柞蚕:又名“野蚕”,北方特有蚕种,此蚕食用“柞树叶”为主。桑蚕:就是所谓的“家蚕”,以桑叶为主食的家蚕种,抵抗力和抗菌力不如柞蚕丝。
柞蚕一般都是天然野外放养,是野蚕的重要品种之一。身体皮肤为绿和灰色,蚕茧颜色呈淡**。柞蚕体型要大于桑蚕,是野外散养。抵抗力和生命力比桑蚕优秀。蚕丝纤维比桑蚕丝略粗,弹力比桑蚕好,只有柞蚕丝是空心的。如果做成被子,蓬松度和保暖度都比桑蚕丝恒胜一筹。因为两者都是真丝,所以蚕丝是非常柔滑贴身而且弹性十足。柞蚕丝的优点不仅仅于此,比如韧性大,耐酸耐碱等等一些指标都胜过桑蚕丝被。从2012年以后市场上又重新被国内外认可的产品,得到了广大用户的认可。
桑蚕产自苏浙一带。是南方特有的品种,也是制作丝绸制品的原料。桑蚕的成熟周期大致是30天左右。农户一年可以多次养殖。桑蚕的丝质细蓬松度不如柞蚕丝,也是桑蚕丝被不如柞蚕丝被的一处劣势。纤维伸长率方面还算还可以,因此用柞蚕丝制作的被子是目前最好的,蚕丝被最好选择柞蚕丝被。
冬虫夏草的养殖技术
很多外地人对东北蚕蛹都敬而远之,视为黑暗食品。
但多数东北人却把它看做天赐美味,煮、炸、烤那都太平常,吃过蚕蛹糖葫芦吗?
东北蚕蛹原本的使命也是生产蚕丝,只是到了近几十年才主要作为食材。
东北蚕学名叫柞蚕,它产的蚕丝叫柞蚕丝,上世纪20至40年代,是东北柞蚕业的第一个高峰期,东北柞蚕丝占全国总产量的80%以上,主要用于出口,出口额超过煤炭,成为东北仅次于大豆的第二大出口产品。
在没有化纤的时代,蚕丝强度在天然纤维中属于上乘,相同纤度的蚕丝抗拉强度不比钢丝低,特别是柞蚕丝在遇水后强度反而上升,南方的桑蚕丝遇水后强度则下降。柞蚕丝独有的特性使它除了作为一般纺织品使用外,其中的优质品还作为特种材料用于军工,制作降落伞、特种索具和飞机机翼蒙皮,因此在东北日据时期,柞蚕丝属于统制产品。
本文简单讲讲"东北大蚕蛹"的前世今生。
东北有柞蚕应该很早,但形成规模大约开始于清代中期。"奉省昔无所谓蚕利,前清嘉、道间,由鲁人流落于奉,窥见林中有柞,遂仿照齐鲁之法,放蚕多种,生息之繁,不减齐鲁。由此转相效法,渐次推广,竟开一亘古未有之绝大利源。"
东北柞蚕业最初的产业化客观上得益于晚清的开放政策,1858年牛庄(营口)开埠,从此闭塞的东北和世界发生了联系。1877年起法国人开始投资辽南的柞蚕市场,大规模教授推广饲育法和手挽法,并收购蚕丝出口。
新技术使辽南的柞蚕生产得到快速发展,1884年后辽宁超过山东,成为中国最大的柞蚕丝产地,法国资本和法国洋行成了东北柞蚕丝出口最早的受益者和垄断者。
丝业的快速发展,也促使产区日益扩大,由最初的盖县,延伸到宽甸、海城、辽阳、复县、凤凰,丹东。
这一时期,东北的柞蚕丝主要出口到欧洲和东南亚,用来制造高档夏服、窗帘和地毯。
日俄战争后,日本据有南满地区,法国资本陆续退出了东北。
清末民初,是东北柞蚕业又一个快速发展阶段,柞蚕山场数和柞蚕养殖户都高速增加。
柞蚕又名山蚕,当年采用的是放养方式,东北"山峦重复,树多柞栎,实为天然最好之蚕场,与家蚕(桑蚕)相比,工省利厚",养蚕收益高,是辽南农民最大的副业,也是地方政府的重要税源。
柞蚕的成功,吸引了吉林和黑龙江也开始引种,1907年,吉林商人许鹏翊投资1万两白银,在吉林城附近买下大片山场,从海城引种,聘请技师放养柞蚕,开吉林养蚕之先。同年吉林省成立山蚕局。1909年吉林已有山蚕场16处,其后逐年增加。
1908年,黑龙江省也在绥化设蚕业公所,辟山场饲养山蚕,并拨公款以资提倡,后陆续扩大到甘南、呼兰、海伦、木兰试养。
但是由于气候寒冷等多种因素的制约, 吉林、黑龙江两省的柞蚕放养进展缓慢,东北的柞蚕业还是以辽宁为主,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调查,奉天有十二县放养柞蚕, 到民国六年(1917年)已增加至十七县。据地方志统计,辽宁省 1905年,柞蚕茧产量平年可达 10亿粒,丰年 15亿粒。
日本人编纂的《满蒙经济大观》中记录:上 世纪 20 年代, 辽宁柞蚕茧年产量稳定在约1亿斤,占中国总产量的八成以上,成为当时中国也是世界最大的柞蚕茧产地。
小小柞蚕是当年辽南地方收入的重要来源,尤其是治安和教育经费,全部出自山蚕。
柞蚕业也推动了以缫丝、织绸为业的城镇走向近代化。安东(丹东)原本是一个边境小镇, 1914年出现最早的柞蚕丝厂,至 20年代年达到 37 家。
"安东所产柞蚕丝,销售本地者少,绝大部分输出于日本。 ",至1926 年,"自安东向我国(日本)输出柞蚕丝, 为一万六千五百二十一担…… 计有六百九十五万九千五十八海关两之多。"
安东仅蚕丝一项出口额就超过同年度烟台海关出口总数,安东在柞蚕和木材两大产业的支撑下,跃升为和沈阳、大连、营口齐名的繁荣城市,上世纪3,40年代成为省会城市。
日资很早就进入了东北柞蚕业,在日俄战争后对柞蚕业的投资更是快速增加。
在南满日本柞蚕移民设立了社团法人满洲养蚕会(旅顺)和养蚕会(下设大连、金州、普兰店、貔子窝等支部),除此普兰店、鞍山、公主岭等地也成立了养蚕组合等合作机构,这些日人合作社统一包租购买山场,统一放养和收购,蚕茧大部由日资缫丝厂加工。在9.18事变前,日资在东北柞蚕总产量中大约占10%,但作为一个有组织有协调的产业团体,它的力量不可小视。
伪满洲国成立后,日本内阁确立了"日满经济一体化 ,日本工业、满洲原料"的产业政策,日伪政权相继颁布了《满洲国经济建设纲要》、《日满经济统制方策要纲》,最终目的是对经济全面统制。
柞蚕业作为满洲纤维工业的重要组成,日伪对其管制分为几个阶段,随着形势恶化逐步严厉,直至杀鸡取卵。
最初柞蚕业的指导方针为,"满洲国倾主力改良品种而增产,任其自然发展的农产品"。
丝织业是当年日本的重要创汇产业,日本依靠出口丝织品,换回急需的工业原料,因此日本希望满洲扩大柞蚕产能,成为日本丝织业稳定的原料基地。
早在1927年,满铁在熊岳的万家岭试验地就开始了柞蚕的试验研究,伪满后又在大学专设蚕科,重点在4个方向:
1、柞蚕病害的预防。
2、选育优良蚕种,曾委托九州大学教授田中义,培育了出丝率更高的优良品种'万家'。
3、柞蚕北限地区的饲养试验,延伸了柞蚕饲养范围。
4、柞蚕加工,为解决柞蚕丝舒展困难,委托日本蚕业专家井上教授,设计出柞蚕茧专用的织纺法。
同时,伪满政府为了保障柞蚕丝的品质和柞蚕交易的顺利进行,还制定了《柞蚕纤维检查法》、《柞蚕纤维检查法施行规则》, 并在柞蚕主产区安东等地设有柞蚕丝检查所。
这一系列措施,客观上促进了东北柞蚕业的发展, 至 1936 年,柞蚕产额已稳定在 100 亿
粒左右,39年达到130亿粒,大部分出口日本,少量出口至北美和东南亚。
而内地柞蚕传统产地山东河南,在抗战全面爆发后,受战火摧残,丝业凋敝。这一增一减,使东北的柞蚕业在39年至42年,一度占全国总产量的98%以上。
1941年, 伪满政府颁布《纤维及纤维制品统制法》和《纤维及纤维制品统制法施行规则》 ,规定买卖纤维(毛麻丝棉)要先向政府申请。
1942年,柞蚕收购由商业交易形式,变为"柞蚕出荷"强制措施,强迫农民交蚕,以保证军需供应。"满洲纤维公社" 为纤维政策的执行机关。负责纤维及纤维制品(含柞蚕)的收买、 出售、生产、委托加工、进出口。
1944年更是实施了纤维制品配给制,掠夺式的管理政策,使包括柞蚕在内的东北纺织业进入了大萧条。
解放后,东北(主要是辽宁)的柞蚕业作为传统特色产业, 一直受到国家重视。在上世纪7,80年代的鼎盛期,每年创汇几千万美元,在中国加入WTO之前,这是一个很辉煌的成绩。
进入90年代后,东北蚕丝业逐渐走入低迷,这里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柞蚕丝本身固有的一些缺点局限,在现代消费者有了众多选择后,失去了原有的魅力;另一方面辽宁丝绸企业自身不适应市场变化也应该是重要的因素。
但柞蚕丝的失落,却让乐观的东北人把柞蚕的食用价值发扬到了极致,大蚕蛹渐渐成了名扬全国的东北特色 美食 。
2015年,辽宁产5.5万吨蚕蛹,只有10%用于丝织,其余都成了各式美味,据说还供不应求。
蚕蛹的营养价值非常高,近年来用柞蚕蛹开发的北冬虫夏草、蛋白酶、核苷酸酶等高级保健品,使柞蚕蛹的附加价值大为提高,柞蚕开发依然还是非常前途的。
柞蚕,3000年前最早由中国人驯化的昆虫,多数人只是在餐桌上见过它,却不知道它曾给东北带来"亘古未有之绝大利源",也记录了东北一段 历史 风云。
它曾创造了辉煌的过去,也一定会有光明的未来。
由于冬虫夏草生长的环境要求比较苛刻,一般很难人工养殖,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关于冬虫夏草的养殖技术方面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帮到你。
人工养殖冬虫夏草的技术
1、菌种:冬虫夏草的栽培首先要有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优良的纯菌种,目前全国的品种很多,一是要选择纯度高、无杂菌、无老化的菌种;二是要选择感染力强,菌种有较强的生命力,能对昆虫迅速感染得病死亡的品种;三是要选择适应范围广,特别是对环境湿度变化和其它杂菌感染要有一定的抵抗能力的品种。
2、昆虫:昆虫主要利用蝙蝠蛾幼虫作为冬虫夏草的寄主,也可利用桑蚕、柞蚕作寄主,幼虫要求必须是活的,个体大、肥胖的较好,数量多少根据自已的栽培而定,一般每平方米需幼虫1000克,母种一支,细沙土50公升。
3、环境:冬虫夏草的人工栽培无论海拔高低都可以,关键决定于温度。冬虫夏草是一种中、低温型菌类,菌丝生长繁殖适宜温度是5~32℃,最适宜12~18℃,菌核和子座形成10~25℃为宜,只要能满足这个温度范围,就可以栽培。
4、栽培季节:利用自然气温,一年可栽两季,春季3-5月,秋季9-11月,若在室内人工控温一年四季均可栽培,而且还可缩短生长期,充分利用自然气温,撑握好栽培季节,可降低生产成本。
冬虫夏草栽培技术1、瓶栽:瓶栽适合于家庭栽培,采用普通罐头瓶洗净后,在瓶内先垫2.5-3cm的细沙土,土质含水量达60%,然后将感染菌液的幼虫放在上面,每瓶放两只为宜,要求两只幼虫之间不要靠拢,腹面向下,放伸,上面再盖细沙土3cm,稍压平表面,为了保持湿润,再用塑料薄膜封口,放入室内外适宜的温度下进行管理,避免阳光直晒。
2、箱栽:箱栽也适合于家庭栽培,可利用大小木箱、木盆、塑料盆进行栽培。木箱底部和四周要有塑料薄膜防止水份散失,先将细沙土铺5-7cm厚,再均匀地放入菌虫,每只虫之间相隔2-3cm,上面再盖沙土3-5cm,表面用塑料薄膜拱起保湿,为了节约场地,还可将木箱重叠起来。
3、床栽:床架栽培是进行大批生产的发展方式,这种方式一般适宜室内,可充分利用室内室外进行层架栽培,节约场地,床架宽1米,长根据自已的房间设计,采用竹、木制作,每层四边高12cm用于挡土,栽培时先铺一层塑料薄膜,再倒细沙土5-7cm,放入菌虫,距离按箱栽,上面盖沙土3-5cm,然后覆盖塑料薄膜,保持相应的空间。
4、露地栽:露地栽是指室外栽培,室外栽培关键要选好场地,首先要避免阳光直射和雨水冲刷,做到能遮阴、能排水、能防旱、能保温、能防人畜践踏的环境。栽培方法可进行平地式或畦式两种方法;平地式栽培是将一般平地、坡地、荒地铲出表土15cm,宽1米,长不限,然后填上5cm厚的沙土,按上述方法放入菌虫,再盖细沙土5-7cm外用塑料薄膜覆盖,四周要有排水沟,上面要有树林或阴棚遮阴。
5、畦式栽培:畦式栽培可避免阳光和高温,既防旱又保湿,适宜广大农村栽培,畦式宽100cm,深50cm,长不限,四周同样能排水,栽培时在畦部先铺5cm厚的细沙土,再按述方法放入菌虫,然后又盖细沙土5cm,畦旁用竹拱弓,最后覆盖塑料薄膜两端通风,上再盖草莲遮阴和降温。
冬虫夏草管理技术1、温度:冬虫夏草对温度的要求比较高,一般是先低后高,但宁愿过低、生长慢,不能过高受影响,菌丝生长12~18℃为好,温度低长势慢,但杂菌少,成活率高。一般在零下40℃都冻不死,但高于32℃就死亡,在后期子座生长阶段需要20~25℃有利生长。
2、湿度:湿度管理是冬虫夏草生长发育的关键,虫体内的营养和湿度基本能满足它的生长要求,它不需要外来的营养和湿度。只需要外界物能保持虫体本身的湿度不易干燥,因此随时保持沙土的湿润,要求含水达60%为宜,如果干燥可喷少量的清水保持相应的湿润。
3、光照:冬虫夏草栽培不需很强的光照,以避光为好,后期子座发育时以散射光为好,但不能让太阳直晒,特别是室外栽培应采用阴林、人工搭阴棚、草莲覆盖等方式遮阴。
4、空气:冬虫夏草菌丝生长阶段对空气不重要,子座快要出土时应即揭去塑料薄膜,增加空气,以利子座的生长,并保持空气相对湿度75~95%左右,出土后10-20天就生长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