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睡眠医学学会EEG睡眠分期

核心提示美国睡眠医学学会EEG睡眠分期 睡眠是一动态过程,非快速眼动期(NREM)期与快速眼动期(REM)期交替出现。NREM期睡眠时间约占75%-80%,REM期睡眠时间约占20%-25%。 一、美国睡眠医学学会(AASM)脑电睡眠分期AA

美国睡眠医学学会EEG睡眠分期

睡眠是一动态过程,非快速眼动期(NREM)期与快速眼动期(REM)期交替出现。NREM期睡眠时间约占75%-80%,REM期睡眠时间约占20%-25%。

一、美国睡眠医学学会(AASM)脑电睡眠分期

AASM睡眠主要分为以下5期

睡眠主要分为以下 5 期(成年人)

W期——清醒期(Wakefulness)

N1期睡眠——非快速眼动1期(NREM1)

N2期睡眠——非快速眼动2期(NREM2)

N3期睡眠——非快速眼动3期(NREM3)

R期睡眠——快速眼动期(REM)

其中, 儿童睡眠分为 6期 ,在以上成人5期的基础上,还有:

N期睡眠——非快速眼动期(NREM)

二、各期脑电波形详解

α节律波:W期闭眼状态

? α波: 频率8~13Hz,主要见于安静清醒闭眼状态下和REM?期,N1期占<>。睁眼时消失,REM期较清醒期频率慢1~2Hz无振幅和形态标准,往往表现渐增渐减状。老年人 频率和振幅降低。亦见于嗜睡状态,某些重症OSAHS或重症左心功能不全患者可能整夜PSG大部分时间表现为低频α波。主要在枕区。

β波:W期睁眼状态

? β波: 主要见于清醒期睁眼状态,频率>13Hz的低电位波,无振幅和形态标准。有时也出现在N2?睡眠期,服用安眠药后出现较多。

顶尖波:N1期

外形尖锐,与背景明显区别,主要见于N1睡眠期后期,常与θ波毗邻。无振幅和形态标准,时间一般<>秒,中央部。

θ波:N1期后期

主要见于N1期后期,频率4~7Hz,一般无振幅及形态标准,但波幅通常>50uV,有时(尤其在幼儿及青少年)为短阵高电压波,需与癫痫波鉴别,有学者称为良性癫痫样睡眠移行波(BETS)。中央部位明显。

纺锤波(梭形波):N2期

? 外形规则,频率为11~16Hz(最常见12~14Hz)成串出现的明显可辨的波形,持续时间≥?0.5秒,波幅<>主要在N2,N3睡眠期,为N2期的特征性脑电波,通常以中央区导联记录的波幅最大。服用安定类药物患者纺锤波出现明显增多。

K复合波:N2期

? K复合波: N2期特征性脑电波,无频率标准,从背景脱颖而出。为一个清晰可辨的陡峭负向负向波(向上)之后紧接着一个正向波(向下),凸显在背景EEG中,持续时间≥0.5秒。K复合波通常在额部脑电导联记录最明显,N2、N3期出现。还可作为睡眠期间脑对外界(声音)或内部刺激(呼吸暂停)的反应出现K复合波结束后1秒内出现α波,此时称为觉醒相关K复合波。与K复合波相关的觉醒,其发生的始点与K复合波截止点间不能大于1s。

低频δ慢波:N3期或N4期

? δ波(慢波睡眠): 低频率(范围0.5~2Hz),高波幅(≥75uV),在整个额区可监测到。N2期睡眠<>,N3期睡眠δ波占20%-50%,4期δ波占50%以上。

锯齿波:REM期

? 锯齿波: 序列陡峭波浪或三角状波形,类似锯齿状,频率为2~6Hz,阵发出现,本质上为θ波,<>常出现在阵发性快速眼动波之前。

? 低电压混合频率波: 不高于10μV的节律性波?以及不高于20μV的单个波。?

三、AASM睡眠各期判读标准

睡眠分期基本原则

? 基本规则包括:

1.应用逐屏分期方法,每30秒为一屏,整个睡眠时段(由关灯至开灯)相继顺序的每屏评分。在整个分析过程中保持相同屏距。

2.不允许将相邻两屏的部分结合组成一个新屏。

3.如一屏中出现2个或多个睡眠期并存于同一记录帧,哪期所占的比例最大判定为哪一期。

4.如一屏中无出现任何睡眠特征,要根据前一/数屏及后一/数屏的睡眠情况判读。

W期(清醒状态)判读标准

一、定义

清醒状态下,有两种主要脑电图表现:

1.低电压(10~30uV)混合波,频率16~25Hz。

2.α波,频率8~13Hz,电压20~40uV。患者处于松弛状态、闭眼时α波最多见。眼球运动次数多少不定;肌电活动根据不同松弛状态而幅度不一。

α节律: 连串正弦形8~13Hz脑电波,于闭眼时在枕部录取,睁眼时减弱。

二、规则

?1、当枕部脑电波为α节律且占屏>50%时,判读为W期。

?2、如无清析可见的α节律,任何以下情况出现可判读为W期:

1)眨眼时共轭垂直眼动波: 清醒期睁眼或闭眼时导致的频率为0.5~2Hz的眨眼动作的共轭垂直眼动波。

2)阅读眼球运动: 阅读时出现,由周期性慢相眼动和随后反向快相眼动组成的序列共轭眼动波。

3)快速眼动: 不规则的共轭快速眼球运动(不规律,呈尖峰状,眼动波初始达峰时间0.5秒),伴有正常或偏高肌电张力。

快速眼动是R期的睡眠特征,但也可见于清醒状态睁眼扫视周围环境时。

N1期睡眠判读标准判

一、定义

睡眠起始:指第一帧判读为非W期的任何睡眠期第一帧的起始。

N1期睡眠是由W期过渡其它睡眠的阶段,或睡眠期间出现体动后的过渡阶段。初期可出现慢速眼球运动,后期可出现不规则的高波幅皮质锐波(顶尖波,电压50~75uV)。肌电活动幅度不一,通常较W期时低。

二、规则

? 1、如有α节律者,当α波逐渐减弱,所占比例降至整屏的50%以下,并被低波幅、混合频率波活动取代时,即判读为N1期。

2、如无清晰可见的α波时,出现以下任何现象即可判读为N1期:

1)低波幅混合频率活动: 脑电波在4~7Hz范围,较W期脑电背景频率减慢≥1Hz的脑电波。

2)顶尖波(V波): 波形尖锐陡峭的高波幅负向脑波,持续时间0.5秒,在中央区最大最明显。

3)缓慢眼球运动: 共轭,相对规律,呈正旋波,初始达峰时间>0.5秒。?

N2期睡眠判读标准判

一、定义

N2期特征是出现睡眠纺锤波(睡眠梭形波)和/或非觉醒相关的K复合波。

二、规则

1、当在一屏前半段或在前一屏后半段出现≥1个纺锤波或≥1个非觉醒相关的K复合波,该屏便应判为N2期。(非觉醒相关K复合波:K复合波出现后1秒内并无觉醒出现)

2、纺锤波或非觉醒相关K复合波出现后一段低波幅、混合频率脑电波,应判为N2期。

3、通常无眼球运动,但慢速眼球运动亦可持续出现。

4、肌电活动幅度不一,通常较W期时低。

N2期睡眠完结

1.转为W期、N3期或R期。

2.出现觉醒后应判读为N1期,直至纺锤波或非觉醒相关K复合波再出现。

3.一次大体动后紧接着出现随缓慢眼球运动和低波幅混合频率EEG脑电波,无睡眠纺锤波或非觉醒相关K复合波出现(大体动之后记录帧应该判为N1期;如果没有缓慢眼球运动应判读为N2期)。

N3期睡眠判读标准判

一、定义

N3期特征是出现N3期睡眠?δ波(慢波睡眠)。

二、规则

1、在额部导联量度的高波幅(>75uV)、低频率δ波(0.5~2Hz)占一屏≥20%,应判为N3期,不用考虑年龄因素。

2、纺锤波可持续出现。

3、无眼球运动。

4、肌电活动幅度不一,通常较W期时低。 ?

R期睡眠(快速眼动期睡眠)判定标准

一、定义

低波幅、混合频率脑电波,表现为低电压的θ波(3~7Hz)及低频α波(较W期时的α波慢1~2Hz),间有典型锯齿波出现。可见快速眼球运动,肌电活动幅度较NR睡眠期显著减弱至近乎平坦(整夜最低)。

二、规则

当以下现象同时出现时即可判为R期睡眠:

1.低波幅、混合频率脑电波

2.低肌电活动幅度

3.可见快速眼球运动

R期睡眠持续判读规则:

一屏或多屏R期睡眠后,其后连续数帧无快速眼球运动,此时如果脑电波持续显示为低波幅、混合频率活动,无觉醒相关K复合波或纺锤波出现,并且持续低肌电张力活动幅度,即使没有出现快速眼球运动,仍应继续判读为R期。

R期睡眠的完结:

1.过渡至W期或N3期

2.肌电活动幅度增大,符号N1期准则。

3.出现觉醒后脑电为低波幅、混合频率及出现慢速眼球运动(判为N1期)。

(如没有出现慢速眼球运动、肌电活动幅度维持低水平,应继续判为R期)

4.在大型身体运动后紧接出现慢速眼球运动及低波幅、混合频率脑电,没有纺锤波或觉醒相关K复合波,应判为N1期。

(如果没有出现慢速眼球运动、肌电活动幅度维持低水平,应继续判为R期)

5.一个或更多纺锤波或非觉醒相关K复合波在一屏的前半段出现,即使肌电活动幅度维持低水平,该屏都应判为N2期。

N2期/R期睡眠的混合

1.在明确N2期与明确R期之间的睡眠时段,肌电活动波幅于一屏前半段显著降低至近乎平坦。即使没有快速眼球运动,以下现象同时出现时该屏应判为R期:

a.没有纺锤波

b.没有非觉醒相关K复合波

2.在明确N2期与明确R期之间的睡眠是时段,肌电活动波幅于一屏前半段显著降低至近乎平坦。以下现象同时出现时该屏应判为N2期:

a.纺锤波或非觉醒相关K复合波出现

b.没有快速眼球运动

3.在明确N2期(肌电活动波幅近乎平坦)与明确R期(肌电活动波幅再无下降)之间的睡眠时段,即使没有快速眼球运动,以下现象同时出现时该屏应判为R期:

a.没有纺锤波

b.没有非觉醒相关K复合波

大型身体运动

? 超过半屏的脑电记录被运动及肌电伪迹干扰至模糊不清而无法辨认睡眠期。

判读标准:

1.如α节律在该屏中出现(即使15秒),判读为W期。

2.如无α节律节律出现,但前屏或后屏被判读为W期,则该屏亦判为W期。

3.其它情况下,此帧睡眠分期判读与随后一屏的判读相同。

 
友情链接
鄂ICP备19019357号-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