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菜共生的功能原理

核心提示鱼菜共生属于水耕农法的一种,但是水耕农法不一定是鱼菜共生农法,水产养殖加上水耕法是「鱼菜共生」最重要的核心技术,取「水产养殖Aquaculture」加上「水耕法Hydroponics」而成的新词汇。虽然我们称之为「鱼菜共生」,但是不一定限制

鱼菜共生属于水耕农法的一种,但是水耕农法不一定是鱼菜共生农法,水产养殖加上水耕法是「鱼菜共生」最重要的核心技术,取「水产养殖Aquaculture」加上「水耕法Hydroponics」而成的新词汇。虽然我们称之为「鱼菜共生」,但是不一定限制在养鱼种菜,养殖可以是鱼、乌龟、鳗鱼、虾子甚至是鳄鱼,耕作方面则可以是菜类、花卉、水果等,所以「鱼菜共生」正确来说应该是「养耕共生」

当然真正鱼菜共生系统的原理还是相对的能麻烦点,其实解释起来也不是太难,鱼菜共生系统就是把鱼儿的粪便等排泄物作为有机肥给水培蔬菜来提供合适的营养,这样子有助于蔬菜更好的生长,水培蔬菜在吸收营养的同时又对鱼缸排除的水质起到了一定的净化作用,最后又使之回流到鱼缸,这就是一个最简单的循环过程。

鱼菜共生耕作体系有以下几种模式: 

1、闭锁循环模式:养殖池排放的水经由硝化床微生物处理后,以循环的方式进入蔬菜栽培系统,经由蔬菜根系的生物吸收过滤后,又把处理后的废水返回至养殖池,水在养殖池、滤液床、种植槽三者之间形成一个闭路循环。 

2、开环模式:养殖池与种植槽(或床)之间不形成闭路循环,由养殖池排放的废水作为一次性灌溉用水直接供应蔬菜种植系统而不形成返还回流,每次只对养殖池补充新水。在水源充足的地方可以采用该模式。 

根据种植部份的技术差异又分为以下几种共生方式: 

1、直接漂浮法:用泡沫板等浮体,直接把蔬菜苗固定在漂浮的定植板上进行水培;这种方式虽然简单,但利用率不高,而且一些杂食性的鱼会有吃食根系的问题存在,需对根系进行围筛网保护,较为繁琐,而且可栽培的面积小,效率不高,鱼的密度也不宜过大。

2、养殖水体与种植系统分离,两者之间通过砾石硝化滤床设计连接,养殖排放的废水先经由硝化滤床或(槽)的过滤,硝化床上通常可以栽培一些生物量较大的瓜果植物,以加快有机滤物的分解硝化。经由硝化床过滤而相对清洁的水再循环入水培蔬菜或雾培蔬菜生产系统作为营养液,用水循环或喷雾的方式供给蔬菜根系吸收,经由蔬菜吸收后又再次返回养殖池,以形成闭路循环。这种模式可用于大规模生产,效率高,系统稳定。

 3、养殖水体直接与基质培的灌溉系统连接,养殖区排放的废液直接以滴灌的方式循环至基质槽或者栽培容器,经由栽培基质过滤后,又把废水收集返回养殖水体,这种模式设计更为简单,用灌溉管直接连接种植槽或容器形成循环即可。大多用于瓜果等较为高大植物的基质栽培,需注意的地方是,栽培基质必须选质豌豆状大小的石砾或者陶粒,这些基质滤化效果好,不会出现过滤超载而影响水循环,不宜用普通无土栽培的珍珠岩、蛭石或废菌糠基质,这些基质因排水不好而容易导致系统的生态平衡破坏。

 4、水生蔬菜系统,这种方式就如中国的稻鱼共作系统,不同之处在于养殖与种植分离式共生,即于栽培田块铺上防水布,返填回淤泥或土壤,然后灌水,构建水生蔬菜种植床,把养殖池的水直接排放农田,再从另一端返还叫集回流至养殖池,这样废水在防水布铺设下无渗漏,而水生蔬菜又能充分滤化废液,同样达到良好的生物过滤作用,有点类似自然的的沼泽湿地系统。如茭白与鱼共生、水芋慈菇等水生蔬菜的共生,都可以采用该系统设计。 

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需注意的是鱼及菜之间比例的动态调节,普通蔬菜与常规养殖密度情况下,一般一立方水体可年产50斤鱼,同时供应10平方米的瓜果蔬菜的肥水需求。家庭式的鱼菜共生体系,一般只需2-3立方水体配套20-30平方米的蔬菜栽培面积,就可基本满足3-5人家庭蔬菜及鱼产的消费需要,是一种极适合城市或农村庭院生产的农耕模式,也是未来都市农业发展的主体技术与趋势。

你好,你问的是生态水产养殖的基本理念吗?生态水产养殖的基本理念是以生态系统为基础,遵循生态学原理建立适应水域环境的人工生态系统,实现水产品的可持续生产。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坚持生态理念:不破坏生态平衡,维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优化饲料配方:采用优质、天然、绿色饲料,适当控制饲料量和饲喂次数,减少养殖废水污染和饲料浪费。

3、严格控制药物使用:采用绿色、环保的预防性、治疗性药物,严格掌控使用量和时间,减少药残和抗药性的产生。

4、排放废水管理:采用生物滤池、植物净化等技术,合理控制养殖密度和底泥沉淀,减少废水对水域环境的污染。

5、沿用自然生长方式:保留物种的自然生长方式,避免过度人工干预,保持养殖物种的生态特点和自然习性。

6、管理和监控养殖环境:建立规范、科学的养殖管理和监测体系,

 
友情链接
鄂ICP备19019357号-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