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答案:
惠山寺经幢,又称“惠山寺石经幢”,位于江苏省无锡市梁溪区惠山古镇景区惠山寺山门外,共有两尊,分别建于唐乾符三年(876年)和宋熙宁三年(1070年),分别简称“唐陀罗尼经幢”和“宋大白伞盖神咒幢”。
详情介绍
惠山寺经幢,又称“惠山寺石经幢”,位于江苏省无锡市梁溪区惠山古镇景区惠山寺山门外,共有两尊,分别建于唐乾符三年(876年)和宋熙宁三年(1070年),分别简称“唐陀罗尼经幢”和“宋大白伞盖神咒幢”。
唐陀罗尼经幢,高6.26米,共19级,底部直径1.48米,刻有《佛顶尊胜陀罗尼经》,由幢身、幢基、幢顶三部分构成,为双层八角形束腰式基座。宋大白伞盖神咒幢,高6.22米,同为19级,底座直径1.40米,刻有《大白伞盖神咒》。两尊经幢并列竖立,间隔约10米。
2013年3月,惠山寺经幢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中文名
- 惠山寺经幢
- 地理位置
- 江苏省无锡市梁溪区惠山古镇景区惠山寺山门外
- 所处时代
- 唐、宋
- 保护级别
-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文保编号
- 7-1518-4-021
- 批准单位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 门票价格
- 免费
惠山寺经幢历史沿革
唐乾符三年(876年),在惠山寺山门外建“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
宋熙宁三年(1070年),无锡县万寿乡静安里刘元规等在惠山寺(时称“普利院”)外筹建“普利院大白伞盖神咒幢”。
民国九年(1920年),惠山寺经幢拓印拓片。
1959年,新建惠山寺古华山门门头,惠山寺经幢经修正后竖立在山门内两侧。
20世纪80年代末,唐代“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出现轻微倾斜,经幢下陷三层。
1989年11月,惠山寺经幢进行第一期修葺。
1990年3月,惠山寺经幢进行第二期修葺,并将宋代经幢向西位移21.9厘米,与唐代经幢对齐。
1998年11月,惠山寺经幢再次进行修复,将经幢下陷的部分抬升至地上。
2008年之后,为凸显惠山寺经幢景观,将原本位于经幢之后的古华山门向东平移十米。
惠山寺经幢建筑格局
结构
惠山寺经幢共有两尊,分别为唐代建造的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简称“唐陀罗尼经幢“)和宋代建造的普利院大白伞盖神咒幢(简称”宋大白伞盖神咒幢”),并列竖立于惠山寺山门与古华山门之间。两尊经幢之间相距约10米。
唐陀罗尼经幢,高6.26米,共19级,底部直径1.48米,由幢身、幢基、幢顶三部分构成。幢身立于栏杆石座之上,为八棱形石柱,高1.6米。幢基为双层八角形束腰式基座,底部为束腰形须弥山。幢顶为八角攒尖顶,檐角上翘,上置扁圆形石,最上为宝珠。
宋大白伞盖神咒幢,高6.22米,同为19级,底座直径1.40米。其形制和大小与唐陀罗尼经幢基本相同。
特点两尊惠山寺经幢的幢身高大,形体华丽,雕刻精美,是江南地区现存较为完整的佛教石刻艺术遗物,显示出晚唐时代的雕刻艺术风格。
惠山寺经幢文物遗存
唐陀罗尼经幢 | 幢身 惠山寺经幢唐幢幢身遍刻《佛顶尊胜陀罗尼经》,每面9行,每行59字,系白鹿山人李端符书;幢身上部为八角形宝盖装饰,角隅处均饰狮首,口衔连珠状璎络带;宝盖上置扁圆状石,四面刻宝相花图案;其上承托仰莲瓣,莲瓣上有八个方形柱洞;仰莲上为束腰柱形,上刻壶门式龛八个,内雕佛像,结跏趺坐,其上为八角形宝盖,角隅处雕有力士头像,分别浅雕有牛、羊、鹿角和獠牙;宝盖上置扁圆形石,上刻瑞花图案。 |
幢基 幢基共有三组,中间一组底座上满刻海水纹,八角形束腰上浮雕狮子四个,姿态各异,上乘覆莲瓣托座;上面一组八角形束腰上面刻壶门式龛八个,内雕佛像,结跏趺坐,其上为仰莲瓣,仰莲之上为八角形座,每面刻栏杆,转角处为莲瓣首望柱。其凹凸及波纹刻石图案象征佛经所载世界,铁围山、须弥山和咸海。 | |
宋大白伞盖神咒幢 | 幢身 宋大白伞盖神咒幢幢身上刻《大白伞盖神咒》,并附有后记、正书,共7行,每行70字。文字上下两端刻三角形和折线纹组成的边饰。 |
惠山寺经幢历史文化
经文
惠山寺经幢共有两尊,分别刻有《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和《大白伞盖神咒》。
《佛顶尊胜陀罗尼经》是密教胎藏界曼荼罗释迦院的五佛顶之一,早先由罽宾(今阿富汗)僧人佛陀波利千方百计从天竺(今印度)带至中国,唐高宗得到《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后下诏翻译此经,于唐永淳元年(682年)由中印度僧人地婆诃罗在长安弘福寺完成翻译。根据此经的说法,唐人认为造经幢可以消罪孽、得福慧、利益众生,于是建造尊胜陀罗尼经幢的行为在全国风靡一时。《大白伞盖神咒》为佛教咒语,由梵文音译而来,其汉译本多出现于元代,宋代经幢上刻有此咒较为罕见。
惠山寺经幢科研成果
惠山寺经幢共有两尊,分别建于唐、宋时期。民国九年(1920年),相关文物工作者便开始对两尊经幢进行拓印研究。研究人员根据拓片,发现唐代的石经幢上记录的一个历史故事。在唐代(618年—907年),罽宾(今阿富汗)僧人佛陀波利从天竺(印度)取了《佛顶尊胜陀罗尼经》来到中国,经皇帝批准后翻译流布。在信息较为闭塞的唐代,无锡能建此石经幢,证明了当时无锡佛教流行并兴旺,社会较开放,文化也较发达。
惠山寺经幢文物价值
惠山寺经幢是江南地区现存较为完整的佛教石刻艺术遗物。惠山寺经幢唐、宋并立,保存完好,是江苏诸多寺庙之最,在全国也较为罕见。惠山寺经幢显示出晚唐时代的雕刻艺术风格,为研究中国古代佛教艺术和无锡地方历史,提供了较为珍贵的实物资料。
惠山寺经幢文物保护
惠山寺经幢保护等级
1956年10月,惠山寺经幢被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1982年,惠山寺经幢被江苏省人民政府重新公布为江苏省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
2013年3月,惠山寺经幢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惠山寺经幢保护措施
20世纪80年代末,重21吨的惠山寺经幢曾出现轻微倾斜,使得经幢下陷了3层。1989年、1990年,无锡市请来南京博物院的技术人员对其进行了为期4个月的修复。其间,在经幢的底座和每一层的中间发现嵌有唐代不同年号的铜钱。技术人员也指出石经幢腐蚀朽坏及风化严重。修复时,技术人员首先将经幢进行拆卸,然后用无离子水清洗经幢上的植被等附着物,随后对裂缝进行灌浆加固、补缺粘接、作色做旧等处理,最后将两尊经幢安装复原,将宋代经幢向西平移21.9厘米,与唐代经幢同处一线,并扶正,进行表面封护。
2018年,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的技术人员对惠山寺石经幢进行考察修复,发现石经幢上字迹风化较1990年更为严重。其中,唐代石经幢的八个面中,有四个面已没有字了。宋代石经幢八个面中,有三个面上的字也已看不清了。这主要是酸雨所造成的。在此次修复过程中,技术人员对幢身做了3D扫描和各部位采样,对于风化严重的地方,连接缝处生出的苔藓也被送到实验室进行检测,看哪种成分会对石构建产生危害。技术人员还给幢身绑上了传感器进行超声波分析,探测内部有无损坏和裂缝。
2020年11月4日,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联合同济大学等相关技术人员一起对惠山寺经幢进行现场勘察。针对经幢本体存在的裂隙发育、苔藓滋生和可溶盐析出等病害,项目组分别进行了裂隙灌浆,表面污染物清洗,脱盐处理,表面防风化加固等局部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惠山寺经幢参观信息
惠山寺经幢地理位置
惠山寺经幢位于江苏省无锡市梁溪区惠山古镇景区惠山寺山门外,惠山古镇景区文物古迹区与历史文化街区交界处。惠山寺经幢东邻古华山门、惠山老街、惠山镇祠堂,北邻寄畅园,南邻锡惠公园、天下第二泉庭院及石刻,西邻惠山。
惠山寺经幢交通信息
地铁
游客前往参观惠山寺经幢可乘坐无锡地铁4号线,在惠山古镇站下,6号口出。
公交游客前往参观惠山寺经幢可乘无锡公交611路、15路、75路、81路龙光路(古华山路)站或吟苑公园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