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串行通信协议
1.UART
UART是通用异步收发传输器,使用RxD和TxD两根线实现异步全双工通信;为确保通信可靠,可以在通信两边接共地;因此,完整的UART通信只需最少3根线即可。
RxD是发送数据线,TxD是接收数据线,通信双方使用交叉互联,RxD接对方TxD,TxD接对方RxD。UART使用标准的TTL/CMOS电平(0~5V,0~3.3V,0~2.5V,0~1.8V)来表示数据,高电平表示1,低电平表示0.为了增强抗干扰能力,提高传输长度,可将TTL/CMOS 电平转换为RS232电平逻辑电平,3~12V表示0,-3~-12V表示1(RS232为负逻辑)
1)UART平时处于空闲状态,逻辑1状态。
2)当有数据发送时,先发送起始位,即将TxD拉低并维持1位时间,接收方在检测到起始位下降沿,等待1.5位后开始一位一位检测数据。
3)发送数据,UART数据一帧可以是5,6,7,8位等,一般是8bit,一个字节。数据发送是先发送低位,依次发送,直到最高位。
4)可以使用0或者1bit的校验位,校验位可以是奇校验或者偶检验。奇校验:数据加校验位中1的个数为奇数;偶校验:数据加校验位中1的个数为偶数。
5)最后是停止位,数据线恢复到空闲状态,停止位可以是1,1.5,2位。
1位时间由波特率决定,在UART通信中,波特率(一秒钟传输的符号数)等于比特率(一秒钟传输的字符数),通信双方使用约定的一致的波特率进行通信,常见的波特率有4800,9600,115200等。
2.I2C
与UART不同,I2C 是同步半双工通信协议。I2C使用SCL,SDA两根双向数据线进行通信,同时为了支持线与逻辑,需要使用开漏输出,同时使用上拉电阻;上拉电阻大小常见的有1.8K,4.7K,10K;在低速场合,为了降低功耗,可以使用10K上拉电阻,1.8K的上拉电阻具有最好的性能,可满足较高速的应用。I2C常见的通信速率有普通:100K,快速:400K,高速:3.4M。I2C最大的从机数量受从机地址和最大总线电容400pF电容的限制。I2C的数据帧格式如下:
开始位 | 7bit从机地址 | 1bit读写方向位(0写,1读) | 1bit应答 | 8bit数据1 | 1bit应答1| 。.. | 8bit数据N |1bit非应答N | 停止位 。
空闲状态:空闲时,SCL,SDA同时处于高电平。此时,各器件的输出场效应管处于截止状态,释放总线,总线信号由上拉电阻上拉至高电平。
开始START:SCL为高电平时,SDA有下降沿。
数据传输:数据传输已字节为单位,第一个字节表示从机地址+读写方向,后续数据格式由器件自己定义。数据传输中,SDA的只能在SCL低电平时变化,并在SCL上升沿进行数据采样。
应答:每发送一个字节后,接收方必须回应答信号ACK,但发送最后一个字节后,回非应答信号NACK。
停止STOP :SCL为高电平时,SDA有上升沿。
握手机制:I2C提供握手机制,当主机速度太快而从机无法满足快速通信时,从机可以拉低SCL来与主机握手,从而延长SCL低电平的时间。(SCL高电平由所有器件发出最短的高电平决定,低电平则有低电平最长的决定)。
仲裁:SDA是线与逻辑,因此,只要有一端输出低,总线就为低电平,因此是低电平优先仲裁。仲裁规则是发送低电平个数多的主机获得总线权。
由于I2C通信的方向性,在一次通信中不能改变数据流方向,因此读过程中需要一次dummy写过程:
dummy写完后,在restart,然后将数据流方向改为读,接着就可以读取从机数据内容了。
3.SPI
SPI是同步全双工串行通信协议。SPI定义了4根信号线:
SCK:时钟线,主机提供
MISO:主入从出
MOSI:主出从入
SS:片选。
片选信号可选,因此通信最少需要3根信号线。SPI在时钟上升沿下进行双向数据交换,主机在输出的同时,也会接收到从机的数据。在设计上,主机从机均需要一个移位寄存器。SPI不区分读写方向,只进行数据交换,要读也必须写,才能将数据交换过来。
SPI通过时钟极性和时钟相位定义了4种通信模式:
时钟极性CPOL:0:空闲时SCK为0,1:空闲时SCK为1.
时钟相位CPHA:0:数据在第一个时钟跳沿采样(可能是上升沿,可能是下降沿,与CPOL有关),1:数据在第二个时钟跳沿采样(可能是上升沿,可能是下降沿,与CPOL有关)。
若在上沿采样,则数据在下沿输出,因此数据能够稳定的被采样。
四种工作方式啊
1、方式0
串行接口的工作方式0为移位寄存器I/O方式。在串行口外接移位寄存器以扩展I/O接口,也可以外接串行同步I/O的设备。
(1)方式0输出
串行口以方式0发送时,数据以RXD端串行输出,TXD端输出同步信号。当一个数据写入串行口发送缓冲器以后,就启动串行口发送器以振荡频率的十二分之一的波特率,将数据从RXD端串行输出。
(2)方式0输入
当串行口定义为方式0并置位REN后,便启动串行口以方式0接收数据,此时RXD端为数据输入端,TXD端为同步脉冲信号输出端。接收器以振荡率的十二分之一的波特率接收RXD端输入的数据信息。但接收器接收到8位数据时,置1中断标志RI。
2、方式1
串行接口定义为工作方式1时,则被控制为8位的异步通讯接口,传送一帧信息为10位,其中1位为起始位,8位数据位(先低位后高位),1位停止位。
(1)方式1输出
串行接口以方式1发送时,数据由TXD端输出。CPU执行一条数据写入发送缓冲
器SBUF的指令(例如,MOVSBUF,A),数据字节写入SBUF后,便启动串行口发送器发送,发送完一帧信息,置1放送中断标志TI。
(2)方式1输入
串行口以方式1接收时,数据从RXD端输入。在REN置1以后,就允许接收器接收。接收器以所建立的波特率的16倍分频计数器,以便实现时间同步。计数器的16个状态把一位的时间等分成16份,在每位时间的第7、8和9个计数状态,位检测器采样RXD的值,接收的值是3次采样中取至少二次相同的值,以排除噪声的干扰。如果在起始接收的值不是0,则起始位无效,复位接收电路。在检测到另一个1到0的跳变时,再重新启动接收器。如果接收到值为0,起始位有效,则开始接收本帧的其余信息。当RI=0并且接收到的停止位为1(或SM2=0)时,停止位进入RB8,接收到的8位数据进入接收缓冲器SBUF,置位RI中断标志。接着接收便搜索另一帧信息的起始位。
3、方式2和方式3
串行接口工作方式2和方式3时,则被定义为9位的异步通信接口。传送一帧信息为11位,其中1位起始位,8位数据位(从低位至高位),1位是附加的可程控为1或0的第9位数据,1位停止位。
方式2和方式3的差别仅仅在于波特率不一样,方式2的波特率是固定的,波特率为2SMOD/64(振荡频率);方式3的波特率是可变的,波特率=2SMOD/32(T1的溢出率)。
方式2和方式3在发送和接收时唯一的区别就是波特率不同。
(1)方式2和方式3发送
方式2或方式3发送时,数据由TXD端输出,发出一帧信息为11位,附加的第9位数据是SCON中的TB8,CPU执行一条数据写入发送缓冲器SBUF的指令,就启动发送器发送,发送完一帧信息,置“1”TI中断标志。
(2)方式2和方式3接收
串行口被定义为方式2或方式3接收时,数据从RXD端输入,置REN=1以后,开始接收过程。当检测到RXD端从高到低的负跳变时,确认起始位有效,开始接收本帧的其余信息。在接收完一帧信息后,在RI=0、SM2=0时,或接收到第9位数据为“1”时,8位数据装入接收缓冲器,第9位数据装入SCON中RB8,并置RI=1。若不满足上述的两个条件,接收到的信息将会丢失,也不置位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