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鳟鱼的养殖

核心提示一、繁育主要包括亲鱼培育、人工授精、孵化和仔鱼的管理。(一)亲鱼培育?培育健壮和繁殖力强的亲鱼,可获得理想的采卵、受精、孵化效果及优良的鱼卵、稚鱼。对准备用作次年产卵的亲鱼,经选择后从春季开始进行周年培育。亲鱼的选择标准是体质健壮、无病、年

一、繁育

主要包括亲鱼培育、人工授精、孵化和仔鱼的管理。(一)亲鱼培育?培育健壮和繁殖力强的亲鱼,可获得理想的采卵、受精、孵化效果及优良的鱼卵、稚鱼。对准备用作次年产卵的亲鱼,经选择后从春季开始进行周年培育。亲鱼的选择标准是体质健壮、无病、年龄4~5龄。 1.亲鱼培育的环境条件?亲鱼培育所需鱼池要求宽大,水流畅通,池水溶氧量丰富。通常的面积100~300平方米,具体情况要根据发展方向与规模来确定。水深一般在1~1.4米,注水量为每1 000平方米0.05个流量(即50升/秒)。适宜培育水温上限为12~13℃,下限4~5℃,产卵前6个月的水温不宜超过12℃。在该温度下培育,有利于获得优质卵。若于5~20℃培育则难以获得优质卵,周年在16~17.5℃的水中培育,亲鱼成长良好但其性腺发育不成熟。为了有利于亲鱼性腺发育,性成熟前注水量应加大。亲鱼培育的适宜密度为5~10公斤/平方米。 2.亲鱼个体大小与怀卵量的关系?亲鱼的怀卵量多少及其卵径大小与鱼体大小和年龄相关,个体大、高龄鱼的卵粒大而且数量多(见表6-1)。卵径大小又关系到直接孵出仔鱼的大小,如卵径3.5毫米,孵出仔鱼全长12毫米;卵径7毫米,孵出仔鱼全长20毫米。 虹鳟鱼苗种生产上,对采卵亲鱼龄期的确定,各国选择标准不一样。日本为2、3、4龄,朝鲜为4、5龄,中国多为2、3、4龄。 3.亲鱼培育的管理?虹鳟鱼人工繁殖效益的高低,与亲鱼的培育管理好坏密切相关。培育亲鱼要有专人进行管理,尤其是要注意加强对环境条件和饲料营养的调控管理。 亲鱼性腺的发育是在外在和内在两方面条件适宜的情况下完成的。无论是外在环境条件的不适宜,还是内在条件如饲料营养的缺乏,都会影响虹鳟亲鱼的性腺成熟。影响虹鳟亲鱼性腺发育的重要外因有:?(二)人工授精?1.雌雄鉴定?虹鳟鱼雌雄的鉴别,主要依据体色、头部及吻端加以区别。体色深,头部及口大,下颌向上弯曲,盖住上颌,背部略隆起,腹部硬、无弹性,泄殖孔不突出,吻端尖者为雄性鱼。体色较雄鱼浅,头部及口小,背部不隆起,腹部大而柔软,有弹性,生殖孔明显突出,吻端钝而圆者为雌性鱼。 2.成熟度鉴别?临近产卵的亲鱼体色发黑,沿侧线的彩虹带特别鲜艳,食欲减退,并有相互追逐咬斗的现象。成熟雌鱼腹部膨大柔软,生殖孔红肿外突,当尾柄上提时,两侧卵巢下垂轮廓明显,轻压腹部有卵粒流出体外。成熟的雄鱼体色变黑,体表粗糙且粘液稍有减少,生殖孔周围较软,轻压腹部,即见精液流出。通常在2个月的采卵期中,雌鱼不是同时成熟,为了便于及时采卵,防止卵粒过熟流失,需每周进行一次成熟度鉴别,鉴别后及时采卵及按成熟度分养。雌鱼池内可放几尾雄鱼,以促使雌鱼早熟。亲鱼暂养池可用幼鱼池或用大池隔成小池代替,水的流量应保持在30升/秒以上,密度可掌握在每平方米1尾。 3.采卵和受精?采卵多用挤压法,挤压者用毛巾包住雌鱼尾部,使生殖孔面向采卵盆,轻压生殖孔前方的腹部,只要轻轻施加压力,成熟卵即随之顺生殖孔流出。挤卵过程动作要轻柔快捷,尽量不使亲鱼受伤。 人工授精普遍采用干法授精,轻轻擦干雄鱼体表水珠,用挤压法将精液直接挤于卵上,每5~7尾雌鱼卵用2~3尾雄鱼精液即可,或按每一万粒卵滴入10毫升事先取好的精液,将精液与授精盆中的鱼卵混合,用羽毛轻轻搅拌均匀使精卵充分接触;然后加入少量的等渗液或清水快速均匀搅拌1分钟,使精卵结合,完成受精过程,再换水搅拌1~2次,洗去多余的精液和破损的卵皮,在水中放置30分钟,待卵充分吸水膨胀,使卵膜硬化并富有弹性,然后计数装入孵化器中进行孵化。 成熟的卵采出后在空气中停留时间越长或遇水会降低受精率,因此采出的卵在未加入精液前切不可遇水,而且每次采卵授精的时间应掌握在2分钟之内。 在整个采卵、采精和授精及清洗的过程中,必需在遮光条件下进行,防止鱼卵暴露在直接照射的阳光下。 亲鱼离水5分钟以上容易死亡,因而采卵后应立即放入流水池中,并投以优质、易消化的饵料,以利亲鱼体质的恢复。 (三)孵化?1.受精卵的发育和敏感期特点?卵从受精至孵出所需日数因水温而异,在平均水温7.5℃下需46日,即343个累计温度。根据黑龙江水产研究所的试验,当平均水温9℃时,孵化期约30~38天。从受精卵至发眼期的日数约为孵化所需日数的一半。根据虹鳟鱼胚胎发育的敏感期特点,可以划分为胚盘形成期、卵裂期、胚环和胚盾出现期、体节分化期、发眼前期和发眼期六个阶段。 2.孵化的生态要求?日光照射和机械震动对受精卵有致死作用,散射光对发育卵亦有不良影响。 孵化用水要求水质澄清,无杂质和悬浮物,水温适宜。孵化最适水温为9℃,适温范围为7~13℃,低于此范围孵化日数延长,且孵化效果不好;高于此范围,孵化发眼率降低,畸形仔鱼增多。 孵化用水要求溶解氧充足。在水温10℃下每10万粒受精卵每小时耗氧量为260毫克,每10万粒发眼卵每小时耗氧量为440毫克。孵出后耗氧量急剧增加,约为发眼卵的2~3倍。孵化时水中溶氧过少,受精卵的发育发生障碍,孵化日数延长,孵出的仔鱼个体规格小。孵化用水的溶氧量应高于6.5毫克/升。 3.受精卵孵化的管理?虹鳟鱼受精卵吸水膨胀后,经过计数后放入孵化器进行孵化。孵化器除仍采用卧式孵化器外,目前广泛采用桶式孵化器和平列槽相结合的方法。桶的大小不一,盛卵2万粒到10万粒不等。孵化用水自下部流径全部鱼卵后从上部溢出,每桶注水量4~7升/分钟。每4天用孔雀石绿溶液消毒1小时,抑制水霉菌的生长。孵至累计温度达220个度日、眼点明显时转入平列槽继续。孵化过程中人工拣除死卵。平列槽槽内有自下而上流水的小槽4~6个。每个平列槽可盛发眼卵4~6万粒,将卵铺成一层平列放置。采用桶槽结合方法孵化,可大大节约用水和占地面积。孵化桶可架式放置,以每平方米8只桶的面积可孵化近100万粒鱼卵。平列槽一层摆放,便于检查管理,出苗后可在原槽中继续饲养2~3周。整个孵化期间均使鱼卵处于安静状态,并严格采用避光措施。 4.发眼卵的管理?⑴ 温度发眼卵孵化的最适温度为9℃,因此应控制温度在7~13℃。 ⑵ 氧气发眼卵耗氧较多,即使短时间停水,也会因过于密集而造成缺氧窒息,因此孵化期间必须保证流水的供给,装运时务必带水操作。 ⑶ 光线卵对光线照射的抵抗力很弱,明亮光线照射数小时就会致死,因此应采取相应的避光措施。 ⑷ 振动在孵化的整个过程中应保持安静,防止一切噪音的干扰及搬动时的振动。虽然发眼卵对振动的抵抗力已相对增强,但是仍应防止过于强烈的振动。 5.孵出仔鱼的管理?桶式孵化器将受精卵孵至220个度日以后,及时转入平列槽中孵化,容卵量以槽底平铺一层为佳。每万粒卵的注水量为每分钟8~10升。及时清除死卵。当槽内鱼卵开始出现破膜仔鱼时,应加强检查,及时清除卵皮和死苗,注意饲育环境的清洁卫生,经常刷洗槽孔,保持水流畅通。刚孵化出来的仔鱼体质嫩弱,体色很淡,具有卵黄囊,伏卧于槽底,体长15毫米,靠吸收卵黄囊的营养继续发育,经16~20天后,卵黄囊逐渐吸收,体表黑色素增多,游动能力增强。此时若平列槽不够使用,可移入无直射光的稚鱼池中继续吸收卵黄囊,使空出的平列槽继续放入即将出膜的发眼卵,周而复始循环使用。 对不同发育阶段的虹鳟称呼如下:孵出至上浮,称为仔鱼;上浮至摄饵,称为上浮稚鱼;摄食至5个月龄左右(体重10克左右),称为稚鱼;5个月龄至周年,称为当年鱼;1~2周年,称为一龄鱼。 三、养殖技术?(一)养殖场地的选择和设置?1. 养殖场地的选择?养殖场是开展虹鳟鱼养殖的场所。在场址的选择过程中,对自然条件调查的目的是要选择为虹鳟鱼提供一系列良好的生态环境,满足其正常生长、发育、繁殖不同阶段的需要,同时还要有利于生产管理,以提高经济效益。 场地的选择,首要条件之一是水源,包括水量、周年水温变化及水质条件等。 虹鳟鱼养殖一般均采取流水高密度饲养法,因此水流量大小就限定了养殖水面的规模。一般情况下,建设600平方米养殖水面,每秒注水量为100升才能保证水的交换量。 虹鳟鱼对养殖水温的要求范围为7~20℃,因此要了解一年中气温最高时和最低时所测水温的指标,最高水温超过22℃即对养殖虹鳟鱼造成威胁,低于7℃则会造成虹鳟鱼食欲减退、生长缓慢。水质条件是一个重要内容,水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虹鳟鱼养殖生产的成功与失败。 溶氧量一般要求在6毫克/升以上,9毫克/升时虹鳟生长较快;低于4.3毫克/升,鱼鳃长时间外张,随即会出现死亡,低于3毫克/升时则会大批死亡。水色要清净透明,虹鳟喜清净而透明的水,色度一般低于30度,水中悬浮物应小于15毫克/升。水中的化学物质,应符合渔业用水的部颁标准范围。在水源与水环境已具备条件的情况下,要考虑充分利用地势,造成一定量的跌水和流速,做到排灌自流,减少提水动力,以降低生产成本。 另外,交通条件、电源动力等也应一并考虑。 2. 养殖场的设置?养殖场的设置应根据不同的自然条件、经济条件和不同的养殖类型而考虑。如综合性养殖场,从亲鱼培育到食用鱼养成应设计配置全套设施,而单纯从事苗种生产或食用鱼生产的养殖场,可不必设计配置食用鱼养殖设施或鱼种繁育设施。 ⑴ 鱼池的种类和大小在虹鳟鱼养殖中,养鱼池的种类按使用目的一般可分为鱼苗池、鱼种池、成鱼池和亲鱼池。在实际生产中,可以根据需要适当交替使用。鱼池的大小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来确定。一般鱼苗池面积10~30平方米,水深20~40厘米;鱼种池面积50~100平方米,水深40~60厘米;成鱼池面积100~200平方米,水深60~80厘米;亲鱼池面积100~300平方米,水深80~100厘米。鱼池的高度应高出水面20~30厘米。 ⑵ 鱼池的形状虹鳟鱼养殖池有圆形、六角形、长方形等,以长方形池较为实用。鱼池长宽比例一般为1∶5~8。总的要求是水流必须畅通,没有死角,饲养管理方便和便于捕捞。 鱼池一般建成水泥池,便于清洁和管理,适于高密度放养。在鱼池的排布上,并联水池的饲养效果较串联水池为佳。若水量充足,地形地势许可,可全部采用并联水池的形式。但为了充分利用水量,通常多采用鱼苗、鱼种池并联形式,亲鱼池、成鱼池采用串联形式。串联形式一般不超过3个。鱼池要有进排水口,安装拦鱼网。池底一般要有1/100的坡度,便于清理污物。(二)鱼苗培养?上浮鱼苗开食的最初一个月是虹鳟养殖中难度最大、技术性最强的阶段,这一阶段首先要注重成活,其次是成长。由于鱼苗规格越大生命力越强,而且鱼苗长的快慢将直接影响今后的生长,因此对上浮苗的成长不能忽视。 刚孵出的鱼苗很嫩弱,趋暗怕光,活动缓慢,因有卵黄囊供给营养,此时不需投饵。当卵黄囊吸收2/3以上,大部分鱼苗开始上浮觅食,此时要及时投喂营养丰富而且容易消化的食物,否则容易引起黑瘪病造成死亡。开始时可以投喂鸡蛋黄、水蚤、丝蚯蚓等,也可投喂牲畜肝脏和生鲜鱼肉等。饵料可以用0.4毫米网眼的细筛过后投喂,也可以涂抹在细铁丝网上挂在池中,让鱼苗自行取食。每天需投喂6~8次,每天投饵量为鱼体总重的10%~12%。 经20天的饲养后,一般体长达2.5厘米,体重达0.2克,可以转到鱼种池内饲养。 (三)鱼种培育?鱼苗、鱼种的放养密度随鱼的规格、水温和注水量的不同而异。鱼苗通常在水温略偏低的条件下饲养不易得病,成活率高。平均体重达到1克,在15℃水温下从开食起约需60天,在10℃水温下约需75天。再经20~30天,体重可达2克。随着鱼苗的成长和游泳能力的增强,可以适当增大水量。 (四)成鱼饲养?为了得到较高的养鳟效益,需要在有限的鱼池面积、用水量方面争取获得最大的生产量。为此,应在全部鱼池里经常保持最大饲养密度和良好的饲料效益,使虹鳟鱼健康地成长。由于水量供给主要是氧气的供给,而氧气又和温度有关,因此水量、温度和氧气是影响饲养密度的三大要素。 饲料是高密度养成的关键。由于密养条件下鱼类的营养完全依赖于所摄取的人工饲料,所以饲料的质量是关键。为了使饲料的营养能满足鱼类生长的需求,通过科学配合使饲料中的蛋白质含量达到虹鳟鱼的需要量,使必需氨基酸保持平衡,提高饲料中蛋白质的营养价。 虹鳟鱼鱼种和成鱼用的全价饲料,其营养成分中粗蛋白为40%~45%,粗脂肪为6%~16%,粗纤维为2%~5%,灰分5%~13%,水分8%~12%。日投饵量一般不超过鱼体总重的3%,每日投饵2~3次。 四、鱼病防治?鱼病的防治在虹鳟鱼养殖中十分重要,尤其是高密度饲养时,更容易发生鱼病。加强鱼病防治,尽量减少鱼病造成的损失,是提高鱼的成活率和增加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之一。鱼栖息在水中,对其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均较困难,在发现鱼病后进行治疗,也只能挽救尚未发病或病情较轻的鱼免于死亡,对病情严重的鱼,往往用药也难以奏效。因此控制鱼病,关键在于预防。鱼病按其病原的不同,大致可分为传染性鱼病、侵袭性鱼病和其他因素引起的鱼病。 (一)鱼病的预防?1. 传染病的预防?在虹鳟病害当中,病毒性鱼病威胁最大。如传染性胰脏坏死症(IPN)、传染性造血器官坏死症(IHN)、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病(VHS)等,这些病害常会给养鳟业带来严重危害。因此,引起各国的关注并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各国虽提出一些防治措施,但效果不佳。对上述三种病毒症主要采用预防措施,对进口发眼卵要持谨慎态度,力求购自没有病毒症的繁殖场,卵运达后要用有机碘消毒处理15分钟。 2. 营养性疾病的预防?鱼发病原因是由于饲料原料中的脂肪氧化产生的过氧化物中毒所致,因此在预防上不仅要注重配合饲料原料成分的多样,以使多种饲料原料的营养得到互补,同时要注重配合饲料中必需脂肪酸的质量和数量,加工过程中要添加抗氧化剂。另外,配合饲料的保存期不可过长,以防脂肪氧化产生过氧化物引起虹鳟鱼中毒。 (二)常见病的治疗?1. 烂鳃病?烂鳃病可以由细菌引起,也可以由寄生虫或霉菌引起。 病鱼不活泼,鳃盖外张,慢游在池边和排水口,不爱摄食,鳃部分泌异常性粘液,并局部褪色。严重时菌体覆盖整个鳃表面,丧失鳃的正常功能。水温4~9℃时易发此病,以春季多见。 防治方法:用2 000倍的硫酸铜溶液洗浴1~2分钟,或按每50公斤鱼体重加5~10克呋喃唑酮药饵投喂。 2. 节疮病?由细菌引起。在鱼躯干的局部组织上生出节疮,发病部位多在鱼体背鳍基部附近,皮下肌肉形成感染病灶,坏死溃烂,形成溃疡口。 防治方法:按每50公斤鱼体重用2.5克磺胺噻唑制成药饵投喂,每周一疗程,第一天药量加倍。 3. 水霉病?由于水霉菌是腐生性菌类,因此健康虹鳟鱼以及活的发育卵一般不受其感染。虹鳟患此病多是在体表受伤后受病原体侵袭所致。 防治方法:可用4%食盐水浸洗10~15分钟,或用10-6?浓度的孔雀石绿溶液浸洗0.5~1小时,孵化鱼卵可用5×10-6?浓度的孔雀石绿溶液冲洗1小时。 4. 小瓜虫病?又称白点病,是一种流行广、危害大的纤毛虫病。小瓜虫在鱼的皮肤和鳃组织中剥取细胞质为食,寄主受刺激分泌粘液包围,形成白色囊泡,呈现出许多大白点,如不及时治疗,会造成大批死亡。 防治方法:4×10-6?浓度的孔雀石绿溶液浸洗1小时或用1/4 000浓度福尔马林溶液浸洗1小时。 5. 三代虫病?虫体寄生在鱼的体表,并大多数寄生在鱼的鳃部和背鳍部。 鱼鳃浮肿、鳃盖张开,鳃丝暗黑色;鱼体色暗黑无光泽,离群缓游,病鱼不摄食,逐渐瘦弱死亡。 防治方法:可用1×10-6~2×10-6?浓度的孔雀石绿溶液浸洗30~60分钟,或用20×10-6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洗20~30分钟,也可用2%食盐溶液浸洗2分钟。五、北京市虹鳟发展前景?北京市的延庆、密云、怀柔、房山、门头沟等区县,为水库资源、山区流水资源集中区,并且山地资源、森林资源丰富,民风古朴,旅游景点集中,形成自然风光休闲度假优势,因此利用水库资源和山区流水资源,开展高档的冷水鱼养殖,发展集垂钓、烧烤、餐饮、休闲、观景、度假为一体的旅游渔业项目,很有前途。 观光垂钓旅游渔业是京郊近几年发展的产业,也为京郊渔业摆脱困境发挥了巨大作用。发展观光垂钓旅游渔业是市场的要求,也是商品鱼销售的一条重要渠道,即为旅游增加了光彩,也为大批渔(农)民脱贫致富,创造了良好的机遇和条件,集餐饮、垂钓、住宿、休闲、烧烤、野菜、采摘多功能为一体,使渔(农)民获得了比养鱼更高的综合效益,实现了市民和渔(农)民、城市与乡村的有机结合与交流。

鳟鱼在北方怎样养殖

南方地区广东广西平均气温12个月下来基本超过20度以上,而三文鱼又是冷水鱼,水温超过20度就会死亡,这是一个临界点。所以在两广地区养殖三文鱼基本没戏。目前在国内养殖三文鱼成功的据我所知有两处,一个是云南,一个是青海。首先有冷流水资源,比如高山溪流泉水,水量适当,在夏季测定下水温,看看最高不高于二十度,基本就没问题。同时水质要符合鱼类生存要求。

可以养殖,因为虹鱒鱼对温度要求不高,只要水质好。确保水质无污染,水温控制在7到20度就可以养殖。虹鳟鱼可以在南方养,只要确保水质清澈无污染,水温控制在7-20℃即可。养殖虹鳟鱼需要流水,要求水流速度在2-3cm/秒,水中含氧量不低于6毫克/升,酸碱度控制在5-9之间。

虹鳟鱼对温度的要求不高,养殖虹鳟鱼最重要的因素是水质,只要水质条件好,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都是可以养殖的。虹鳟鱼是典型的冷水性鱼类,肉味鲜美、营养丰富(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很高,而胆固醇含量几乎=零)、刺少肉多,堪称是世界四大优良淡水养殖品种之一,在市场上很受欢迎。目前,全世界对虹鳟鱼的需求大约在500万吨,在江中主要以一些小型的或行动迟缓的底栖动物为食,在海洋主要鱼类为食,甲壳类次之,软体动物较少。

河口区的中华鲟幼鱼主食底栖鱼类蛇鲲属和蛹属及鳞虾和蚬类等,产卵期一般停食。在饲养条件良好的情况下,虹鳟鱼通常一年体重可达100-200克左右,两年体重可达400-1000克左右,三年体重可达1000-2000克左右。

1、选留与放养

亲鱼的选留鳟鱼亲鱼包括雌鱼和雄鱼,雌鱼和雄鱼必须来自两个养殖地区,不能有近亲关系。计划留作亲鱼的鳟鱼要单独养殖,在养殖过程中不断选择,择优弃劣,定性选育,计划选择雌鱼的群体绝对不能留雄鱼,而计划选择雄鱼的群体绝对不能留雌鱼。

必须建立自己养殖场的亲本配对关系档案,保证后代的优良性状。生产发眼卵的养鳟场,要每年选留亲鱼,在生产过程中,不断淘汰繁殖力差的亲鱼,补充新的亲鱼。根据需要保证亲本群体的数量。

亲鱼的放养新选的亲鱼和刚进行完人工繁殖的亲鱼暂时还不能混在一起养殖,刚进行完人工繁殖的亲鱼体质比较弱,摄食能力差,因此,进行完人工繁殖的鳟鱼亲鱼要单独饲养,待体质完全恢复再放入下一年度进行人工繁殖的亲鱼池中养殖。

鳟鱼亲鱼培育前期雌雄个体同池混养,进行人工繁殖前一个月,将雌雄分池单独饲养。鳟鱼亲鱼放养密度,雌雄个体混养时每平方米水面放养3~5尾,雌雄个体分养时,放养密度减半。

繁殖后亲鱼的恢复鳟鱼亲鱼人工繁殖后消耗很大,体质比较弱,因此在实际生产中要特别注意,保证繁殖后亲鱼的存活率。刚进行完人工繁殖的亲鱼由于离水时间较长,投放时要轻轻放入池中,位置选择在池水比较平缓的上游,如果投放的亲鱼平躺在池底就要轻轻拨动,让其慢慢游动。

投喂的饲料营养要比平时更丰富,最好投喂一些容易消化吸收的饲料,饲料中添加抗菌素并增加维生素的含量。投喂时比平时要更细心,慢慢长时间投喂,尽量保证产后亲鱼尽快摄食。

产后亲鱼池中的进出水尽量平缓,不要形成急流,减少鱼体的能量消耗。如果重视了产后亲鱼的恢复就可以大大提高其存活率,保证下一年度生产亲鱼的数量。

2、饲料与投喂

饲料的选择与配制鳟鱼养殖池基本都是水泥池,池中几乎没有天然饲料,营养完全依靠人工投喂饲料,因此,选择配制优质全价饲料是养殖鳟鱼的关键。

鳟鱼亲鱼的饲料可以直接选择商品饲料,商品亲鱼饲料营养全面,质量稳定,养殖过程中劳动强度较小,但价格高,存放时间长,容易造成营养损失。如果自己配制饲料,必须严把原料质量关,每种原料不能变质,配成的饲料蛋白质在42%以上,而且动物蛋白要占80%以上,脂肪含量6%即可。

矿物质和维生素含量要丰富,最好是现配、现加工、现投喂。具体配方:进口鱼粉50%、肉骨粉10%、蛋白粉20%、血粉5%、苜蓿粉5%、次粉5%、豆油5%。添加剂按购买鳟鱼亲鱼预混料按用量添加,如果预混料中不含类胡萝卜素,另外再添加40~60ppm类胡萝卜素。

如果有条件,可以投喂鲜活野杂鱼和动物内脏等动物性饵料。投喂鲜活动物性饵料必须清洁卫生,严把质量关,带病源的绝对不能投喂。

饲料的投喂鳟鱼亲鱼个体较大,行动比较迟缓,放养密度相对较小,在实际投喂时要耐心细致,慢撒投喂,保证每尾鱼每次投喂时都能吃到饲料。

使用成品饲料或自己配制加工的饲料,如果另外要添加抗菌素、维生素类、胡萝卜素等时,先将要添加的物质用量计算好,用温水溶解,将要添加的饲料平铺开,用喷雾器均匀喷洒到饲料上,在室内晾干后就可投喂。

亲鱼的投饲量按鱼体重的0.5%投喂,投喂时灵活掌握,鳟鱼亲鱼摄食减少,可减少投喂量,但要及时分析,找出摄食减少的原因,一般在繁殖季节摄食会减少,或者是水质变化、饲料变化等因素也导致摄食减少。

鳟鱼亲鱼培育的饲料,如果有鲜活野杂鱼等动物性饵料,可长期投喂,但必须保证每天至少有0.2%的成品饲料投喂,否则,如果新鲜动物饲料没有保证,再投喂成品饲料容易导致摄食习惯变化而诱发疾病。新鲜动物饲料每100公斤按30公斤成品饲料计算。

如养殖亲鱼1000公斤,每天的投饲量是0.5%,全部投喂成品料,每天的投饲量就是5公斤,如果要投喂新鲜动物饵料。其中成品饲料不能低于0.2%,即每天投成品料2公斤,投喂新鲜动物饲料10公斤。

每天9:00和17:00投喂两次。投喂新鲜动物饵料可以提高鳟鱼繁殖力、受精率、发眼率,最终提高鱼苗养殖的成活率,因此,在鳟鱼亲鱼培育时,尽可能投喂一些新鲜动物饵料。

3、养殖种类

世界上在海淡水域可以实施完全人工养殖的鲑鳟鱼类约有16种。我国的海水养鳟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果,但尚未推广养殖,几乎全部是淡水养殖。已经形成了配套全人工养殖技术并已普遍养殖或正在扩大养殖的主要有以下4种。

虹鳟:2年性成熟,终生可多次繁殖。年均水温1~2℃以下,2龄体重可达1千克。池养鱼最大个体达7千克。流水池养殖,每平方米产量可达25千克以上。影响存活的疾病主要是病毒性疾病和弧菌病。

金鳟:生物学特性以及生长速度、单位面积产量等与虹鳟鱼相似。兼具食用、垂钓和观赏价值。其金黄体色是显性遗传性状,对育种科学研究具有重要的种质价值。因其富丽典雅的金黄体色,市场价高于虹鳟鱼。

山女鳟:适于池塘和溪流垂钓。2年性成熟,终生只繁殖一次。2龄鱼体重多为400~700克,最大个体900~1000克。抗病力强,一般不感染病毒性疾病。在22~25℃水温下,生存能力及摄食强度好于虹鳟。

日光白点鲑:2年性成熟,终生可多次繁殖,适于垂钓。年均水温12℃条件下,12月龄体重110~130克,2龄鱼500~1000克。最大个体达2000克以上。在0~4℃环境中生存活力、摄食强度好于虹鳟鱼。喜食下沉中的人工饵料,也喜食沉底饵料。抗病力强,基本不感染病毒性疾病。

此外,还有土著种细鳞鲑、远东哲罗鲑、花羔红点鲑以及引进种河鳟、北极红点鲑、银鲑、大西洋鲑、褐鳟等正在进行试验养殖。

4、养殖环境

水温

淡水或海水养殖都需要一个低温的水域环境。夏季水温不超过22℃,最高不超过24℃,冬季不结冰或短期内结冰、无污染、澄清透明的海、淡水都可用于养殖鲑鳟鱼。水温是影响养殖效果的重要因素。在适温范围内,水温越高生长越快。

水温越高,溶解氧越低,当水温达到22℃时,水中的溶解氧会降到5~6毫克/升。这时水环境出现了水温偏高和氧量偏低两个不利因素,鱼体代谢强度和饵料效率都会降低,长此下去会严重地影响生长,甚至会引起死亡。水温18℃以下,生长一般不会受到水温和溶解氧的影响。

溶解氧

鲑鳟鱼喜栖高溶解氧水域。一般情况下,虹鳟鱼溶解氧安全临界值为3.15毫克/升,长期在低氧环境下饲育的鱼,其安全临界值降为2.45毫克/升左右,溶解氧低于5毫克/升时,虹鳟鱼呼吸频率加快,低于4毫克/升时游动迟缓,

当鱼群集在入水口呈现浮头状时,水中溶解氧大约已降到了3毫克/升以下,这时鱼的生命已经受到了威胁。安静的环境下,鱼耗氧量会降低。温度、光照、震动等对鱼体的刺激因素,都会使耗氧量增加而降低溶解氧环境的安全性。

水温变化的刺激,可使耗氧量增加30%~70%,光照和震动刺激可使耗氧量分别增加20%~30%和40%~50%,多种因素组成的复合性刺激,会使耗氧量比安静状态下增加1倍以上。流水池饲育鲑鳟鱼类,排水口溶解氧应保持在4毫克/升以上。

水质

影响鲑鳟鱼生长的水质因素很复杂,主要是水的酸碱性和氨氮浓度。虹鳟鱼对酸碱度的耐受范围是5.5~9.2,适宜范围是6.5~7.5,酸性特别是强酸性环境对虹鳟鱼会产生抑制生长的致害作用。

来源于残饵、粪便等有机物的非分解状态的氮素特别是氨氮和亚硝酸盐,是鲑鳟鱼的致毒物质。虹鳟鱼对氨氮的耐受浓度是0.0125毫克/升,在流水池内,如果ph为7左右,耐受浓度可达0.05~0.6毫克/升,在接近中性的水中,氨氮一般不会造成大的危害。水温和ph越高,氨氮的毒性也越强。

水中溶解氧量越高,对氨氮的耐受力越强,在溶解氧7毫克/升以上的环境中,氨氮量达0.8~1.0毫克/升时,6周之内不会对虹鳟鱼产生危害。在溶解氧量为5毫克/升以下的水中,当氨氮量达0.5毫克/升以上时,虹鳟鱼生长减慢,鳃易受损伤,甚至会导致肾、肝组织功能障碍。

水质的混浊度也是影响鲑鳟鱼生长的重要因素。混浊的水质会妨碍鱼的视力,而影响摄食和生长。建设鲑鳟鱼养殖场时,有条件的应对水源的环境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

农户建设小型养殖场,可以根据水中是否有野生小动物来判断水质情况。如果水源中生活着小型鱼类、水生昆虫等生物,那么这个水源一般就可用来养殖鲑鳟鱼。

适于海水养殖的虹鳟、银鲑等,其幼稚期都是在淡水环境中度过的。随着个体的长大,耐盐力逐渐增强,虹鳟稚鱼、当年鱼、一龄鱼和成鱼可以耐受的盐度分别为0.5%~0.8%、1.2%~1.4%、2%~2.5%和3.5%。35克以上的幼鱼,经半咸水过渡10天左右即可适应海水生活。

5、饲养管理

水质管理鳟鱼一般都是流水繁殖,水质比较清新,主要是控制好流水量,在人工繁殖前三个月开始加大流量,池水交换量可以达到每日10次,人工繁殖亲鱼恢复阶段,流量要小,水流要平缓,每日交换量5次,平时日交换7次。

日常管理经常检查进、出水口栏鱼栅,如有破损要及时修补,有淤积物要及时清除,保证水流通畅,投喂时要仔细观察鱼的摄食情况,遇到异常现象,要及时分析,尽快解决。雨季和秋末要增加巡塘次数,及时清理雨水冲来的污物和飘落来的树叶等杂物,防止淤堵拦鱼栅。

池塘清淤鳟鱼亲鱼培育池要定期清除池塘底部沉积的粪便等杂物。清除时,先用渔网将鱼全部赶拦到进水口,加大池水流量,用铁锨等工具将池底淤积物清理。

也可以用吸污泵将淤积且聚在一起的污物抽出。一般每月需要清理一次,清理时间一般选择在14:00进行,此时天气温暖,而且已过上午投喂时间5个小时,距下午投喂时间还有5个小时,可以不影响鱼的正常摄食。

鱼病防治鳟鱼养殖用水要求比较高,一般养殖病害较少,主要有原生动物的寄生虫病,在饲料中定期添加一些抗虫药就完全可以解决。鳟鱼养殖由于全部是人工投喂,池塘中几乎没有天然饵料,

因此,饲料必须营养全面,原料必须新鲜,否则容易产生营养方面的疾病,鳟鱼亲鱼的饲料要求就更严格,特别是矿物质和维生素必须全面,对容易散失的维生素要加大添加量。尽量定期投喂一些鲜活动物饵料,也可以在饲料中添加一些新鲜的植物汁液。

做好亲鱼培育,第一要选留有优质遗传基因的亲鱼,第二要投喂营养全面的饵料,第三要抓好养殖过程中的每个细小环节。只有抓好鳟鱼亲鱼培育这个关键环节,才能生产出鳟鱼优质发眼卵,才能保证鳟鱼养殖的物质基础牢固,鳟鱼产业才能健康、持续、快速发展。

扩展资料

通常生活于水质清澈,具有砂砾底的上、中游水域中。适宜生活温度为12~18℃,最适生长温度16~18℃。稚鱼适宜生长温度10℃。低于7℃或高于20℃,食欲减退、生长缓慢。超过24℃停止摄食,机体衰弱以至死亡。虹鳟喜逆流,亦喜氧。

水中溶氧低于3毫克/升时会出现大批死亡;低于5毫克/升时,呼吸频率加快,感觉不适;6毫克/升以上,生长良好。虹鳟生存于pH值5.5~9.2的水中,最适pH值范围为6.5~6.8。

随个体的成长对盐度的适应能力逐渐增强,上浮稚鱼适宜盐度为5‰~8‰,1龄鱼20‰~25‰,成鱼35‰。当体重达35克以上时,只要经半咸水过渡,即能适应于海水生活。

百度百科-虹鳟

百度百科-鳟鱼

 
友情链接
鄂ICP备19019357号-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