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制定合理的消毒程序
①流动媒介物和场区消毒病禽,被污染的垫草、地面,有病原体的尘埃,病禽接触过的饲料、饮水,以及人、鼠、昆虫、运输工具等都有可能将疫病传入养禽场。因此,养禽场的消毒要求非常严格而周密,否则容易造成疫病的发生和流行。人员及运载工具的消毒:由于人的活动,各种交通运载工具来往于不同养禽场之间,有可能带来有污染的灰尘而将病原体带入养禽场,是特别危险的因素。因此,养禽场应有很好的隔离条件,并有一个生物安全系统。养禽场建有围墙,并且只有一个用于车辆和人员进出的控制入口。主要通道必须设置消毒池,消毒池的长度为进出车辆车轮2个周长以上,消毒池上方最好建顶棚,防止日晒雨淋。消毒液可用消毒时间长的复合酚消毒剂或3%~5%氢氧化钠溶液,每周更换2~3次。每栋禽舍的门前要设置脚踏消毒池,消毒液每天更换1次。有条件的还要在生产区出入口处设置喷雾消毒装置,喷雾消毒液可采用1∶1000的氯制剂。原则上不接待任何来访者,场内人员不得随意进出场区。对许可出入场区的一切人员、运载工具必须进行消毒并记录在案。工作人员进入禽舍必须要淋浴,换上清洁消毒好的工作衣帽。工作服不准穿出生产区,饲养期间应定期更换清洗,清洗后的工作服要用太阳光照射消毒或熏蒸消毒。工作人员的手用肥皂洗净后,浸于洗必泰或新洁尔灭等消毒液内3~5分钟,清水冲洗后抹干。然后,穿上生产区的水鞋或其他专用鞋,通过脚踏消毒池进入生产区。蛋箱、料车等运载工具频繁出入禽舍,必须事先洗刷干燥后,再进行熏蒸消毒备用。舍内工具固定,不得互相串用。其他非生产性用品,一律不能带入生产区内。养禽场环境卫生消毒:在生产过程中保持内外环境的清洁非常重要,清洁是发挥良好消毒作用的基础。养禽场区要求无杂草、垃圾。场区净、污道分开,运雏车和饲料车等走净道,病死禽及粪便等走污道,远离禽舍进行无害化处理。道路硬化,两旁有排水沟;沟底硬化,不积水,排水方向从清洁区流向污染区。平时应做好场区环境卫生工作,经常使用高压水清洗,每月对场区道路、水泥地面、排水沟等区域,用3%~5%氢氧化钠溶液、千毒除消毒液(1∶1000倍稀释)等进行4~5次的喷洒消毒,育雏期间最好每天消毒1次。清洁鸡舍后,向墙面和地面喷洒杀虫剂消灭昆虫。在老鼠洞和其出没的地方投放毒鼠药消灭老鼠。
②禽舍消毒养禽场实行“全进全出”制度,每栋禽舍全群移出后,在进新雏前,必须对禽舍及用具进行全面彻底的严格消毒,确保新雏群的最佳生长条件。禽舍的全面消毒包括禽舍排空、清扫、洗净、消毒、干燥、再消毒、再干燥、进雏前几天最后消毒等。在家禽出栏后,要先用3%~5%氢氧化钠溶液或常规消毒液进行1次喷洒消毒,如果有寄生虫,必须加用杀虫剂,主要目的是防止粪便、飞羽和粉尘等污染舍区环境。移出育雏设备(饲料器、饮水器等),在一个专门的清洁区对它们进行清洗消毒。对排风扇、通风口、天花板、横梁、吊架、墙壁等部位的积垢进行清扫,然后清除所有垫料、粪肥,清除的污物集中处理。经过清扫后,用动力喷雾器或高压水枪由上到下、由内向外冲洗干净。对较脏的地方,可先进行人工刮除,要注意对角落、缝隙、设施背面的冲洗,做到不留死角,真正达到清洁。禽舍经彻底洗净干燥,再经过必要的检修维护后,即可进行消毒。首先用2%氢氧化钠溶液或5%甲醛溶液喷洒消毒。24小时后用高压水枪冲洗,干燥后再用千毒除或菌毒敌喷雾消毒1次。为了提高消毒效果,一般要求使用2种以上不同类型的消毒药进行至少3次的消毒(建议消毒顺序:甲醛—氯制剂—复合碘制剂—熏蒸)。喷雾消毒要使消毒对象表面至湿润挂水珠,最后一次最好把所有用具放入禽舍再进行密闭熏蒸消毒。熏蒸消毒一般每立方米的禽舍空间,使用福尔马林42毫升、高锰酸钾21克、水21毫升,先将水倒入耐腐蚀的容器内,加入高锰酸钾搅拌均匀,再加入福尔马林,人即离开。门窗密闭24小时后,打开门窗通风换气2日以上,散尽余气后方可使用。饲料饮水器、供热及通风设施、笼养禽舍的一些特殊设备很难彻底清洗和消毒,必须完全剔除残料、粪便、皮屑和羽毛等有机物,再用压力泵冲洗消毒。更衣间设备也应彻底清洗消毒。在完成所有清洁和消毒步骤后,开始不少于2周的空舍时间。进雏前5~6日对禽舍的地面、墙壁用2%氢氧化钠溶液彻底喷洒。24小时后用清水冲刷干净再用常规消毒液进行喷雾消毒。在进雏前2日,将舍温提到33℃以上,相对湿度65%~70%。进雏前1日禽舍温度升至38℃,保持14小时以上,并用3%~5%氢氧化钠溶液拖地,有利于杀灭马立克氏病病毒。
③带禽消毒A.带禽消毒的作用病原体会通过空气、饲料、饮水、用具或人体等进人禽舍,带禽消毒就是对禽舍内的一切物品及禽体、空间用一定浓度的消毒液进行喷洒或熏蒸消毒,以清除鸡舍内的多种病原微生物,阻止其在舍内积累。并能有效降低禽舍空气中浮游的尘埃,避免家禽呼吸道疾病的发生.确保禽群健康。它是当代集约化养禽综合防疫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控制禽舍内环境污染和疫病传播的有效手段之一。实践证明,坚持每日或隔日对禽群进行喷雾消毒可以大大减轻疫病的发生,在夏季并有降温的作用。B.消毒剂的选择与科学配制带禽消毒须慎重选药,要求对人和禽的吸入毒性、刺激性、皮肤吸收性小,不会侵入并残留在肉和蛋中,对金属、塑料制品的腐蚀性小或无腐蚀性。养禽场常选用0.3%过氧乙酸、0.1%次氯酸钠、千毒除、菌毒敌、百毒杀等。消毒剂稀释后稳定性变差,不宜久存,应现用现配,一次用完。配制消毒药液应选择杂质较少的深井水或自来水,寒冷季节水温要高一些,以防水分蒸发引起家禽受凉而患病;炎热季节水温要低一些并选在气温最高时,以便消毒同时起到防暑降温的作用。喷雾用药物的浓度要均匀,必须由兽医人员按说明规定配制,对不易溶于水的药应充分搅拌使其溶解。有条件的养禽场可进行消毒效果检测,以确定合理的浓度。C.带禽消毒的方法带禽消毒的着眼点不应限于家禽的体表,而应包括整个家禽所在的空间和环境,否则就不能对部分疫病取得较好的控制。先对带禽舍环境进行彻底的清洁,以提高消毒效果和节约药物的用量。消毒器械一般选用高压动力喷雾器或背负式手摇喷雾器,将喷头高举空中,喷嘴向上以画圆圈方式先内后外逐步喷洒,使药液如雾一样缓慢下落。要喷到墙壁、屋顶、地面,以均匀湿润和禽体表稍湿为宜,不得直喷禽体。喷出的雾粒直径应控制在80~120微米,不要小于50微米。雾粒过大易造成喷雾不均匀和禽舍太潮湿,且在空中下降速度太快,与空气中的病原微生物、尘埃接触不充分,起不到消毒空气的作用;雾粒太小则易被家禽吸入肺泡,引起肺水肿,甚至诱发呼吸道病。同时,必须与通风换气措施配合起来。带禽消毒在无疫情时可每周进行2~3次,夏季热应激或疫病多发时,可每天1次,雏禽太小不宜带禽喷雾消毒,1周龄后方可进行带禽消毒。喷雾量应根据畜禽舍的构造、地面状况、气象条件适当增减,一般按50~80毫升/米3计算。对于雏禽来说,还应从2周龄起至育雏结束,每周用30%过氧乙酸熏蒸消毒1~2次,每次20~30分钟。
④饮水消毒家禽饮水应清洁无毒、无病原菌,符合人的饮用水标准。生产中要使用干净的自来水或深井水。但进入禽舍后,由于暴露在空气中,舍内空气、粉尘、饲料中的细菌可对饮用水造成污染。病禽可通过饮水系统将病原体传给健康者,从而引发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疾病。可见饮水是禽群疾病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如果在饮水中加入适量的消毒药物则可以杀死水中带有的病原体,这就是饮水消毒。临床上常见的饮水消毒剂多为氯制剂、碘制剂和复合季铵盐类等。消毒药可以直接加入蓄水池或水箱中,用药量应以最远端饮水器或水槽中的有效浓度达到该类消毒药的最适饮水浓度为宜。家禽喝的是经过消毒的水,而不是喝的消毒药水,任意加大水中消毒药物的浓度或长期饮用,除可引起急性中毒外,还可杀死或抑制肠道内的正常菌群,影响饲料的消化吸收,对家禽健康造成危害。另外影响疫苗的防疫效果。饮水消毒应该是预防性的,而不是治疗性的,因而消毒剂饮水要谨慎行事。
(2)消毒注意事项
①熏蒸消毒禽舍时,舍内温度保持在18~28℃,空气中的相对湿度达到70%以上才能很好地起到消毒作用。盛装药品的容器应耐热、耐腐蚀,容积应不小于福尔马林和水总容积的3倍,以免福尔马林沸腾时溢出灼伤人。
②根据不同消毒药物的消毒作用、特性、成分、原理、使用方法,及消毒对象、目的、疫病种类,选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消毒剂按一定的时间交替使用,使各种消毒剂的作用优势互补,确保消毒效果。
③在活疫苗免疫接种前后3日内,或饮水中加入其他有配伍禁忌的药物时,应暂停带禽消毒,以防影响免疫或治疗效果。带禽消毒时间最好固定,且应在暗光下进行,以防应激。
④消毒操作人员要佩戴防护用品,以免消毒药物刺激眼、手、皮肤及黏膜等。同时,也应注意避免消毒药物伤害禽群及物品,严禁把氢氧化钠溶液作带禽喷雾消毒使用。
本条内容来源于:中国农业出版社《西藏农牧业科技发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