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闸管的保护
晶闸管的保护电路,大致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在适当的地方安装保护器件,例如,R-C 阻容吸收回路、限流电感、快速熔断器、压敏电阻或硒堆等。再一种则是采用电子保护电路,检测设备的输出电压或输入电流,当输出电压或输入电流超过允许值时,借助整流触发控制系统使整流桥短时内工作于有源逆变工作状态,从而抑制过电压或过电流的数值。 一. 晶闸管的过流保护
晶闸管设备产生过电流的原因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由于整流电路内部原因, 如整流晶闸管损坏, 触发电路或控制系统有故障等; 其中整流桥晶闸管损坏类较为严重, 一般是由于晶闸管因过电压而击穿,造成无正、反向阻断能力,它相当于整流桥臂发生永久性短路,使在另外两桥臂晶闸管导通时,无法正常换流,因而产生线间短路引起过电流.
另一类则是整流桥负载外电路发生短路而引起的过电流,这类情况时有发生,因为整流桥的负载实质是逆变桥, 逆变电路换流失败,就相当于整流桥负载短路。另外,如整流变压器中心点接地,当逆变负载回路接触大地时,也会发生整流桥相对地短路。
1. 对于第一类过流,即整流桥内部原因引起的过流,以及逆变器负载回路接地时,可以采用第一种保护措施,最常见的就是接入快速熔短器的方式。见图1。快速熔短器的接入方式共有三种,其特点和快速熔短器的额定电流见表
1。
表1:快速熔短器的接入方式、特点和额定电流 方式 特点
A 型 熔短器与每一个元件串联,能可靠地保护每
一个元件
额定电流IRN IRN
备注
IT:晶闸管通态 平均电流
KC:交流侧线电流与ID 之比
ID:整流输出电流 ID:整流输出电流
B 型 能在交流、直流和元件短路时起保护作用,IRN
可靠性稍有降低 系数KC 见表2C 型 直流负载侧有故障时动作,元件内部短路时不能起保护作用
IRN
表2:整流电路型式与系数KC 的关系表 型式 系数KC
电感负载 电阻负载
单相 全波 0.707 0.785
单相
桥式 1 1.11
三相 零式 0.577 0.578
三相 桥式 0.816 0.818
六相零式 六相曲折 0.108 0.409
双Y 带平
衡电抗器 0.289 0.290
2. 对于第二类过流,即整流桥负载外电路发生短路而引起的过电流,则应当采用电子电路进行保护。常见的电子保护原理图如下
图2:过流保护原理图
二. 晶闸管的过压保护
晶闸管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会受到由交流供电电网进入的操作过电压和雷击过电压的侵袭。同时,设备自身运行中以及非正常运行中也有过电压出现。
1. 过电压保护的第一种方法是并接R-C 阻容吸收回路,以及用压敏电阻或硒堆等非线性元件加以抑制。见图3和图4。
2.过电压保护的第二种方法是采用电子电路进行保护。常见的电子保护原理图如下:
三. 电流上升率、电压上升率的抑制保护
1. 电流上升率di/dt的抑制
晶闸管初开通时电流集中在靠近门极的阴极表面较小的区域,局部电流密度很大,然后以0.1mm/μs的扩展速度将电流扩展到整个阴极面,若晶闸管开通时电流上升率di/dt过大,会导致PN 结击穿,必须限制晶闸管的电流上升率使其在合适的范围内。其有效办法是在晶
闸管的阳极回路串联入电感。如下图:
2. 电压上升率dv/dt的抑制
加在晶闸管上的正向电压上升率dv/dt也应有所限制,如果dv/dt过大,由于晶闸管结电容的存在而产生较大的位移电流,该电流可以实际上起到触发电流的作用,使晶闸管正向阻断能力下降,严重时引起晶闸管误导通。
为抑制dv/dt的作用,可以在晶闸管两端并联R-C
阻容吸收回路。如下图:
四、为什么要在晶闸管两端并联阻容网络
在实际晶闸管电路中,常在其两端并联RC 串联网络,该网络常称为RC 阻容吸收电路。 我们知道,晶闸管有一个重要特性参数-断态电压临界上升率dlv/dlt。它表明晶闸管在额定结温和门极断路条件下,使晶闸管从断态转入通态的最低电压上升率。若电压上升率过大,超过了晶闸管的电压上升率的值,则会在无门极信号的情况下开通。即使此时加于晶闸管的正向电压低于其阳极峰值电压,也可能发生这种情况。因为晶闸管可以看作是由三个PN 结组成。
在晶闸管处于阻断状态下,因各层相距很近,其J2结结面相当于一个电容C0。当晶闸管阳极电压变化时,便会有充电电流流过电容C0,并通过J3结,这个电流起了门极触发电流作用。如果晶闸管在关断时,阳极电压上升速度太快,则C0的充电电流越大,就有可能造成门极在没有触发信号的情况下,晶闸管误导通现象,即常说的硬开通,这是不允许的。因此,对加到晶闸管上的阳极电压上升率应有一定的限制。
为了限制电路电压上升率过大,确保晶闸管安全运行,常在晶闸管两端并联RC 阻容吸收网络,利用电容两端电压不能突变的特性来限制电压上升率。因为电路总是存在电感的(变压器漏感或负载电感),所以与电容C 串联电阻R 可起阻尼作用,它可以防止R、L、C电路在过渡过程中,因振荡在电容器两端出现的过电压损坏晶闸管。同时,避免电容器通过晶闸管放电电流过大,造成过电流而损坏晶闸管。
由于晶闸管过流过压能力很差,如果不采取可靠的保护措施是不能正常工作的。RC阻容吸收网络就是常用的保护方法之一。
五、整流晶闸管阻容吸收元件的选择
电容的选择:
C=(2.5-5)×10的负8次方×If If=0.367Id Id-直流电流值
如果整流侧采用500A 的晶闸管
可以计算C=(2.5-5)×10的负8次方×500=1.25-2.5μF 选用2.5μF,1kv 的电容器
电阻的选择:
R=((2-4) ×535)/If=2.14-8.56 选择10欧
PR=(1.5×(pfv×2πfc)的平方×10的负12次方×R)/2 Pfv=2u(1.5-2.0) u=三相电压的有效值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检查,一般能查出大部分的故障原因,接下来可以接通控制电源,作进一步的检查。中频电源主电路合闸有手动和自动两种。对于自动合闸的系统,应该先将电源线暂时断开,以确保主电路不会合上。接通控制电源后,可以作下面几个方面的检查。
1.将示波器探头接在整流晶闸管的门极和阴极上,示波器置于电源同步,按下启动按钮后即可看到触发脉冲波形,应为双脉冲,幅度应大于2V。按一下停止按钮,脉冲将立即消失。重复六次,将每个晶闸管都看一下,如果门极没有脉冲,可以将示波器的探头移到脉冲变压器的原边看一下,如果原边有脉冲而次边没有,说明脉冲变压器损坏,否则问题可能出在传输线或主控板上。
2.将示波器探头接在逆变晶闸管的门极和阴极上,示波器置于内同步,接通控制电源后可以看到逆变触发脉冲,它是一串尖脉冲,幅度应大于2V,通过示波器的时标读出脉冲周期,算出触发脉冲频率,正常时应比电源柜的标称频率高约20%,这个频率称为启动频率。按下启动按钮后,脉冲的间距加大,频率变低,正常时应比电源柜的标称频率低约40%,按一下停止按钮,脉冲频率立即跳回启动频率。
通过上列检查,基本上能排除完全不能启动的故障。启动以后工作不正常,一般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1.整流器缺相:故障表现为工作时声音不正常,最大输出电压升不到额定值,且电源柜怪叫声变大,这时可以调低输出电压在200V左右,用示波器观察整流器的输出电压波形(示波器应置于电源同步),正常时输入电压波形每周期有六个波形,缺相时会缺少二个,这一故障一般是由于整流器某只晶闸管没有触发脉冲或触发不导通引起的,这时应先用示波器看一下六个整流晶闸管的门极脉冲,如果有的话,关机后用万用表200Ω档测量一下各个门极电阻,将不通或者门极电阻特别大的那只晶闸管换掉即可。
2.逆变器三桥臂工作:故障表现为输出电流特别大,空炉时也一样,且电源柜工作时声音很沉重,启动后把功率旋钮调到最小位置,会发现中频输出电压比正常时高。用示波器依次观察四个逆变晶闸管的阳极—阴极之间的电压波形。如果三桥臂工作,可以看到逆变器中有相邻的二只晶闸管的波形正常,另外相邻的二只有一只没有波形,另一只为正弦波,如图4所示,KK2触发不通,其阳极—阴极之间的波形就是正弦波;同时KK2不导通会导致KK1无法关断,所以KK1二端就没有波形。
3.感应线圈故障:感应线圈是中频电源的负载,它采用壁厚3至5毫米的方形紫铜管制成。它的常见故障有以下几种:
感应线圈漏水,这可能引起线圈匝间打火,必须及时补焊才能运行。
钢水粘在感应线圈上,钢渣发热、发红,会引起铜管烧穿,必须及时清除干净。
感应线圈匝间短路,这类故障在小型中频感应炉上特别容易发生,因为炉子小,在工作时受热应力作用而变形,导致匝间短路,故障表现为电流较大,工作频率比平常时高。
综上所述,为了能采用正确的方法进行中频电源的故障维修,就必须熟悉中频电源常见故障的特点及原因,才能少走弯路,节省时间,尽快的将故障排除,恢复中频电源的正常运行,从而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