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动机可以分为社会导向、个人成就和(资源驱动)三类。
创业动机是创业者愿意冒各种风险去创立新的企业的激励因素。这些因素中最普遍的是独立性,即不愿意为别人工作。促使创业的其他动力往往随性别和国家的不同而有差异。对男性创业创业管理商业计划者而言,金钱是第二位的激励因素。
对女性创业者而言,工作的满意度、成就感、抓住个人的发展机遇和金钱则依次是她们着手创立自己企业的激励因素。这些第二层次的创业动机部分反映了创业者的工作和家庭境遇以及社会角色偶像。
不同学历的创业者创业动机存在显著差异。学历高的创业者更多是机会型创业,趋向于为了开创事业的追求,把创业当作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对待;学历低的创业者以生存型创业类型为主导,更趋向于希望致富或为了生存的需要。
当前,我国的大学生就业形势相当严峻,一方面表现为需求不足,另外一方面表现为大学毕业生的工资待遇降低。在这种情况之下,为了找到一份自己满意的工作,有一部分大学生也开始了创业。
创业导向是一种态度或意愿,往往表现为创业者特质、组织文化、组织激励。
从分析层面来看,只有清晰地认定分析单位,才能防止将某种分析单位导出的结果归属于另一类分析单位的错误发生,但部分创业导向的研究并未明确研究聚焦的主要对象和边界;从创业导向的内涵来看,研究术语不一,大量描述已建组织创业现象的研究以其他形式出现,混淆甚至减缓了创业导向研究的进程娜;创业导向的维度也存在众说纷纭的状况。
过去学者对公司层面的创业导向使用的术语不一,比如Entrepreneurship、Corporate Entrepreneurship、Entrepreneurial Posture、Entrepreneurial Strategic Posture、Entrepreneurial Orientation等。国内学者则采用创业导向、企业家精神、企业家导向等术语。
虽然术语不尽相同,但表达的意义却大同小异啊,研究问题均聚焦于已建公司创业过程的关键特征上。值得一提的是, 为了澄清术语的混淆,Lumpkin和Dess(1996)把创业精神与创业导向进行了区分。两者的差异,与Bourgeois(1980)在战略管理文献中提到的内容(Content)与程序(Process)的区别类似。
创业导向们要进入何种事业、进入策略是什么,阐述的是企业的事业范围、产品与市场及资源的部署等问题;而创业导向则是强调如何行动的层面,即导致新进入行为所引起的程序、实务与决策活动,包含管理者尝试有潜力的新技术、主动把握新产品市场机会、承担风险性的投资等。
简言之,创业精神侧重静态的组成,创业导向侧重动态的运作。创业导向是创业精神的表现过程。Miller(1983)认为,创业导向型企业参与产品市场创新,承担一定程度的风险,进行有超前性的创新,以此打击竞争者。
Stevenson和Jarillo(1990)通过多角度的阐述,较准确地表现了创业导向的具体特质:创业导向组织,不会受到自身目前资源的限制,而放弃对市场机会之追求;组织创业导向的水平与组织内员工的态度相关;
创业导向的强度与组织是否鼓励员工追求市场机会、是否培养员工如何追求市场机会以及是否依据员工追求市场机会的结果给予报酬三方面的行动密切相关,同时也与组织是否尽量减少员工因追求市场机会失败而产生的负面结果正相关;
重视正式与非正式网络运作的组织,通过网络运作过程中资源的重新分配与分享,表现出了较高程度的组织创业导向。
本文认为,创业导向是创业组织解决问题与响应环境变化的一系列相关活动在管理实务上的具体表征。创业导向的企业能自主行动,具备创新和风险承担的态度,面对竞争对手时积极应战,面临市场机会时超前行动。企业追求机会所表现出的创业导向,驱使企业的事业得以扩张,技术得以进步,财富由此被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