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农业部获悉,近年来,农业部和各级农业系统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推动返乡下乡人员创业创新蓬勃发展。据最新统计,各类返乡下乡人员已达700万人,创办的经济实体平均可吸纳7-8人就业。
农村创业创新提升农村新动能表现在“四新”上:注入新要素、开辟新渠道、构建新模式、增添新力量。
为发展现代农业注入新要素,助推农业强起来。与传统农民相比较,返乡下乡人员有一定的资金技术积累,也有市场意识和丰富的管理经验,还有先进理念。他们到农村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可以为农业注入资金、科技、人才和先进的理念,推进引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农业能够转型升级。据调查,54%的返乡下乡人员利用了互联网技术,所以比较先进。
为农民增加收入开辟新渠道,助推农民富起来。我们引导有意愿有能力的返乡下乡人员到农村创办新型经营主体或者服务主体,既可以让他们施展才华,又可以实现个人价值。同时还可以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特别是贫困地区,如果这批人回去,可以带动老百姓脱贫攻坚,精准脱贫、精准扶贫,实现以创新促创业、创业促就业、就业促增收的良性循环。据统计,在返乡下乡人员创办的企业中有80%以上都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或者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项目,这样能够使农民分享到二三产业的增值收益。这是农民增收的亮点和主要增长点,开辟了新渠道。
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新模式,助推农村美起来。返乡下乡人员到农村创业创新有利于带动城镇资源要素向农村流动,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和城乡一体化发展,这些人员能够积极投身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不仅促进了农业发展而且带动了农村人居环境和美丽乡村建设。特别是我们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这些产业,美化了整个农村,形成了充满生机活力的一些特色小镇、宜居乡村、美丽休闲乡村,探索了一条建设新农村的新模式。
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新的力量,助推城乡发展一体化。返乡下乡人员受过工业化训练、城镇化的熏陶,既懂得城市又懂得农村,既会搞生产又会跑市场,支持他们到农村创业创新,能够以工业化的理念搞生产、以市场化的理念搞营销、以城镇一体化的理念搞融合,不断提升农业生产的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水平,增强农业农村对新变化的适应能力,构建一种新型的工农城乡关系,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一是持续改善农村基础条件。
相较于城市生活的“互联网+”“共享生活”等快捷便利的生活方式,农村条件还相差甚远。然而道路交通、水利设施等基础条件,卫生医疗、文化教育等配套项目已得到明显改善。在此基础上,可持续加大投入,进一步提高农村生活居住质量,吸引人才返乡回村,为人才储备工作提供保障。
二是给予人才相应的发挥空间。
大部分人认为回到乡村没有前途,没有用武之地,这就造成了更多的人才希望留在城市寻求发展,而导致乡村人才缺失。因此,做到人尽其能,给予他们空间,尽情释放才能,让乡村人才在乡村振兴中找到归属感与获得感,让他们留得下,让更多的人愿意来。
三是一定程度上提高福利待遇。
合理合规提高工资,注重从乡镇事业编制人员、优秀村干部、大学生村官中选拔乡镇领导干部,落实乡镇工作补贴和艰苦边远地区津贴政策等,解决乡村人才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