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可获资金扶持

核心提示1、四川大学生创新创业再出利好政策2、资金补助3、成果转化4、3年目标1.四川大学生创新创业再出利好政策。近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联合下发《关于改革完善体制机制大力促进大学生和科技人才创新创业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加大对在校大

1、四川大学生创新创业再出利好政策

2、资金补助

3、成果转化

4、3年目标

1.四川大学生创新创业再出利好政策。近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联合下发《关于改革完善体制机制大力促进大学生和科技人才创新创业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加大对在校大学生和毕业5年内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资金扶持力度。今后,对经评审符合条件的创新创业俱乐部、创新创业园等创新创业平台,最高给予500万元的资金补助,对大学生及其创业团体最高给予20万元的资金补助。

2.资金补助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可获1万元至20万元不等补助涉及到对大学生和科技人才创新创业的具体资金补贴,《意见》中提到了5条。省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这些补助条款一部分是针对创新创业俱乐部、创新创业园等平台,一部分是直接针对大学生或创业团体。针对创新创业平台的资金补助条款:对经评审符合条件的创新创业俱乐部,给予100万元至300万元的资金补助,用于创新创业培训补贴、项目孵化和设备购置等,对于规模较大、成效突出的创新创业俱乐部可连续给予资金补助;对经评审符合条件的创新创业园,根据其规模和发展情况,给予100万元至500万元的资金补助,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孵化平台建设、创新创业团队及项目资助、创新创业辅导培训等。针对大学生或创业团体的资金补助条款:对大学生从事现代农业创新创业给予资金补助,经认定,对大学生领办家庭农场的一次性给予1万元农业设施补助,并对其购置农机具累加补贴至60%;对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奖项目给予资金补助,对省级获奖项目给予适当奖励,对进入前期孵化的项目给予5万元至20万元资金补助;大力实施“省科技创新苗子工程”,对通过评审的重点项目给予10万元资金支持,对处于萌芽期的培育项目给予1万元至5万元资金支持。

3.成果转化自主研发的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全归研发者及其团队《意见》提出,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科技人员(包括担任行政领导职务的科技人员)职务科技成果的转化收益,按至少70%的比例划归成果完成人及其团队所有。重视大学生和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成果知识产权保护,其自主研发的科技成果,转化收益100%归研发者及其团队所有。

4.3年目标在具备条件的高校建创新创业俱乐部据了解,2014年全省107所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达36万人,其中硕士研究生2万余人,博士研究生2000余人,科技活动人员达33.1万人。《意见》指出,力争3年内,在我省所有具备条件的高等学校都建立以学校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企业、金融机构、风险投资机构和创业导师等多方参与的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支持有条件的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建立各种形式的创业园、孵化园和科技园。同时,力争3年内在小企业创业示范基地中加快建设一批大学生和科技人才创新创业园(孵化基地),开展大学生创业实践和项目孵化。

1优化空间布局

一是紧紧围绕构建?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区域发展新格局,优化双创载体布局,适应和推动打造各具特色的区域产业版图。

二是围绕发挥成都科技创新?主干?作用推进?五区?协同创新,突出建设好成都与环成都经济圈孵化载体群,建设环成都创新带,打造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核心创新平台、创新节点和价值创新园区。

三是分类指导,因地制宜,建设完善与川南经济区、川东北经济区、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大小凉山地区区域定位相适应的孵化载体,形成均衡发展态势。

2加强专业孵化

一是瞄准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饮料、先进材料、能源化工等5个万亿级支柱产业和数字经济为主体的?5+1?现代产业体系及16个细化领域,培育高质量专业化孵化载体。

二是依托科研院所、产业平台和龙头企业,建设?小而美?的专业孵化平台,为相关中小企业提供全链条、一站式服务,孵化培育一批专业水平突出、竞争力强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三是在重点产业集聚区,引导各类机构联合建设专业孵化载体,形成专业孵化器群,促进催生一批?独角兽?企业和行业?小巨人?。

3完善孵化体系

一是拓展孵化载体业务,实现为上游提供创新服务、为中游提供创业孵化服务、为下游提供产业孵化服务的全链条孵化。

二是采用新的工具方法和先进的信息通讯技术手段,构建以用户为中心的多元主体参与、多因素协同、分布式的开放创新系统空间,实现更加完整、智能升级的创新创业服务生态体系。

三是在区域中心城市和大型产业集聚区推动建设或完善?众创空间(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基地)?综合孵化体系。

4创新孵化方式

一是鼓励和引导民营资本创办和参股孵化平台,探索市场化运作模式,提升内生发展实力。二是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积极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新模式和虚拟孵化、异地孵化等新形态,突出众扶、众筹能力,激发众创、众包激情,探索打造智能化、专业化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三是鼓励孵化平台积极尝试连锁经营、品牌输出等创新孵化模式,探索集群化发展道路。

5突出孵化协同

一是加强孵化载体与其他创新平台的协同合作,形成配套体系。抓好与企业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工程实验室等创新网络节点的协同,从服务层面促进企业创新;抓好与制造业创新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等新型产业创新平台的协同,推动产业创新。

二是加强不同模式、不同阶段孵化载体之间的合作。鼓励和支持成熟的孵化器自建众创空间或加强与众创空间的合作,将孵化服务前移;支持探索孵化器与加速器、产业园区的合作,将孵化服务后延。

三是建立完善四川双创孵化载体联盟,搭建孵化载体网络体系,促进各类孵化载体共享资源合作发展。

6加大开放合作

一是按照?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的要求,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北部湾经济区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孵化载体政策、资本、人才、经验的交流合作,链接全球资源,服务四川创新产业。

二是鼓励有条件的龙头企业和孵化载体在省外、国外建园设点,在当地引进优秀企业和组建新型研发机构。

三是提升孵化载体的全球化视野,丰富其孵化功能,促使其与国际化服务水平接轨,为入驻企业提供国际合作机会。四是积极引入有海外背景的孵化载体在川设立分支机构,推动海外人才项目在四川落地。

7强化人才支撑

一是改革创新创业教育,深化人事制度改革,落实人才引进政策,加大专业人才培训力度,逐步形成开放的创新创业人才生态圈。

二是鼓励通过年薪制或股权激励制提高孵化载体管理人员、创业导师的待遇,打造高水平、高素质、专业化和职业化的队伍。

三是积极推动创新创业服务中介组织的发展,支持、促进孵化载体与专业中介服务建立长期稳定的业务外包关系,提升专业领域孵化服务水平。

8改善政策环境

一是形成政策支持体系。借鉴上海、广东等地的经验,建立完善从创业团队到创新企业的完整政策扶持链。二是全方位优化创新创业金融服务环境,建立和完善多层次的创新创业投资风险分担机制,探索推动孵化载体与互联网金融服务机构结合的发展路径,为在孵企业提供系列投融资服务,拓宽孵化载体自身融资渠道。三是提高政务水平,抓好政策落地。

 
友情链接
鄂ICP备19019357号-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