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肉适量,都说做回锅肉这道菜,三线肉是最好的,其实平时我更喜欢瘦肉多点的,因为我不爱吃肥肉。做菜的分量要看吃饭人的多少,大家自己掌握就好。
配菜:青椒。其实可以做回锅肉的配菜很多,比如:洋葱、白菜、蒜苗,藕片等等,感觉这道菜好百搭(汗)。今天我用的是最长搭配的青椒,味道不错,颜色也好看。调料:姜、蒜、盐、花椒、豆瓣、酱油老抽、糖、鸡精(味精)适量。
1、猪肉洗净,加水,放入几粒花椒和几片姜一起煮,煮至筷子能穿透肉皮,就可捞出来了。加花椒和姜,既可以去除猪肉的腥味 又能让香味融入肉里。(提示:买肉的时候一定要烧肉皮,这样肉皮才能煮熟,不然肉皮是煮不熟的。如果在超市买肉,那是不会帮你烧肉的,拿回来把锅烧热,把肉皮自己烫一下,尽量多烫一下,再洗净了煮。)
2、煮肉的时候可以准备配菜和调料。青椒切块,姜、蒜切片备用,同时准备好其他调料,以免等会儿手忙脚乱的。
3、切肉。肉煮好捞出,就可以切片了,这可要考刀工了,肉片要薄一点,吃起来才入味而不腻。(不过我的刀工也不咋滴,将将就就)
4、爆肉。准备工作都做好了,开火炒肉。首先要在锅里倒一点油,把锅浇一下,等会炒肉才不那么粘锅。烧热后,放入肉翻炒,爆油。喜欢吃干点的,多爆一下油,我平时都会炒得干点,直到变色了才捞起来。如果喜欢肥点的,少炒一会就捞出来。
5、炒料。接下来就是炒佐料了,首先放入花椒、豆瓣、姜、蒜,翻炒一下,倒一点老抽,加一点糖,再把肉放回锅中翻炒,这就是“回锅肉”中“回锅”的来历吧。
6、放入配菜青椒,翻炒,青椒稍有变色即可,最后放入适量盐和鸡精(味精)就可以起锅了。(因为之前有放豆瓣,因此盐要少一点,家里没有用味精,平时做菜都用的鸡精,大家也可以用味精,但都要少放一点,健康一些。)
一道地道的回锅肉就搞定了,这也是我们重庆人最常吃的家常菜。每每下班,在菜市场挑一块肉,捡上几个青椒,回家做一盘回锅肉,和家人分享,这就是家的味道。当然,这样简单又美味的菜,怎么可能不跟朋友分享,家里来了客人,自然也是要做一道回锅肉,露一下手艺的。即便吃过无数次的回锅肉,依然觉得,这才是家宴必不可少的佳肴美味。
回锅肉的正确做法
回锅肉的做法如下:
食材:前腿肉。
辅料:大葱、生姜、花椒、蒜苗。
调料:料酒、豆豉、豆瓣酱、甜面酱、白糖。
1、开始准备食材,正宗的回锅肉要用二刀肉,一般的超市很难买到,就用前腿肉,准备一块前腿肉,用清水洗干净。
2、准备大葱一段,切成马蹄片备用。准备生姜一块,切成薄片备用。再准备一把蒜苗,清洗干净,轻轻拍几下,斜刀切成段备用,没有蒜苗的也可以用洋葱、青、红椒代替。
3、把猪肉煮一下,锅内加入清水,放入猪肉和葱、姜片,撒入一小把花椒,再倒入一点料酒去腥。水烧开以后,打去锅中的浮沫,然后转小火焖煮20分钟。把猪肉煮至七八成熟,用筷子轻轻一扎,没有血水溢出来就可以了。
4、然后把猪肉取出来,为了节省时间,放入凉水中冷却一下,正宗的回锅肉是自然冷却的。猪肉晾凉以后,切成2毫米左右的薄片,注意不要切成太厚或者太薄,太薄容易炒碎,太厚又炒不出灯盏窝儿,而且吃起来比较油腻。
5、开始烹饪,把锅烧热,加入植物油滑锅,这一步主要是为了防止炒肉片时粘锅,影响口感,然后把热油倒出来,留少许底油。把肉片放入锅中煸炒一下,炒出里面的肥油,因为用的是前腿肉,很难炒出来灯盏窝,用二刀肉,也就是屁股墩肉,就比较容易炒出灯盏窝。
6、肉片炒香,肥肉变成透明的时候,加入豆豉10克,豆瓣酱10克,翻炒几下给肉片上色,把颜色炒均匀。加入甜面酱5克,少许白糖提鲜,继续翻炒把酱料爆香,再倒入蒜苗翻炒几下,把蒜苗炒制三成熟,即可装盘上桌。
川味回锅肉的做法
原料:猪肉;青蒜苗;胡萝卜(建议加入);黑木耳(建议加入);洋葱(建议加入);
调料:糖;味精;郫县豆瓣;
1、猪肉、郫县豆瓣、青蒜苗必不可少,据说这五花肉一块,最好要后腿二刀,肥四瘦六宽三指,太肥则腻,太瘦则焦,太宽太窄都难成型;下滚水至煮泛白,六成熟就捞起备用,捞出晾凉切薄片,蒜苗切段。
2、怕油太重,干脆不放油,直接将切好的猪肉放入锅中煎熬,火候油温拿捏得当,中火把肉片熬制成一个一个的卷窝形状,俗称“灯盏窝”,拨一边儿,先下蒜姜末和洋葱,小火煸炒(这时候火不能太大,以免佐料由于火大炒胡,让其香味慢慢放出),再下剁细的郫县豆瓣,使豆瓣特有的色泽和味道深入肉中。
3、这时肉基本已经炒好了,加点糖,味精少许,放入黑木耳、胡萝卜,翻炒一会儿,再放入蒜苗,再加火小炒一下。注意,不要把蒜苗炒死了,炒生点更香!
4、装盘即可。建议加入一些胡萝卜、黑木耳、洋葱之类的配菜,黑木耳、洋葱具有消脂降低胆固醇的效果,荤素搭配也更加平衡了,另外,洋葱对整道菜的提味功效也很显著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