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找准定位,调整好心态。
在严峻的就业形势面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必须认清就业形势,正视就业现状,转变就业观念,调适就业心态,切忌好高骛远,可根据自身情况适当放低薪酬要求,为自己争取到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提前做好步入社会的准备,“深挖洞、广积粮”,多充实、提升竞争力,即便是可以“高成”也不妨先“低就”,抱着学习的心态去适应社会,从基础做起,不要眼光过高。凡事做到“预则立,不预则废”,我们只有认清就业形势,正视就业现状,方能做到心中有数、处惊不乱。对于我们这中缺少社会经验的我们来说更要做到这点,特别是在个人形象、气质、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需要加强,这是招聘单位说看重的,当然学习成绩固然重要。
审清情势,确定就业范围
应届毕业生需要对应聘的部门进行分析,规避掉那些在企业经营压力下容易被裁减的部门。比如在新经济形势下,公关广告、品牌推广等不能直接产生利润的部门,预算是最先被截流的。求职者,尽可能地选择公司核心或者有潜力的部门就职,企业在扩张期和鼎盛期才考虑到的职位可能会被缩减,与其四面碰壁,不如寻找一个大的入职空间。在筛选应聘地区上,从以往的经验看来,这种经济震荡会突出表现在经济发达或者发展迅速的地区,比如深圳、浙江、上海等大的中心城市,这些城市固然机会多,但变动也更大;相比而言,一些有潜力的二级城市也许有更好更稳定的就业机会。”
增强大学生自身素质
“既是危机,也是一个很大的机遇。”在浙财院东方学院金融学会负责人潘金磊看来,危机才是锻炼能力、提高自身素质的好机会。我们可以通过在危机意识中了解现状,慢慢摸索,培养和提高自己的投资意识和风险意识。而应届毕业生李凯华体会最深的是,只有在熊市里证券公司才会迫切需求优秀的专业人才。早在大三时,就有一家证券公司准备与他签约,如今这样的橄榄枝不是少了,而是多了。在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日前举办的一场恳谈会上,与会的20余家金融单位对那些上手快、一线操作能力强兼具较好的营销意识和口头表达能力的大学毕业生,依然“求贤若渴”。
“金融危机的爆发也给考生和家长提了个醒,读大学、选专业不能‘一窝蜂’。”省教育考试院相关专家如是说。近年来证券市场的红火,催生了一大批盲目报考财经类院校和专业的学生。报考的人多,毕业的人就多,如果金融危机的影响持续存在,那么他们找工作难也就不奇怪了。这时,反倒是一些所谓的“冷门”专业能顺利就业。因此在这位专家看来,只有从自己的兴趣出发,做好职业生涯规划,选好专业,努力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大学毕业生才会在面临金融危机等困境时找到一份中意的工作。
变压力为动力,降低期望值
大学生要客观认识到现在的就业形势很严峻,应该变压力为动力,只有正视就业压力我们才会迫使自己积极行动起来,产生求胜的心理和行动。适当降低期望值,还要加强职业能力的培养,也就是要放低姿态,要懂得从基层做起,吃苦耐劳,这样的态度更能获得就业机会,要打破传统的事事求稳,事事就顺的思想,树立新的市场竞争观念,有些学生对专业的前景不切实际,只注重经济意识和区域观念,讲究金钱第一、环境条件第一,不愿到待遇差、条件差的地方,结果出现了“高不成,低不就”的状况,而错过一些良好的就业机会。
另谋出路、继续深造
当然自主创业,考研及公务员也是就业的一途径,但是这毕竟是少数。 路何去何从,都得靠自己把握,要有不怕失败的精神,某网站最近对成功就业的调查,发现有48.9%的人成功秘籍是不断面试,积累面试经验,以量取胜;还有21.6%的被访者是因所学专业抢手而成功;而名牌效应和关系效应比以往有明显降低,只占8.0%和11.4%。这些总体反映了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定位:从单纯追求名气、注重关系、人际利益而逐渐转化到重视个人能力的务实层面。其实,大学,只是证明你具备了基本的文化知识,但远远没达到是人才的地步。
人才是既具有理论素养,还要有适应社会环境、企业环境、家庭环境的能力,要有学习新知识的学习能力。所以,我们必须把自己当做“文盲”来看待,在社会中不断的接受新的东西。
金融风暴不怕,可怕的就是你没有信心在社会中去竞争,去接受新的东西。 谁能经得住考验,谁就是最终的胜利者
1、客观因素
就业人数激增与就业市场达到超饱和状态的矛盾。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引起了社会劳动大军的变化四股劳动大军纷纷涌向中国的劳动力市场。由于大学扩大招生带来的大学生毕
业人数激增,农民进城打工大军蜂拥而至,很多农民域弃农田进城打工。下岗工人数量由于产业结构调整而急剧增加。四是“海归”人数增加:我国制定和实施留学人才回归计划,吸引越来越多的海外
学子归国寻找发展机会,他们的归来获得了国内大学生所未有的优先权和企事:业单位的青睐。如此多的就业人员一同涌向一个狭小的就业市场。这客观上增加了国内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难度。加剧了
就业岗位少而就业需求增加之间的矛盾。
2 、高等学校专业调整滞后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
高校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变化错位是制约毕业生就业的重要因素。长期以来高校的运营机制一直是一种计划招生、统一分配的体制。很多高校的专业设置和调整不是面向市场需求。而是单纯立足于
自身师资条件。招生和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结果长线更长,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导致毕业生专业知识结构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这一矛盾在毕业生分配市场导向的今天明显显露出其
不适应社会发展的弱点。
3 、毕业生择业期望与用人单位实际需求的矛盾。
大学生择业观与人才市场需求错位是目前大学生就业市场存在的普遍现象。一方面表现为大学生就业的薪资期望与用人单位所提供的实际待遇之间矛盾,大学生对薪资的期望普遍高于用人单位所提
供的待遇,另一方面表现为大学生的自我意象与用人单位实际需求之间的矛盾。很多大学生头脑中精英意识过强,对薪资和职位的要求较高,跟高手低,不能胜任理想职位。由于他们不能恰当的给
自己定位,导致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出现大学生就业市场“就业不难、择业难”的现状。一部分大学生宁愿待业或做临时工作,也不愿意屈就。
4、造成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高等学校专业调整滞后,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毕业生的专业构成与市场需求错位,是制约毕业生就业的第一因素,学校专业设置和调整不是面向市场需求,而是单纯立足于自身师资条件,招生和
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结果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就业压力居高不下,加剧了高校的毕业生就业困难。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等构成三股洪峰汇集起。毕
业生就业工作还存在许多障碍,毕业生就业政策落实不到位,职业规划指导不上去o2主观因素对于当代大学生自身而言,最大的问题不是就业指导或是生涯发展辅导,甚至是职业生涯规划的问题,
而是不了解自己,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知道自身的优势是什么,所以也就很难对自己的职业道路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规划。
5、观念意识不同
观念是人对事物的看法和理解,它支配着人做出某种选择,而在做出选择的时候,观念的支配认为这种选择是正确的,但事实是否如此就需要检验观念,观念无所谓正确与错误,但却有新旧之分一
个陈旧的观念支配下的选择无疑是错误的。而相反全新观念支配下的选择后的发展将是光明的。我们要寻求一种新的观念不能一蹴而就,观念是时间和经验的充分累积,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产
物。是他人与自己共同创造的理论成果。因此要想让我们观念更新得快,就必需做到“易接勤取”。“易接”就是我们要能很快地接受新的理论。新的观念。充分思考,并能从中找到对自己有
用的部分为自己服务勤。常给自己创造接受新观念的条件不能坐享其成。等待只能是你的观念陈旧,永远落后于别人。
扩展资料:
大学生就业意识:
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要增强和规范就业意识。必须做好心理准备、强化四个意。由于高等教育将实现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转变。因此在现代社会,知识只是个人适应社会、成为社会
合格成员而必须掌握的基本劳动技能和生存技能。大学生不应该是有优越感的特殊群体,而应该是就业劳动大军中的普通一员。有了合理的自身角色定位,才能正视自己的身份,找到适合自己的位
置。 正确的职业评价。职业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大学生要摆脱轻视体力劳动或服务性劳动传统思想的影响。根据社会的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最大限度地发挥才能。特别要摒
弃计划经济时代“一步到位”的传统就业观念,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观念。科学的就业形势分析。大学生有必要了解社会所急需的人才种类以及对人才的素质要求,以便根据社会需要
来确立自己的职业理想。强化四种意识:创新意识。创新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一个强音。创新既是一业,后择业,再创业”的观念。科学的就业形势分析。大学生有必要了解社会所急需的人才种类以
及对人才的素质要求,以便根据社会需要来确立自己的职业理想。强化四种意识:创新意识。创新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一个强音。创新既是一个突破传统、立足开拓的理念,又是一种追求卓越、弃旧图
新的精神。同时又是一种勇于实践,能够带来创新性社会成果的行为。.创业意识。随着科学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效率的提高,经济增长对就业的吸纳能力将会不断下降,就业缺口也会不断扩大。鼓
励大学生自主创业,既能解决就业难的问题,还能为社会拓展就业渠道,更重要的是能满足大学生自我实现的需要敬业意识。敬业能通过乐业、勤业、精业表现出来,它要求每个人都要充分认识本
职工作的社会意义、地位和作用,以自己出色的工作来获得社会的尊重,维护本职的尊严。转.业”意识。有关专家指出,一个本科生在校期间所学的知识仅占一生中所需知识的10%左右。有关研究表
明,目前在工业发达国家,一个人全部在业期间内平均更换4-5次工作岗位。“从一而终”,“一步到位”。“以不变应万变”的就业观念已不能适应社会需要,更不利于个人发展。总体上看,大学
生的工作变异性表现较差。因此,大学生应强化自我“转业意识”,这有利于自身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心理因素心理因素主要表现是大学生自身的职业能力不足和择业能力水平不高。另外,不健全的人格特征,如就业挫折承受力差、竞争与进取精神不够、合作性和冒险性较差、独立性不
高,盲从和依赖心理普遍存在等等也是造成眼下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观原因。职业能力不足主要反映在知识结构不健全、专业知识不系统、不扎实、综合技能水平不高(尤其是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和解
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低)、缺乏一专多能的水平等方面。择业能力水平不高具体表现在缺乏对自我客观、系统、科学的认识。常出现高估自己能力的现象。表现为:挥业期望值很高,把待遇是否优厚、
交通是否便利、住房是否宽敞等作为选择标准,不愿承担艰苦的工作,不愿到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基层学校去工作。在选择就业单位的过程中,明显表现出被动和随意性,缺乏科学性和主动性;主要表
现为对自身的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评价过低,不敢主动向用人单位推销自己,不敢主动参与就业竞争,陷入不战自败的困境之中。获得职业信息的能力和职业目标的筛选能力还不强,虚荣心和侥幸
心理往往使他们改变原有的目标而采取不切实际的从众行为。职业规划能力还比较欠缺,很少有人对自己做出详细的探查,明确自己的素质、实力、个人特点、能力、兴趣和学习、工作方式以及对工作环境的喜好,并依此作出决定和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