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独立思考能力弱,受教育和周围环境的影响太深,内心无形当中有一把世俗的标尺,遇人遇事时,就按照自己的标准给人先贴上一个标签,把别人分成好人、坏人;应该的、不应该的;对的、错的。精英们不愿意把时间、精力浪费在无关紧要的表面问题上,他们更习惯于从利弊、得失的角度去分析问题,善于马上采取措施,解决现实问题,一切以结果作为考量标准。王者们追求的是和谐、圆满,俗话说和气生财。他们往往会照顾到各方利益和感受,追求和谐、统一的大局。他们不善于标榜自己,但这并不代表他们没有良知和道德。相反,他们往往比那些精英更善于维护社会的正义和公平,更善于约束自己。”
而我这一生的终级梦想,做“精英阶层”,做“高阶中产”。掌握这些“基础思维”不仅可以加速你进阶,更能让你在各个阶层之间切换得游刃有余,从而更多地获取主动权。
九月书单:
打卡读书:
《爱的五种语言:创造完美的两性沟通》-美盖瑞.查普曼 王云良 陈曦 译
‘十点读书’公众号听书:
《男人这东西》-日本渡边淳一
《简.爱》-英国夏洛蒂.勃朗特
《情书》-果麦 《澳门赌王:何鸿燊全传》-金泽灿
《茶花女》-小仲马
“微信读书”:
《世界在变软》-水木然
《价值规律》-水木然
《中国的当下与未来:读懂我们的现实处境与30年大趋势》-郑永年
《格局逆袭:普通人的制胜之道》-宗宁
《消费者行为心理学》张易轩
攀登读书:
《曾国藩的正面和反面》-张宏杰
《我们都曾爱过伤,却有了更好的人生》-美梅格.杰伊
其他:
《乘风破浪的姐姐》
《爱的五种语言:创造完美的两性沟通》:
媒体上津津乐道的两性关系,大都是单方面的“超常规”付出,很少宣扬两性之间友善互动日常的。本书内容有些絮叨,从生活中的琐碎着手引导两性‘慢生活’相处模式,给人一种“老夫老妻”的感觉。也许中西方文化背景不同,大多中国家庭的夫妻不太能够做到书中建议的那样,会觉得有些‘难为情’。但是我们至少试着去改变一些旧的观念,同时改善一些日常相处的细节,比如爱需要双方共同的参与和付出,比如时刻注意用赞美的语言和仁慈的语调对待伴侣,再比如爱对方要以对方需要的方式等等。生活中的仪式感其实没有商家宣扬的那么大张旗鼓,真正的浪漫需要用心经营并渗透到生活中的点滴细节中。
书中总结出了爱的五种语言:肯定的语言、精心的时刻、接受礼物、服务的行动、身体的接触。你的主要爱语是什么?什么最能使你感觉到你的配偶爱你?你最渴望的是什么?或者,你可以从反面来考虑这个问题:你的配偶做的哪些事,说的哪些话,或者哪些没有做,没有说的,伤害你最深?
据说本书是当代关系建造中最有影响力的书之一。为了我们所爱的建立尝试满足的情感纽带,我们都不单单要爱得更努力,而且要爱得更有智慧。只有我们学会理解对方爱的语言,我们才能智慧地往对方的情感账户里“存款”,对方才会有被爱的感受。中国有句老话,“没有关系,就什么都有关系;有了关系,就什么都没关系了。”实证研究也表明,如果我们能有效地向我们的情感爱箱里“存款”,建立情绪的安全感,我们就能更有效地处理冲突,发展我们梦寐以求的亲密情感。
《男人这东西》:
作为一名曾经的外科医生,渡边淳一手下的笔,如同手术刀一样犀利而准确,剖析着时间男女的情爱与欲望。在这本书中,渡边淳一没有把男性美化,而是冷静的诠释和解读,从最真实的角度出发,揭露了男人的自私、猥琐、懒惰、脆弱的一面,给女性们呈现出男人们有血有肉,立体全面的形象。而关于婆媳关系:这个男人最好在婆媳关系上保持中立,两面讨好,同时做好两人之间的“和事佬”,不做坏话会话筒,化解事而不挑事。通过阅读本书,能够促进男女之间相互理解,培养关心对方的习惯,丰富对方的感性想像,从而建立起更加丰富多彩、充实的男女关系。
《简.爱》:
这是一部19世纪英国现实主义文学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成名作及代表作。这部具有自传色彩的长篇小说,引人入胜地展示了主人公曲折起伏的爱情经历,歌颂了摆脱一切旧习俗和偏见,成功塑造了一个敢于反抗,敢于争取自由和平等地位的妇女形象。 女性的困境:作者夏洛蒂.勃朗特成长在一个经济困顿、多灾多难的家庭,居住在一个远离尘嚣的穷乡僻壤,生活在英国工业革命势头正健、国家由农业国向工业国过渡、新兴资产阶级日益壮大的时代。这些都给她的小说创作打上了可见的烙印。这里英国已是世界上的头号工业大国,但英国妇女的惟一选择是当个好妻子、好母亲。以作家为职业的女性会被认为是违背了正当女性气质,会受到男性的激烈攻击,从夏洛蒂姐妹的作品当初都需要假托男性化的笔名一事,可以想见当时的女性作家面临着怎样的困境。而《简.爱》这是在这一被动的背景下写成的。
简.爱,一个性格独立、朴实无华、乐观积极的女性。从小就承受了同龄人难以想象的苦痛。可她最后,不是依然靠自己的努力,获得了幸福的人生吗?在失望中寻找希望,在挫折中获得力量。请记住,曾经那些打不倒你的,都将成为你未来幸福的铺路石。
《情书》:
相爱的千般模样,喜怒哀乐,皆因我们为人。 情书,是梦幻般的相恋。沈从文写给张兆和: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受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情书,是玫瑰般的相思。叶芝写给茅德.冈:只有一个人,爱你那朝圣者的灵魂,爱你衰老了的脸上痛苦的皱纹。 情书,是明月般的相守。朱生豪写给宋清如:寄给你全宇宙的爱,和自太古至永劫的思念。 人间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情书,是人类最美好的语言。当一个人陷入恋爱时,他就成了情感充沛的诗人,他写给爱人的每一个字,都是诗。
《澳门赌王:何鸿燊全传》:
从赤手空拳独闯澳门到坐拥五千亿身家的一代赌王,从青年时期的忧伤初恋到富贵腾达的红颜无数,何鸿燊的身上到底隐藏着怎样的秘密?这本书将带给你答案。江湖上大家津津乐道的基本上都是赌王的众多姨太和子女争宠、争财。而给我印象比较深的却是初混澳门时,他超强的记忆力记下了2000多个澳门重要机关和商行的电话,成功进阶。
《茶花女》:
本书是由小仲马根据自己亲身经历改编的经典故事,书中女主人玛格丽特的原型来自于小仲马结识的巴黎名妓玛丽.杜普莱西。在一波三折的爱情之后,玛格丽特的最终诉求是让自己从心底认可自己的价值,希望能以这个被人用有色眼光看待的身份,得到世人的尊重。她在爱情中牺牲了自己,逝去的结局也足够令人唏嘘,但无疑,她完成了颠覆自我的过程,成就了她心里真正希望被人铭记住的的、令人自豪的自己。“这一切都使这位为人们所不齿的烟花女子的形象闪烁着一种圣洁的光辉,以至于人们一提起“茶花女”这三个字的时候,首先想到的不是什么下贱的妓女,而是一位美丽、可爱而又值得同情的女性。
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通过这个故事,让世人得以从另外一个角度认识巨人中的烟花女子,这世上除了情人的爱、亲人的爱、还有怜悯的爱。人性之爱,在这本书中也体现得淋漓尽致。
《世界在变软》:
人类文明正值一次全新的大升级,从“大工业时代”跨越到“数据时代”,我们也因此面临一场空前的社会秩序重组。每一次的社会升级都会有万物凋零,也必然有万物在悄然重生,这里既暗藏各种危机,但也充满了各种机会。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如果对社会的整体变迁不能有全局的认知,就会茫然和徘徊,错失很多先机。 本书深刻洞察了这背后的规律和逻辑,全面解读了商业、社会、价值、人性的本质和必然,旨在引导我们的各种行为,帮助大家在各种变化面前应付自如,波澜不惊。我最感兴趣的是最后两个章节:中国软实力输出章节,主要讲述了中国一带一路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提升了我的格局和眼界,受益匪浅;最后章节,主要讲述了区块链的现实价值,醍醐灌顶。
《价值规律》:
那么新的人际关系遵循的逻辑是什么?未来只有两种情况下,人和人能建立起关系:第一是“价值交换”,是物质层面;第二是“同频共振”,是精神层面。什么是“价值交换”?两个人在一起,能给彼此提供价值,或者能互相提升对方的价值,也就是双赢的情况下,会建立起链接关系。未来的朋友关系不再只是互相理解和欣赏,更重要的是能给彼此提供价值,这是大前提,在此基础上,如果你们互相理解和欣赏,就可以成为朋友。 越来越喜欢这本书了,前后看了水木然的三本书,很多观点跟我的价值观有重合便更多的是引领。三本书的内容和观点也有一些重复部分,但丝毫不影响我对他所有书籍的热爱。
《中国的当下与未来:读懂我们的现实处境与30年大趋势》:
我们当下面临何种处境?我们未来又将向何处去?政治、经济,乃至世界格局,风险、挑战,以及历史机遇,这些是每一位关心当下、关注未来的人都需要思考的!本书是中国问题专家郑永年先生继《不确定的未来》、《未来三十年》之后的又一部力作,凝结了郑永年先生关于国内和国际形势的新的深刻思考。他用擅长的国际视野,系统地解读当下中国面临的风险与挑战,解析世界格局的变化趋势,并就面临的风险和挑战提出可行性建议,为当下中国人对未来的思考指明方向!
《格局逆袭:普通人的制胜之道》:
本书作者跨越了好几个行业,做得都比较出彩。这些经历为他目前的自媒体经营积攒了不少实战经验和逻辑思维,更积累了不少人脉。本书的七个章节分别为:格局的力量;认清自己;学会选择;职场逆袭;女性必读;把自己变成超人;赚钱与创业等。单单从各个章节的标题来看,似乎没什么关联。而每个章节又分为若干个小标题,也没有递进,给人感觉似乎是若干个独立的版块拼凑成章。作者通篇用极平时的轻松语气来回贯穿一些小故事,语言简洁易懂。宣导的一些观点和概念,也似曾相识一看就通,似乎自己差一点就是这么做的,可就是差了那么一点火候。认真记录了作者好几个版块的观点,将作为我日后的行为指南,重新优化自己的人生,迈向更新更广阔的天地。 这是一本写给都市年轻人和热血创业者的奋斗指南。
本书不仅可以帮助年轻人清晰地认识自己的物质和特长,规划自己的职场和人生轨迹,还提出了实用且针对性较强的,提升个人觉悟和能力的经验。用年轻人的话语体系,一针见血地道出了当下年轻人关于工作、生活、人际关系的思想误区,提出格局逆袭的观点,帮奋斗路上的年轻人再次定位自己,找到方向,实现普通人的逆袭。
《消费者行为心理学》:
也许是出书时间比较早,书中讲的一些案例比较适合线下的实体店铺,对于现在的移动互联网+实际用处不大。但是,涉及到的场景比较多,讲的也比较细致,认真阅读还是可以学习到不少为人处事和与人交往的方式方法。整体来说比较实用,做销售就是集售前、集中、售后为一体,让客户感受到我们商品价值和附属在商品的服务价值。销售人员是商品和客户中间的沟通纽带,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尤其需要差异化服务,认真听客户表达出来的需求和倘未表现出来的隐形语言,给予客户超值的体验。有些观点很有趣,可以引发思考,但却不可全盘模仿。随机应变,不断学习进取,才是永恒之道。
《曾国藩的正面和反面》:
这是第一次听“攀登读书”,很享受朗读者的语调和语速,明快、幽默。之前有看过曾国藩的家书等,大概了他的是后半生的一些片断。这本书写的比较全面和立体,用“人生五堑”简要概括了曾国藩的跌宕起伏的前半生。作者戏称,中国古时的男人意气风发时读《四书》,颓废落魄时读《庄子》。然后从几个方面总结了遭受挫折之后曾国藩的人生哲学:立大志、勤、衡、变通、自律。为人拙诚、勤勉、务实,选士人、领山农、结硬寨、打呆仗。对比之下,更推崇40岁之后的曾国藩,克服了身体和智商和各种局限最终实现了人生逆袭。他的那种结硬寨和打呆仗的执著更值得当今企业家的借鉴和学习。
《我们都曾爱过伤,却有了更好的人生》:
数据显示,有75%的人曾经历过童年创伤。童年创伤并不容易应对,但是只要我们对未来怀有积极预期并为之努力,辅以有效的应对方法,好多人最终都能够克服掉这些童年的心灵创伤,将这些牵绊转化为自己人生的不可替代的优势。过程虽痛苦,但最终大多数人还是收获了更加美好的人生。
《乘风破浪的姐姐》:
已经错过好多期了,偶尔看一下回放,精神状态好时会被视频中不服输、不服老的姐姐的活力四射感染,可以透过大屏幕吸收些姐姐们的气场和朝气。但有时候会被好多琐事缠身很疲惫,看视频的时候会滋生一种无聊感。同时也会阅读些评定乘风破浪姐姐的公众号文章,透过他人的眼光感受下当下社会的风气,体会下她们的无奈。不过,从来没有跟她们产生共情和怜悯,只是从心底认可她们存在的各种状态。既然选择了聚光灯生活,好多事情就会是一种必然。
作 者 |?水木然 白小起
来 源?| 经营指数专刊(ID:rentouclub)
看透了赌场里的财富运转逻辑和参与者角色,或许你就读懂了汹涌澎拜的资本市场。
不劳而获的投机思维已经在国内股市、创业、楼市三大赌场中疯狂传染,全球资本也正在进行一场超级赌局的大搏杀。
在寒冬来临之前,所有人都在拼命 All in。世界经济已经走入新拐点,中国也许正面临最好的变革机遇?
01
我们先做一个这样的设想:
假如有一天,你忽然发现一个好项目,
只需投 200 万,未来 5 年内有 80% 希望赚到一个亿。
你有以下四种做法:
? 最传统的做法是这样的:用固定资产做抵押,从银行以年 8% 的利率借款 200 万,五年之后如果成功的赚到 1 个亿了,还掉银行的本金和利息之后,剩下的钱都是你的。
如果项目没有成功,你就只能宣布破产,所有资产被银行收走。
这叫贷款。
? 当下最流行的做法是这样的:把项目做成路演方案,找到投资人,以 200 万出让 20% 的股份,因为你需要费用去做这个项目,事成之后投资人能得到 1 个亿的 20% 的分红,即 2000 万。
如果项目没有成功,投资人的钱打水漂,你至少领了 5 年的工资。
这个叫创业。
? 如果胆子大一点,你可以面向全球开始募集资金,每个投资人根据出钱的金额数量占公司一定的股份,就可以分享公司未来的相应收益,出钱人之间可以交易自己所持有的股份。
按照 P/E 估值,你能募集 20 亿,市值变成 100 亿,机会一到就去套现。
这叫发行股票。
? 如果胆子再大一点,你可以把这个项目切割成 2 亿份,然后公开零售这些碎片的“希望”,每份价值 2 块钱,然后设置一个头等奖(1000 万)和若干个二等、三等奖。
这样未来的钱一下子就收回来了,收益较之其他方式更大,零风险。
这叫发行**。
你会发现这四种做法的风险越来越小,但是利润却越来越大。
关键问题在于,四种做法的门槛越来越高。
第一种:有固定资产,关系够硬,银行才给贷款;
第二种:项目够好、人优秀,信用高,才有人投资;
第三种:一般人没戏,上市要审核,政策非常严格;
第四种:那就更不是普通人敢想的了,做做梦还行。
这个世界上好项目多的是,关键是看谁来做?用什么方式做?同样的项目,不同身份、不同背景的人去运作,完全是不同结果。
这就是 挣钱、赚钱、发财、暴富 的区别。当然,这也是当今财富运转的 4 种基本逻辑。
02
这种起源于西方主导的现代经济制度,把世界活生生变成超级大赌场,里面只有三种角色:
? 开场的人 ——各种市场游戏规则的制定者,比如各国的证券市场,自己搭建平台让别人来玩,一切都得听他们的。
? 坐庄的人 ——这种人被允许坐在台前直接参与博弈,比如企业家、资本家、明星创业者等等,他们依靠讲故事吸引外围的人押注他们,并得到最直接的分红。
? 押注的人 ——赌场里最多的人,他们只能在外围等着下注。比如股市的散户、或者边缘的创业者,他们总是被大盘或大势吸引,散户盯着大盘,创业者盯着大势,彩民紧盯着大屏,自己判断凶吉。炒股、投资、创业都是如此。
开场子的人,他们只需维护好赌场的秩序,就可以坐享其成。
坐庄的人,都有一定话语权,他们靠讲故事就能把别人的钱吸入自己口袋。
而广大赌民,只能站在台下等着押注。彩民盯着中奖号、散户盯着大盘,打工者盯着好公司,创业者盯着大势,自己判断凶吉。
如果这种结构成立,以此为依据给社会的人来分层,我认为可以分为以下五层,如图:
第五级:彩民,把人生交给运气,往往一事无成;
第四级:股民,愿意发财,没途径,只好投机;
第三级:白领,勤勤恳恳,辛苦劳动,收入安稳;
第二级:创业者、小企业主,努力进取,有创意和想法,试图改变世界;
第一级:大企业家、资本家,努力维护现有世界,确保大局时刻掌控手中;
按照这个逻辑,世界很难出英雄,只能出枭雄。
开场子的实力最强是幕后大哥;有身份和能力强的人都在设计模式坐庄;芸芸众生和泛泛之辈只能瞅准机会去押注。
03
比如股市,股市设计原理看上去很美好:
上市公司通过证券市场募集资金用于扩大生产,然后再将获得的收益分给股东(股票持有者)。
实际上,股民只关心股价变动,股票只是筹码和套利工具,还有庄家幕后操纵股价,变相获取散户钱财。
所以,股市里大多都是投机分子。
再来看看创业,一个个草根逆袭的神话被媒体包装出来,吸引了很多创业者参与进来,其中不乏有的人押上身家性命去“搏”一把。
当然大部分人都沦为了炮灰,少数一部分人依靠讲故事吸引了别人押注于他们,从散户变成了庄家,完成了身份的逆袭,然后卖给资本市场,这样未来 100 年的收益一次性都赚回来了。
现在创业市场培育企业家就像饲养场养猪一样。
他们通过“估值”的方式,把一个个初出茅庐的创业者快速催肥,动不动就身价上百亿,这就好比养猪场给猪喂激素是一样。
猪变大变肥了,但它们体内是狂躁的,而且会把整个社会都传染成狂躁病,这也是当今社会浮躁的一大原因。
楼市也一样,房子已经被投机者恶炒成了投资品。
投机者之所以要把一种民生用品转化成一种投资品,是因为人人都刚需的产品才更具投资价值。这遵循了“低价买进、高价卖出”的逻辑,所以才一轮又一轮的被拉高。
房价为什么很难跌,因为背后押注的人太多了,各种角色都有,这个场子必须得这样撑着。但是没有吹不破的泡沫,泡沫极限大时再破灭是可怕的。
所以中央发话: 房子不是用来炒的,是用来住的。而且出台调控政策给楼市降温,坚决打击那些赌性十足的投机分子。
以上这三个场子都属于虚拟经济,这些虚拟经济都在玩“击鼓传花”的游戏,而且是互相打通的。
总之,货币从这个场子转移到另外一个场子,但就不转移到实体经济,所以现在实业才那么凋零。
此时此刻,广大普通百姓靠勤劳很难再致富,劳动者反而成了整个食物链中最被鄙视的一个底层。
当人类主流价值观普遍认为,获取财富不再靠“创造”而是要靠“投机”时,最危险的时刻就来临了。
因为这种不劳而获的投机思维传染性太强了,很快会引发全民押注或去坐庄,赌性大发的投入其中。
于是,你看到这场赌局最关键的时刻,万达选择不跟离场,乐视击鼓传花后跑路。融创玩起抄底 ALL IN 梭哈,屁民仍沉迷赌场疯狂入局搏杀。
这种博弈逻辑如同一张天罗地网将整个世界笼罩。
一方面它悄然无声将整个社会的财富集聚到那一小撮人手里,社会贫富差距不断拉大,一方面大量资金被从实体经济中抽走,导致经济危机爆发的频率越来越高。
04
在《圣经》里,上帝说:你们每个人都有罪。
蓦然自省,我们发现自己成了赌徒。
残酷是:我们进去了一个循环式的陷阱,每一天,都在不断上演一场场自相残杀的好戏。
更残酷是:眼看前面有坑,你还心甘情愿往里跳。
这仿佛是上帝为围困人类而设的一盘棋局,人类的智慧只能作茧自缚,就如同孙悟空大战佛祖的五指山,再伟大的本领也破解不了这命运般的棋局。
按照这种既有的经济制度和模式,整个社会的所有优势资源都会流动到强者的手里,从而造成富人越来越富,穷人越来越穷。
于是社会的消费能力不断衰减,然后就是产品大量过剩。而且富人会不断的给社会设置门槛,从而形成了社会的分层,最终造成了社会的不平等。
试想:如果每一个人不用靠生产创造也能挣到钱,那么还会有谁脚踏实地的去劳动?
当大家都想着去靠炒、炒房、编织概念发财的时候,那些实干家必然被排挤,社会必然会出现隐患,等待我们的必然是秩序的重建。
一个理想的社会是什么样的?
它应该让每一个劳动者都有田可耕、有力可使、各归其位、各尽其才。
未来的社会结构应该从现在的金字塔形变成扁平状,在互联网精准、高效链接的帮助下,努力使每个人获得的财富直接跟自己创造的价值对等。
西方经济制度确实给世界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但是人类历史也在反复证明:没有一种制度能够一直适用。
每当生产力进步到一定阶段,现存制度就会成为社会发展的阻碍,而且旧制度不会轻易退去,它的坚守会让世界变的荒唐、祸乱,直至崩溃。
而现在人类就处在这个变革交替的节点上……
现在,西方主导的全球经济体系陷入大萧条,说明西方经济体制已经穷途末路了。世界经济发展到现在再也发展不下去了。
所以,此时资本市场才会史无前例的澎湃汹涌,因为这是全球大赌场的最后一次搏杀,所有人都努力在赌局结束前,拼命 ALL IN 梭哈,储备冬眠。
这正是中国经济跟西方经济制度分道扬镳的关键时刻,我们一定不能完全照搬西方走过的路,而是要为世界探寻一条更具普世价值的大道。
世界和中国,真正需要践踏实地的创造者以及领导者,他们懂创新、有文化、携带正能量,以创造为己任,引领社会不断前进。在这个变革的风口,中国也许正面临最好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