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祥有5个分厂。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泰祥共有荣成泰祥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荣成市恒泰机械有限公司,荣成泰祥水产食品有限公司,荣成市荣麦机械有限公司,荣成盛泰机械有限公司5个分厂。泰祥集团是一家以农副渔产品为原料进行精深加工的企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集团公司现已拥有居世界领先水平的全封闭式无菌加工车间,具备了先进的生产设备和位居行业前列的生产技术,形成了一定的生产规模。
一般按研究对象分为 5个分支学科。 由于各国国情不一,水产科学的研究体制互有差异。从主要渔业国家看,大体上主要有4类机构从事水产科学研究:①大学的学院、部、系和所属研究单位;②国家和地方行政机构所属研究单位;③公办或私营水产企业所属研究单位;④民间团体或半官方的研究单位。中国全国除有5所高等水产院校均从事水产科学研究外,农业部直属的水产科学研究机构为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下属黑龙江、长江、珠江3个内陆流域水产研究所和黄海、东海、南海 3个海区水产研究所,还有渔业机械仪器、渔业工程等专业研究所。全国有2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了各自直属的水产研究所,许多地区的水产企业也设有水产科学研究机构。全国各级(主要为各基层单位)水产技术推广站有800多个。
中国周围海洋渔场面积约为150万平方公里,渔业资源丰富,海洋鱼类约有1500多种,还有种类众多的虾、蟹、贝、藻等水产动植物。20世纪80年代初已开发的沿岸和近海主要渔场有:渤海的辽东湾渔场和渤海湾渔场;黄海的烟威渔场、大沙渔场、连青石渔场;东海的闽东渔场、鱼山渔场、舟山渔场、长江口鱼场;南海的粤东渔场、粤西渔场,以及北部湾渔场。外海主要渔场有:沙外渔场、江外渔场、舟外渔场、鱼外渔场、温外渔场、闽外渔场以及西沙、中沙、南沙诸岛渔场等。淡水总面积约2.5亿亩,面积较大的捕捞水域有鄱阳湖、洞庭湖、洪泽湖、太湖等。约占淡水水面46%的江河水面也是重要的捕捞场所。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海洋捕捞业发展较快。建国初期,渔船吨位小、马力少,装备落后,大部分是木帆渔船,只能在近海小规模作业。随着渔船数量的增加和船型的更新以及装备的改善,作业海域逐步扩大。20世纪70年代开始向外海发展。海洋捕捞产量从1950年的54万吨增加到1985年的394万吨。1985年3月第一支远洋渔业船队从福建省马尾港启航驶往非洲,标志着中国水产捕捞开始向远洋发展。由于中国经济还不发达,渔船工业生产能力不高,海洋作业的范围有限。在淡水捕捞方面,产量波动较大,1950年为30万吨,1960年增加到70万吨,因捕捞过度以及围垦造田、水域污染、部分水域用于养殖等,产量锐减,1980年仅34万吨,1985年上升到48万吨。 世界其他主要渔业国家科研机构的设置情况是:日本设水产科或农学部的大学一般都参与水产科学研究。农林省水产厅直属2个水产研究室、8个海区研究所等研究机构。地方上有90多个县设水产试验场以及北海道鲑鳟鱼孵化场。私营企业研究单位主要有大洋渔业公司研究所。半官方和民间团体组织的科研事业单位有海洋开发研究中心、濑户内海栽培渔业研究中心等。苏联除水产高等学校进行水产科学研究外,苏联渔业部之下设有全苏海洋渔业与海洋研究所和全苏池塘养鱼研究所;各加盟共和国的水产部也下设研究所。美国不少州立大学如华盛顿大学、马里兰大学、罗得岛大学等都进行水产研究工作。联邦政府海洋大气局的国家海洋渔业局之下设东北、西北和阿拉斯加、西南、东南 4个渔业研究中心,各有1个附设研究所。此外,斯克列泼斯和伍兹霍尔2个海洋研究所规模宏大,是协助研究水产科学的有力支柱。在东西海岸还有22个规模较大的水产实验室。英国的苏格兰和英格兰农渔粮食部设有托里研究站、阿盘丁渔业研究所和洛威斯托夫特渔业研究所。半官方组织有鲱鱼工业局和白鱼管理局,除进行渔业管理外,还承担水产科研任务。
世界上现有国际性渔业组织和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地区性渔业组织共30多个。多数国际渔业组织实际上只确定参加国共同进行的科研项目,并负责协调工作,如国际捕鲸委员会和美洲间热带金枪鱼委员会,既有科学研究职能,又有提出管理方案和参与资源管理的任务。东南亚几个国家和地区参加的南海渔业发展和协调规划署,是政府性的水产科学研究国际团体。而设在菲律宾的“活的水生资源管理国际中心”则是非政府性、科学工作者可自由参加的国际水产科学研究团体。总部设在泰国的东南亚渔业开发中心,重点在于培训渔民和干部,同时也作些区域性资源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