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准备材料:
鸡蛋4个、牛奶、植物油、低筋面粉、泡打粉、白糖、盐。
二、制作步骤:
1、把蛋清和蛋黄分开。注意,一定不能把蛋黄混进蛋清里,否则可能会影响蛋清打发效果。可以使用专用分蛋器(超市有卖的),也可以用可乐瓶口对准蛋黄,轻压瓶身,将蛋黄吸离。
2、把蛋黄打匀,加入牛奶和几滴植物油、面粉、泡打粉,上下搅匀。一定要上下搅拌,不要划圈,否则可能会起小疙瘩的。牛奶不要一次添加太多,加的多少以使蛋黄面的浓度和打发后的蛋清差不多为佳。
3、把蛋清放到无水、无油的盆内。用打蛋器顺时针搅拌,糖、盐分次放入,直到筷子随意插到盆里都不倒下来,把盆倒翻过来,蛋清也不会倒下来为止。 建议事先千万要准备好打蛋器,否则用筷子的话,估计胳膊会很酸疼的哦。
4、把蛋黄面和蛋清和在一起,还是要上下搅拌。
5、在压力锅内抹上少许植物油,以防粘锅。倒入和好的蛋糊,上面可以再放些葡萄干、红小豆等宝宝喜爱的东东做一点缀,然后按蛋糕键即可。排气孔调为不排气,易熟档。
6、大约四十分钟左右,香甜美味的宝宝蛋糕,就可以享用啦!
你认为奶油、鲜奶油是“牛奶的油脂”制作的吗?标示“不含胆固醇”、“零反式脂肪”就是比较健康的奶油吗?
董氏基金会前阵子发表市售奶油调查结果,在37件市售奶油相关产品中,只有18件主要原料是“牛奶的脂肪”(乳脂),超过一半的产品虽然名称叫鲜奶油、奶精等,但实为“人造奶油”,从各种植物油,或由动、植物混合油所提炼制造,消费者选购时,除了容易产生名称混淆误解的疑虑外,还可能吃下许多不必要的食品添加物。
让人忧心的是,这些人造奶油制品许多是营业用品,直接销售到咖啡店、西点面包店、食品厂、餐厅等,终端消费者几乎无法分辨吃下肚的是哪一种奶油。
聪明分辨奶油类型
台湾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系教授陈明汝说明几种奶油加工制品类型:
最纯的奶油是 butter,目前规定必须有80%以上成分需为乳脂,人工添加物最少,台湾法规名称叫做“奶酪”。cream 这种奶油只需有10%来自乳脂,因为水分含量高,允许加入乳化剂、黏稠剂等食品添加物,用途包括蛋糕装饰、调和咖啡等。乳玛琳这类人造奶油价格较低,有80%以上成分来自植物油,为了让植物油在室温保持固态,必须经过氢化制程,氢化不完全会产生反式脂肪,氢化完全也会造成较高饱和脂肪,两者都对健康有影响,并且添加**色素、乳蛋白、香料、乳化剂、抗氧化剂、安定剂等。植物油也能加工“模拟”成 cream,例如咖啡用奶精等。部分人造奶油是由动、植物油混合制成,这里的动物油可能来自于动物体内的脂肪层,例如牛油。选购奶油三大建议
董氏基金会营养组副主任陈醒荷提醒,许多从植物油转制的奶油制品标示“不含胆固醇”、“零反式脂肪”,不代表比较健康,她指出:“植物油本来就不会有动物性胆固醇。近来植物油氢化技术较佳,可以做到不含反式脂肪,但也代表转换为饱和脂肪,一样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罹病风险。”
董氏基金会营养组主任许惠玉说,人造奶油可能普遍存在于各种食品中,包括面包、可颂、饼干、焗烤、玉米浓汤、冰淇淋等,摄取过多反式脂肪可能会增加阿兹海默症、不孕症的风险。由于台湾相关法规并未针对市售奶油商品名称规范,不论原料、加工方法等产品都叫“奶油”,消费者不易辨识,许惠玉呼吁,政府应该尽速完善相关标准、规范命名等。
陈明汝则说,每人每天必须摄取15g的脂肪,饱和脂肪不建议超过每天摄取总热量的10%,但人工添加物并非人体必需,建议选用人工添加物较少的奶油制品。针对消费者选用奶油,董氏基金会提出以下三项建议:
从标示看清楚成分,选购乳脂成分较高、添加物较少的商品。减少摄取含氢化油的加工制品。减少或避免从市售“奶油”摄取油脂,建议从天然植物油如橄榄油、坚果类、鱼肉摄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