酥饼做法一,
材料
"低筋面粉 230g","细砂糖 50g","无盐奶油 100g","全蛋 1个","柠檬皮屑 1颗外皮","柠檬汁 1颗的量","泡打粉 1小匙",
做法
1:鸡蛋及奶油从冰箱取出放于室温,奶油放室温回软,手指可压出印即可。
2:奶油加细砂糖搅打至泛白状
3:全蛋打散分次加入,搅拌均匀。
4:将柠檬汁加入,搅拌均匀至奶油呈现光滑细致状。
5:柠檬皮屑用刨刀削入
6:低筋面粉及泡打粉过筛加入,用刮刀切拌的方式来让面糊成形。
7:就是将面糊由盆底往上翻,用按压的方式混合成团状。
8:这样可降低面糊出筋的现象
9:将面糊整形,若无容器,可用手塑形成长条圆筒状或方形状皆可,放于冷冻库松弛定型约1-2小时。
10:冷冻松弛后的饼干团,外层裹层细砂糖,再切成厚约0.7公分左右的薄片。
11:烤箱170度预热,烤约15-20分即可。
做法二,
材料
"低筋面粉 200g","杏仁粉 20g","无盐奶油 100g","蛋 1个","细白砂糖 50g","盐 1/4茶匙","无盐奶油 50g","细白砂糖 50g","蜂蜜 50g","炼乳或鲜奶油 100g","莱姆酒可省略 1茶匙","杏仁片 100g"
做法
1:制作饼干面团:将奶油放至室温软化后,加入糖盐打至泛白再分次加入打散的蛋液拌打均匀,最后筛入低筋面粉和杏仁粉拌匀即可。用保鲜膜将面团包好放冰箱冷藏30分钟。
2:利用这个时间准备一下太妃杏仁糖的材料。
3:杏仁片放入烤箱,以摄氏170度烤10分钟至香味飘出。
4:在烤盘内喷些水,再铺上一张比烤盘略大的烤纸,水将有助于烤纸贴平在烤盘上。
5:取出冰好的饼干面团,盖著一层保鲜膜放在烤盘内撖平(尽量薄,因为饼干烤后还会膨胀)。撕去保鲜膜后用叉子在表面叉些小洞,以免饼干烤的时候隆起。
6:将饼干面团放入180度的烤箱内烤10-15分钟至稍微定型。
7:制作太妃杏仁糖:将所有材料(杏仁片除外)放入锅中,用电磁炉中火加热至沸腾后转中小火,一边不停的刮底搅拌以免烧焦。
8:搅拌至颜色变深,滚烫的泡泡看起来像岩浆一样具黏稠感(约10-15分钟,刚好是饼干在烤箱里的时间),即可倒入烤好的杏仁片拌匀。
9:趁热一口气将太妃杏仁糖倒在烤好的饼干上,再用刮刀抹平(2分钟以内搞定,否则愈凉的话糖就会愈硬推不动唷)。
10:送回烤箱再烤个10分钟左右至太妃杏仁糖呈现漂亮的焦糖色即可取出架高放凉。
11:烤好的饼干放至不烫手的程度(约50-60度,用手指轻压糖块,不黏手而且稍微呈现凝固不怎么滑动的状态),盖上一张烤纸后将饼干整块翻面,用披萨滚刀将饼干切块。
12:完全放凉后饼干会更酥脆,牛奶糖的口味很适合用来犒赏小朋友唷!
做法三,
材料
"(油皮)中筋面粉 155克","细砂糖 30克","水 70克","猪油 60克","低筋面粉 210克","猪油 50克","红豆沙 900克"
做法
1:将油皮食材拌匀后静置松弛30分备用
2:油酥食材按压拌匀分割为每个15克20颗备用油皮松弛好后分割每个15克20颗 油皮包入油酥揉圆后静置10分钟
3:将步骤3杆卷2次静置10分钟
4:步骤4杆圆后包入红豆馅每个45克20个揉圆压扁圆放入烤盘
5:上火170下火220考15分钟表面上色后取出翻面烤箱调整上火160下火1908-10分钟完成
摘要:酥油饼,亦称吴山酥油饼。为浙江杭州著名汉族风味特产,因主要产于杭州市区吴山(俗称城隍山)而得名。酥油饼用上等白面粉搀和白糖,用花生油煎制而成。酥油饼包括家常酥油饼、千层酥油饼、椒盐酥油饼等种类。不同种类的酥油饼制作的方法也不同。酥油饼简介酥油饼,亦称吴山酥油饼。早在二、三百年前即已驰名四方。清代著名小说《儒林外史》一书中即已提及,并作赞誉。酥油饼用上等白面粉搀和白糖,用花生油煎制而成。因饼开蒙茸有如蓑衣,所以杭人又呼之为"蓑衣饼"。饼色金黄,食时,先时细白糖粉,入口时,松脆可口,颇具风味。数百年来凡登吴山者,均以一尝吴山酥油饼为快事。今吴山茗香楼等处仍有供应。
酥油饼起源
清代著名小说《儒林外史》一书中即已提及,并作赞誉。酥油饼用上等白面粉搀和白糖,用花生油煎制而成。吴山酥油饼历史悠久,约一千多年前(五代十国末期),赵匡胤与南唐刘仁赡在安徽寿县交战时,当地百姓用栗子面做成酥油饼支援赵军。后来赵匡胤当了皇帝,经常命御厨制做此饼食用。高宗时,迁都临安(今杭州),也常吃此饼,以后由御厨传到民间,人们在吴山风景点仿照此饼改用面粉起酥制成吴山酥油饼,被誉为吴山第一点,而流传至今。杭州传统名点。因旧时常在吴山风景区供应,又得到杭州太守苏东坡的赞美而得名。
吴山酥油饼的起源有两种传说
一说源于宋初问世的名点“大救驾”,后南宋迁都杭州,世人为借故讽政,便仿制“大救驾”,希望南宋朝廷记住开国的艰难,不要丧权辱国。此点以吴山所制最为有名,故得“吴山酥油饼”的美名。
二说起名于北宋苏东坡。当时,苏东坡任杭州知州,一天公余兴浓,身披蓑衣,脚着芒履,冒雨游吴山,见众人争购油饼,也买几只,解下酒葫芦,坐在野花丛中,品尝起来。觉得此饼香脆松口,味道特佳。问店家有何美名?店家回答:“山野小吃,无什么美名”。苏东坡细观此饼,一层层、一丝丝,像身上蓑衣一样,便随口说道:“好,既无雅名,就叫它蓑衣饼吧!”因为,苏东坡为此饼取名,从此,吴山“蓑衣饼”,生意兴隆,声名远扬。因为,“蓑衣饼”与“酥油饼”,字音相谐,又加此饼本身又油又酥,后来就改称为“酥油饼”。
酥油饼系由安徽寿县一带栗子面酥油饼演变而来。用油面叠酥制成。色泽金黄,曾酥叠起,上尖下圆,形似金山,覆以细绵白糖,脆而不碎,油而不腻,香甜味美,如口即酥。南宋时吴山始制。
酥油饼制法方法一制面团:将面粉170克加花生油70克,揉成油酥面团,摘成剂子;再将面粉330党加沸水110克,揉成雪花粉(即把粉揉搓散如雪花状),摊凉,甩上凉水15克,加花生油,揉成水油面团。
制饼坯:将水油面剂子裹入油酥面剂子,压扁切成带状长片,卷拢,再压扁做成长片,之后卷拢并搓成长条,再压成长片,顺中线剖开,分卷成两个饼环,将饼环的刀纹面朝上,自中心向四周摊开成碗形圆饼。
烹制:将饼坯投入锅中油炸,轻轻推动,炸至呈玉白色,沥干油,起锅后撒白糖、桂花、青梅末和玫瑰花碎瓣即成。
成品酥层清晰,色泽淡雅,香脆酥松,甜而不腻,入口即化,曾获商业部金鼎奖。
方法二将水油面和油酥面混合,经油炸而成的塔形多层酥饼。其酥层清晰,色泽乳黄,香脆松甜,油而不腻,入口即化。吴山酥油饼在南宋时即被誉为“吴山第一点”流传至今。
制作要领:
1、将面粉170克加花生油70克,揉成油酥面团,摘成剂子10个。另将面粉330克加沸水110克,揉成雪花粉(即把粉搓散成雪花状),摊凉,甩上冷水15克,加花生油55克,揉成水油面团,也分摘成剂子10个。
2、将水油面剂子裹入油酥剂子,揿扁擀成带状长片,卷拢。再揿扁擀成长片卷拢,并顺势搓成粗细均匀的长条,擀成宽3厘米长片。
3、将长片沿顺长中线剖开,分卷成二只饼坯,然后将每只饼坯的刀纹面朝上,自中心向四周轻轻摊开,使其成为直径8厘米的碗形圆饼,并保持酥层纹路清晰整齐。
4、锅内放油上旺火烧至6成熟,端锅离火,用手勺在锅中推动,使热油旋转,即投入饼坯。待饼浮起饼焦底。炸至饼呈玉白色时,翻面再炸另一面也呈玉白色,即可捞出沥干油。
5、上桌时,每只酥饼上撒白糖12.5克及青梅末、糖桂花、玫瑰花碎瓣少量。
酥油饼的种类及做法家常酥油饼家常做的酥油饼是一种简单易做的美食,不需要很高的制做水平,只要用心,细心就能做出美味的酥油饼。
原料:干面粉,鸡蛋,葱,盐,食用油。
做法:
1、在干面粉中放适量的水,用筷子搅成糊状;
2、在面糊中放入葱,鸡蛋和适量的盐,然后用筷子搅匀;
3、将锅置火上,开中火,在锅底放适量油,转动锅身,让油滑到锅壁上,油要沾匀,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关乎饼的成败;
4、舀一勺面糊倒入锅内,用铲子以锅底为圆心向外摊匀,动作要轻,摊匀是需要一个过程的;
第五步:用铲子把饼翻个,然后用勺在翻过的饼的周围淋上少许油,以免饼沾锅,待饼熟后把饼折叠,装盘;
葱香浓郁的酥油饼出锅了,制作一张饼的时间非常短,一般2分钟左右就好了。
椒盐酥油饼1、和油酥面,即面粉里加花椒面,盐,麻油,菜油,和成油酥面;
2、和水面团,即面粉里加极少盐,一点糖,泡打粉,加温水和成湿面团,在和面的盆儿里加几滴料酒,菜油,用水面团轻轻擦匀,备用;
3、两种面团各自揪成等量几份,用一份水面团,蘸少许干份,略揉,赶成薄片,油面一份压扁,附在水面片上,用面杖轻轻赶几下,基本与水面片一般大或略小即可,如法炮制几次,最后水面片盖再最上面,也可以刷一点蛋液,再撒几粒芝麻,烤盘里少刷一点菜油,饼放在上面,入烤箱,最好是300华氏左右,大蛋液已干或表面成金黄,可以翻面,两面均成金**时,或用牙签儿插入再拔出时不沾连可出炉装盘。
千层酥油饼配料:中筋粉200克,色拉油50克,盐1/2小匙,滚水70克左右,中筋粉100克,色拉油40克,青葱/盐/色拉油适量。
做法:
1、将1的材料放面包机中开“7”档,搅拌30分钟(没有面包机的就手工揉面,揉到三光)然后静置30分钟;
2、将2的材料揉成团;
3、葱洗净切小段;
4、将1和2均分成5份;
5、将2包入1,按扁擀薄;
6、洒上盐,涂上油,洒上葱;
7、卷起成团,再按扁,擀大;
8、锅里放稍许油,开小火,两面煎黄煎透即可。
吴山酥油饼的制法折叠方法一
制面团:将面粉170克加花生油70克,揉成油酥面团,摘成刘子;再将面粉330党加沸水110克,揉成雪花粉(即把粉揉搓散如雪花状),摊凉,甩上凉水15克,加花生油,揉成水油面团。
制饼坯:将水油面剂子裹入油酥面剂子,压扁切成带状长片,卷拢,再压扁做成长片,之后卷拢并搓成长条,再压成长片,顺中线剖开,分卷成两个饼环,将饼环的刀纹面朝上,自中心向四周摊开成碗形圆饼。
烹制:将饼坯投入锅中油炸,轻轻推动,炸至呈玉白色,沥干油,起锅后撒白糖、桂花、青梅末和玫瑰花碎瓣即成。
成品酥层清晰,色泽淡雅,香脆酥松,甜而不腻,入口即化,曾获商业部金鼎奖。
折叠方法二
将水油面和油酥面混合,经油炸而成的塔形多层酥饼。其酥层清晰,色泽乳黄,香脆松甜,油而不腻,入口即化。吴山酥油饼在南宋时即被誉为“吴山第一点”流传至今。
制作要领(以10个为例):
1、将面粉170克加花生油70克,揉成油酥面团,摘成剂子10个。另将面粉330克加沸水110克,揉成雪花粉(即把粉搓散成雪花状),摊凉,甩上冷水15克,加花生油55克,揉成水油面团,也分摘成剂子10个。
2、将水油面剂子裹入油酥剂子,揿扁擀成带状长片,卷拢。再揿扁擀成长片卷拢,并顺势搓成粗细均匀的长条,擀成宽3厘米长片。
3、将长片沿顺长中线剖开,分卷成二只饼坯,然后将每只饼坯的刀纹面朝上,自中心向四周轻轻摊开,使其成为直径8厘米的碗形圆饼,并保持酥层纹路清晰整齐。
4、锅内放油上旺火烧至6成熟,端锅离火,用手勺在锅中推动,使热油旋转,即投入饼坯。待饼浮起饼焦底。炸至饼呈玉白色时,翻面再炸另一面也呈玉白色,即可捞出沥干油。
5、上桌时,每只酥饼上撒白糖12.5克及青梅末、糖桂花、玫瑰花碎瓣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