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考虑车身的情况下,通用和本田在发动机研发能力上根本不在一个层次的水平。这两款发动机从性能上来看几乎大同小异,但是你开过10年后你就知道本田发动机的水平了。红头2.0L发动机接近177KW的数据,至今无人打破的本田发动机证实了它从摩托车发动机到现在的核电站甚至航天领域。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日本车在车身制造上的理念和美国车完全不同。美国车非常结实,因为美国佬有钱,他们不在乎油耗,他们的命最值钱。日本国土面积小,基本在城市行车的多,对他们来说节能减排是最重要的,所以节能又环保,所以在发动机科技上来说日本发动机比美国发动机领先很多,但是从车身安全方面来说美国车比日本车结实很多。
还要说明的一点是:其实安全不安全最重要的并不是车身结实不结实,车身结实只是代表了这台汽车的耐久性。安全最重要的是两点,一点是驾驶员自身的安全意识,第二点是车身钢架的强度和吸能设计(铁皮厚不代表安全)。
GE-本田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GE Honda Aero Engines LLC)成立于2004年,是GE航空与本田航空各以50%出资成立的合作企业。总部位于美国俄亥俄州辛辛那提,主力产品为HF120小型涡扇发动机。
HF120以本田HF118为基础开发,长110厘米;直径54厘米;干重180kg;起飞推力2050 lbf(9.1kN)。
GE在发动机领域只有三家以50:50股权结构成立的合作企业:
一是与法国赛峰集团合作的CFMI,是国际合作的典范;二是与普惠合作的发动机联盟(EA),成功切入空客A380市场,用了20年的时间占据了55%的市场份额,竞争对手是罗罗的Trent900,属于“强强联手”竞争另一强的典范;再就是这家“GE-本田”。
全球老大的烦恼:抓大漏小
过去几十年,GE航空忙着造推力最大、个头最大的发动机,也就顾不了小的。这也充分说明:企业的优势资源也是有限的:没有谁能通吃一个行业的所有细分品类。
虽是全球老大,但GE也有短板:在小型涡扇发动机领域竞争力极弱。目前全球市场的前四名是:霍尼韦尔、普惠-加拿大、罗罗-艾利森、威廉姆斯国际。
GE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曾有一款装备“利尔喷气”的CJ619,此后再没什么东西。现在最小的发动机就是CF34系列,这是巴航工业“E喷气”和ARJ21这种支线喷气级别的动力,只在庞巴迪的大型公务机“挑战者600”上有少量装备。
眼看着公务机的市场蒸蒸日上,GE却束手无策,而且这一级别或更小级别的超小型涡扇发动机也能军民两用,可以为无人机和巡航导弹提供动力,GE在这一领域同样颗粒无收。这怎么行!?
小发动机却有大市场
截止2017年4月,全球喷气式公务机有22368架。平均每年交付客户700架以上,货值220亿美元左右。市场前五名是:庞巴迪宇航:27.7%;德事隆-塞斯纳:23.1%;通用动力-湾流宇航:21.4%;巴航工业:16.7%和达索7.7%。
预计未来十年喷气公务机的交货量将达8349架,价值2520亿美元,均价3000万美元/架。而霍尼韦尔和《航空周刊》的预测是8600-10000架,至少还有2.2万台发动机需要交付。届时市场占有率排序将是:普惠-加拿大、霍尼韦尔、罗罗-艾利森、威廉姆斯国际。
看看,老大GE在公务机的占有率简直惨不忍睹!过去大约有5万台发动机的市场,眼睁睁丢了,未来十年内还有2万多台的潜力,增长速度还超过商用市场,这让GE怎么割舍?
而且公务机市场的特点是高更换率,一架喷气式公务机使用5年后,价格只是原值的56%,通常在10-15年客户就需要更换。15-20年的公务机价格仅相当于一部豪华轿车。
GE为何选择本田?
说出来你都不信:GE能找到的唯一合作伙伴就是本田。
首先,GE已不可能再与市场的前四名合作。凭什么!?人家已经做好一桌子菜,你一没买东西、二没在后厨帮忙,坐下就吃这样不好吧?别看你是全球老大,但在这一领域GE还没入门。
其次,本田的技术一点都不差。早在1991年就开始研发小型涡扇发动机,最初推出的HFX-01于1993年进行了地面试验。起飞推力1800lbf,油耗为0.45kg/hr/kgf(燃油/小时/千克力)。
之后的HFX20进一步降低了燃料消耗和噪音,起飞推力增加到2200 lbf。上述两款发动机首次亮相于1997年的国际涡轮展:“涡轮EXPO97”。
2003年推出了更新的HF118。每公斤燃料可飞行3.3公里,比普惠等竞争对手生产的同类产品省油10%。本田还为其创造了第一个超小型全权数字电子控制(FADEC)系统。
第三:本田也需要GE
本田凭借自己的力量有了技术水平相当高的入门级产品,恰好还是GE缺乏的。处于起步阶段的本田也需要GE的经验和全球网络。因此本田能找的唯一伙伴也只有GE--一不小心找了个全球老大,于是双方一拍即合。
与HF120同级别的有普惠加拿大公司的PW600系列。
目前HF120的销售已突破100台,而且不止装备“本田喷气”,赛斯纳“奖状”M2也选用了GE-本田的发动机。
“GE-本田”能否成为下一个国际合作的典范?
日本航空发动机公司(JAEC 川崎重工、IHI和三菱重工的合资企业)在国际航空发动机公司(IAE)的V2500项目上已经有了不俗成绩,假如以后这一阵营里多出了本田,你也别惊讶。
未来的“GE-本田”是否会给双方带来好运?是否能成为下一个国际合作的典范?还需要时间和市场的检验,不过按以往的表现看,GE要做的事,不大会失手;本田要干的事,好像也没有干不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