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松茸属中温型菌类,子实体发生温度为17--33℃,生长最佳温度在20--25℃之间。一年安排2次栽培,春季3--5月、秋季8--10月为栽培适期。
选择场地 有机姬松茸大棚(也可利用有机双孢菇大棚)应设在地势平坦,水质良好,远离污染源,周围环境卫生的地方,菇棚应坐北朝南。
准备培养料 按100平方米栽培面积计算,需要有机麦草2000千克,干牛粪1500千克,豆饼100千克,石膏40千克,石灰35千克。
堆制培养料 按配方要求将麦草等拌匀,在地面上平铺贴米厚,将河水、湾水或井水(河水、湾水均不能受到污染)均匀泼洒在料面上,以均匀湿透为原则。将培养料分成10份,按10层建堆,堆长10--15米、宽2米、高15米。当堆温达75℃时进行翻堆,共计翻堆5次,不算翻堆当天,每隔4、5、5、3、2天各翻堆1次。后3次翻堆要补充干净、无污染的水,必须把水分加足调匀,以用手紧握培养料手指缝能溢出2--3滴水为宜。翻堆后用塑料薄膜盖严料堆,密闭36--72小时,料温超过54℃即可进棚。
栽培管理 先铺料10厘米厚,将菌种总量的1/2撒在料面上,用手指插入料中,稍振动料的表面,使菌种均匀进入料面下3--7厘米处,用木板或铁锨压实,再铺10厘米厚的培养料,压实,把余下的菌种撒播在料面上,要使整个料面的菌种有30%露出,料面要特别平整。此后可进行培菌管理。在正常情况下,播种后15--20天,菌丝长到整个培养料的2/3时即可进行覆土。覆土材料—般采用荒坡草地的地下20厘米处的黏土,过筛晒干,然后制成粗土(占60%)和细土(占40%)。覆土厚3--3.5厘米,其中细土厚1厘米,粗土厚2--2.5厘米。覆土后第2天喷水,表土湿度以手捏成形而不散开、不黏手为宜。
出菇管理 在适宜的条件下,从覆土到菌丝长满培养料需20--25天。当覆土层表面有绒毛状菌丝形成,且粗土粒上形成菌丝束,出现米粒大小的原基时应喷重水1次,同时,加大通风量。当菇蕾长至黄豆大时,每天喷水2--3次,保持土层湿润,待菇蕾长至直径2厘米左右时停止喷水。出菇期间棚内温度应保持在20--25℃,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5%--90%,应尽量避免温差过大。
采收 姬松茸播种后40天左右出菇,当菌盖外缘与菌柄未分离,盖表面呈黄褐至浅棕色,有纤维状鳞片,菌幕未破时采收为宜。每潮出菇周期为7--10天,一般可采收4--6潮菇。
松茸是一种食用价值很高的菌类,富含各种微量元素、蛋白质和维生素。松茸的清洗有方法,不能直接浸泡,会影响口感。那么松茸怎么处理干净呢?
松茸怎么处理干净新鲜松茸清洗特别讲究,不能直接将其放入水中浸泡,或用海绵或毛巾轻轻擦拭,不要让它浸入太多水,以免松茸吸入过多水份影响口感。
用陶瓷刀或竹刀小心的削去将菌杆上的泥土刮掉,别用钢刀,钢刀会让松茸沾上腥气。松茸菌柄部分要刮干净,菌柄末端的泥脚更要刮干净,再用湿毛巾擦拭干净或流动的水冲洗,动作要快。
边冲边用软布擦菌盖部分,这样很容易把菌盖洗干净。然后再把松茸调个头,冲掉菌盖皱褶里面的细小泥沙就可以了。
松茸怎么长出来的松茸的生长过程很漫长,大概需要四五年的时间。松茸生存环境要求苛刻,需要充足的雨水、充足的阳光,人工养殖是不行的,适宜生长在森林中。松茸首先是孢子,孢子需要吸收雨露长出菌丝,然后菌丝逐渐增多慢慢长成菌根,大概需要四五年菌根处才发生变化,长出支子实体,这就是松茸。
松茸产地居多,在国内国外均有分布,其中国外主要产自朝鲜半岛、韩国、墨西哥、缅甸、日本等地,美国和欧洲也有,但大多是变种,品质差且产量低。国内主要产自云南楚雄、香格里拉、台湾、西藏、吉林、黑龙江等地,而吉林延边地区是主产地,香格里拉是产量最高的地区,年产量约占中国松茸总产量的70%。
烤松茸的做法材料:新鲜松茸2只。
调料:橄榄油适量。
做法:
Step1:用干净的水将新鲜的松茸洗干净,用到刮去根部有泥土的地方。
Step2:将新鲜松茸切成片,一般切成1公分宽度即可。
Step3:将松茸整齐排列在专用的碗内,或者用锡纸包裹,放入电烤箱中,大约烤10分钟左右,闻到松茸香味即可。
Step4:将烤好的松茸拿出,上碟。
注意事项:电烤箱必须预热到180度,才可将食材放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