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山塘小水库主要以养鲢鱼、鳙鱼、草鱼为主,合理混养鲤鱼、鲫鱼、鳊鱼等。
为了保证养殖的成活率,应选择投放大规格鱼种,鱼种要求体质健壮、规格整齐、无伤无病。
具体规格为:鲢鱼、鳙鱼100 g/尾,草鱼100~150 g/尾,鲤鱼、鲫鱼、鲮鱼、鳊鱼等其他鱼种30—50g/尾,放养密度一般为500—600尾/667m2。以灌溉为主且水质营养偏小的小水库,主要应以养殖草鱼、鳊鱼等草食性鱼类为主,其放养比例为:草鱼、鳊鱼占45%,鲢鱼、鳙鱼占40%,鲤鱼、鲫鱼占15%;如果经过多年养殖培育,水质较好,放养品种应以掠食性鱼类为主,鲢鱼、鳙鱼占60%,草鱼、鳊鱼等草食性鱼类占25%,鲤鱼、鲫鱼等底层鱼类占15%。
1、放养时间
山塘小水库可在头年成鱼捕捞上市后投放一些小规格的鱼种,让其自然过冬至第二年养殖,因为冬天气温、水温都比较低,鱼种鳞片紧密结实,不容易受伤,养殖成活率高,同时过冬鱼种也能比较早的适应环境,早适应早开食,有利于鱼类的生长。没有条件的(如池水无法过冬等),也要在当年尽早投放鱼种,一般是在当年的3月份至清明这段时间投放为宜,且越早越好,主要还是考虑到当时气温水温都比较低,鱼种的鳞片紧密结实,在拉网及运输的过程中不容易受伤得病,能确保养殖的成活率,而且鱼种投放得早,其生长周期相对较长,养殖的产量就会更高。
2、养鱼首先要考虑鱼的饲料问题,而种草则是解决草食性鱼类饲料的重要途径。可在上一年的10月份,利用枯水季节露出的原被淹没的山坡、田地,及周边的堤坝荒坡荒田等地方种上黑麦草,每667m2用草种2kg左右,条播种植,到11月中旬就可以开始收割喂鱼,到次年水位上涨后,因为水库要蓄水灌田,库区内种植的黑麦草可能被淹,这时可以通过放水闸控制水位,边割边淹。黑麦草种成后一般20 d左右可以割一次,每割一茬施一次肥,一般施放尿素,667m2用量5 kg。每667m2黑麦草可产鲜草7500~10000 kg,可产鲜鱼400~450 kg,饲料系数达25左右,种667m2草基本可满足6667m2左右面积的草食性鱼类的日投饵量,不用再花劳力去割草。
3、施肥是指通过适时适量增加山塘水库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培肥水质,促进饵料生物的大量繁殖,以保护山塘水库的生产力处于最佳水平,从而提高鱼产量。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是沤浸绿肥。可割一些野生的青绿植物、水生植物、农作物的鲜茎叶等,扎成捆,投放在上游或库湾、岸边等,既可喂鱼,也可沤肥,培育浮游生物,是养鱼的好肥源。
二是施放农家肥。农家肥(如鸡粪、猪粪等)可作基肥施也可作追肥施,做基肥时667m2用200~300 kg,作追肥时667m2用100~200 kg,经充分发酵后投放在水库的上游或库湾平坦处。农家肥在水中分解时间较长,肥力持久,投放农家肥,既可培育水质,而粪肥中未完全消化的饲料又可被草鱼、鲤鱼等摄食性鱼类利用,可谓一举多得。
三是施放化肥。在一些水质较贫瘠的山塘小水库,如果有机肥不足,也可适当的施放一些化肥,一般以投放磷肥和氮肥为主,如过磷酸钙和碳酸氢铵等。施肥时应看池水,掌握“肥、活、嫩、爽”的原则,水体透明度保持在40 cm左右,在主要养殖生产期间4~10月,选择晴天,按氮磷1:1的原则,每667m2施肥5~10 kg,每7~10 d施肥一次。注意,虽然投放化肥省力、快速、经济,但是不宜多施,以免污染水体,破坏水体生态环境。
4、山塘小水库的日常管理是整个养殖过程的关键,关系到养殖产量的高低,一切好的技术措施都要通过日常管理才能实现,对养殖生产的管理工作一定要做到认真细致,坚持不懈。
5、在山塘水库的库湾平坦处设立食场和食台,食场和食台用毛竹等浮性材料搭建而成,一般按6667~13334m2亩水面设一个食台,每个食台大小约为6~8m2。除了投喂青饲料外,还需要投喂配合饲料,或菜饼、麦麸、玉米粉、蚕蛹等精饲料,投饲时要按照“定质、定量、定时、定位”的四定原则进行,日投饵率为鱼体重的3~5%,以投饵后2~3 h内鱼吃完为宜。
6、首先要坚持巡塘制度,认真察看鱼的摄食和水质变化情况,注意塘内有没有鱼浮头,及其他的一些病害现象。其次要做好防逃防盗工作,察看进出水口如涵洞、溢洪口的拦鱼措施有没有破损缺失,注意山塘水库的堤坝是否有渗漏、溃堤等现象,尤其是汛期来临时,更要加强巡塘,做到早发现问题早处理,另外还要注意防止有外来人员进入塘内进行电、钓、网、毒鱼等一些偷盗鱼的行为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