后众人鼓掌,接着进入各省宗亲会负责人汇报演讲的环节;之后就是互动交流,互相结识本族宗亲。“继承家风,传承族谱,弘扬美德,激浊扬清。”潘新发说。而这次“凝聚人心”的大会也概莫能外。以上环节进行之后,会上明确了一点:去北京告冯小刚、刘震云。潘氏族人纷纷捐款维权,有人带头就捐了1万元。
这次会后,潘志强两次从老家江西九江出发,前往“潘金莲的老家”河北省清河县走访考察,一次是9月17日,一次是10月26日。他拜访了《清河县志》的主编,也探访了武植祠(据传是武大郎的祠堂),还在祠堂门口和武植后人合影留念。此行后,他自称手捏确凿证据,“潘金莲分明就是良家妇女”。而这份“证据”,也被写进了潘新发堂姐潘金莲的起诉书中:
“据《清河县志》第0781页记载:潘金莲乃是贝州潘知州的千金**、贤妻良母。而刘震云却歪曲历史事实,写作《我不是潘金莲》一书,将潘金莲丑化成不正经女人的代名词……”
原告和原告代理人都全力以赴。他们的“大后方”——潘氏宗亲会自然也没在这次维权行动中掉队。和潘新发关系甚好的潘仲基就组织了一次“潘氏宗亲万人维权签名活动”。虽然潘仲基婉拒了采访,但潘新发还是对好友此前的义举感动。
“潘仲基老两口踩单车去茂名各地走街串巷,请宗亲吃饭,和族人串门,征集签名,为前方冲锋陷阵的维权先锋们壮胆。”潘新发介绍道。
不过这份万人签名,最终只有不到六千人愿意签名。
陈家背后的小巷。
“林子大了,自然什么鸟都有;鸟养肥了,林子的环境也复杂多了。”
2016年12月28日,广东女子潘金莲诉冯小刚等名誉侵权案正式开庭。
潘新发在开庭的前一天来到北京。他是特地来送堂姐潘金莲的个人资料的。庭内只允许原告的代理人和代理律师进入。他在庭外转悠了一下午。
在民事起诉状中,原告一栏赫然写有潘金莲的名字,而被告则多达7人,其中包括冯小刚、刘震云等公众人物。潘家人对被告提出了要求:删除**中提到潘金莲的旁白与台词,并要求被告公开道歉,赔偿原告潘金莲名誉损失费1000元。那天包括冯、刘等4名被告都因故未到场,此案也被延期审理。
潘新发在北京待了一夜,第二天就返回广州上班。作为潘氏宗亲会的媒体联络员,潘利求从湖南赶到北京。但当天她也没进入庭审现场,因为“自己急着上厕所,后来就耽误了”。
第一次的开庭就这样被延期了。
此后不久,潘氏宗亲会内部开始有不同的声音发出。有人质疑维权一事“前途不明”,“不宜打持久战”,建议对维权一事就此放弃;有人害怕冯小刚等人“倒打一耙”,“现在是原告,别到时候变成被告了”;有人渐渐放出话,“组织策划此事者纯粹为了炒作,无聊至极”,目标直指执行会长潘志强。
在潘利求看来,潘志强虽然是个争议人物,但他的行为还是配得上“义薄云天”这四个字的。她和潘志强迄今为止唯一的一次见面便是在北京朝阳区法院,“他(潘志强)说话慷慨激昂,有魄力,有胆识”。潘利求觉得不管别人怎么看待潘志强,“他终归是行动派,比那些说风凉话的人强百倍”。
潘志强则自称问心无愧。他表示,自己五年前辞掉公司工作,全身心投入到全国各地的潘氏族谱修编工作中,“与时间赛跑,为家族记录”。而潘金莲告冯小刚一案,则是他“必须认真投入的一场战役”。“9月份在合肥开正名座谈会,当谈及具体的维权行动时,与会的宗亲不是说没空,就是说工作、家庭走不开。后来把我拽来,我想都没想就答应了。小家庭事小,大宗亲事大。活总得有人去干嘛!”言谈中一副“知我罪我,其惟春秋”的架势。
针对维权活动后不久便出现的“内部裂痕”,某不愿具名的潘氏族人说,潘氏宗亲会就像一个依靠血缘、宗亲和氏族联系起来的大会场,“其实有点像MBA”,所有人都乐于彼此交往,他们都笃信人脉和资源的价值。这个大会场里有想真正做事和交朋友的人,但也存在各怀鬼胎的投机分子。“不有句话嘛——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但其实等鸟养肥了,林子的环境也自然复杂多了。”
陈家的三层小楼。
“过去石头负重在身,周围人指指点点、冷嘲热讽;如今石头落地。告了就没输,做过就算赢。
今年3月24日,潘金莲去增城区人民医院做了头颅螺旋CT检查。诊断结果显示,她患有双侧上颌窦炎。这种炎症的一大症状是记忆力减退,通俗点说,就是人容易忘事。
她的确不记得,也没精力去打听和应付自己作为原告的那场官司。就在三天前的3月21日,与她说有关也有关,说无关也确实没啥关系的潘金莲告“潘金莲”官司终于在北京开庭了。
据潘志强回忆,当时的庭审厅“只有8平方米左右,只给了我们几个旁听的席位”。当天,作为被告的冯小刚、刘震云、华谊兄弟和出版社都各自委托了律所出庭。原告代理律师翻出厚厚的《清河县志》为潘金莲的“清白”辩护,而被告律师认为《清河县志》与《水浒传》的知名度无法相提并论,因此被告被指“忽略史实”不成立。
《清河县志》与《水浒传》。
接着是4月19日。北京市朝阳区法院对此案作出判决,裁定该案原告潘金莲仅是与《水浒传》中人物同名,与**《我不是潘金莲》及刘震云的同名小说无直接利害关系,不符合起诉条件,依法驳回上诉。潘金莲告状算是失败了。
潘志强却不这么看。他认为潘氏宗亲的这次维权行动,虽然判决结果令人失望,但起到的效果却分外显著。“最近有本高中教辅材料,以‘潘金莲告冯小刚’为题,引用我们维权官司作为素材,进行了多维解读。实在是鼓舞人心!”
他说,去年11月起,他就陆续将这次维权的点滴记录在案。“合适的时候我会公布,让大家了解真相。”他还计划在今年下半年继续“有所动作”,坚称“维权不会停止”。“口号谁不会喊?关键看行动。”
法院判决书。
潘利求也因那本高中教辅书而备受鼓舞。作为潘氏宗亲会的媒体联络员,她表示“最近会联系一下教辅所在的出版社,就这件事情交换一下意见,顺便表达对刊登潘氏维权行动的感谢”。
潘金莲的小儿子陈志辉则舒了口气:“官司输赢?早就不看重了。没打官司前,感觉就像有巨石负重在身,周围人对你指指点点、冷嘲热讽,原因只是你妈妈有个怪名字。现在好了,石头落地了。我觉得这场官司告了就没输,这件事情做过就算赢。”
作为一手推动维权活动的“原告堂弟”,潘新发也对官司满意。“输了又能怎样呢?我们的社会发展太快了,也太浮躁了,浮躁到你想做事都有人去诋毁你。之后不想再谈这些事了。”
“我会看相,曾给自己看过一卦:我虽多苦,但也面善。”他的床头一直摆放着两本书,一本是《易经》,一本是《黄帝内经》。“既有心从善,便须承受由善引来的各种恶。”
10月18日,一位农民工大哥发视频说,我在路边捡到一张光盘,名字叫作《包公决战潘金莲》。全网求个VCD,不限牌子能用就行。
有网友留言说,“我看过,主演是任达华和邱淑贞。也有人说明明是徐锦江和杨思敏。”还有网友留言:“要是这部**能上映,票房过亿没问题!”
潘金莲(1100年—?),女,汉族,山东省阳谷县人,是《水浒传》中出现的虚构人物,《金瓶梅》对其进行了进一步的深化。
在《金瓶梅》中,其经历、性格、生活等得到了多方面的二次创作,从而被塑造成一个美丽风流、心狠手辣、搬弄是非、*欲无度的女人。西门庆的第五房妾,最后死于天伤星行者武松之手。
以上就是关于对于《我不是潘金莲》这部电影怎样看待全部的内容,包括:对于《我不是潘金莲》这部电影怎样看待、有谁知道龚玥菲演的一部电影。13年上映的,在哪里可以看谢谢、一个人占了六幅画电影名字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