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路损耗计算

核心提示线损理论计算是降损节能,加强线损管理的一项重要的技术管理手段。通过理论计算可发现电能损失在电网中分布规律,通过计算分析能够暴露出管理和技术上的问题,对降损工作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能够使降损工作抓住重点,提高节能降损的效益,使线损管理更加科学

线损理论计算是降损节能,加强线损管理的一项重要的技术管理手段。通过理论计算可发现电能损失在电网中分布规律,通过计算分析能够暴露出管理和技术上的问题,对降损工作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能够使降损工作抓住重点,提高节能降损的效益,使线损管理更加科学。所以在电网的建设改造过程以及正常管理中要经常进行线损理论计算。

线损理论计算是项繁琐复杂的工作,特别是配电线路和低压线路由于分支线多、负荷量大、数据多、情况复杂,这项工作难度更大。线损理论计算的方法很多,各有特点,精度也不同。这里介绍计算比较简单、精度比较高的方法。

理论线损计算的概念

1.输电线路损耗

当负荷电流通过线路时,在线路电阻上会产生功率损耗。

(1)单一线路有功功率损失计算公式为

△P=I2R

式中△P--损失功率,W;

I--负荷电流,A;

R--导线电阻,Ω

(2)三相电力线路

线路有功损失为

△P=△PA十△PB十△PC=3I2R

(3)温度对导线电阻的影响:

导线电阻R不是恒定的,在电源频率一定的情况下,其阻值

随导线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铜铝导线电阻温度系数为a=0.004。

在有关的技术手册中给出的是20℃时的导线单位长度电阻值。但实际运行的电力线路周围的环境温度是变化的;另外;负载电流通过导线电阻时发热又使导线温度升高,所以导线中的实际电阻值,随环境、温度和负荷电流的变化而变化。为了减化计算,通常把导线电阴分为三个分量考虑: 1)基本电阻20℃时的导线电阻值R20为

R20=RL

式中R--电线电阻率,Ω/km,;

L--导线长度,km。

2)温度附加电阻Rt为

Rt=a(tP-20)R20

式中a--导线温度系数,铜、铝导线a=0.004;

tP--平均环境温度,℃。

3)负载电流附加电阻Rl为

Rl= R20

4)线路实际电阻为

R=R20+Rt+Rl

(4)线路电压降△U为

△U=U1-U2=LZ

2.配电变压器损耗(简称变损)功率△PB

配电变压器分为铁损(空载损耗)和铜损(负载损耗)两部分。铁损对某一型号变压器来说是固定的,与负载电流无关。铜损与变压器负载率的平方成正比。

配电网电能损失理论计算方法

配电网的电能损失,包括配电线路和配电变压器损失。由于配电网点多面广,结构复杂,客户用电性质不同,负载变化波动大,要起模拟真实情况,计算出某一各线路在某一时刻或某一段时间内的电能损失是很困难的。因为不仅要有详细的电网资料,还在有大量的运行资料。有些运行资料是很难取得的。另外,某一段时间的损失情况,不能真实反映长时间的损失变化,因为每个负载点的负载随时间、随季节发生变化。而且这样计算的结果只能用于事后的管理,而不能用于事前预测,所以在进行理论计算时,都要对计算方法和步骤进行简化。为简化计算,一般假设:

(1)线路总电流按每个负载点配电变压器的容量占该线路配电变压器总容量的比例,分配到各个负载点上。

(2)每个负载点的功率因数cos 相同。

这样,就能把复杂的配电线路利用线路参数计算并简化成一个等值损耗电阻。这种方法叫等值电阻法。

等值电阻计算

设:线路有m个负载点,把线路分成n个计算段,每段导线电阻分别为R1,R2,R3,…,Rn,

1.基本等值电阻Re

3.负载电流附加电阻ReT

在线路结构未发生变化时,Re、ReT、Rez三个等效电阻其值不变,就可利用一些运行参数计算线路损失。

均方根电流和平均电流的计算

利用均方根电流法计算线损,精度较高,而且方便。利用代表日线路出线端电流记录,就可计算出均方根电流IJ和平均电流IP。

在一定性质的线路中,K值有一定的变化范围。有了K值就可用IP代替IJ。IP可用线路供电量计算得出,电能损失计算

(1)线路损失功率△P(kW)

△P=3(KIP)2(Re+ReT+ReI)×10-3

如果精度要求不高,可忽略温度附加电阻ReT和负载电流附加电阻ReI。

(2)线路损失电量△W

(3)线损率

(4)配电变压器损失功率△PB

(5)配电变压器损失电量△WB

(6)变损率 B

(7)综合损失率为 + B。

另外,还有损失因数、负荷形状系数等计算方法。这些计算方法各有优缺点,但计算误差较大,这里就不再分别介绍了。

低压线路损失计算方法

低压线路的特点是错综复杂,变化多端,比高压配电线路更加复杂。有单相供电,3×3相供电,3×4相供电线路,更多的是这几种线路的组合。因此,要精确计算低压网络的损失是很困难的,一般采用近似的简化方法计算。

简单线路的损失计算

1.单相供电线路

(1)一个负荷在线路末端时:

(2)多个负荷时,并假设均匀分布:

2.3×3供电线路

(1)一个负荷点在线路末端

(2)多个负荷点,假设均匀分布且无大分支线

3.3×4相供电线路

(1)A、B、C三相负载平衡时,零线电流IO=0,计算方法同3×3相线路。

由表6-2可见,当负载不平衡度较小时,a值接近1,电能损失与平衡线路接近,可用平衡线路的计算方法计算。

4.各参数取值说明

(1)电阻R为线路总长电阻值。

(2)电流为线路首端总电流。可取平均电流和均方根电流。取平均电流时,需要用修正系数K进行修正。平均电流可实测或用电能表所计电量求得。

(3)在电网规划时,平均电流用配电变压器二次侧额定值,计算最大损耗值,这时K=1。

(4)修正系数K随电流变化而变化,变化越大,K越大;反之就小。它与负载的性质有关。

复杂线路的损失计算

0.4kV线路一般结构比较复杂。在三相四线线路中单相、三相负荷交叉混合,有较多的分支和下户线,在一个台区中又有多路出线。为便于简化,先对几种情况进行分析。

1.分支对总损失的影响

假设一条主干线有n条相同分支线,每条分支线负荷均匀分布。主干线长度为ι。

则主干电阻Rm=roL

分支电阻Rb=roι

总电流为I,分支总电流为Ib=I/n

(1)主干总损失△Pm

(2)各分支总损失△Pb

(3)线路全部损失

(4)分支与主干损失比

也即,分支线损失占主干线的损失比例为ι/nL。一般分支线小于主干长度,ι/nL<1/n

2.多分支线路损失计算

3.等值损失电阻Re

4.损失功率

5.多线路损失计算

配变台区有多路出线(或仅一路出线,在出口处出现多个大分支)的损失计算。

设有m路出线,每路负载电流为I1,I2,…,Im

台区总电流I=I1+I2…+Im

每路损失等值电阻为Re1,Re2,…,Rem

△P=△P1+△P2+…+△Pm=3(I21Re1+I22Re2+…+I2mRem)

如果各出线结构相同,即I1=I2=…=Im

Re1=Re2=…=Rem

6.下户线的损失

主干线到用各个用户的线路称为下户线。下户线由于线路距离短,负载电流小,其电能损失所占比例也很小,在要求不高的情况下可忽略不计。

取:下户线平均长度为ι,有n个下户总长为L,线路总电阻R=roL,每个下户线的负载电流相同均为I。

(1)单相下户线

△P=2I2R=2I2roL

(2)三相或三相四线下户

△P=3I2R=3I2roL

电压损失计算

电压质量是供电系统的一个重要的质量指标,如果供到客户端的电压超过其允许范围,就会影响到客户用电设备的正常运行,严重时会造成用电设备损坏,给客户带来损失,所以加强电压管理为客户提供合格的电能是供电企业的一项重要任务。电网中的电压随负载的变化而发生波动。国家规定了在不同电压等级下,电压允许波动范围。国电农(1999)652号文对农村用电电压做了明确规定:

(1)配电线路电压允许波动范围为标准电压的±7%。

(2)低压线路到户电压允许波动范围为标准电压的±10%。

电压损失是指线路始端电压与末端电压的代数差,是由线路电阻和电抗引起的。

电抗(感抗)是由于导线中通过交流电流,在其周围产生的高变磁场所引起的。各种架空线路每千米长度的电抗XO(Ω/km),可通过计算或查找有关资料获得。表6-3给出高、低压配电线路的XO参考值。

三相线路仅在线路末端接有一集中负载的三相线路,设线路电流为I,线路电阻R,电抗为X,线路始端和末端电压分别是U1,U2,负载的功率因数为cos 。

电压降△ù=△ù1-△ù2=IZ

电压损失是U1、U2两相量电压的代数差△U=△U1-△U2

由于电抗X的影响,使得ù1和ù2的相位发生变化,一般准确计算△U很复杂,在计算时可采用以下近似算法:△U=IRcos +ιXsin

一般高低压配电线路 该类线路负载多、节点多,不同线路计算段的电流、电压降均不同,为便于计算需做以下简化。

1.假设条件

线路中负载均匀分布,各负载的cos 相同,由于一般高低压配电线路阻抗Z的cos Z=0.8~0.95,负载的cos 在0.8以上,可以用ù代替△U进行计算。

2.电压损失

线路电能损失的估算

线路理论计算需要大量的线路结构和负载资料,虽然在计算方法上进行了大量的简化,但计算工作量还是比较大,需要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人员才能进行。所以在资料不完善或缺少专业人员的情况下,仍不能进行理论计算工作。下面提供一个用测量电压损失,估算的电能损失的方法,这种方法适用于低压配电线路。

1.基本原理和方法

(1)线路电阻R,阻抗Z之间的关系

(2)线路损失率

由上式可以看出,线路损失率 与电压损失百分数△U%成正比,△U%通过测量线路首端和末端电压取得。k为损失率修正系数,它与负载的功率因数和线路阻抗角有关。表6-4、表6-5分别列出了单相、三相无大分支低压线路的k值。

在求取低压线路损失时的只要测量出线路电压降△U,知道负载功率因数就能算出该线路的电能损失率。

2.有关问题的说明

(1)由于负载是变化的,要取得平均电能损失率,应尽量取几个不同情况进行测量,然后取平均数。如果线路首端和末端分别用自动电压记录仪测量出一段时间的电压降。可得到较准确的电能损失率。(2)如果一个配变台区有多路出线,要对每条线路测取一个电压损失值,并用该线路的负载占总负载的比值修正这个电压损失值,然后求和算出总的电压损失百分数和总损失率。

(3)线路只有一个负载时,k值要进行修正。

(4)线路中负载个数较少时,k乘以(1+1/2n),n为负载个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S18B20、 DS1822 “一线总线”数字化温度传感器是DALLAS最新单线数字温度传感器, 同DS1820一样,DS18B20也 支持“一线总线”接口,测量温度范围为 -55°C~+125°C,在-10~+85°C范围内,精度为±0.5°C。DS1822的精度较差为± 2°C 。现场温度直接以“一线总线”的数字方式传输,大大提高了系统的抗干扰性。适合于恶劣环境的现场温度测量,与前一代产品不同,新的产品支持3V~5.5V的电压范围,使系统设计更灵活、方便。而且新一代产品更便宜,体积更小。

DS18B20可以程序设定9~12位的分辨率,精度为±0.5°C。可选更小的封装方式,更宽的电压适用范围。分辨率设定,及用户设定的报警温度存储在EEPROM中,掉电后依然保存。DS18B20的性能是新一代产品中最好的!性能价格比也非常出色! DS1822与 DS18B20软件兼容,是DS18B20的简化版本。省略了存储用户定义报警温度、分辨率参数的EEPROM,精度降低为±2°C,适用于对性能要求不高,成本控制严格的应用,是经济型产品。 继“一线总线”的早期产品后,DS1820开辟了温度传感器技术的新概念。DS18B20和DS1822使电压、特性及封装有更多的选择,让我们可以构建适合自己的经济的测温系统。

DS18B20的内部结构

DS18B20内部结构主要由四部分组成:64位光刻ROM、温度传感器、非挥发的温度报警触发器TH和TL、配置寄存器。DS18B20的管脚排列如下:

15元/只

DQ为数字信号输入/输出端;GND为电源地;VDD为外接供电电源输入端(在寄生电源接线方式时接地)。

光刻ROM中的64位序列号是出厂前被光刻好的,它可以看作是该DS18B20的地址序列码。64位光刻ROM的排列是:开始8位(28H)是产品类型标号,接着的48位是该DS18B20自身的序列号,最后8位是前面56位的循环冗余校验码(CRC=X8+X5+X4+1)。光刻ROM的作用是使每一个DS18B20都各不相同,这样就可以实现一根总线上挂接多个DS18B20的目的。

DS18B20中的温度传感器可完成对温度的测量,以12位转化为例:用16位符号扩展的二进制补码读数形式提供,以0.0625℃/LSB形式表达,其中S为符号位。

这是12位转化后得到的12位数据,存储在18B20的两个8比特的RAM中,二进制中的前面5位是符号位,如果测得的温度大于0,这5位为0,只要将测到的数值乘于0.0625即可得到实际温度;如果温度小于0,这5位为1,测到的数值需要取反加1再乘于0.0625即可得到实际温度。

例如+125℃的数字输出为07D0H,+25.0625℃的数字输出为0191H,-25.0625℃的数字输出为FF6FH,-55℃的数字输出为FC90H。

DS18B20温度传感器的存储器

DS18B20温度传感器的内部存储器包括一个高速暂存RAM和一个非易失性的可电擦除的E2RAM,后者存放高温度和低温度触发器TH、TL和结构寄存器。

暂存存储器包含了8个连续字节,前两个字节是测得的温度信息,第一个字节的内容是温度的低八位,第二个字节是温度的高八位。第三个和第四个字节是TH、TL的易失性拷贝,第五个字节是结构寄存器的易失性拷贝,这三个字节的内容在每一次上电复位时被刷新。第六、七、八个字节用于内部计算。第九个字节是冗余检验字节。

该字节各位的意义如下:

TM R1 R0 1 1 1 1 1

低五位一直都是1 ,TM是测试模式位,用于设置DS18B20在工作模式还是在测试模式。在DS18B20出厂时该位被设置为0,用户不要去改动。R1和R0用来设置分辨率,如下表所示:(DS18B20出厂时被设置为12位)

分辨率设置表:

R1 R0 分辨率 温度最大转换时间

0 0 9位 93.75ms

0 1 10位 187.5ms

1 0 11位 375ms

1 1 12位 750ms

根据DS18B20的通讯协议,主机控制DS18B20完成温度转换必须经过三个步骤:每一次读写之前都要对DS18B20进行复位,复位成功后发送一条ROM指令,最后发送RAM指令,这样才能对DS18B20进行预定的操作。复位要求主CPU将数据线下拉500微秒,然后释放,DS18B20收到信号后等待16~60微秒左右,后发出60~240微秒的存在低脉冲,主CPU收到此信号表示复位成功。

DS1820使用中注意事项

DS1820虽然具有测温系统简单、测温精度高、连接方便、占用口线少等优点,但在实际应用中也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较小的硬件开销需要相对复杂的软件进行补偿,由于DS1820与微处理器间采用串行数据传送,因此,在对DS1820进行读写编程时,必须严格的保证读写时序,否则将无法读取测温结果。在使用PL/M、C等高级语言进行系统程序设计时,对DS1820操作部分最好采用汇编语言实现。

(2)在DS1820的有关资料中均未提及单总线上所挂DS1820数量问题,容易使人误认为可以挂任意多个DS1820,在实际应用中并非如此。当单总线上所挂DS1820超过8个时,就需要解决微处理器的总线驱动问题,这一点在进行多点测温系统设计时要加以注意。

(3)连接DS1820的总线电缆是有长度限制的。试验中,当采用普通信号电缆传输长度超过50m时,读取的测温数据将发生错误。当将总线电缆改为双绞线带屏蔽电缆时,正常通讯距离可达150m,当采用每米绞合次数更多的双绞线带屏蔽电缆时,正常通讯距离进一步加长。这种情况主要是由总线分布电容使信号波形产生畸变造成的。因此,在用DS1820进行长距离测温系统设计时要充分考虑总线分布电容和阻抗匹配问题。

(4)在DS1820测温程序设计中,向DS1820发出温度转换命令后,程序总要等待DS1820的返回信号,一旦某个DS1820接触不好或断线,当程序读该DS1820时,将没有返回信号,程序进入死循环。这一点在进行DS1820硬件连接和软件设计时也要给予一定的重视。

测温电缆线建议采用屏蔽4芯双绞线,其中一对线接地线与信号线,另一组接VCC和地线,屏蔽层在源端单点接地。

本站实验板实验程序:

;这是关于DS18B20的读写程序,数据脚P2.2,晶振12MHZ

;温度传感器18B20汇编程序,采用器件默认的12位转化,最大转化时间750微秒

;可以将检测到的温度直接显示到AT89C51开发实验板的两个数码管上

;显示温度00到99度,很准确哦~~无需校正!

ORG 0000H

;单片机内存分配申明!

TEMPER_L EQU 29H;用于保存读出温度的低8位

TEMPER_H EQU 28H;用于保存读出温度的高8位

FLAG1 EQU 38H;是否检测到DS18B20标志位

a_bit equ 20h ;数码管个位数存放内存位置

b_bit equ 21h ;数码管十位数存放内存位置

MAIN:

LCALL GET_TEMPER;调用读温度子程序

;进行温度显示,这里我们考虑用网站提供的两位数码管来显示温度

;显示范围00到99度,显示精度为1度

;因为12位转化时每一位的精度为0.0625度,我们不要求显示小数所以可以抛弃29H的低4位

;将28H中的低4位移入29H中的高4位,这样获得一个新字节,这个字节就是实际测量获得的温度

MOV A,29H

MOV C,40H;将28H中的最低位移入C

RRC A

MOV C,41H

RRC A

MOV C,42H

RRC A

MOV C,43H

RRC A

MOV 29H,A

LCALL DISPLAY;调用数码管显示子程序

CPL P1.0

AJMP MAIN

; 这是DS18B20复位初始化子程序

INIT_1820:

SETB P3.5

NOP

CLR P3.5

;主机发出延时537微秒的复位低脉冲

MOV R1,#3

TSR1:MOV R0,#107

DJNZ R0,$

DJNZ R1,TSR1

SETB P3.5;然后拉高数据线

NOP

NOP

NOP

MOV R0,#25H

TSR2:

JNB P3.5,TSR3;等待DS18B20回应

DJNZ R0,TSR2

LJMP TSR4 ; 延时

TSR3:

SETB FLAG1 ; 置标志位,表示DS1820存在

CLR P1.7;检查到DS18B20就点亮P1.7LED

LJMP TSR5

TSR4:

CLR FLAG1 ; 清标志位,表示DS1820不存在

CLR P1.1;点亮P1。1脚LED表示温度传感器通信失败

LJMP TSR7

TSR5:

MOV R0,#117

TSR6:

DJNZ R0,TSR6 ; 时序要求延时一段时间

TSR7:

SETB P3.5

RET

; 读出转换后的温度值

GET_TEMPER:

SETB P3.5

LCALL INIT_1820;先复位DS18B20

JB FLAG1,TSS2

CLR P1.2

RET ; 判断DS1820是否存在?若DS18B20不存在则返回

TSS2:

CLR P1.3;DS18B20已经被检测到!!!!!!!!!!!!!!!!!!

MOV A,#0CCH ; 跳过ROM匹配

LCALL WRITE_1820

MOV A,#44H ; 发出温度转换命令

LCALL WRITE_1820

;这里通过调用显示子程序实现延时一段时间,等待AD转换结束,12位的话750微秒

LCALL DISPLAY

LCALL INIT_1820;准备读温度前先复位

MOV A,#0CCH ; 跳过ROM匹配

LCALL WRITE_1820

MOV A,#0BEH ; 发出读温度命令

LCALL WRITE_1820

LCALL READ_18200; 将读出的温度数据保存到35H/36H

CLR P1.4

RET

;写DS18B20的子程序(有具体的时序要求)

WRITE_1820:

MOV R2,#8;一共8位数据

CLR C

WR1:

CLR P3.5

MOV R3,#6

DJNZ R3,$

RRC A

MOV P3.5,C

MOV R3,#23

DJNZ R3,$

SETB P3.5

NOP

DJNZ R2,WR1

SETB P3.5

RET

; 读DS18B20的程序,从DS18B20中读出两个字节的温度数据

READ_18200:

MOV R4,#2 ; 将温度高位和低位从DS18B20中读出

MOV R1,#29H ; 低位存入29H(TEMPER_L),高位存入28H(TEMPER_H)

RE00:

MOV R2,#8;数据一共有8位

RE01:

CLR C

SETB P3.5

NOP

NOP

CLR P3.5

NOP

NOP

NOP

SETB P3.5

MOV R3,#9

RE10:

DJNZ R3,RE10

MOV C,P3.5

MOV R3,#23

RE20:

DJNZ R3,RE20

RRC A

DJNZ R2,RE01

MOV @R1,A

DEC R1

DJNZ R4,RE00

RET

;显示子程序

display: mov a,29H;将29H中的十六进制数转换成10进制

mov b,#10 ;10进制/10=10进制

div ab

mov b_bit,a ;十位在a

mov a_bit,b ;个位在b

mov dptr,#numtab ;指定查表启始地址

mov r0,#4

dpl1: mov r1,#250 ;显示1000次

dplop: mov a,a_bit ;取个位数

MOVC A,@A+DPTR ;查个位数的7段代码

mov p0,a ;送出个位的7段代码

clr p2.0 ;开个位显示

acall d1ms ;显示1ms

setb p2.0

mov a,b_bit ;取十位数

MOVC A,@A+DPTR ;查十位数的7段代码

mov p0,a ;送出十位的7段代码

clr p2.1 ;开十位显示

acall d1ms ;显示1ms

setb p2.1

djnz r1,dplop ;100次没完循环

djnz r0,dpl1 ;4个100次没完循环

ret

;1MS延时(按12MHZ算)

D1MS: MOV R7,#80

DJNZ R7,$

RET

;实验板上的7段数码管0~9数字的共阴显示代码

numtab: DB 0F3H,0A4H,0B0H,99H,92H,82H,0F8H,80H,90H

end

以下是第二种采集和处理程序供网友参考

;温度传感器18B20汇编程序,采用器件默认的12位转化,最大转化时间750微秒

;将温度数据通过串口发送出去,波特率2400

;本程序专为AT89C51实验开发板编写.适合12晶振

;本程序经过验证,可以显示温度+/-和两位整数温度和两位小数温度数据

DOT EQU 30H

ZHENGSHU EQU 31H

FLAG1 EQU 38H ;是否检测到DS18B20的标志位

;定义温度数据

DIS_1 EQU 32H ;符号

DIS_2 EQU 33H ;十位

DIS_3 EQU 34H ;个位

DIS_4 EQU 35H ;小数点后第一位

DIS_5 EQU 36H ;小数点后第二位

WDDATA BIT P2.2 ;定义DS18B20的数据脚为P2.2端口

ORG 0000H

;以下为主程序进行CPU中断方式设置

CLR EA ;关闭总中断

MOV SCON,#50H ;设置成串口1方式

MOV TMOD,#20H ;波特率发生器T1工作在模式2上

MOV TH1,#0F3H ;预置初值(按照波特率2400BPS预置初值)

MOV TL1,#0F3H ;预置初值(按照波特率2400BPS预置初值)

SETB TR1 ;启动定时器T1

;以上完成串口2400通讯初始化设置

;-------------------------

; 主程序

;-------------------------

MAIN:

LCALL INIT_1820 ;调用复位DS18B20子程序

MAIN1:

LCALL GET_TEMPER;调用读温度子程序

LCALL FORMULA ;通过公式计算,小数点后显示两位

LCALL BCD

LCALL DISPLAY ;调用串口显示子程序

LCALL DELAY500 ;延时0.5秒

LCALL DELAY500 ;延时0.5秒

LCALL DELAY500 ;延时0.5秒

AJMP MAIN1

;-------------------------

; DS18B20复位初始化程序

;-------------------------

INIT_1820:

SETB WDDATA

NOP

CLR WDDATA

;主机发出延时540微秒的复位低脉冲

MOV R0,#36

LCALL DELAY

SETB WDDATA;然后拉高数据线

NOP

NOP

MOV R0,#36

TSR2:

JNB WDDATA,TSR3;等待DS18B20回应

DJNZ R0,TSR2

LJMP TSR4 ; 延时

TSR3:

SETB FLAG1 ; 置标志位,表示DS1820存在

LJMP TSR5

TSR4:

CLR FLAG1 ; 清标志位,表示DS1820不存在

LJMP TSR7

TSR5:

MOV R0,#06BH

TSR6:

DJNZ R0,TSR6 ;复位成功!时序要求延时一段时间

TSR7:

SETB WDDATA

RET

;-------------------

; 读出转换后的温度值

;-------------------

GET_TEMPER:

SETB WDDATA ; 定时入口

LCALL INIT_1820 ;先复位DS18B20

JB FLAG1,TSS2

RET ; 判断DS1820是否存在?若DS18B20不存在则返回

TSS2:

MOV A,#0CCH ; 跳过ROM匹配

LCALL WRITE_1820

MOV A,#44H ; 发出温度转换命令

LCALL WRITE_1820

MOV R0,#50 ;等待AD转换结束,12位的话750微秒.

LCALL DELAY

LCALL INIT_1820 ;准备读温度前先复位

MOV A,#0CCH ; 跳过ROM匹配

LCALL WRITE_1820

MOV A,#0BEH ; 发出读温度命令

LCALL WRITE_1820

LCALL READ_18200; 将读出的九个字节数据保存到60H-68H

RET

;----------------------------------

;写DS18B20的子程序(有具体的时序要求)

;----------------------------------

WRITE_1820:

MOV R2,#8 ;一共8位数据

CLR C

WR1:

CLR WDDATA

MOV R3,#6

DJNZ R3,$

RRC A

MOV WDDATA,C

MOV R3,#24

DJNZ R3,$

SETB WDDATA

NOP

DJNZ R2,WR1

SETB WDDATA

RET

;--------------------------------------------------

; 读DS18B20的程序,从DS18B20中读出九个字节的数据

;--------------------------------------------------

READ_18200:

MOV R4,#9

MOV R1,#60H ; 存入60H开始的九个单元

RE00:

MOV R2,#8

RE01:

CLR C

SETB WDDATA

NOP

NOP

CLR WDDATA

NOP

NOP

NOP

SETB WDDATA

MOV R3,#09

RE10:

DJNZ R3,RE10

MOV C,WDDATA

MOV R3,#23

RE20:

DJNZ R3,RE20

RRC A

DJNZ R2,RE01

MOV @R1,A

INC R1

DJNZ R4,RE00

RET

;------------------------

;温度计算子程序

;------------------------

FORMULA: ; 按公式:T实际=(T整数-0.25)+( M每度-M剩余)/ M每度

;计算出实际温度,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分别存于ZHENGSHU单元和DOT单元

;将61H中的低4位移入60H中的高4位,得到温度的整数部分,并存于ZHENGSHU单元

MOV 29H,61H

MOV A,60H

MOV C,48H

RRC A

MOV C,49H

RRC A

MOV C,4AH

RRC A

MOV C,4BH

RRC A

MOV ZHENGSHU,A

; ( M每度-M剩余)/ M每度,小数值存于A中

MOV A,67h

SUBB A,66h

MOV B,#64H

MUL AB

MOV R4,B

MOV R5,A

MOV R7,67H

LCALL DIV457

MOV A,R3

;再减去0.25,实际应用中减去25

SUBB A,#19H

MOV DOT,A ;小数部分存于DOT中

MOV A,ZHENGSHU

SUBB A,#00H ;整数部分减去来自小数部分的借位

MOV ZHENGSHU,A

MOV C,4BH

JNC ZHENG ;是否为负数

CPL A

INC A

MOV DIS_1,#2DH ; 零度以下时,第一位显示"-"号

MOV ZHENGSHU,A

ZHENG:

MOV DIS_1,#2BH ; 零度以上时,第一位显示"+"号

RET

;------------------------

;双字节除以单字节子程序

;------------------------

DIV457: CLR C

MOV A,R4

SUBB A,R7

JC DV50

SETB OV ;商溢出

RET

DV50: MOV R6,#8 ;求平均值(R4R5/R7-→R3)

DV51: MOV A,R5

RLC A

MOV R5,A

MOV A,R4

RLC A

MOV R4,A

MOV F0,C

CLR C

SUBB A,R7

ANL C,/F0

JC DV52

MOV R4,A

DV52: CPL C

MOV A,R3

RLC A

MOV R3,A

DJNZ R6,DV51

MOV A,R4 ;四舍五入

ADD A,R4

JC DV53

SUBB A,R7

JC DV54

DV53: INC R3

DV54: CLR OV

RET

;---------------------

;转换成非压缩的BCD码

;---------------------

BCD: MOV A,ZHENGSHU

MOV B,#0AH

DIV AB

ORL A,#00110000B ;转换成ASCII码

MOV DIS_2,A

MOV DIS_3,B

MOV A,DIS_3

ORL A,#00110000B ;转换成ASCII码

mov DIS_3,A

MOV A,DOT

MOV B,#0AH

DIV AB

ORL A,#00110000B ;转换成ASCII码

MOV DIS_4,A

MOV DIS_5,B

MOV A,DIS_5

ORL A,#00110000B ;转换成ASCII码

mov DIS_5,A

RET

;----------------------

;串口显示数据子程序

;----------------------

DISPLAY:

CLR TI

MOV A,DIS_1

MOV SBUF,A

JNB TI,$ ;发送给PC,通过串口调试助手显示+/-

CLR TI

MOV A,DIS_2

MOV SBUF,A

JNB TI,$ ;发送给PC,通过串口调试助手显示整数第一位

CLR TI

MOV A,DIS_3

MOV SBUF,A

JNB TI,$ ;发送给PC,通过串口调试助手显示整数第二位

CLR TI

MOV A,#2EH

MOV SBUF,A

JNB TI,$ ;发送给PC,通过串口调试助手显示小数点

CLR TI

MOV A,DIS_4

MOV SBUF,A

JNB TI,$ ;发送给PC,通过串口调试助手显示小数第一位

CLR TI

MOV A,DIS_5

MOV SBUF,A

JNB TI,$ ;发送给PC,通过串口调试助手显示小数第一位

CLR TI

MOV A,#0DH;换行

MOV SBUF,A

JNB TI,$ ;发送给PC,通过串口调试助手显示

CLR TI

MOV A,#0AH;换行

MOV SBUF,A

JNB TI,$ ;发送给PC,通过串口调试助手显示

RET

;----------------------

;延时子程序

;----------------------

;为保证DS18B20的严格I/O时序,需要做较精确的延时

;在DS18B20操作中,用到的延时有15 μs,90 μs,270 μs,540 μs

;因这些延时均为15 μs的整数倍,因此可编写一个DELAY15(n)函数

DELAY: ;11.05962M晶振

LOOP: MOV R1,#06H

LOOP1: DJNZ R1,LOOP1

DJNZ R0,LOOP

RET

;500毫秒延时子程序,占用R4、R5

DELAY500:MOV R4,#248

DA222:MOV R5,#248

DJNZ R5,$

DJNZ R4,DA222

RET

END

 
友情链接
鄂ICP备19019357号-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