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又叫鳖、元鱼、脚鱼、团鱼、水鱼、王八等。它并不是鱼,而是生活在淡水中的冷血动物。甲鱼肉是一种高旦白食品,营养丰富,肉质细嫩,滋味异常鲜美,是一种珍贵补品。 市场上出售的甲鱼有河鳖和沙鳖两种。河鳖背呈青色,质量上乘,沙鳖背青呈带黄,质量稍次。 甲鱼的捕获方法有四种,即“拿、勾、叉、钓”。以“拿”法捕获无损伤,质量最好;其次用“钩”法捕获,仅伤壳边;再次为“叉”法捕获;“钓”法最次,伤重,常损伤内脏。 何时购买的甲鱼最为肥美?我国民间素有“菜花鳖”和“桂花鳖”之说。所谓“菜花鳖”,是指经过冬眠的鳖,出来活动到菜花盛开时,己长的很肥壮了。鳖一般在夏秋交配,产卵前正是性腺最发达的时候,即肥又滋补。“桂花鳖”是指鳖在经过交配、产卵后,长到秋季桂花飘香时,又很肥壮了。 鳖的雌雄,看其尾部长短即明。雄的尾长,伸出甲外。雌的尾短,不露于甲外。 选购时,一般以重0.75公斤左右,雄性,爬行有力,鳖裙(即鳖甲四周的柔软部分)厚、形体完整,无损伤的鳖质量最好,滋补作用也最强。自然死掉或被蚊虫叮咬而死的鳖含有具毒物质—组胺,食之将中毒,甚至危及生命,千万不要购买死鳖。甲鱼分人工饲养的和野生的两种。人工饲养的由于生长期短,而且许多饲养者在甲鱼饲料中添加避孕药,用以促肥促壮,因此肝炎患者最好不要购买此类甲鱼。人工饲养的甲鱼在我市每市斤二十元左右,而野生的却要高达一百多元。因此一些人往往做假,用鱼胆或过猛酸甲等颜色涂在甲鱼身上,以假乱真,欺骗消费者以获取暴利。现介绍几种方法鉴别:一是人工饲养的甲鱼甲背粗糙无光泽,用手摸甲背感觉有不平和刺手,而野生的甲鱼甲背很有光泽,用手摸很平滑;二是人工饲养的颜色多为深黑色,肥厚,剖开可见许多肥油,而野生的甲背和甲底颜色多为深**,仔细观察四肢,皮肤也为浅**,剖开极少见有大量的油脂。三是人工饲养的甲鱼加工烹饪后,甲壳用牙一咬就碎,感觉骨质很疏松,而野生的甲壳就很硬,和饲养的绝然不同。如果购买甲鱼时注重了上述几点,即使欺骗者在甲鱼身上涂抹了鱼胆或过猛酸甲等涂料,也难以欺骗消费者。再是野生甲鱼由于价值高,市场需求量大,往往不到成年便被捕捉,因此市场上难以见到一市斤以上的甲鱼。如超过此重量的,消费者就更要小心观察了。估计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是很难买到真正的野生甲鱼的。选购甲鱼有妙法甲鱼(又名鳖,温州人俗称团鱼),不仅肉香味美、胶质丰富,也是滋阴补肾的佳品。甲鱼生性凶猛,极易咬人,基本上均由经营者代为挑选、宰杀。不论何人挑选,选购者必须牢记如下几点:首先要看甲鱼背上的颜色,带有中青色背壳的清水甲鱼比带有**背壳的黄沙甲鱼质量佳。其次,甲鱼个子要适中,体积不要选太大,一般重量达700-800克为最佳。最后,在选购时最好选雄性甲鱼。辨别方法较简单:其尾部超出背壳即是。雄甲鱼不仅味美质优,而且没有卵巢,故重量相对减轻,买者合算。特别提醒:甲鱼唯独怕蚊子叮咬,凡被蚊子叮咬过的甲鱼千万不能食用,以免对人体带来危害。
沙鳖和甲鱼的区别
鼋yuán
Pelochelys bibroni Owen
别名蓝团鱼、银鱼,绿团鱼、蓝团鱼、癞头鼋等,属于鳖科。 英文名Asian glant Soft turtle
鼋是鳖科动物中最大的一种,背甲长33~47厘米,宽30~41厘米。背盘圆形,背甲外包有柔软的革质皮肤,呈灰色,平坦,裙边不发达。头小,吻突较短,鼻孔在吻突前端。四肢具发达的蹼,内侧三趾具爪。尾短,不露出裙边。头、颈可完全缩入壳内,四肢不能缩入。头部为灰褐色,具浅色不规则斑纹,颌黄白色,腹面白色。瞳孔椭圆形。
栖息于江河、湖泊中,善于钻泥沙。以水生动物为食。
行动迟缓,代谢低,耐饥能力很强,温度过高、过低均 进行休眠 5-8月繁殖,上岸作穴产卵,每产30枚卵左 右。产后用泥沙覆盖,2个月后自然孵化。
我国古代即开始饲养,常在庭院放养一两只。由于鼋的背甲骨板可以入药,且肉味鲜美,遭到了大量捕杀,现在野外的数量已经不多。
国外分布于缅甸、马来半岛、孟加拉、中南半岛、苏门达腊、婆罗洲、菲律宾群岛、新内几亚岛;中国产 于云南、广西、广东、福建、海南、浙江、江苏等省区。
肉味鲜美,并为珍贵补品。现属国家1级保护动物。 已有人工养殖。
鼋又叫沙鳖、蓝团鱼、绿团鱼等,是淡水龟鳖类中体形最大的一种,体长为80—120厘米,体重约50—100千克左右,最大的超过100千克。外形和常见的中华鳖很相似,浑身都被以柔软的皮肤,没有龟类那样的角质盾片,背、腹两面由骨板包被,左右两侧连结起来,形成一副特别的“铠甲”,但也与中华鳖有很多区别,除了体形较大之外,吻部极短,不象中华鳖那样长而尖。它的头部较钝、宽而较扁,鼻孔小,位于吻端,吻部较短,不突出。身体扁平,呈圆形,扁而薄,背部较平,背甲不凸起,呈板圆形。颈的基部和背甲的前沿较为光滑,后部有瘤状的突起。背部呈褐**或褐绿色,头部、腹部为黄灰色,尾巴和后肢为黄灰色,后肢的腹面有锈**的斑块。第三、第五趾的趾端具爪,趾间的蹼较大。肛门呈灰黑色。
鼋在我国历史上早有记载,《录异记?异龙》中有:“鼋,大鳖也。”《尔雅翼?鼋》中也说:“鼋,鳖之大者,阔或至一二丈。”周穆王出师东征到达江西九江时,曾大量捕捉鼋等爬行动物来填河架桥,留下了“鼋鼍为梁”的成语故事。东汉时的许慎在《说文》中也指出:“甲虫惟鼋最大,故字从元,元者大也。”因为鼋的头颈后部常有疣状的突起,所以在我国民间还称它为“癞头鼋”,并认为其十分凶猛,可以伤人,因为它的力气的确很大,可以驮数百千克重的物体而依旧行动自如。在我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第23回中,宝玉言语不慎,惹恼了黛玉,转身就走,宝玉着了急,忙向前拦住说道:“好妹妹,千万饶我这一遭,原是我说错了。若有心欺负你,明儿我掉在池子里,叫个癞头鼋吞了去,变个大忘八,等你明儿做了‘一品夫人’病老归西的时候,我往你坟上替你驮一辈子的碑去。”事实上,鼋偶尔有伤人的现象并非出于本性,而主要是为了自卫,尤其是对那些恶意在岸上围困和捉弄它的人,只要被它一口咬住,就会宁死不松口,而在通常情况下,它是不会主动向人进攻的。有趣的是,在水面上漂浮不动的人,有时会被鼋误认为是“尸体”而撕咬,但在水中游泳的人却从未有被鼋咬伤的现象发生。
鼋在国外见于越南、缅甸等地。在我国分布于广东、广西、海南、江苏、浙江(青田、桐乡)、福建和云南等地,安徽的鼋则可能于19世纪末期绝灭。江苏太湖以产鼋而著称,《太湖备考》中曾有“古为珍味,今太湖中有之,然不易得”的描述,无锡还有因为突出在湖中的地形酷似鼋头而得名的风景名胜“鼋头渚”,可以在此远眺和观赏湖中美丽的风光。
鼋生活在缓流的江河、水库和湖泊的深水中,平时喜欢栖息在水底。浮出水面时一般都是头部朝下游动,但是在夏季有时也会头部朝上游动而浮起来,民间则认为这种行为预示着暴风雨即将来临,因此称其为“气象预报员”。它的牙齿锋利,主要吃螺、蚬、蚌和鱼、虾等,食量也很大,在交配季节至冬眠之前,一次进食量可达体重的3—5%左右。它还有极强的耐饥能力,被捕捉后常常先绝食10—20天,并且将已经吞食的食物都统统吐出来。
鼋在每年春季和夏季交配繁殖,雌性大多在夜间上岸,到向阳的沙土地上掘穴产卵,每次产十几枚到数十枚不等,产卵之后用沙土盖好,还要在上面爬上几圈,作为伪装,然后从另一条路返回水中。由于鼋对于汛期内江水得涨落极为敏感,甚至似乎能够预知当年洪水的水位高低,如果洪水较大,就产卵于岸边的高处,反之就产卵于地势较低的地方,这也使得了解鼋的习性的人们借此来判断当年洪水的大小,以便制订防汛的计划和措施。它的卵靠自然温度孵化,大约40—60天孵化出幼体。幼体出壳之后便自行爬到水中,先在浅水地带活动和觅食,体重达到1.5千克时再游到深潭中,俗称“沉潭”。大约长到体重为15千克左右时达到性成熟。
由于人们长期大肆捕杀,加上生存环境发生了变化,致使其数量急剧减少,目前除浙江的瓯江还有少量残存外,其他地区已经十分罕见,估计野外总数已经不足200只。
甲鱼,
老鳖
、
王八
是同一种
动物
,甲鱼又称鳖或团鱼,是一种
卵生
两栖爬行动物
,其头
象龟
,但
背甲
没有
乌龟
般的条纹,边缘呈柔软状裙边,颜色墨绿。甲鱼常在
水底
的
泥沙
中生活,喜食鱼、虾等
小动物
,瓜皮果屑、
青草
以及
谷物
等也吞食。江西各地的
江河
湖泊中都有甲鱼的踪迹。其中以全国第一大淡水湖的鄱阳湖为最多,品质亦最佳。
十年前
,南昌
市郊区
大吉岭
水库
建起了
人工繁殖
甲鱼基地,现有甲鱼数已逾万只,成了一项颇有前途的
养殖业
乌龟与
陆龟
是群以「
甲壳
」为中心演化而来的爬虫类动物。乌龟(Chinemys
reevesii)别称金龟、草龟、
泥龟
和
山龟
等,在
动物分类学
上隶属于
爬行纲
、
龟鳖目
、
龟科
、
龟亚科
,是最常见的龟鳖目动物之一。我国各地几乎均有乌龟分布,但以长江中下游各省的产量较高;
广西
各地也都有出产,尤以桂东南、桂南
等地
数量较多;国外主要分布于日本和朝鲜。价格:3~10000元一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