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生物科技职业学院分数线

核心提示湖北生物科技职业学院分数线。专业名称 分数线 备注 畜牧兽医 266分 食品检验检测技术 237.97分 小数点后为文化综合成绩 水产养殖技术 254.82分 小数点后为文化综合成绩 茶艺与茶文化

湖北生物科技职业学院分数线。

专业名称 分数线 备注

畜牧兽医 266分

食品检验检测技术 237.97分 小数点后为文化综合成绩

水产养殖技术 254.82分 小数点后为文化综合成绩

茶艺与茶文化 262分

种子生产与经营 260分

药品生物技术 239分

湖北生物科技职业学院是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而设立的一所面向全国招生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院校。国家表彰的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学院创建于1958年,是商务部“中国湖北农业官员培训中心”和“农业部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

学院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己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强化学生职业综合技能训练,注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不断加大就业力度,拓宽就业渠道。

学院依托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农科院、湖北省农业厅、水产局、畜牧兽医局、种子管理局等行业,为学生开辟了新的实习、实训、就业基地。

人工育鲍

1937年1月18日,赵洪恩出生在大连市万岁街,赵洪恩的父亲去世早,因为家贫,想早点出来工作。1952年,年仅15岁的赵洪恩考入大连水产专科学校(大连海洋大学前身),1955年毕业后被分配到湖北省黄梅县水产养殖场,1956年10月回到大连进入大连水产养殖公司工作。

因为出身贫寒,赵洪恩工作非常刻苦,在水产养殖公司,他虽然是技术人员,但却像渔民一样整日摇船出海在养殖区里辛勤劳作。近20年的渔民生活,极大地丰富了他的海上养殖知识,他成了海带、对虾等海产品的养殖专家,这期间,他开创的“海带人工养殖施肥法”、“海带斑点病的防治”均属于全国首创,他开创的“扇贝人工育苗和养殖”也填补了中国大规模扇贝人工育苗的空白,这项科研成果于1981年获得了大连市科技成果一等奖。

1981年3月,赵洪恩被派往日本研修学习。半年后回国时,赵洪恩带回了整整一箱75公斤的资料,以及有朝一日中国的海上养殖一定会赶超日本的决心和信心。

1984年,大连市将几个水产部门整合到一起,成立了大连市水产研究所,赵洪恩被市里选中,成了这个研究所的所长,在对研究所进行一系列改革,扭亏为盈后,1986年,赵洪恩决定开始人工养殖鲍鱼。其实,早在1979年研究扇贝人工育苗时,赵洪恩就开始了人工鲍鱼育苗,那年的11月,赵洪恩曾经成功地育出2000头鲍育苗。鲍鱼是海上“软黄金”,当时国际市场价格已达到4万美元一吨,是无头对虾的3倍,市场需求巨大。为了实现中国人工养殖鲍鱼的梦想,赵洪恩顶着各种压力,多方奔走,终于筹到80万元人民币,建好了鲍鱼池,开始养鲍鱼了。

赵洪恩决定增加单位水体的养鲍密度,这在世界上也是先例,国内外的朋友都为他捏着一把汗,正在这时,赵洪恩却病倒了,经医生检查,他还患有7种严重的病,血糖正常人为80—120百分毫克,而他的血糖竟高达420百分毫克,他还有高血压、冠心病、肺结核空洞咳血、糖尿病型神经周围病变、眼底毛细血管瘤、眼底动脉硬化二期等疾病,医生当时就下了病危通知,留院治疗。

可是,所里只有他一个人懂人工鲍鱼育苗技术,他怎能住院治疗呢?赵洪恩拖着病危的身体回到了养鲍池边,水产局的领导同医院商量后,在鲍鱼池边为赵洪恩办了临时病房,选派了最好的医生为赵洪恩治疗。同时,育苗池旁停着救护车,准备随时抢救赵洪恩。就这样,赵洪恩同死神争夺着时间,经过6个月的日夜拼搏,赵洪恩和工人们一起采了9次苗,均获成功。赵洪恩挑战了生命极限,创造了世界鲍鱼人工育苗史上的奇迹,在1200平方米的水面上,育出了900多万头皱纹盘鲍鱼苗,平均每立方水体7700头,比日本的最高纪录还高出3倍多,总产量相当于日本全年产量的一半。

1986年10月6日,大连市水产局邀请国内20多位著名水产专家对这项成果进行鉴定。专家们的结论是:“此项成果已居于国际先进水平。”赵洪恩创造了一项世界纪录。

消息传开后,国际养鲍界震动了,国内外多家媒体对这项科研成果都给予了报道。

人工大规模、高密度育鲍鱼苗技术的成功也给大连水产研究所带来丰厚的收益,1987年,原本在全国名不见经传的大连水产研究所,除了以科研、生产双丰收而居全国水产战线之首外,还实现利润331万元,这一年,赵洪恩第一次拿出200万元给职工买了住房。

陆地杂交养鲍

1987年的一天,赵洪恩在一份日文报纸上看到一家日本小养鲍场正在试验陆地养鲍。这一则消息令赵洪恩坐立不安了,他意识到陆地养鲍一定是今后的方向。如果能实现陆地养鲍,就可以人工投放饲料,加快鲍鱼生长速度,控制养殖周期,养成的鲍鱼想什么时候卖就什么时候卖,可以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可以使国家的养鲍事业走上现代化、集约化的道路。

下定了决心后,赵洪恩以大连水产研究所的名义给国家计委打了个报告,1988年初,国家计委终于把这个课题批转下来,并以拨改贷的形式贷给160万元,但这笔资金跟总投入比起来实在太少了。

正在赵洪恩为筹钱犯愁时,1988年夏天,日本水产界“五大株式会社”之一的日本宝幸株式会社长佐久间登慕名来大连会见赵洪恩,寻求合作。赵洪恩马上坐下来和日本人谈,最后,双方达成协议:日本宝幸株式会社投资50万美元与大连水产研究所共同创办大连宝华水产有限公司,兴建陆地化养鲍场,日方投入的50万美元,中方要在10年内用鲍鱼偿还,如果中方养不成鲍鱼也要到市场上买鲍鱼,以低于市场1美元的价格卖给日方。

1988年3月,研究所第一个合作企业,大连宝华水产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了。1989年6月,一座设备齐全、建筑面积5400平方米的大型养鲍场提前落成了,这是我国第一个,也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一个养鲍厂。养鲍厂建成后,当年就移入壳长2.8厘米的幼鲍50万头进行试养。1990年11月,国家农业部对“工厂化养鲍技术”进行部级鉴定。实测显示:库存成鲍48.9万头,成活率90.6%,壳长大者7厘米,产量14.6吨,产值50多万美元(实际收获商品鲍22吨,产值64.2万美元)。专家结论:“鲍鱼的养殖规模、单位面积产量和养殖周期等方面,均居国内领先水平,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赵洪恩又摘取了一项国际桂冠。

陆地养殖鲍鱼成功后,赵洪恩只用了3年时间,就用鲍鱼将日本人投入的50万美元还清了。1993年夏天,日本宝幸株式会社的新社长亲临大连,这次,宝幸株式会社以合资合作的形式同赵洪恩又签了10年合作协议。

同日本宝幸株式会社合作之后,赵洪恩又与韩国首尔北洋株式会社合作,创办了大连连北水产有限公司,与中国信托投资公司(香港公司)合作,成立了大连信达水产有限公司。

同中信的合作使赵洪恩的陆地养鲍事业跃上了一个更高的台阶。

1993年3月,中信投资4080万元与大连水产研究所合资筹建一个3.8万平方米世界一流、规模最大的养鲍基地。这个基地预计1994年完工,如果当年育苗,到1997年,年产鲍鱼将达300吨,年产值可达1200万美元。可是,正当赵洪恩全力以赴建设新的养殖基地时,1994年8月15日,一场强热带风暴席卷了大连,赵洪恩投放到海里的小鲍鱼苗成批死亡。紧接着,1995年,辽沈大地暴雨成灾,洪水泛滥,大量的淡水涌入海湾,给海水造成前所未有的污染,病菌滋长,赤潮大面积发生,赵洪恩投放到海里的鲍鱼发生了严重的病害,小鲍鱼苗不但不长,反而一天天瘦下去,并最终死亡。连续两年,赵洪恩的鲍鱼受到了致命的打击,已损失了1000多万元。就在赵洪恩的鲍鱼遭受严重病害的同时,中国各沿海,世界各地的鲍鱼也都纷纷遭到致命打击,怎样解决鲍鱼的病害问题呢?赵洪恩想到了鲍鱼杂交。带着这个想法,赵洪恩去美国、日本等国考察一圈,同国外专家们交流了看法,回国后,他果断地决定对鲍鱼进行杂交。

1996年夏,赵洪恩从日本引进10头无病害海区的优质盘鲍种运到了大连,做未来小鲍的爸爸,又选择了本地健康的雌盘鲍做妈妈,开始了新品种杂交的最初试验。1996年夏末,又一次赤潮过后,赵洪恩惊喜地发现,杂交过的鲍鱼苗并没受到多大影响,而采用老工艺育出的鲍鱼苗则又出现了病害的迹象。

有了1996年的初步成功,1997年3月,赵洪恩决定大规模进行“RHD鲍鱼人工育苗”,一次从日本引进了无害海区的900头盘鲍做种鲍。大规模“RHD鲍鱼人工育苗”开始了,从3月到8月,整整5个月的时间里,赵洪恩的心一直悬着,他小心翼翼地看护着这些小精灵。赵洪恩的努力没有白费,他又一次获得了巨大成功。1997年11月,赵洪恩实行新工艺的766个育鲍池中成活了2700万头鲍鱼,可形成直接产值2500万元,去掉成本,可实现利税近2000万元。如果养成后,按成活率50%计算,到1999年末,也可创汇2000万美元。

至此,赵洪恩继取得“大规模、高密度鲍鱼人工育苗”、“陆地工化养鲍”、“当年培育大规格苗种”3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后,又取得了第4项世界级的养鲍桂冠。

RHD的成功,轰动了世界水产界,当年的11月和12月,就有美国、日本、墨西哥、韩国、爱尔兰、加拿大、挪威、新加坡、新西兰、澳大利亚、泰国等50多个国家的专家5000多人前来参观。

北鲍南养

2003年,为了减少养鲍池取暖煤炭的投入,赵洪恩带着研究所的一位副总用飞机运了1万头鲍鱼苗到海南的琼海养殖场试养,试验结果证明,小鲍鱼的成活率竟高达90%,而且生长速度要比在大连快1/4。北鲍南养的成功,使大连的碧龙、太平洋、獐子岛等20多家养鲍企业纷纷效仿,一时间,大连飞往海南的飞机货运舱位出现了告急。

赵洪恩首创的北鲍南养,每年就使大连市的养鲍企业在增产、节能两方面增收近两个亿。

 
友情链接
鄂ICP备19019357号-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