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定鸭养殖有什么技巧吗

核心提示1、雏鸭的养殖:蛋鸭的雏鸭是指0~4周龄的鸭,确定雏苗来源:应产自无疫情地区的种鸭若种鸭场或鸭场所在地区有雏鸭病毒性肝炎、鸭瘟或禽出败发生,那么这个鸭场的种鸭所孵出的雏鸭,往往被感染,引进这种雏鸭,有可能导致发病,造成损失。2、育雏温度:3

1、雏鸭的养殖:蛋鸭的雏鸭是指0~4周龄的鸭,确定雏苗来源:应产自无疫情地区的种鸭若种鸭场或鸭场所在地区有雏鸭病毒性肝炎、鸭瘟或禽出败发生,那么这个鸭场的种鸭所孵出的雏鸭,往往被感染,引进这种雏鸭,有可能导致发病,造成损失。

2、育雏温度:3周龄以后,雏鸭已有一定的抗寒能力,如气温达到15℃左右,就可以不再人工给温。一般饲养的夏鸭,在15~20日龄可以完全脱温。饲养的春鸭或秋鸭,外界气温低,保温期长,需养至15~20日龄才开始逐步脱温,25~30日龄才可以完全脱温。脱温时要注意天气的变化,在完全脱温的头2~3天,如遇到气温突然下降,也要适当增加温度,待气温回升时,再完全脱温。

3、饲养密度:雏鸭的饲养密度应随日龄的增长而逐渐减小,冬季可大些,夏季要小些,一般饲养密度为,1—3日龄,30-40只/米2;4—7日龄,15-25只/米2;8~14日龄,10—15只/米2;15-21日龄,7~10只/平方米。

鸭蛋养殖

想要养殖蛋鸭,养殖蛋鸭应该注意些什么呢?蛋鸭饲养管理的主要密度是提高产蛋量和蛋重,减少破蛋,降低鸭群的死亡率和淘汰率。饲养管理是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是产蛋鸭盈利的关键。所以要科学饲养,精心管理。饲养产蛋鸭必须做到全进全出,鸭苗的年龄要一致,鸭子的品种要一致,这样才能进行好管理和饲养。不同阶段的营养和生活条件对饲料的要求也不同,因此,一组同龄的鸭子有利于统一配料、管理、防疫、淘汰,实行全进全出,进行有计划的生产。要掌握好产蛋鸭的开产时间,早开的产蛋鸭年产蛋量低,蛋小,持久性差,必须在产蛋鸭开产前通过控制饲养量,改变饲料营养水平,增加光照时间来调整。

当产蛋率达到5%时,应增加饲料中的钙和磷,达到产蛋期的水平。产蛋鸭在初产期易受干扰,应精心管理,使其顺利达到产蛋高峰。合理喂养,根据鸭子的产蛋率水平,正确喂养,每天喂4-5次,每只鸭子喂125-150克,休息期间每天喂2次。喂养饲料是否合理,可通过观察鸭子排泄物、蛋重、体重、羽毛等的变化来判断。如果鸭子的粪便都是白色的,说明饲料中的动物性饲料没有被充分吸收。

薄壳蛋、沙壳蛋是日粮中缺乏钙或维生素D,出生体重达到标准体重,产蛋一段时间后仍有较好的体重,证明原料合理。如果蛋鸡产蛋量下降,小则喂养饲料充足,如果鸭毛出水后立即湿透,即促使病原体稳定高产,高盐病原体过一段时间产蛋后就应注意增加蛋白质饲料,饲用玉米和豆粕。多加饮水和放牧时间,鸭子多运动,增加人工照明,每天早上晚上开(点)灯1-2小时,每天光照16小时,做好鸭舍的保温工作,冬季要达到6-7摄氏度以上,把鸭子身上的污物洗干净,多晒太阳,促进产蛋。

及时淘汰和更新鸭群,鸭群经过春夏产蛋后在秋季开始换羽休产,此时低产鸭应予淘汰。当年的春鸭原则上不淘汰,对360日龄以上的鸭子要有选择地淘汰。常年饲养,每年有1/3的鸭群停产换羽,2/3的鸭子产蛋。高产鸭的羽毛零乱,腹部羽毛脱落,边产蛋边蜕皮。低产鸭的羽毛整齐有光泽,在淘汰低产鸭的同时淘汰。

鸭子养殖需要科学和精细化管理,需要有一系列的配套措施:

1.饲养环境要适宜。

鸭洗澡、交配都离不开水,所以蛋鸭规模化养殖,一定要有充足的水源。有一个干净的水上运动场是养好蛋鸭的重要因素。养鸭的用水量特别大,有一个廉价的自然水源,就能降低饲养成本。选择场址时,要把水源充足作为首要条件。水面宽阔最好,水深为1~2m为宜。为防干旱季节断水,还要备一眼深水井,以保证水源。

尽可能在工厂和城镇的上游建场,以保持空气清新、水质优良。为确保环境无污染、使用水洁净,在鸭场的周围5km内,不能有居民点和禽畜屠宰场以及有污水和有毒气体排放的工厂。

鸭场的交通要方便,便于产品、饲料等各种物资的运输,最好有公路、水路或铁路连接,以降低运输费用。同时还要符合防疫要求,环境要安静,以免影响鸭的产蛋量。要保证电源,有排污水和粪便及废物的场所,做好养殖场的绿化等配套设施。

2.抓好雏鸭的饲养管理

雏鸭的育雏饲养管理是养鸭十分重要的基础阶段。要科学管理,给雏鸭创造适宜的温度、湿度、空气、光照、营养和清洁安静的环境,尽量减少恶劣应激的影响。

育雏条件。良好的育雏温度能够促进发育,保证雏鸭健康成长,提高雏鸭成活率。育雏温度一定要保持平稳,不能忽高忽低。比如1~2日龄的雏鸭,育雏温度为26~27℃;3~7日龄时为22~26℃;8~14日龄为18~22℃;15~21日龄为16~18℃。育雏前期室内相对湿度要高些,湿度过低时雏鸭会出现爪干和精神不振。饲养密度过大,不但会影响雏鸭的生长发育,也易造成疾病的传播,饲养密度必须随日龄及季节的变化而及时调整。自然光能增强雏鸭的血液循环,促进骨骼生长,增进食欲,自然光充足,可刺激消化系统,加强新陈代谢。当自然光照不足时,要及时增加人工光照。

雏鸭的饲养管理。雏鸭成活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养鸭的经济效益,因此必须抓好雏鸭的管理。雏鸭出壳1天后即可饮水开食,雏鸭的饮水开食非常重要。一定要做到早饮水、早开食,并保证出壳后24小时内吃到全价的雏蛋鸭饲料。饮水中可加入适量的葡萄糖和维生素C。3日龄之前白天每隔2小时喂1次,晚上2次即可,逐渐减少到21日龄,每天3次,做到少喂多餐。雏鸭开食3天后,需增加动物性蛋白饲料,散养户可将小鱼虾、河蚌、螃蟹等剁碎与食料拌在一起喂给。并补给适量的青绿饲料。雏鸭的洗浴和运动,能促进新陈代谢,增强体质,促进发育。一般出壳5天后就可锻炼其下水。但洗浴时间不要过长,因为雏鸭的尾脂腺还不发达。水温要适当,水要浅,以没过鸭脚为宜。每天10分钟以内为宜,半个月后可延长至15分钟或更长时间。合理分群能方便管理,并且能更好地利用空间。可以把不同日龄不同批次的鸭分群饲养,最好按鸭的体质和发育情况进行分群。

要做好雏鸭的免疫接种,免疫接种的程序和种类各地不尽相同,要看当地传染性疾病的发生状况。要认真调查好才能制定出最好的免疫接种计划并严格执行。对生长迟缓,营养不良的体质太差的雏鸭,应当适时淘汰,以降低饲养成本。

3抓好产蛋鸭的饲养管理

产蛋鸭的效益就取决于鸭的产蛋量,这一时期的管理至关重要。好的蛋鸭产蛋利用期约为350天,即第一个产蛋年。经换羽休整,第二年以后的生产性能要逐年下降,比如蛋壳变薄,受精率、孵化率都要降低。为了让产蛋前期尽快把产蛋推向高峰,在营养方面应根据自然环境、饲养规模选择全价蛋鸭料,以满足鸭的营养需要,饲喂量以自由采食量为宜。产蛋期的光照强度要逐渐增加,直至达到每昼夜光照16小时,每平方米2W光照。光照过程要避免引起应激反应。产蛋期的最适宜温度为13~20℃。温度过高,采食量减少,产蛋率下降。当气温在5℃以下时要及时保温,超过30℃时要及时做防暑降温处理。随着季节变换,管理重点也应适当调整:春季主要是通风消毒,夏季防暑降温,秋季加强光照,冬季防寒保温。

4鸭病防治

及时对雏鸭接种疫苗,防治疾病。一般接种疫苗预防的传染病主要有鸭瘟、鸭霍乱等,按说明书使用。育雏室、运动场要勤换垫料,加强通风,坚持定期清扫和消毒,保持清洁、干爽。食槽、水槽需经常洗刷和消毒,减少病原菌生存和繁殖的机会。鸭舍应经常进行卫生消毒工作,消灭散布于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切断疾病的传播途径,控制疫病的蔓延。

 
友情链接
鄂ICP备19019357号-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