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答案:
经幢一般由幢顶、幢身和基座三部分组成,主体是幢身,刻有佛教密宗的咒文或经文、佛像等,多呈六角或八角形。在我国五代二宋时最多,一般安置在通衢大道、寺院等地,也有安放在墓道、墓中、墓旁的。
详情介绍
经幢一般由幢顶、幢身和基座三部分组成,主体是幢身,刻有佛教密宗的咒文或经文、佛像等,多呈六角或八角形。在我国五代二宋时最多,一般安置在通衢大道、寺院等地,也有安放在墓道、墓中、墓旁的。
- 中文名
- 保国寺经幢
- 别名
- 幢幡
- 记载
- 《陀罗尼经》
- 造于
- 大中八年(公元854年)
保国寺经幢浙东第一经幢
幢,原是中国古代仪仗中的旌幡,是在竿上加丝织物做成,又称幢幡。
由于印度佛的传入,特别是唐代中期佛教密宗的传入,将佛经或佛像起先书写在丝织的幢幡上,为保持经久不毁,后来改书写为石刻在石柱上,因刻的主要是《陀罗尼经》,因此称为经幢,是源于古代的旌幡。经幢一般由幢顶、幢身和基座三部分组成,主体是幢身,刻有佛教密宗的咒文或经文、佛像等,多呈六角或八角形。在我国五代二宋时最多,一般安置在通衢大道、寺院等地,也有安放在墓道、墓中、墓旁的。
保国寺经幢宁波保国寺
宁波保国寺天王殿前有两座造于唐代的石经幢,其一,为造于大中八年(公元854年)的鄞县永寿庵尊胜经幢(已断裂)。另一座普济寺经幢造于唐代开成四年(公元839年),距今已1161年,比宁波市区天宁寺塔(咸通塔)还早23年,所以更显珍贵。
普济寺石经幢原在宁波慈城镇普济寺(其遗址即今慈湖中学)大雄宝殿前,该寺据称是我国江南最早的佛寺,原是三国时代孙权的谋士、太子太傅阚泽的私宅。在《三国演义》第四十四回中有"阚泽密献诈降书"的描写。赤乌二年(公元239年)阚泽舍宅为寺,自己也隐在湖边读书,因此慈湖又名"阚公湖",普济寺的后山名为"阚峰"。
保国寺经幢普济寺
普济寺石经幢通高4米,其中幢身高达2米,呈八角形,每面宽25厘米,除刻"口奄摩尼达哩口牛吒"八字真咒外,还刻着唐代书法家奚虚己写的《佛顶尊胜陀罗尼经》的全文和序文,共3378字。经幢的顶部雕刻云盘和八角翘檐,基座上部的承盘上刻三条盘龙和仰莲,中部八角束腰刻八大金刚,着地的基座刻覆莲,最大直径达1.8米,整体造型庄重、稳定,雕刻精致,反映了唐代建筑艺术、石雕工艺和书法艺术的高深造诣和成就。
经幢造好后屡经劫难,公元845年,唐武宗会昌灭佛,毁寺4600座;公元955年,后周世宗再次毁寺 3336所,以后又历经千年以来的灾害和兵火,普济寺的殿宇多次兴衰,今已不存,唯独石经幢仍能保存到现在。1983年从慈城迁建于保国寺易地保护,成为浙东最古老、最完整的石刻经幢,被列为浙江省重点文物,受到国家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