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答案:
有机疏散理论是沙里宁为缓解由于城市过分集中所产生的弊病而提出的关于城市发展及其布局结构的理论。他在1943年发表的《城市——它的成长、 衰败与未来》一书就详尽地阐述了这一论理。
详情介绍
有机疏散理论是沙里宁为缓解由于城市过分集中所产生的弊病而提出的关于城市发展及其布局结构的理论。他在1943年发表的《城市——它的成长、 衰败与未来》一书就详尽地阐述了这一论理。
- 中文名
- 有机疏散理论
- 外文名
- Theory of Organic Decentralization
- 提出者
- 芬兰学者埃列尔·萨里宁
- 提出时间
- 二十世纪初期
- 书籍
- 城市:它的发展、衰败和未来
有机疏散理论简介
“有机疏散理论(英语:Theory of Organic Decentralization),是芬兰学者埃列尔·萨里宁(Eliel Saarinen)在二十世纪初期针对大城市过分膨胀所带来的各种弊病,提出的城市规划中疏导大城市的理念,是城市分散发展理论的一种。他在1943年出版的著作《城市:它的发展、衰败和未来(The City - Its Growth ,Its Decay , Its Future)》中对其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从土地产权、土地价格、城市立法等方面论述了有机疏散理论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有机疏散理论概念
有机疏散理论详述
有机疏散论认为没有理由把重工业布置在城市中心,轻工业也应该疏散出去。当然,许多事业和城市行政管理部门必须设置在城市的中心位置。 城市中心地区由于工业外迁而空出的大面积用地,应该用来增加绿地,而且也可以供必须在城市中心地区工作的技术人员、行政管理人员、商业人员居住,让他们就近享受家庭生活。很大一部分事业,尤其是挤在城市中心地区的日常生活供应部门将随着城市中心的疏散,离开拥挤的中心地区。 挤在城市中心地区的许多家庭疏散到新区去,将得到更适合的居住环境。中心地区的人口密度也就会降低。
有机疏散论认为个人的日常生活应以步行为主,并应充分发挥现代交通手段的作用。这种理论还认为并不是现代交通工具使城市陷于瘫痪,而是城市的机能组织不善,迫使在城市工作的人每天耗费大量时间、精力作往返旅行,且造成城市交通拥挤堵塞。
有机疏散理论两个基本原则
把个人日常的生活和工作即沙里宁称为“日常活动”的区域,作集中的布置;不经常的“偶然活动”(例如看比赛和演出)的场所,不必拘泥于一定的位置,则作分散的布置。日常活动尽可能集中在一定的范围内,使活动需要的交通量减到最低程度,并且不必都使用机械化交通工具。往返于偶然活动的场所,虽路程较长亦属无妨,因为在日常活动范围外绿地中设有通畅的交通干道,可以使用较高的车速迅速往返。
有机疏散理论历史
在他1943年写的《城市,它的生长、衰退和将来》一书中对有机疏散论作了系统的阐述。他认为今天趋向衰败的城市,需要有一个以合理的城市规划原则为基础的革命性的演变,使城市有良好的结构,以利于健康发展。沙里宁提出了有机疏散的城市结构的观点。他认为这种结构既要符合人类聚居的天性,便于人们过共同的社会生活,感受到城市的脉搏,而又不脱离自然。
有机疏散理论运用
二战之后,西方许多大城市纷纷以沙里宁的“有机疏散”理论为指导,调整城市发展战略,形成了健康、有序的发展模式。其中最著名的是大伦敦规划和大巴黎规划。1945年完成的大伦敦规划对以伦敦为核心的大都市圈作了通盘的空间秩序安排,以疏散为目标,在大伦敦都市圈内计划了10多个新镇以接受伦敦市区外溢人口,减少市区压力以利战后重建。而人口得以疏散关键在于这些新镇分解了伦敦市区的功能,提供了就业机会。后来,伦敦政府换了许多届,但这个规划没有变,建成了一系列的新城。
有机疏散理论实践
1915年,萨里宁与贝特尔·荣格受一家私人开发商的委托为芬兰的赫尔辛基新区蒙基涅米-哈加制定了一个17万人口的扩展方案,也称“大赫尔辛基”方案。方案符合有机疏散理论的原则,主张在赫尔辛基附近建立一些半独立的城镇,定向疏导城市,以控制城市的进一步扩张。除此之外,有机疏散理论在战后许多城市的规划工作中得到应用,具有世界性的影响。但是1960年代以后,有许多学者开始对有机疏散理论这种将其他学科的规律套用到城市规划中的简单做法提出了质疑。
有机疏散理论分析国内发展
有机疏散理论影响因素
城市建设的发展和延伸需要根据构建的条件进行合理疏散。对城市建设的合理疏散是对城市进行整体规划和布局的有效方法和途径。根据伊利尔的有机疏散理论分析,影响城市建设的有机疏散要素比较多,涉及覆盖面比较广。除了城市自身的要素之外,还包括建设的人群分布和城市建设疏散成本等因素。
1. 城市建设的人群分布
城市建设的发展需要考虑到人群,根据人群的分布确定小区建筑的占地面积、划定小区的住宅级别以及小区构建的规模和范围。对城市周边的人群进行合理的疏散,构建人群分支结构,进行合理地安置和帮助其疏通居住和生活的环境。在某种程度上来讲,可以极大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降低城市居民的生活压力,缓解城市的交通问题等。为此,对于城市居民的合理疏散至关重要。
2. 城市建设的疏散成本控制
城市建设的发展能否合理的疏散,最核心的问题还是成本的控制。目前,在城市建设的发展中节约土地资源,加强城市建设用地的集约性,提高城市用地的强度和竞争力,尽最大努力发挥土地的经济价值是市政和相关政府部门非常希望看到的。但是不能对城市土地资源盲目的疏散,应该把握城市建设的大局,对不同路段的建筑用地进行疏散可行性分析,做出客观的评价,提高城市建设的疏散成本控制力。
有机疏散理论建设策略
对于城市建设的开发和拓展疏散,首先需要明确疏散的目的和价值。根据目前城市建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可以从几方面对城市建设进行有机疏散。
1. 城市建设的交通应合理进行疏散
根据有机疏散理论,城市交通设施应该进行合理的规划,城市公交系统应该根据城市小区居住人口的出行情况进行合理的分配。上班高峰期加大公交车辆的出行,尽最大努力疏散交通的拥堵现象。另外,高峰期本地居民自驾车要进行控制,可以设置加收费用等措施进行疏散等。节假日期间,根据需要对本地的私家车降低限行制度,保证居民的出行便利。这样,整个城市的交通就会显得井然有序,二次延误等现象就会大大降低。
2. 城市绿化建设的分布疏散要合理
城市的绿化建设与居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在城市中心广场、公园以及度假场地人工栽培的草地植被要进行严格把关。进行品种疏散,并对当地的土壤地质等进行分析和研究,限制外来物种破坏现有的植被和土壤。城市道路两旁的景观设计,需要根据当地的特色和生态环境进行有机的疏散选择。保证新品种进入当地之后,不会破坏掉土壤以及周围的生态环境。只有进行合理的疏散准则,城市的建设才能更加温馨、和谐,环境才会更加美丽。
3. 城市的污染废弃物疏散需要合理
有机疏散理论要求我们对不同的事物进行严格地归类,合理地疏散。城市中人群的聚集造成大量的城市垃圾废弃物的堆积,不仅影响市容,也造成当地的土壤等污染和破坏。为此,需要从事环境工作的人员对小区以及公园、广场中人群聚集的地方进行严格地把握,帮助居民对生活垃圾的归类。另外,从事市政工程的相关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污水的种类不同进行疏散,比如城市居民的生活污水可以直接排入下水道、工业废水要进行处理之后才能进入河道等等,这些都是很好的改进城市建设的方法和措施。
4. 城市建筑用地的疏散需要合理
城市的发展就需要构建办公区、生活区和娱乐场所等,为此,对城市建筑用地的划分就需要合理地疏散,避免城市某块区域过渡的密集,出现人流过渡密度。可以根据需要将办公区和生活区进行有机疏散,将两者之间拉大距离。这样在上下班高峰期,就可以避免出现道路拥堵、交通堵塞以及二次延误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