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操作名称 4 超短波疗法的适应证 5 超短波疗法的禁忌证 6 准备 7 方法 8 注意事项 1 拼音
chāo duǎn bō liáo fǎ
2 英文参考ultrashort wave therapy
3 操作名称超短波疗法
4 适应证超短波疗法适用于:
1.毛囊炎、疖、痈、蜂窝组织炎、丹毒、甲沟炎、指头炎、手外伤后感染、乳腺炎、淋巴结炎、静脉炎、睑缘炎、外耳道炎、中耳炎、鼻炎、鼻窦炎、咽炎、扁桃体炎、喉炎、根尖炎、冠周炎、颌面间隙感染、支气管炎、肺炎、胃炎、肠炎、肾炎、肾周围脓肿、膀胱炎、前列腺炎、盆腔炎、前庭大腺炎、化脓性关节炎、化脓性骨髓炎、术后伤口感染等软组织、五官和内脏器官的急性、亚急性炎症、慢性炎症急性发作等。
2.适用于软组织扭挫伤、肌纤维织炎、肌筋膜炎、肱骨外上髁炎、骨折愈合迟缓、伤口愈合迟缓、面神经炎、周围神经损伤、坐骨神经痛、支气管哮喘、胃十二指肠溃疡、颈椎病、腰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骨性关节炎、急性肾功能衰竭等。
3.高热疗法与放疗、化疗综合治疗适用于恶性肿瘤,与短波高热疗法相同。
5 禁忌证恶性肿瘤(高热治疗时除外)、出血倾向、局部金属异物、装有心脏起搏器、心肺功能不全、颅内压增高、青光眼、妊娠、活动性结核。
6 准备超短波治疗仪能输出波长7.7m、频率38.96MHz,波长7.37m、频率40.68MHz或波长6m、频率50MHz的超高频电场。
1.常规治疗仪
(1)小功率治疗仪:功率50~80W,附有不同大小的圆形电容电极。
(2)大功率治疗仪:功率200~300W,附有不同大小的圆形或矩形电容电极,仪器均带有连接治疗仪与电极的电缆。
各治疗仪均附有毡垫、氖光灯管等,其他用品有棉垫、毛巾、沙袋等。
2.脉冲治疗仪? 峰值功率1~10kW,平均功率100W,附有不同大小的圆形或矩形电容电极、毡垫、氖光灯管等,用于非热效应治疗。治疗仪常也能输出连续超短波。
3.高热治疗仪? 功率1.5kW,附有不同直径的圆形电容电极,氖光灯管等。有的治疗仪附有冷却皮肤的水袋或循环水冷却系统、测温监控系统。
4.要向患者说明治疗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以充分取得患者的合作。
7 方法1.治疗前患者除去身上的金属物品,取舒适 *** ,治疗部位可不 *** 。高热治疗时则需 *** 治疗部位。
2.选用治疗需用的电极,采用电容场法治疗,电极放置的方法不同。
(1)对置法:
①两个电容电极相对放置,两电极间的距离不应小于一个电极的直径。②电极应与治疗部位皮肤表面平行。如不平行,成为斜对置则两电极靠近处易于形成短路,影响作用的深度和均匀度。③电极与皮肤之间应保持一定的间隙。两电极下的皮肤间隙相等时,作用较均匀,否则间隙小的一侧作用较强。④两个对置的电极等大时作用较均匀,否则作用将集中于小电极一侧。⑤治疗部位表面凹凸不平时应稍加大电极下的皮肤间隙,以免集中作用于隆突处,易致烧伤。⑥两条肢体同时治疗时,应在两肢体骨突(如:膝、踝内侧)接近处垫以衬垫,以免该处烧伤。⑦高热治疗需要冷却皮肤时将冷却水袋置于治疗部位皮肤上,使电极紧贴水袋。有水循环系统时,应保持水循环流动,并且安放好测温元件。
(2)并置法:
①两个电容电极并列放置,两电极间的距离不应超过电极直径以免使作用分散。但两电极间距小于3cm时,易于形成短路,影响作用深度。②两电极下的皮肤间隙不宜过大,以免影响作用深度。
(3)单极法:治疗时只使用一个电极,一般只用于小功率治疗仪,而且另一个不使用的电极应远离而且相背而置,否则会使电力线大量散发至四周空间,易造成电磁污染。
3.检查治疗仪的各开关、旋钮是否在合适的位置,电流输出是否在零位,电极的电缆插头是否牢固插在输出孔内,接通电源,治疗仪预热1~3min。
4.将治疗仪接通“高压”,调节输出钮至“治疗”档,再调节“谐振”钮,使仪器工作达到谐振状态,此时电流表指针上升至最高点,氖光灯测试示亮度最大。高热治疗恶性肿瘤时应在治疗开始5min内达到治疗要求的温度。
5.治疗剂量的分级与短波疗法相同。应按照治疗仪的输出功率、病灶部位的深度与患者温热感的程度,调整治疗电极与皮肤的间隙来达到治疗剂量的要求。微热量治疗时小功率治疗仪浅作用时电极、皮肤间隙为0.5~1cm,深作用时为2~3cm;大功率治疗仪浅作用时电极、皮肤间隙为3~4cm,深作用时为5~6cm。无热量或温热量治疗时应适当加大或减小电极皮肤间隙。不得仅按治疗仪的电表读数或氖光灯的亮度来划分、调节治疗剂量,不得用失谐法来调节治疗剂量。
6.治疗过程中,应注意询问患者的感觉,高热治疗时注意温度监测记录,以便及时调节输出。如患者感觉过热、烫痛,应中止治疗,检查治疗部位有否烧伤,如有烧伤应及时处理。
7.一般每次治疗10~15min。
(1)急性炎症早期、水肿严重时应用无热量5~8~10min,水肿减轻时改用微热量,每次8~l2min。
(2)亚急性炎症一般用微热量,每次10~15min。
(3)慢性炎症和其他疾病一般用微热量或温热量,每次15~20min。
(4)急性肾功能衰竭用温热量,30~40~60min。
(5)恶性肿瘤用热量,40~60min。
8.治疗完毕,将治疗仪输出调回零位,关闭高压与电源,停止冷却水循环,从患者身上取下冷却水袋、测温元件与电极。
9.一般治疗1次/1~2d,10~15~20次为一疗程。急性炎症1~2次/d,5~10次。急性肾功能衰竭治疗1~2次/d,5~10次为一疗程。肿瘤热疗每周1~2次,10~15次为一疗程,与放疗、化疗同步。
8 注意事项1.脂肪层厚的部位进行电容场法Ⅳ级(热量)剂量治疗时,有的患者会出现因脂肪过热所引起的皮下痛性硬结,不必予特殊处理,停止治疗后可自行消失。
2.治疗室应铺绝缘地板,治疗仪应接地线。各种设施应符合电疗安全技术要求。
3.患者应在木床和木椅上治疗。如遇特殊情况需在金属床上治疗时,应避免治疗仪、电缆、电极与金属床相接触,电缆、电极下方垫以棉被或橡胶布。
4.治疗前检查治疗仪各部件能否正常工作,电缆电极是否完好无损,电极插头是否牢固,不得使用破损有故障的治疗仪与附件。
5.治疗过程中,患者不得任意挪动 *** 或触摸金属物。
6.治疗中避免治疗仪的两根输出电缆相搭或交叉、打圈,间距不宜小于治疗仪输出插孔的距离,以免形成短路、损坏电缆并减弱治疗剂量。电缆也不得直接搭在患者身上,以免引起烫伤。
7.头面、眼、睾丸部位,尤其在婴幼儿,不得进行温热量与热量治疗。
8.感觉障碍与血液循环障碍的部位治疗时,不应依靠患者的主诉来调节剂量,谨防过热烧伤。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操作名称 4 适应症 5 禁忌症 6 操作方法 7 常用方法举例 8 注意事项 1 拼音
chāo duǎn bō diàn liáo fǎ
2 英文参考ultrashort wave therapy
3 操作名称超短波电疗法
4 适应症支气管炎、肺炎、胸膜炎、高血压病、胆囊炎、肠炎、肾炎、肾功能衰竭,扭伤、骨髓炎、静脉炎、疖、痈、脓肿、瘭疽、神经炎、神经痛、神经损伤、丹毒、蜂窝织炎、乳腺炎、冻伤、前列腺炎、盆腔炎、麦粒肿、外耳道炎、中耳炎、鼻窦炎、牙周炎、胆道蛔虫等。
5 禁忌症出血倾向、恶性肿瘤、孕妇、植有心脏起搏器者禁用。心血管系统代偿功能不全者慎用。
6 操作方法
1.按医嘱选好电极,电极种类及常用方法与短波治疗相同。电极与皮肤距离(间隙)一般为1~6cm,可根据需要调节。2极间距以大于电极半径为宜。
2.检查治疗机各机钮是否在零位,接通电源,待灯丝加热3—5min,再调至“治疗”档。调节调谐机钮达到谐振状态。
3.治疗剂量一般分无温量、微温量、温热量及热量。主要根据患者感觉,辅以氖灯亮度及电流表读数等区分之。如须增减时,可调节输出机钮。不得用失谐来调节剂量大小。
4.治疗中应经常询问、观察患者反应,如诉过热或头晕、心慌等不适时,应即停止治疗,进行必要的检查与处理。
5.每次治疗时间一般为8~15min,每日或隔日1次,10~20次为1疗程。
6.脉冲超短波的操作方法基本同超短波电疗法。
7 常用方法举例1.鼻窦区治疗法? 将2直径4cm的圆形电极,并置于相应的鼻窦区,间隙1cm。
2.肺部治疗法? 将2个直径14~16cm的圆形电极(或相应大小的板形电极),分别置于患侧胸廓的前面和后面,间隙3~4cm。
8 注意事项小儿头部慎用对置法,大功率治疗机宜少用单极法。
1.治疗时必须用木制床椅,踏板电极必须与地绝缘良好。治疗中患者不可接触金属物品,他人亦不可触及患者或电极。治疗部位皮肤破损或其附近有金属异物时不宜治疗。并置法治疗时,2极板间距不能小于 1极板之横径。2电极不得相碰,以防短路损坏机器。治疗中避免导线交叉、互碰或接触患者。为防止发生烧伤必须注意:①电极板的边缘和转角要圆钝;②电极板要与皮肤密贴均匀;③电极板固定要妥善,不可过紧或过松;④患者不得移动 *** ;⑤患者如感过热、灼痛,应立即自行切断电源,并告知工作人员妥善处理。
2.治疗部位及其附近有金属异物时应慎用。治疗部位如有汗水或敷料上分泌物较多时,应予擦干或更换敷料后再做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