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伏之赤途》中的方别怎么样?

核心提示我今天刚通关,玩的是最长的那条线,最后大家都熬过了WG的那条。这一条也是比较治愈的一条。我在看来,方别历经的变化是:朴素的爱国者->忍辱负重的爱国者->动摇的爱国者->爱国、爱人的杀手->爱人更多一些的普通人->被救赎的普通人朴素的爱国者:

我今天刚通关,玩的是最长的那条线,最后大家都熬过了WG的那条。这一条也是比较治愈的一条。我在看来,方别历经的变化是:朴素的爱国者->忍辱负重的爱国者->动摇的爱国者->爱国、爱人的杀手->爱人更多一些的普通人->被救赎的普通人朴素的爱国者:最开始参加游行的热血青年,心中的最大愿望就是冲在最前面英勇就义。在那时候的方别心中,国家是高于一切的,其他的都是个人私欲;忍辱负重的爱国者:当了潜伏者之后,应该说方别的爱国情操更近一层楼,为国为民甘愿背负骂名。这时候的方别,在内心中应该是自我认可+自怜达到最高峰的,也是自认为最崇高的一刻。动摇的爱国者:如果说杀死薛老师是两人的英雄主义默契的话,那么杀死单纯的郑君如,被张晓梦救下,听到李岸的苦闷,以及和冈山和友谊,都开始动摇方别。他发现爱国不一定是唯一高尚的东西,除此之外还有普通人的爱情,还有普通人的善良,而且打着爱国旗号人民旗号的人也不都是善良的(比如刘氏父子),这些都给曾经铁血的方别带来迷思。

而人性是无法压抑的,方别一定会在爱国之外,也去追求美好的人性。而当爱国和人性冲突的时候,他又该如何选择呢?爱国、爱人的杀手:这时候的方别更加心狠手辣,玩家此时也应该适应了随时选择开枪、割喉等选项了吧。但这时候的方别更多的选择不仅仅是为了国家和理想,更多的是为了自己所爱的人。我们也发现在方别做选择的时候,他开始考虑如果在牺牲最少的情况下完成任务(例如不伤害薛梅,例如不出卖晓梦)。这时候的方别,从一个冰冷的爱国机器,渐渐转化为一个人。爱人更多一些的普通人:从这时候开始,方别应该在玩家心中的认同感达到最高,因为这时候的方别,不再去在乎自己的入党资料是否被毁,不再去在乎自己的爱国凭证是否被毁,反而开始在乎每一个身边人的幸福和安危。

比如他被陆梦茵所救之后去拿她的笔记本,那时候他又一次感受到了自己曾经在街头游行时的热血,但这一次他不是为国家,而是为儿女私情;比如说他把海蛇的名字给了晓梦;比如说他想保住冈山;比如说他救了冈山爱;比如说他和徐老板的友情等等。这时候的方别有一个细节,那就是他可以睡得安稳了,甚至2次在生死关头他都能睡着,这其实标志着他如今所做的一切都问心无愧了,他也不再犹豫、不再害怕死亡、不再担心所谓“崇高的国家使命”无法完成了,因为只要他所爱的人被保护,他就心满意足了。这样的方别,才是每一个玩家自己,才是一个真实的、心脏跳动着的的普通人。

被救赎的普通人:最后的方别,其实已经了无遗憾了,所有他希望保护的人都平安,所以他被关在监狱里等待行刑也好,被拖去见谷晓梅也好,他都已经无所谓了。但谁知最终还是产生了变故,晓梦暴露,薛梅变质,陆梦茵被抓,他拼尽全力所守护的人又身处危险之中,而背景不清白的自己也无能为力。这时候“二号”、“三号”站了出来,他们舍弃自己换来了方别这些普通人的平安,而他们的理由再简单不过:金条是为了手下和家属去跑路、自己背负罪名是为了每一个卒子的幸福。这一刻"二号"、“三号”不再是为国为党的英雄,他们只是和方别一样为了身边人的幸福而牺牲自己的平凡人。

但这种平凡人,和那些光环中的“革命家”谁更伟大、更可爱呢?我想作者也是要我们思考几个问题:为了“崇高”的目标就一定可以泯灭人性吗?那些打着爱国旗帜而不择手段的人,真的像他们自己宣传的一样无私吗?有没有一种方法,既可以保卫国家,又可以保守内心的善良呢?

方别毕竟是作者理想中的主角,不太好评价,还是来说说袁殊吧仍然是参考的这篇文章顾雪雍:我所知道的“五方特务”袁殊袁是一个思想很进步的青年,这可以从他积极参与反帝爱国运动、北伐、狂飚运动等看出来袁也是一个很有文采的人:他提出报告文学,并创办多个报刊接下来,就开始带入到大家都知道的五方特务角色了,那么,他到底是一个好人,还是一个坏人呢?他认为自己所做的功绩可以抵过他做得坏事么?我想,袁当初肯定一直是坚信共产主义信仰的,也相信他所做的每一步都是正确的,不管方法多么不择手段,但是这也容易陷入一个对于自身身份认定的漩涡,特别是在卷入潘汉年案遭受牢狱之灾后,自我否定、怀疑就也一直伴随着他,就像游戏中,方别也在怀疑与康兴的所作所为究竟有没有区别。至于人们会如何评判他的所作所为,只能等到这些材料都公开后等历史评述了

 
友情链接
鄂ICP备19019357号-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