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虻又叫虻虫,是目前市场上较为紧缺的中药材。每公斤市价为230~250元。其可以进行人工养殖,现将养殖方法介绍如下。
一、养殖设施。
1.养殖棚。养殖棚可利用竹木或钢架结构,面积宜大不宜小,一般长10~12米,宽5~6米,高3米,棚的顶部和四周用尼龙纱网严密封置,纱网孔目大小以虻虫飞不出为度。在棚的光照较暗的一侧开一扇门,供饲养人员进出。在棚的中上部或两侧设若干个食台,食具可用盘皿或剖开两边的竹筒,棚内可放置若干个花盆,一部分花盆可种植稗草,保持有水淹没盆土2~3厘米,供成虫产卵用;另一部分可栽种九里香、夜兰香或其他小灌木,供成虫栖息。棚中央留一个面积为2~3平方米的矩形小水池,池内种植稗草或水稻。幼虫、成虫可同一棚内饲养。
2.幼虫养殖设备。养殖分瓶养和池养两种方式。瓶养:可用各种广口瓶,如罐头瓶、饮料瓶等。养前将瓶子用清水洗刷干净,装入清洁、湿润的河沙2~3厘米,每瓶放幼虫1只。
池养:选择靠近养殖棚的场地建饲养池,面积以25~30平方米为宜,呈长方形或正方形,高60~80厘米。池内侧四周堆积40厘米厚,含腐殖质丰富的肥土,并向池中央倾斜。也可在池土中拌入杂草种子。池中央设一个1~2平方米的水池,池中保持水深10厘米,池内泥土放大量蚯蚓,供幼虫捕食。在成虫羽化前,须用纱网将全池罩住。
二、饲料配制。在饲养的条件下,成虫的饲料以各种动物的血液如猪血、牛血、鸡血、鸭血,还有蜂蜜、奶汁和花果汁液为主。每100毫升的动物血液中宜加入枸橼酸钠1克或肝素20毫升,以防血液凝结。幼虫饲料以蚯蚓及各种昆虫如黄粉虫、地鳖虫、洋虫、螟蛾类幼虫、蝇蛆、甲虫和动物肉与内脏等为主。
三、饲养管理。
1.幼虫。刚孵出的幼虫很细小。如果瓶养的宜用湿润的毛笔尖将幼虫移入养殖瓶内,每瓶投放1只。幼虫如果中途死亡,要及时补救。池养的幼虫直接倒入养殖池的水中便可自行觅食。人工养殖一般用猪、牛的肺脏以及蚯蚓、蝇蛆等作为饲料。瓶养的幼虫,在低龄期食量少,投入食物宜少,每次投喂黄豆粒大小的猪肺或牛肺即可,投喂蝇蛆时,则宜用镊子将蝇蛆的头压扁,以便于幼虫取食。随着幼虫的生长,饲料粒径可增大。饲料直接投放在河沙上,每隔2~3天换料并清洗养殖瓶1次,保持瓶内清洁卫生。低龄虫因食量少,排泄物也少,可4~5天才清洗瓶子1次。清洗养殖瓶时,先向瓶内注入清水,摇动养殖瓶,此时幼虫便浮在水中,用镊子将幼虫夹出,放入另一个盛有浅水的盆或瓶内,然后倒去养殖瓶的污水,如此反复2~3次即可,然后放回幼虫,加入新鲜饲料。
池养的幼虫,因池内堆放的腐殖质土中放养有大量的蚯蚓供其觅食,故不用投喂饲料。在饲养过程中,养殖瓶内河沙保持含水量在20%~30%或瓶底见水即可,勿使水淹没河沙,否则幼虫会逃离。成熟的幼虫8龄以后因虫体增大而发生皱缩,一般不再觅食,此时应停止投喂饲料。10月份以后,气温下降,幼虫陆续进入冬眠,越冬后需继续投喂饲料,直至成熟化蛹。越冬期、化蛹期,瓶内河沙要保持湿润;池养的保持池水深10厘米。羽化前,尚未放于养殖棚内的幼虫应移入棚内。池养用纱网罩在池上,防止羽化后的成虫逃离。
2.成虫。成虫可从野外诱捕或自行培育。每立方米养殖空间可放养1000只成虫,雌雄比例为1∶1。饲料投喂可供给动物血液和蜂蜜,每1000只投喂20~30毫升。饲料要放在饲料盘内投喂。最好用尚未长毛的乳兔供牛虻吸血或每天下午将牛牵入棚内,让成虫叮咬1小时后牵出,再给牛虻喂蜂蜜、奶汁等,这样有利于成虫多产卵。饲养期间要勤检查,发现卵块及时剪下,同时防止寄生蝇寄生于卵块上。
3.卵化管理。牛虻的卵期很短,仅5天便可卵化出幼虫。可利用盆、瓶、杯等容器进行孵化。孵化时把卵块放入孵化器具内,加入适量水,以维持孵化出的幼虫存活。盆孵时,需要在盆水中投放木块,浮在水面上,将卵块摆在木板上面。利用瓶、杯孵化时,可将产在稗草叶上的卵块斜靠在瓶、杯壁上,卵块须高出水面,幼虫孵化后自然掉入水中或爬入水中。同一天产的卵块放入同一器具内孵化。孵出幼虫应尽快移出专门喂养,否则会因互相残杀而死亡。
四、采捕及加工方法。人工饲养的虻虫,在孵化10天后待部分产卵即可采捕人药。采捕时可用捕虫网或食物引诱。捕到的虻虫可用线穿成串,以沸水烫死后晒干或烘干;也可以放入锅内用文火炒至微黄,取出摊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