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各地黄粉虫养殖方法很杂.资料上介绍的方法注重理论,操作性不强,解决不了养殖户遇到的实际问题.我们在经过了长时间的摸索和实践之后,总结出一套养殖实用技术.经过实践的检验,效果很好.在这里向大家作一介绍.希望能对养殖户有所帮助。
场地的选择 黄粉虫的各虫态对环境有着不同的要求,但总体来说,要求并不高,它对环境的适应性很强,因此,要注意夏季散热.俗话说:"寒能加暖.热不能扒皮"所以养殖场地的选择,要求有好的通风就行了。
室内地面地面要做到平整光滑,要搞好养殖卫生,这样便于能干净的拣起掉在地上的虫子。
墙壁窗户 为能较好的防止天敌—老鼠.壁虎.鸟类.蜘蛛等的侵害,可用质量无需太好的.宽2.5米的塑料布封好.这样,不但防害.而且干净保温.冬季.可以根据屋子的宽度,用整幅的塑料布封顶(注:用无涤摸)这样不会有露水滴落。安装方法:高度可在2.2米.为了不让塑料布顶棚上鼓下陷.可横着每50-80公分拉一道铁丝.把塑料布上下编好封边(固定铁丝.拉紧.可用钩膨胀螺丝或尖铁)。
饲养设备及工具包括;立体养殖架.饲养木盒.胶带(7.2-7.5公分宽).三合板(1.2米X2.44米).产卵筛(8目).虫粪筛(28-30目).选级筛(10-12目).选蛹筛(6目).干湿度表.弯镊子.塑料撮子。
1、养殖盒.最好选择梧桐木板.最佳尺寸为40公分宽.80长.边高7公分.这样每张三合板正好9个盒底.三合板的光滑面在盒外面.为让胶带牢固不让虫子外逃.咬木.要贴好胶带在组盒.靠盒底部多留2毫米胶带和底封严.上部手就摸不到了。
2、养殖架.可选择木制或铁方管制。要注意的是,根据空间设计架子,不能亏料还要实用,高度2米15层,行距11公分,宽度40公分,制造时要注意尺寸和跨距一定要浮重盒子要抽拉自如,这样既节约了空间又不易拉掉盒。
3、产卵筛和其他筛子制作方法都一样,但产卵筛的尺寸一定要严格,不能太大也不能小,正好顺利放入养殖盒里就行,封筛网的木条不要太厚在0.8公分这样很利于成虫产卵和节省麦麸。要选择铁网,不要折了这样不易坏成本就降低了。
养殖技术要想养殖好黄粉虫,首先要了解黄粉虫的变化形态及各个阶段生长所需要得环境。在养殖的顺序上可分为,种虫.蛹.成虫(黑蛾子).幼虫(卵.小.中.老).下面依序介绍如下。
一. 引种
三个月以上的老熟幼虫其特性是:食欲差.在将要化蛹时,活跃的幼虫均分布在四周,而即将化蛹的都处于盒的中央不动.此时的老熟幼虫对温湿度要求相对不高.因此,在引种回去之后,应少加麦麸,以薄为好,勤喂勤观察,喂菜时,要把菜放在四周,以便于活跃幼虫取食。
二.化蛹
老熟幼虫在化蛹期间,如果此时在盒内发现有活跃幼虫时,要注意随时拣出,以避免活跃幼虫将蛹咬伤,同时要在平时就应注意区分不同阶段的老熟幼虫,老熟幼虫体态发黄,虫节明显,而活跃幼虫体态发亮,发红,手感光滑.当盒内幼虫65%以上成为即将化蛹的老熟幼虫时,就要用8目筛(产仔筛)过虫,将活跃幼虫与即将化蛹的老熟幼虫区分开来.把化蛹的老熟幼虫单独放在另一个盒内,此时要化蛹的老熟幼虫不吃不喝,注意掌握温湿度即可(室内温度22~26℃)。待化蛹的幼虫薄薄平铺于盒内,以便于化蛹时翻身(别放麦麸).此时,千万不要有活跃起幼虫在内.在这一过程中,要掌握”清虫不清蛹与清蛹不清虫”相互结合进行.前期发现有老熟幼虫变蛹时,要即时拣蛹,当后期有65%的老熟幼虫化蛹时,经过分筛分后,要注重拣虫,一经发现有活跃幼虫在盒内,要即时挑出,将筛分过后的老熟幼虫放在养殖架的上部。
三.羽化成蛾过程
蛹在羽化过程中,先变成白色,逐渐变成棕色进而变为黑色.这一过程大约需要2~3天时间.刚羽化的成虫,不吃不喝,在此期间,要注意将变黑的蛾即时拣出,以防成虫咬伤蛹.同时,要有意将羽化的成虫做到整齐划一,拣蛾时,将盒子倾斜放置,活跃的成虫在盒子的上方,未羽化的蛹和死蛹死蛾均在盒子的下方,如此过程反复进行多次,将发育成熟的蛾集中在一个盘内,做好记录.未羽化的蛹让其继续羽化。
刚开始时,可能需要几天时间才能收集一盒成虫,以后随着大部分蛹变为成虫时,速度会逐渐加快.此时,要根据养殖设备的大小(由养殖盒的尺寸决定)将收集到的成虫凑足一盒(夏季天热时为0.8斤/盒,冬季天冷时为1.2斤/盒,一般掌握在1.0斤/盒).一时凑不足时,以后逐渐补充.要做到整齐划一,适当调整时间,逐步发展成将清理操作集中在同一时间内进行,即,将一定数量的成虫盒数集中在同一天之内清理,以后逐渐形成一个自然定规,每四天接卵并清理一次.这里应特别注意:成虫的数量要控制适当,根据厂房与养殖设备而定,千万不要盲目发展成虫数量,以免以后造成被动成虫的喂养.成虫的生命期限为 1~120天,产卵高峰期为60天左右.因此,产卵成虫要精心喂养.注意营养搭配,精饲料可以配给玉米面,青饲料以萝卜为宜.每天喂一次菜,以3~4小时吃完为宜,但应注意菜的水份不易过大,以免过湿对虫卵造成损害.冬季喂菜时,要使温度与室温保持一致.在饲喂成虫时,要给其留出产卵空间。
四.卵的孵化及幼虫的饲养
卵应放在养殖架的高层,直到能看见虫蜕后,再开始喂菜.此时,不要用切碎的菜,因为是用菜来调节养殖盒内的湿度,所以要以菜心和菜叶为宜.随着幼虫的不断长大,喂菜量应不断增加,尤其是后期,以喂菜为主,即使没有麦麸也不能没菜.
在幼虫生长初期,麦麸少时,应补充麦麸,不必筛除虫粪,随着幼虫体格不断增大,盒子太满时,可以考虑筛除虫粪。
五.筛除虫粪的操作程序
先用毛刷将死虫.菜叶.虫蜕等刷干净,此时幼虫都钻入下面的虫粪与剩余的麦麸之中,将清除的死虫与菜叶和部分幼虫集中放在一个盒内,置于一边,待后处理.
其余的用30目筛筛除虫粪,并进行分盒子.如有条件,可分成2斤/盒,撒几把麦麸,此时盒内没有虫粪,应少加麦麸,以后随着盒内虫粪的增多,应适当多加麦麸.这时因为虫粪能使虫体降温,而麦麸则能使盒内温度增高.第二次筛虫粪时,与上述过程相同,但所不同的是应使用28目筛筛除虫粪并适时与分级工作同时进行。分级可同时将清除死虫。虫蜕和菜叶后的虫粪及幼虫一起置于12目和10目的套筛中,一次即可得到三级幼虫。
杂质的处理:
先用簸箕簸除虫蜕,然后放在盒内将盒倾斜,活跃幼虫在上,死虫在下,逐渐将倾斜高度提高,反复进行多次,待盒内基本没有活虫了,就可将其用于喂鸡。
六.注意事项
1.要根据各虫体的不同特性,区别对待.掌握和控制温湿度及饲喂。
2.冬季保温,夏季散热,冬季盒内幼虫的密度可大些,在4.0~4.5斤/盒之间,也可增大室内空间密度.夏季适当降低密度,盒内幼虫可在2.5~3.5斤/盒之间,如用散热设备时,应用落地式风扇,与晚间开窗白天关窗结合进行。
3.虫粪属凉性,在夏季不易筛得过勤。
4.为降低冬季养殖因保温而增加的成本,可在进入冬季二个月之前,适当增加成虫量,以增加冬季养殖空间密度,也就是说用虫子自身产生的温度来养虫子.
5.种虫应在成虫中选择,大而壮的成虫就能产生优质的后代,在优质后代中选择更优质的老熟幼虫,即可避免种虫退化。采集:中国畜牧街网
分类: 教育/科学 >> 科学技术
解析:
黄粉虫的养殖技术
发布时间: 2006-2-28 信息来源:
黄粉虫营养价值高,人工养殖黄粉虫技术简单,可在室内或室外塑料大棚内养殖,可立体生产,投资少,成本低,1.5—2kg饲料可养成0.5—1kg黄粉虫。
近年来,黄粉虫广泛地应用于投喂多种淡水名特优水产动物,也是养殖蝎子的好饲料。 黄粉虫属于杂食性的动物,五谷杂粮以及糠麸、果皮、菜叶等均可作其饲料。黄粉虫一生中的生长发育和其它许多昆虫一样,经历4种状态,卵一幼虫—蛹—成虫。用作饲料的是黄粉虫的爬行幼虫。人工养殖技术规程如下。
1 产卵箱 蛹变箱 孵化箱及生长箱的制作
产卵箱70X50X10厘米,底部用1厘米厚木条,将铁纱窗张紧钉牢即可,周边用胶带纸贴好防逃。蛹变箱规格同产卵箱,底部不用铁纱窗,而用木板直接钉成盒子。孵化箱及生长箱80X60X10厘米,底部用木板钉成盒子。
2 种虫选择
可在市场购买,要求规格整齐,爬动活跃,间节色深,体壁光滑,体长25厘米以上的老熟幼虫。
3 老熟幼虫饲养
在生长箱中,每平方米可放虫2kg,厚度不要超过2cm,饲料:麦麸占70%、玉米面占15%,饼类占15%。平时适当投放青菜叶或瓜果皮补充水分。幼虫生活的适宜温度13—32℃。最适湿度80%—85%。幼虫昼夜均能活动、摄食,但以黑夜活动更为活跃。
4 蛹的管理
蛹初为乳白色,一般15—17mm长,浮在饲料表面。在蛹变箱中放2cm麸皮,把每天拣出的蛹放在上面,等待变成成虫。蛹要放在通风保温的环境中,不能过湿,以免蛹发生腐烂。蛹期较短,温度在10—20℃时,15—20天可羽化为成虫;25—30℃时6—8天即可羽化成成虫。
5 成虫的管理
羽化后的成虫,在体色变成黑褐色后,就要迁到产卵箱中饲养。产卵箱可套入孵化箱及生长箱。在产卵箱内撒一层饲料,厚约1厘米,再放一层鲜菜叶,成虫则分散隐藏在叶片底下。这些叶是它的饲料,主要是提供水分和增加维生素,随吃随放,不可过量,以免湿度过大。菜叶腐烂变质。 成虫产卵时大部钻到饲料与纱网之间的底部,伸出产卵器,穿过网丝孔,将卵产到网下的饲料中,人工饲养是利用它向下产卵的习性,用网将它和卵隔开,杜绝成虫食卵,因此,网上的饲料不可太厚,否则成虫也会将卵产到网上的饲料中。
成虫羽化后4—5天开始交配产卵。成虫交配活动不分昼夜,一次交配需数小时,一生中多次交配,多次产卵。每次1只雌虫可产卵6—15粒,每只雌虫一生可产卵30—350粒,成虫的寿命为3—4个月。
6 卵的孵化
黄粉虫受精卵孵化时间与环境温度关系很大,在25—30℃;条件下,只需4—7天便可孵出。人工培育黄粉虫,为了缩短孵化周期,应尽可能保持室内温暖,人为地创造孵化的最适温度。一般情况下,间隔7天左右就将产卵箱移至另—孵化箱,原孵化箱的饲料及虫卵即可孵化,直至幼虫全部孵出,把饲料吃完,把粪筛除,换上新饲料。
7 幼虫饲养
当在孵化期的饲料基本吃完以后,要将虫粪筛出。筛后的虫子放回原箱饲养,可添加虫2—3倍的饲料,也可少加,天天加,每隔3—5天清除1次粪便。平时饲料上面放些青菜叶、萝卜片等。夏季高温时,注意通风降温;其它季节温度低时室内增设加温设备。保持适宜生活温度13一32℃,最适温度为25—29℃。温度低于10℃活动极少,在0℃以上可安全越冬,温度如果低于0℃或高于35℃就有被冻死或热死的危险。
8 注意的问题
卵的孵化、幼虫、蛹、成虫要分开饲养,切不可混养。混养不便于按不同要求投喂食料,而且成虫在觅食过程中容易吃掉卵,幼虫容易吃掉蛹。饲养幼虫的厚度不能超过2—3厘米,以免发热,大小规格要求基本一致。幼虫喂食量随个体的增大而增加。新产的卵需7天左右整理1次,集中在箱中自然孵化。老熟幼虫化蛹时,要将蛹及时拣出,放在孵化箱中,不能堆放。成虫要避强光,否则影响产卵。黄粉虫病害较少,但要防止敌害:如家禽、壁虎、老鼠等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