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的风味食品作文橡子凉粉

核心提示我喜欢吃的菜可多了,有糖醋排骨、桂江鱼、紫菜蛋花汤、豆腐酿等等。但你如果问我最喜欢吃的菜是什么,我一定会毫不犹豫的回答:“茄子酿!”制作茄子酿其实并不复杂。你只需要准备茄子若干个,调制好的酿心,还需要250克左右的面粉,原材料就准备好了。先

我喜欢吃的菜可多了,有糖醋排骨、桂江鱼、紫菜蛋花汤、豆腐酿等等。但你如果问我最喜欢吃的菜是什么,我一定会毫不犹豫的回答:“茄子酿!”

制作茄子酿其实并不复杂。你只需要准备茄子若干个,调制好的酿心,还需要250克左右的面粉,原材料就准备好了。先把茄子切成约1厘米厚的圆块,再把这个圆块切开一半,接着把调好的酿心酿进茄子里去。茄子酿大体就做好了。不过,还不能下锅哦,还有一个重要的步骤,那就是把面粉加点水和适量的盐调成糊状,在茄子酿的外面裹上一层面粉糊,就可以下油锅了。火候的掌握可是至关重要的。如果火力太猛,茄子酿就会炸焦,如果火力不足,茄子酿就不能炸熟。所以说,火候的掌握是好吃与否的关键。

耐心等到茄子酿变成金**,就可以出锅了!炸好的茄子酿呈金**,散发出一股浓浓的香味。轻轻地咬上一口,啊!外脆内软,加上猪肉的清香,真是太美味了!

椭圆形的茄子酿,不仅味美,而且外形美观,是油炸类菜肴中的上品。茄子酿可以说是老幼皆宜、人人爱吃的美食。朋友,如果你来我的家乡做客,这美味的茄子酿一定会让你赞不绝口、流连忘返的。

广东小吃-蒸肠粉

广东小吃属岭南风味,多来源于民间,大都被流传下来而成为传统名食。广东小吃的成熟方法多为蒸、煎、煮、炸4种,可分为6类:油品,即油炸小吃,以米、面和杂粮为原料,风味各异;糕品,以米、面为主,杂粮次之都是蒸炊至熟的,可分为发酵和不发酵的两大类;粉、面食品,以米、面为原料,大都是煮熟而成的。粥品,名目繁多,其名大都以用料而定,也有以粥的风味特色而称的;甜品,指各种甜味小吃品种,不包括面点、糕团在内,用料除蛋、奶以外,多为植物的根、茎、梗、花、果、仁等;杂食,凡不属上述各类者皆是,因其用料很杂而得名,以价格低廉,风味多样而著称。

我最喜欢吃的是蒸肠粉。它软润爽滑,色白甘香,不肥不腻。蒸肠粉是一种米制品,又叫布拉蒸肠粉。以广州最负盛名的"银记"肠粉为例:该店坐落在文昌路,专营豉油皇牛肉肠粉,以薄韧香滑著称。解放初期由吴银经营,她得名师传授,学会了蒸制拉肠粉专门技术,其肠粉"白如雪,薄如纸,油光闪亮,香滑可口"。肠粉亦称卷粉、猪肠粉(因形似猪肠),抗日战争时期由泮塘荷仙馆创制,现小食店、茶楼、酒家、宾馆均有供应。它是将米浆置于特制的多层蒸笼中或布上逐张蒸成薄皮,分别放上肉类、鱼片、虾仁等,蒸熟卷成长条,剪断上碟。加以上原料的叫牛肉肠、猪肉肠、鱼片肠和虾米(仁)肠;不加馅的则称斋肠;米浆中加入糖的叫甜肠。

串烤肉,既是街头的风味快餐,又是可以上席待客的美味佳肴。正宗的串烤肉也和烤全羊一样色泽焦黄油亮,味道微辣中带着鲜香,不腻不膻,肉嫩可口。用料的讲究不似烤全羊那样严格,二者的区别在于烤制规模的大小和具体方法上。串烤肉,首先将净肉剔下来切成薄片,每一片有瘦有肥最好。然后将它们肥瘦搭配,一一穿在铁钎子上。过去,做串烤肉用的钎子都是用红柳的细条截削而成的木钎。现在,这种原始的木钎不容易看到了。把肉穿好之后,便将它们疏密均匀地排放在燃着无烟煤的槽形铁皮烤肉炉子上,一边扇风烘烤,一边撒上精盐、孜然和辣椒面,上下翻烤数分钟即可食用。新疆凉面

新疆凉面又叫黄面,因其色黄而得名,维吾尔语叫“赛热克阿希”,属夏令风味小吃。面中有一主要原料叫蓬灰,蓬灰来源于戈壁上的“臭蓬蒿”。制作凉面时:先用淡盐水、土碱水和面,加入蓬灰水,边加边拉,揉到面团柔软光滑有拉力时即可。

粉汤

粉汤为新疆回族小吃。粉汤先要用纯豆淀粉制成粉块,再将大粉块切成小块。取新鲜羊肋条肉剁成小块,倒入炒勺,加盐、花椒粉、酱油熘干,加肉汤。大开后用小火炖至肉烂。再加凉粉、白菜稍炖。下葱、菠菜、红辣椒、醋、胡椒粉、水发木耳等,烧开即可食用。与粉汤配吃的面食叫油香。油香是用油、水、碱和面,做成饼形,用油炸制而成f渖?蠼鸹疲?兜兰认闱宜帧/p>

拉条子

新疆人好吃拌面、炒面,这两种面都离不开拉条子。做拉条子重在和面,和面的关键是放盐适量。面要揉透,还要饧好。将面放在案板上,上涂清油,用湿布盖好。拉进用刀切成条状,越拉越细。饭馆里的师傅是大把拉,好厨师一次可拉十几公斤。家庭一般都是单条拉,一根可达数米。手抓羊肉

先把羊肋条肉剁成大块,下锅煮半熟去浮沫捞出。将肉块摆于盘中,上放洋葱片撒少许精盐,入笼蒸烂。将汤烧开,下洋葱末、辣椒末、胡椒粉、盐,调好味浇在肉上。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地方特产.我家乡中山那里就有许多著名的风味小食,如杏仁饼,炒米饼,粽子``````其中,最好吃,最有名的可莫过于海洲"容树头"鱼饼了.

海洲鱼饼色香味亮,好吃至极,味道可口,令人百吃不厌.那炸好的鱼饼,个个"黄皮肤"似的.一咬,那鱼肉十分弹牙,那香喷喷的鱼肉加上那香葱,这个配合真的是天衣无缝啊,十全十美.那鱼饼外层的那块皮最好吃了,吃下去十分爽口.

海洲鱼饼不仅色香味亮,好吃至极,而且形状十分多.

海洲鱼饼的形状有圆的,用辣椒佳着的;有扁院形的;如果我们想做出更多各种各样的形状,那可以做成星星形,正方形,长方形,心形```````注意(以上的形状在鱼饼店那里是没有的买的,是我自己研制出来的形状)

海洲鱼饼的做法看似很简单,其实也有不少的学问和技巧包含在其中.我们首先要用一把锋利的刀把那条鱼切开那些鱼肉.把这一片片的肉剁成碎肉,再用木棒或手去打那些鱼肉.在拿几条葱切成葱碎,在洒到那些鱼肉里.再开锅,放小小的花生油下去,等锅热了后,再用一个个圆形的框把鱼肉框成圆形,再放如锅字里.火候也十分讲究,如果太快了会太腥.如果太熟就不好吃,所以炸3到4分钟左右就可以了.而那鱼圆前面的做法一样,只是把它搞成圆圆的就行了.而辣椒鱼饼呢!就是用一个辣椒开口,再把他的崽挖出来,再把鱼饼塞进去,在煎.这样,鱼饼就做好了,而且色,香,味样样俱全.

吃辣椒鱼饼的时候,许多人都喜欢几口几口的吃,而我就与众不同.我就喜欢把那些辣椒和鱼饼分开,先吃鱼饼,再吃辣椒,因为这样可以看出辣椒辣不辣.有一次,我爸爸买了许多鱼饼和辣椒鱼饼,因为那时侯太多人了,我不能那么恶心地把辣椒和鱼饼分开,所以我只好一口一口地吃,当我吃第一口的时候,辣得我的舌头几乎没有知觉,眼泪了冒了出来了.从此我就给辣椒鱼饼改了别名----"吃到冒眼泪了"

朋友,你们想吃鱼饼吗如果想请到我家乡做客,我一定会给你吃上可口美味而有正宗的海洲鱼饼.让你对我家乡的鱼饼流连往返.

阳春面

阳春面名字挺好听,很高贵的样子,其实是江南老百姓最爱吃最便宜因而也最能爽气掏钱的大众面食。《上海的早晨》中资本家徐义德为了逃避公私合营装穷,叫小伙计送的午饭就是这个阳春面,可见,阳春面是属于劳苦大众的专利。至于为什么取这样一个阳春白雪的名字,可能是取其反义吧,但我敢肯定,取这个名字的人绝不是下里巴人。

二十多年前,舅舅一家好象特别喜欢吃阳春面,每到星期天,舅舅就必定带领全家到镇上的面馆去吃阳春面。两个表弟兴高采烈,但我却很不喜欢。阳春面上除了撒一些葱花就没有别的了,光溜溜的,一点味道都没有,吃了第一口就不想吃第二口。每次我都没有方法把一碗阳春面吃完,我总是旁敲侧击地提醒舅舅还是吃馄饨好,至少还有点肉味。但舅舅坚决不肯,说馄饨太贵,又不经吃,同样一角钱,阳春面吃得饱饱的,而馄饨却只能塞牙缝。舅舅的牙缝好大。不喜欢吃,但每个星期天都得陪舅舅全家去吃,因为这是他们的节日,整整六天他们都在等着这一天。镇上那家面馆都认识舅舅,每次一来不用吩咐,就很快端上阳春面来,然后,舅舅一家就开始埋头苦干,并制造出幸福的声响来。每当此时,我就望着面前的阳春面愁眉苦脸。

陆文夫在《美食家》里专门提到过阳春面,说第一锅的阳春面最清爽最可口,因此,很多人都赶早去吃头汤。我想,舅舅们吃得绝对不是这种阳春面。但不管怎么说,我对阳春面是没有兴趣的了,胃口早在二十多年前就倒了。

光饼

光饼是福州的小吃。据说是记念戚继光而来的,总之和这位民族英雄有一定的关系。

小的时候总喜欢站在高高的桶炉前面,看师傅做光饼。做光饼的师傅到处都有,一个案板,一个炉子就是全部的道具。光饼师傅把袖子卷得高高的,把放了碱水和盐水的面团摔得啪啪作响,然后分成一个一个剂子,用手左右一拍,一个小圆饼就出来了,再用一根竹签往中间戳一个小洞,就势往桶炉内壁一贴,等着吧,不一会,炉内就飘出香味来。估计差不多了,光饼师傅就用小铁铲利索地一铲,焦黄的光饼就跳出来了。

这光饼硬梆梆、黄通通的,咬得很费劲,没有一口好牙和顽强的拼搏精神是对付不了它的,但一旦入口就越嚼越香,越香越嚼,最后总是吃了一块还想带走第二块。光饼耐嚼还耐储藏,放它十天半月没有问题,坚韧不拔,很有民族气概,可能这就是它和戚继光的关系吧。光饼很便宜,一分钱一块,那时经常光顾光饼炉,买上一两块,一路嚼着上学校。

冬天光饼师傅比较幸福,守着炉子暖烘烘的,夏天就苦了,赤膊上阵还是大汗淋漓,汗水滴在炉子上嗤嗤作响。我就不敢买了,因为那光饼里必定也有光饼师傅勤劳的汗水。

前段时间,在福建“老乡”处提到光饼,他们都说那玩意好吃而且对牙齿有利,经常嚼嚼绝对比“白箭”“绿箭”效果好。但不知现在还有没有了,都好多年没有吃过了。但愿,这光饼炉子还能在福州的某个街角看到。

芋头果

芋头果是福州的早点之一,也称三角糕。据说是把槟榔芋煮熟后剥皮碾成糊状,再掺入米粉揉合而成。然后,切成一块一块三角形状,放到油锅里去炸,直炸得两面焦黄,出锅。吃的时候,用一张纸包着芋头果的下端(因为很油),以一个角为突破口,咬一口,外焦内嫩(内色灰白),还有一股芋头的清香,嗯,味道好极了。

炸芋头果的摊子也是到处都有,每天一大早,就可看到街头巷尾支起的一个个摊子,烟雾缭绕,香气四溢,买芋头果的人端着碗或提着小竹篮,等着芋头果出锅。往往炸出一锅就买出一锅。但也有买不完剩下的,搁一两个时辰也不要紧,吃起来还是很香的,它不象油条,登陆不久就成了嚼不烂的老油条。所以,卖芋头果的摊主都很自得,有时候上午九十点钟了,还不见他们收摊子,慢悠悠地守着还没有卖掉的几块芋头果。他们知道总有肚子容易饿的人自会寻香而去。

福州的市民通常是一碗锅边糊外加一只芋头果就解决了早饭问题,既好吃也实在,吃完后,打一个饱咯去上班,这革命干劲足得没法说。

锅边糊

一次在办公室里和同事们侃吃,我说要论吃,还是福州的锅边糊好吃。他们齐声问:什么叫锅边糊?这帮平日里吃遍天下无敌手的家伙竟然也有不知道的东西。我得意洋洋地开始向他们介绍福州小吃——锅边糊。

锅边糊在福州乃至福建许多地方都有,但在外地我却从来没有看到过,不出产的原因可能是外地没有一种叫“虾油”的调味品,而锅边糊没有加虾油就不成为锅边糊了。

锅边糊的制做很复杂,要先把大米淘净浸泡几小时,然后磨成糊状待用。支一口大锅,煮上一锅汤,汤里放上虾米、蛏干、香菇、葱、蒜、芹菜,最后放进必不可少的虾油若干勺,这浓汤就做成了。这还没有完,万里长征第一步。将汤倒出另装,下清水若干烧到七成热时,锅边抹匀花生油,然后舀一碗米糊绕锅浇一圈,盖上锅盖。三分钟后见锅边米浆起卷时,用锅铲铲入清水中,再加入清水,重复上述行为。当最后也就是第四次浇完时,放入一份浓汤料,并视情再加入虾油等辅助调料。煮熟后盛放在另一口锅中,用微火保持温度,待售。

总之这是一个循环反复的过程,没有耐心是做不成的。所以,一般家庭是不做锅边糊的,要吃就到街上去买。福州的大街小巷饭店小摊都有买,而且很便宜。锅边糊味道特别,海鲜味浓,每片米糊都打着卷,白白的,象一管管青葱,非常爽口,再配上黄黄的虾米、蛏干,黑黑的香菇,绿绿的葱蒜,色泽鲜明,令人食欲大开。

听到这里,同事们的喉咙都动了一下。然后商量,什么时候能去福建出差,一定要去尝尝这锅边糊。我补充说,在福建,锅边糊都是作为早点和茶余饭后的点心的,并不把它当正餐,大概它是管吃不管饱的缘故吧。想想本地品种单一而又甜得发腻的小吃,大家都说:福建人民真是幸福。

是啊,福建人民真幸福。

馄饨

我想,大概没有什么小吃有馄饨那么普及和名称多样了。馄饨在福建叫扁肉;在四川叫抄手;在云南广西一带叫云吞;只有在江南才叫馄饨。

内容差不多,形式却有些差别。福建的馄饨注重鲜,加虾油是它的一大特色。小时候总是被喜欢吃馄饨的母亲支出去买馄饨,买来买去,也就买出经验来了。知道街头的那家馄饨味太浓,吃完后就要赶紧灌开水;而街尾的那家馄饨味道尚好,就是只见皮不见肉;最好的是穿过几条街的那家“野”店,说它野,是因为时开时不开的,好像全凭主人兴趣。这家的馄饨量足味最地道,每只馄饨雪白剔透,中间一点红红的肉馅若隐若现,再配上几粒葱花,就好象一池秋水中的白莲。福建的馄饨一般都很节俭,一根小木棍往肉泥上一点再往馄饨皮上一翻,一只馄饨就完成了,往往一盘肉泥可以对付一天所要出售的馄饨。吃馄饨的一般都是女孩子,她们可以不计较得失,慢悠悠地翘起兰花指,用小调羹小心翼翼地舀起馄饨往樱桃小口里送。所以,较之其他小吃,福建馄饨更显得女人味一些。

而四川馄饨则个性鲜明,阳刚味十足。首先一大特色是没有汤,第二大特色是辣得过口不忘。那一年去成都调研,特地拜访“抄手”,谁知端上来的是几只干巴巴的结结实实的饺子状馄饨,上面还浇了一层红彤彤的辣椒油。仗着本人吃辣还有一些功底,挣扎着把这碗“抄手”给吞了。结果,除了辣,我已经不记得它还有没有其它味道。

江南一带,馄饨是最常见的小吃,这里的馄饨分为大馄饨和小馄饨两种。大馄饨里馅比较多,有鲜肉的也有青菜的,但它又不同北方的饺子那样皮厚馅足,江南人总是不肯象北方人那样干脆利落地做出饺子风格,他们总要保持馄饨的传统,哪怕再大一些,小家碧玉的本色不变。江南大馄饨是放大了的小馄饨,样子象修女的帽子,汤多量也足,一般人吃一碗也就有了七分饱的感觉。

正宗的江南小馄饨是最具江南文化味的,皮擀得讲究,贴着碗能看到碗里的花纹,真正是薄如蝉翳。肉要精瘦的,处理得细腻无渣,烧好后的馄饨,皮子晶莹舒展,“白里透红,与众不同”,象一只只美丽的白蝴蝶。这时候的注意力就不会在吃上了。不过,这样的小馄饨现在已经不多了,做的人和吃的人好象都已经缺少了这份精致的心情。取而代之的是满街都是的大众小馄饨,简单一裹,完事,连皮也不擀了,买现成的。

在北方读书的时候,思念馄饨(福建的江南的),思念得咬牙切齿。北方同学很不以为然,说,那有什么好吃的?清汤寡水的,不如咱北方饺子实在。

是的,要想实在,吃北方饺子;要想苗条,吃江南馄饨。

羊肉串

很奇怪,我向来不吃羊肉,但对羊肉串却来者不拒。

第一次吃羊肉串是在北京。那一天,从北京图书馆查资料出来,拐到白石桥附近,那里有一片饭店餐馆和小吃摊点。先买了仿膳食品窝窝头,吃得直冒酸水,发了一通诸如慈禧太后的胃口怎么这么好对付之类的牢骚后,就站到了烤羊肉串的摊子前。并没有想要吃,的的确确是被那种香里带膻的味道吸引过来的。

同学也是南方人,不吃羊肉,但他敢想敢干的精神令我佩服。他先买了三串,然后视如归地说:“我先吃吃看。”他小心翼翼地先咬了一口,翻翻眼珠,接着就加快了频率。我盯着他上下翻飞的大嘴,直问:“哎,别顾吃啊,到底好吃不好吃?”他“嗯嗯”地一气吃完了三串,才摸摸肚子很满意地说:“不吃真傻。”赶紧掏钱,一手抓一把,这串咬一口,那串咬一口,真的很好吃,肥而不腻,焦香十足,还有一种特有的,说不出来的怪怪的味道(后来才听新疆的同学说,那是孜然的味道)。我们就这样边走边吃,吃完了,就地再买,反正羊肉串摊子到处都有。直吃得饱咯里都带羊膻味,不能再吃了,再吃下去,我们非得变成草原牧民了。

本来以为羊肉串就是这样好吃了,谁知新疆的同学说:那算什么羊肉串?真正好吃的是咱们新疆的羊肉串,那可是羊肉串的老家。第一次那么羡慕新疆人,真正觉得新疆是个好地方。

咱也没有机会去新疆啊,就把北京的羊肉串当新疆的吧。

回到南方后,也见过羊肉串,但不仅外貌小里小气,味道也完全变了样,如果说北京的羊肉串是仿名牌,那么南方的羊肉串就是假冒伪劣了。也有例外,一次到南京出差,在新街口发现了久违的羊肉串,那味道,那相貌和北京的一样。我又一次站在南京的大街上不顾斯文地大嚼起来。以后只要去南京,都要想方设法地溜到新街口去过过瘾。

但总是心有不甘,有事没事总鼓动头儿:“咱们也到乌鲁木齐去开个读者作者联谊会?”

羊肉泡馍

有了羊肉串垫底,去西安吃羊肉泡馍的时候就好象有了胆量。

看过雄赳赳气昂昂的兵马俑,摸过杨贵妃的洗澡池,躲过小商小贩的围追堵截,吃过田里刚采下来的草莓,当然也爬过大雁塔和古钟楼,接下来就是品尝西安小吃的时间。

西安小吃最具代表性的小吃是肉夹馍和羊肉泡馍。不过,肉夹馍我连看都不看,一块大肥肉塞在一块大饼里,肥油直冒,尽管肉馍的主人说怎么怎么好吃,我就是吃不下去。不是怕胖,而是从小就不吃肥肉。肉夹馍是放弃了,但羊肉泡馍是一定要吃的。

于是就去找。在古楼附近转来转去,转累了就在一个小摊子上坐下来。坐定后才发现对面一个老头在专心致致干活:把一块硬硬的馒头掰成颗粒状。他神态专注地不紧不慢地掰呀掰,掉下来的粉末都用小指捺到嘴里。他在干嘛?是不是牙口不好?正想着,又见老头把掰好的产品倒进一个盛满浓汤的大海碗里,那碗浓汤顿时就变成了一碗浆糊。老头有滋有味稀里哗啦地喝完了这碗浆糊,站起身子,抹了抹沾在胡子上的残留物,打了个响亮的饱咯,满脸都是幸福感。突然好象明白了什么,赶紧找来伙计问:“那是什么?”“羊肉泡馍啊。”老天,这糊里糊涂的东西就是大名鼎鼎的羊肉泡馍?小的时候就最恨把馒头放进汤里,软不啦及的,要口感没口感要味道没味道,再好吃的馒头再好喝的汤都给搅浑了。

所以,很遗憾,在西安最大的收获是买了一堆民间工艺品,而在吃上,却是一片空白。

看了贾平凹写的陕西小吃,其中花了大量的笔墨形容羊肉泡馍的精彩,但我还是没有被他煽乎得流出口水来。这在我看关于吃的书籍的历史中是少见的。

朝鲜凉面

初到东北,第一次看到正宗的朝鲜人和朝鲜文字还是大惊小怪的,后来看多了,就见怪不怪了。然后就开始琢磨如何深入了解朝鲜民族文化,比如,他们的饮食文化,更具体地说,如何吃遍学校周围的朝鲜小吃店。

于是,先去朝鲜泡菜摊子前侦察一番,和买泡菜的朝鲜族老大妈套近乎,问:“道拉及是什么意思?”朝鲜族老大妈真的很象《奇袭》里的老大妈那样慈祥,她不仅耐心地回答我的幼儿园水平的问题,还推荐我买了朝鲜泡菜的代表作——桔梗。尝了桔梗后,对朝鲜小吃就有了信心。

那一天,零下18°,屋外早已是灰白两色世界。从澡堂出来,头发一会儿就冻成柴火棒。并不觉得冷,只是渴得慌。就到处找有水源的地方,后来发现一面“朝鲜凉面”的幌子正迎风招展,凉面?正好解渴。一头扎进去,里面已是高朋满座,人人都端着一个大海碗往肚子里灌凉面,很舒服的样子。于是也要了一碗。等端上来后,才觉得好象有点不对劲。鲜红的面汤上波澜不兴,面条当然是潜伏在汤底的,只是这汤,怎么看都好象是刚从自来水龙头里出来,冷不说,还有股漂白粉的味道。怀疑归怀疑,我真的太渴了,不管三七二十一,喝了再说。结果,渴是解了,但我体内的那点余温可全给带走了。一路跑着回到宿舍,又是捂热水袋又是灌开水,折腾了半天,才把胃里的那块冰坨融化掉。

我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东北人和南方人本来就不一样,他们冰天雪地里可以吃冻梨吃冰棒,那是因为他们有从小就锻炼出来的坚强的胃。所以他们可以裹着大棉袄吃凉面,而我,只能在穿短袖的时候。

但,我还是没有勇气再去品尝朝鲜凉面了。甚至一想到这四个字,我的胃就开始冒凉气。

不怪朝鲜凉面,只能怪我自己。

道口烧鸡

说来惭愧,自己在外求学几年,大部分的注意力花在吃上。究其原因,一是学校食堂乏味的饭菜,使自己时常处于饥饿状态;二是天性所致,“民以食为天”嘛,自己当然也不例外。

于是,刚到长春不久,就打听到“道口烧鸡”挺有特色,忙亲临考察。果真,摆在橱窗里的烧鸡肥嫩嫩、黄灿灿、热腾腾,撒发着迷人的香气,又看到买烧鸡的人排成了长队,更证实了此烧鸡的名不虚传。此后三年间,只要钱包里有点余钱,便忙不迭地往烧鸡店送,买不起整只就买半只;买不起半只就买鸡杂碎(鸡肝、鸡卵等构成,便宜而味极佳,是穷学生最亲睐之物)。那种拎着一小袋烧鸡走路的愉快,无法言喻,只觉得生活在那一刻是多么美好。此时若去攻读书关,再厚的“砖头”也能毫不费劲地“啃”下来,这就是“道口烧鸡”的威力。有时,人的胃口会比脑袋重要得多,换句话说,就是物质有时也能毫不客气地战胜精神。

逢到宿舍里的女同胞过生日,无例外地都要买只“道口烧鸡”以飨大家。鸡上台面后,往往还没等打开塑料袋,大家就已经操起家伙跃跃欲试了。那香喷喷、热腾腾的烧鸡,嫩而无渣,连骨头都是酥的,一块鸡肉在舌头上还来不及停留就溜进肚子里去了。而此时往往有师兄师弟寻着香味不请自到,说句“生日快乐”就一屁股坐下来大嚼起来。那时候,要求师兄师弟办事或反过来他们求我们办事,都言不二价:一只道口烧鸡。

在长春的三年,可以说是伴着“道口烧鸡”的香味渡过的。(虽不能常吃,但离学校不远的一家烧鸡店每天毫不吝惜地飘来的香味,使我们的读书生活变得有滋有味起来。)

临毕业的时候,有人告诉我,有一家大饼店专营夹肉大饼,味道好得没法提。可惜没有机会了。要不然,现在又会有一样好吃的供我回味了。

最好吃的10种凉粉,你都吃过了吗,凉粉爱好者快看过来吧。

最好吃的10种凉粉

对于吃货来说,就算是炎热的天气,也依然挡不住那一颗吃货之心。

不如说,更想吃点什么又凉又好吃的来缓解一下肚子里的馋虫。

下面小编就给大家介绍几种好吃的凉粉,满足下大家的舌头。

看完快去尝尝吧!

绿豆凉粉

将绿豆磨成豆粉,再加入适量清水稀释成糊状,煮熟后冷凝成块,即成“绿豆凉粉”。绿豆凉粉呈淡黄绿色,外观粉嫩,韧而柔软,口感顺滑,清凉适口。

辅以特制的芝麻酱、辣椒油等调料凉拌,或以香油煎之,味道鲜美独特。《中药大辞典》还有绿豆凉粉可"清热解毒,治痛疽疮肿初起、烫伤、跌打伤,并解热药事酒食诸毒"之记载。

红薯凉粉

红薯凉粉,顾名思义即是以红薯淀粉为原料制作而成。红薯凉粉软韧滑爽,口感适中,比豌豆凉粉更筋道,而且还没有米凉粉的碱味,既可凉拌,也可热食。

豌豆凉粉

豌豆凉粉,顾名思义,就是用豌豆作为原材料而制成的凉粉。做法是将晒干的豌豆用机器打成豆瓣,再用簸箕将豆壳筛掉,放在水里泡胀,然后磨成豌豆浆,沉淀一定时间后,用开水搅拌,最后放入容器中冷却、凝固。

豌豆凉粉的吃法颇为讲究,首先是要将豌豆凉粉打成片,厚薄要适中,厚了与佐料不能很好的融合,薄了拌的时候易碎,所以对刀功很有要求。

新鲜出炉的豌豆凉粉口感绵软,吃一块进去,齿颊间溢满了豌豆特有的清香,再配以各种佐料,麻辣爽口,令人垂涎欲滴。

橡子凉粉

橡子凉粉,采用橡树果实,经去壳、晾晒、浸泡脱涩、碾磨等多道工序制成鲜凉粉,凉拌即食,美味可口。

鲜凉粉晒干后久储不虫蛀变质,食用前加热水浸泡半小时,可烧、可焖、可炖、可炒、可涮火锅、爽滑筋道,入口难忘。

米凉粉

米凉粉润滑鲜嫩、酸辣可口。它是用大米淘洗浸泡后加水磨成米浆,然后加碱熬制,冷却,形成块状“豆腐”即成。

食用时切成小片放入凉水中再捞出,盛入容器后,将切好的大头菜、盐菜、酥黄豆、酥花生、葱花等适合个人味口的不同佐料末与汤汁放于米豆腐上即可。

伤心凉粉

伤心凉粉,物如其名,一吃就会流泪。凉粉有两种,主料是豌豆做的米**的凉粉,还有一种是土豆粉或者大米粉做的白色的凉粉。

白凉粉口感爽滑,**豌豆凉粉更多了绵绵的味道。凉粉佐料有醋、味精、葱花、老抽、蒜泥、白酱油、花椒粉、五香粉、郫县豆瓣、芹菜、豆鼓卤、红油辣椒、芽菜粒、花椒粉等,平均一碗凉粉大概13种以上的调料。道地的伤心凉粉上餐时是用大竹编簸箕端上桌的,十分特别。

煮凉粉

嫩滑乳白的凉粉被刀切成晶莹的方块,在散发着袅娜烟气的锅里冒煮一下,精神拌擞地放入到已有些古董气息的陶碗里,迎头撒下绿色的葱,黑色的花椒末,红色的鲜辣椒酱,白色的蒜泥再浇上几滴泛着清香气息的**菜籽油,看着在热气与芳香之中,油慢慢地洇入到佐料与凉粉之间的隙缝里,然后,散发着奇异香味的酱油和醋扑面而来,特殊的佐料加上热气腾腾凉粉,每次都吃得直呼过瘾。

锅盔灌凉粉

灌凉粉时首先将倒扣在案板上的凉粉细细地刮上一碗,放进红油、盐、酱、醋,抖上一点花椒粉、胡椒粉,浇上生姜、蒜水,撒上几丝青葱的芫荽,在土碗里搅拌均匀。

红油鲜红耀眼,凉粉晶莹剔透,令人垂涎欲滴,再用一把小刀沿锅盔边沿,切入,理开一道小口,然后将凉粉就从锅盔切出的口子处灌进去,装满锅盔的肚子,一道朴素的美食便做好了。

吃南充锅盔灌凉粉本身就是一道独特的风景。大街小巷,街头巷尾,叫卖锅盔灌的吆喝声此起彼伏,吃锅盔灌的人热气腾腾,汗流浃背。

翡翠米凉粉

翡翠米凉粉有碧绿如翡翠的特点,深受人们的欢迎。翡翠米凉粉的绿色是用中草药车前草染的。将采得的车前草嫩叶洗净,切碎,同已用凉水浸泡2~3小时的大米一块儿放进手摇磨磨细成浆。

喜欢色深的,可多加些车前草。磨好的浆料进锅,并加少许石灰,加热至沸。这时要用粗擀面杖在锅内搅动,浆料煮愈稠,应加快搅拌速度,直至难以搅动时,出锅倒入盆内。

冷却以后即为翡翠米凉粉。因为车前草所含的桃叶珊瑚甙、车前甙已发生水解,因而,这种翡翠米凉粉并无苦味。

浑源凉粉

浑源凉粉以土豆淀粉为原料,参加过量的明矾,搅成糊状,在火上滚熟,凉冷倒出即成,故又称粉砣。浑源凉粉又白又细又利口,象猪皮冻似的“筋颤”,拿在手中“滑溜溜”;再加上莲花豆、豆腐干、辣椒油、葱蒜香菜等调料,莲花豆香酥可口,豆腐干嚼得过瘾,而辣椒油辣而不涩,可谓色香味俱佳,让人胃口大开。

最好吃的10种凉粉,你都吃过了吗,凉粉爱好者快看过来吧。

最好吃的10种凉粉

对于吃货来说,就算是炎热的天气,也依然挡不住那一颗吃货之心。

不如说,更想吃点什么又凉又好吃的来缓解一下肚子里的馋虫。

下面小编就给大家介绍几种好吃的凉粉,满足下大家的舌头。

看完快去尝尝吧!

绿豆凉粉

将绿豆磨成豆粉,再加入适量清水稀释成糊状,煮熟后冷凝成块,即成“绿豆凉粉”。绿豆凉粉呈淡黄绿色,外观粉嫩,韧而柔软,口感顺滑,清凉适口。

辅以特制的芝麻酱、辣椒油等调料凉拌,或以香油煎之,味道鲜美独特。《中药大辞典》还有绿豆凉粉可"清热解毒,治痛疽疮肿初起、烫伤、跌打伤,并解热药事酒食诸毒"之记载。

红薯凉粉

红薯凉粉,顾名思义即是以红薯淀粉为原料制作而成。红薯凉粉软韧滑爽,口感适中,比豌豆凉粉更筋道,而且还没有米凉粉的碱味,既可凉拌,也可热食。

豌豆凉粉

豌豆凉粉,顾名思义,就是用豌豆作为原材料而制成的凉粉。做法是将晒干的豌豆用机器打成豆瓣,再用簸箕将豆壳筛掉,放在水里泡胀,然后磨成豌豆浆,沉淀一定时间后,用开水搅拌,最后放入容器中冷却、凝固。

豌豆凉粉的吃法颇为讲究,首先是要将豌豆凉粉打成片,厚薄要适中,厚了与佐料不能很好的融合,薄了拌的时候易碎,所以对刀功很有要求。

新鲜出炉的豌豆凉粉口感绵软,吃一块进去,齿颊间溢满了豌豆特有的清香,再配以各种佐料,麻辣爽口,令人垂涎欲滴。

橡子凉粉

橡子凉粉,采用橡树果实,经去壳、晾晒、浸泡脱涩、碾磨等多道工序制成鲜凉粉,凉拌即食,美味可口。

鲜凉粉晒干后久储不虫蛀变质,食用前加热水浸泡半小时,可烧、可焖、可炖、可炒、可涮火锅、爽滑筋道,入口难忘。

米凉粉

米凉粉润滑鲜嫩、酸辣可口。它是用大米淘洗浸泡后加水磨成米浆,然后加碱熬制,冷却,形成块状“豆腐”即成。

食用时切成小片放入凉水中再捞出,盛入容器后,将切好的大头菜、盐菜、酥黄豆、酥花生、葱花等适合个人味口的不同佐料末与汤汁放于米豆腐上即可。

伤心凉粉

伤心凉粉,物如其名,一吃就会流泪。凉粉有两种,主料是豌豆做的米**的凉粉,还有一种是土豆粉或者大米粉做的白色的凉粉。

白凉粉口感爽滑,**豌豆凉粉更多了绵绵的味道。凉粉佐料有醋、味精、葱花、老抽、蒜泥、白酱油、花椒粉、五香粉、郫县豆瓣、芹菜、豆鼓卤、红油辣椒、芽菜粒、花椒粉等,平均一碗凉粉大概13种以上的调料。道地的伤心凉粉上餐时是用大竹编簸箕端上桌的,十分特别。

煮凉粉

嫩滑乳白的凉粉被刀切成晶莹的方块,在散发着袅娜烟气的锅里冒煮一下,精神拌擞地放入到已有些古董气息的陶碗里,迎头撒下绿色的葱,黑色的花椒末,红色的鲜辣椒酱,白色的蒜泥再浇上几滴泛着清香气息的**菜籽油,看着在热气与芳香之中,油慢慢地洇入到佐料与凉粉之间的隙缝里,然后,散发着奇异香味的酱油和醋扑面而来,特殊的佐料加上热气腾腾凉粉,每次都吃得直呼过瘾。

 
友情链接
鄂ICP备19019357号-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