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香龟是经过二十多年基因定向培育的优质品种,具有高产、抗病能力强、适应性广、观赏价值高、品相发红、好养易养的优点。经过多年数据显示,快递风险为千分之一,广东和东北三省养殖成活率为百分之九十五以上,是不少新手玩家、养户增加生产效益的最佳选择。顺德香龟最具特色之处会放香,放香地方是近后腿处的甲边各有一个针眼大小的放香孔,当用手轻轻把玩香龟就会释放香味,由于是在广东顺德产岀,所以取名为顺德香龟。顺德香龟是唯一有香味的龟。
个人养殖创业典型事迹
一个成功的创业者,三个因素,眼光、胸怀和实力。很多人从养殖业中找到致富的机会,看看他们的经历,学习他们,找到自己的成功方法。那么下面是我分享的养殖创业致富的经历,就随我一起去看看吧,希望能够有所帮助。
25岁失聪女创业当起鸽老板 给鸽子建?相亲屋?
严漫自己的客厅小黑板上写了一句话:今天不努力工作,明天努力找工作。但很难想到,对?工作?如此上心的严漫今年才25岁,却已是一家肉鸽养殖公司的老板。她的公司注册地在青山区,但占地百亩的养殖基地在黄陂。
与其求人收留 不如自己创业
日前,记者来到她位于黄陂罗汉街农村周边的养鸽基地,4间鸽舍分布在院子右侧。目前她已养殖了一万对鸽子,主要销售给农贸市场和酒店,月均销售额已达5万元。
记者在一个鸽舍里找到了严漫,她个子高挑,皮肤白皙,鼻上架着一副眼镜,大红色羽绒服外穿着一件白色工装服,她正顺着一个个笼子观察鸽子的成长情况,并在每个笼外的卡片上做笔记。
虽然记者站她身后许久,但她并没一丝察觉,因为她的双耳完全失聪。
严漫小时体弱,2岁半时一次腹泻由于注射了过量的庆大霉素,导致她半年内听力全失。
严漫从小喜欢画画,高考后顺利考入西安美术学院园林艺术设计专业。经过4年的学习,她原以为自己会成为一名设计师,或是一名美术教师,可到毕业求职时却屡屡碰壁。
严漫决定:与其求人收留,不如自己创业当老板。
她给小鸽子建起?相亲屋?
?爸爸以前养过鸽子,而且鸽子很可爱。?严漫一下子就想到要养殖肉鸽。此外她还有一个心思,养殖业不用过多与人交流。
毕业后,严漫和妈妈到北上广、河南、湖南等地考察市场,学习技术。今年4月,她在黄陂农村流转了一片百亩土地,正式当上?鸽老板?。
拿画笔的双手开始与鸽子打交道。严漫的双手有很多疤痕,都是被鸽子抓的。?有时抓鸽子去生产,有时捡鸽子蛋时也被抓。?
现在严漫已练出一身抓鸽子的好本领。鸽子生长习性特殊,两只鸽子必须是?自由恋爱?才能生产。为此严漫为还没性成熟的小鸽子建了一个?相亲屋?,屋长60米、宽12米、高5米,数百只幼鸽可以在这里自由飞翔。
每到夜里,严漫就举个手电筒,趴在屋外观察哪两只鸽子靠得近。?贴得近的就是谈恋爱的,可以一起抓了去生产。?她得意地说,确定目标后她就把灯关上,爬进去抓,一抓一个准。
没了灯光鸽子就不爱动了。她也有失手的时候,?失手了就是一身毛呗。?
严漫平常都住基地,不爱回城逛街。但实际上她却是个家境优渥的标准?白富美?。吴顺英夫妇多年经商,对严漫支持不小,严漫的妹妹现在英国学金融专业。
25岁的严漫为自己订了个很高的目标:用5年做成省内最大的养鸽公司,还要办一场个人画展。她对此信心满满,因为公司开业仅半年,她已经开始赚钱了。
养殖创业致富的经历二:养殖土元和蟑螂年利润百万
报纸一卷,或者举起拖鞋一拍,这是我们对待?小强?的标准动作。在大多数人的眼中,蟑螂是害虫,人人喊打,但胶州胶西镇孝源店子村村民王卫祥却乐意为它们亲手制作一个温暖的?家?,还每天好吃好喝的?伺候?着,在他眼中,这些蟑螂是?宝贝?。
如今,王卫祥通过饲养土元和蟑螂,做成干品直供制药厂,已经成为青岛、潍坊、大连一带的养殖名人,年利润过百万元。
偶然时机转行养殖业
?土鳖?别称地鳖虫、土元、地乌龟、蟅虫,是一种紧缺的中药材,常在温暖潮湿阴暗的环境下活动,而随着现代城市的改造及自然环境的改变,?土鳖?这一物种也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
?我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能够从事蟑螂和土元饲养也是机缘巧合。?王卫祥告诉记者,因为家里比较穷,虽然成绩很好但没有参加高考就辍学了,过去几年间,他在工厂做过小工、在超市打过杂。
2009年,王卫祥跟妻子在北京做防水沥青建筑工作,到安徽亳州出差时看到当地的药材市场上土元干品供不应求,而且很多当地居民都因饲养土元而致富。?我对土元并不陌生,后来我就想着能不能自己也饲养土元。?王卫祥说,2010年,他们夫妻二人从北京辞职回到了老家。
但是刚开始创业的时候,遭到了家人、亲戚的一致反对。
?养殖土元、蟑螂在咱这边属于新生事物,家人都说如果真的能赚钱,别人都去干了,还能轮到你吗?王卫祥苦笑着说,当时说啥的都有。2010年,王卫祥拿着在北京打工攒下来的4万块钱开始了创业之路,并从亳州当地养殖户手中学习了养殖技术,购买了一批虫卵带回老家孵化。
创业总是有着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由于是第一次孵化土元种苗,可能温度太低,卵鞘全部死掉,四万块钱打了水漂。
王卫祥和妻子在家关着门抱头哭了好几天。?还好,妻子一直鼓励我坚持下去。?王卫祥说,不能遇到一点困难就退缩,于是又从银行贷款4万元,重新进行培育,经过8个月的努力,这次他终于成功了。
随着规模越来越大,王卫祥直接跟制药厂签了订单直供制药厂,目前他自己土元养殖面积是2000多平方米,仅土元一项能给他带来60多万元的收入。除此之外,还有留下一部分母体土元产卵育种,每年种苗的销售收入也有二十多万元。
?今年土元的养殖面积已经达到三千平方米,产量在3万斤以上,毛利润将达到百万元。?王卫祥告诉记者,饲养土元关键要掌握食物的干湿度,土元是昼伏夜出的动物,最爱吃麸皮和蔬菜,如果食物水份太大的话,土元容易拉肚子,每天只要在傍晚的时候喂养一次即可,每平方米每天的喂养费用还不足三角钱。
王卫祥说,每平方米的饲养池能养殖出活体土元50多斤,晒干后能出10多斤干品,现在土元的收购价格一直很高,通货每公斤在50元左右,特货达到了60元,现在每年土元干品就可以收入七八十万元。土元饲养8个月就可以达到出货标准,还有留下一部分母体土元产卵育种,母土元产卵三个月后,相当于?高龄产妇?,立即淘汰晾晒成干品销售,每年种苗的销售收入也有三四十万元,加起来年收入达到百万元。
让?土鳖?住进?楼房?
记者来到青岛天尚土元养殖基地,刚推开饲养室的门,感到一股热气扑面而来。尽管室外非常寒冷,但饲养室内却暖融融的,在狭隘的养殖室过道上,两名工人正在筛选土鳖的变异品种。屋内被分割成四排,每排分六层,每层又被分割成一平米的单间,每层饲养池里的土鳖爬来爬去,养殖基地负责人王卫祥正在给饲养池添加饲料。
?这是我自己设计的立体高密度养殖法,饲养室没有任何取暖设备,靠土鳖自身发热,室内恒温常年保持在30℃以左右。?王卫祥告诉记者,他采用的是立体高密度恒温养殖技术,是靠虫体自身发热保持室内温度,不受天气影响一年四季保持室内恒温,即省力又省工还节省了取暖费用。王卫祥利用这种饲养模式把室内的空间全部利用起来,不仅大大提高了土鳖的养殖密度,还靠着这种立体养殖技术,把土鳖的养殖周期从3年缩短到了8个月。
多种经营拉长链条
土元的收益挺可观,但王卫祥并不满足这种单一的养殖模式。?再赚钱的东西你也不能保证它没有价格跌入低谷的时候,咱得把它发展成一个致富链条,才有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为了拓展经营品种,王卫祥又把主意打到了蟑螂身上。在王卫祥的青岛天上土元养殖场里,封闭昏暗的养殖室内整齐地排列着数架夹板,夹板之间呈三角形,数千万只蟑螂就住在这样的百叶?蟑螂屋?里。
王卫祥所饲养的蟑螂品种是美洲大蠊,原产于南美洲,其提取物有广泛的药用价值。而且蟑螂的习性和土元差不多,也喜欢黑暗,只不过土元喜欢在土里,蟑螂喜欢趴在墙壁和石棉瓦做的层断上。王卫祥将两种虫子混养,使得饲养空间、饲料都得到了充分利用。
?无论是蟑螂还是土元,都属于昼伏夜出的物种,所以喂养时间要注意,必须要在下午六点之前喂完,如果太晚,很容易出现自相残杀的局面。?王卫祥强调,除了喂食时间外,喂食的食物也要注意一点,?如果只按照土元的口味喂食蔬菜的话,容易引起蟑螂腹泻,不利于其成长。?
?目前,合作社蟑螂饲养面积是600平方米。?王卫祥介绍说,蟑螂的价格要高一些,基本在每公斤90元以上。差不多一年能达到20万左右的利润。
无偿传授技术带领村民致富
在自己致富的同时,王卫祥还把技术无偿向周边村民传授,只要哪家有养殖土元的想法,随时可以上门讨教。
记者采访当天,正好遇到一位来自潍坊地区的村民来到王卫祥的养殖基地学习。这位村民一直在关注土元、蟑螂的养殖技术,但是苦于没有养殖经验,这次他来找王卫祥就是求教如何建造饲养池。得知这位村民的来意后,王卫祥接着就询问起对方家里的面积,并拿出笔来记录着详细的尺寸。
?这是一个效益很好的养殖行业。?王卫祥介绍说,通过养殖土元、蟑螂,王卫祥也成了当地的名人,周边不少村民都前来向他学习养殖技术。?不光咱青岛的,还有湖南长沙一带的农民来找我学技术。他们回去后也搞起了土元养殖,成功后再把土元、蟑螂卖给我。?
据了解,王卫祥饲养土元、蟑螂这五年来,发展青岛周边养殖户近200家。?现在制药加工厂对土元、蟑螂干品的需求量很大,供不应求一点也不夸张,下一步我打算在周边乡镇大力推广土元养殖,延长产业链进行深加工。因为土元养殖有很多优势,一是土元耐病性强,不像养猪和鸡类型的,容易得瘟疫;二是养殖成本低,一万元就可起步。?王卫祥介绍道。(岳柏宇)
个人养殖创业典型事迹
创业是成功的过程,成功也是一辈子的过程,看看那些回乡养殖的事迹,学习他们的方法,找到自己的成功之路。这里我为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个人养殖创业典型事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
?
个人养殖创业典型事迹一瓦缸养殖青蟹前景好年入500万 辞职养青蟹年入500多万
核心提示
齐肩的头发,合身的连衣裙,姣好的面容,面前的曾上玲俨然一名大美女。看着这么一个大美女,很难把她和比手掌还大的青蟹联系到一起。实际上,曾上玲是防城港市利用红树林空隙放置瓦缸养殖青蟹的首创人。一个女子成为当地养殖的标杆,这背后肯定有故事,也有不一样的创业心得。
无意
聚会上听到青蟹养殖
曾上玲的老家坐落于广西防城北部湾茅尾海域边上的一个小山村。早年间她曾是防城港一家国有企业的职工,单位经济效益不好,1997年夏天,曾上玲辞职下海了。?就是不甘心呗。?曾上玲说。 辞职后的最初几年,曾上玲尝试做过一些小本生意,但本小利薄,时赚时蚀,生活仍入不敷出。
辞职后的最初几年,曾上玲只是做一些小本生意,时赚时赔,生活入不敷出。海边人常说靠海吃海,小本生意不起色,曾上玲就跟别人干起了养殖。鳁鱼、鳄鱼、龟、鳖,只要想得到的,曾上玲都养过了。可作坊式的养殖,规模小,成本大,利润低,曾上玲的生意总是难以为继。
为什么养了这么多却养不好呢?曾上玲百思不得其解。正当她发愁的时候,她发现提倡吃生态食品、绿色食物的声音越来越多了,一时间她恍然大悟,?也许是海水养殖过分依赖饲料和药物了。?过后,曾上玲看准了一条路?生态养殖。
俗话说,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2003年秋,曾上玲在一次和朋友的聚会中,无意中听到在浙江、福建沿海一带有原生态养殖青蟹的养殖场。朋友们随口说说就过了,可曾上玲却放在了心上。没多久,曾上玲便约朋友专程前往浙江、福建参观,他们看到了一家养殖场利用红树林空隙用水泥铸缸养殖青蟹。
曾上玲意识到这种方法很适合地处沿海、红树林面积分布广的防城港市,而且发展青蟹养殖非常有养殖前景。红树林为沿海海域多种鱼类和附生物提供了丰富饵料和栖息地,在红树林里养殖青蟹,可以充分利用红树林生态系统内的小型鱼、虾、蟹、贝等低值海洋生态资源作为饵料,加快青蟹的生长;同时,养殖环境也非常清洁,是一种纯天然的养殖方法,能满足人们对优质、安全食品的需求;最后是成活率较高,一缸一蟹的方法养殖,避免了青蟹自相残杀,有利于病害的防治。这不正是她多年苦苦寻求的生态海水养殖方法吗?曾上玲为此欣喜若狂,如获至宝。
有心
摸索出养青蟹的门道
这一次养殖,曾上玲不是匆忙开始,而是做足了功课。
参观回来后,曾上玲先是沿着北部湾海岸线所有的红树林滩涂进行详细考察,整整走了3个月。此外,曾上玲请了好几个专家,对利用红树林空隙用水泥铸缸养殖青蟹的方法进行反复论证。用水泥铸缸被推翻了,因为成本大。用塑料桶养殖呢?也被专家否定,因为会污染环境,与创业的初衷背道而驰。那段时间曾上玲可谓心力交瘁。
细心的曾上玲还请有关专家对利用红树林空隙用水泥铸缸养殖青蟹的方法进行反复论证,发现此法有两个弊病:一是用水泥铸缸,需要大量的水泥、砂等材料和人工投入,加大了成本;二是水泥缸经海水侵蚀后容易损坏,损坏后淤塞海域,将来清理需要花费相当一笔资金。于是,她改用塑料桶养殖,但经海水浸泡后的塑料桶硬化、发臭,污染环境,与自己发展绿色生态养殖的初衷背道而驰。
用瓦缸养殖行不行?抱着再试一试的想法,曾上玲再次咨询了专家,在得到专家的肯定和认可后,曾上玲立刻着手,亲自设计瓦缸并送到陶瓷厂定做。
3000只瓦缸,每个瓦缸放1只蟹苗。在最初的3个月里,曾上玲几乎每天都和青蟹呆在一起,一遇到问题就请教专家。?涨潮的时候才能喂食,提前喂了青蟹不吃,食物留在缸里就容易滋生细菌。?现在曾上玲说起养蟹头头是道,但这些经验都是一次次摸索和总结出来的。
当第一批青蟹80%成活上市的时候,曾上玲知道,自己终于成功了。
心得
抓住机会并坚持到底
按规划,每亩红树林放置瓦缸600个,3万多个瓦缸仅占红树林面积50多亩,仍有250亩红树林闲置。为扩大规模,2009年夏,曾上玲想出一个大胆的办法成立合作社,成员侧重倾向当地村民尤其是妇女。经过将近一年的挨家逐户上门、反复向村民宣传红树林瓦缸养殖青蟹的发展前景,终于打消了村民的顾虑。2010年初,江山乡潭西村共有29名村民(其中妇女14人)加入合作社,正式取名为?防城区江山乡润丰绿色生态海水养殖专业合作社?。到2010年6月,合作社已发展社员36名,共筹集资金628.8万元。目前,合作社青蟹养殖已发展到5万多个瓦缸,养殖面积扩至90亩。
如今的曾上玲,已经成为防城港市当地养蟹的女强人,年总收入500多万元;她还通过?合作社+基地+养殖户?的经营模式,带动了当地一大批农户从事青蟹养殖,户均年收入七八万元。
回想起自己的创业故事,曾上玲还是挺感慨。?其实身边有很多商机,有些信息别人随口说说,过了就过了,我就没把它放过。?曾上玲说,女性想创业,不仅要做生活的有心人,也要做生意场上的有心人。?发现机会很容易的,抓住并坚持做就很难。认准目标、克服困难,成功其实没有那么难?。
个人养殖创业典型事迹二残疾人养殖獭兔致富年收入40万
王学成虽是一名残疾人,但他凭借超人的毅力开创了自己的獭兔养殖事业,同时还带动周边的不少乡亲共同致富。王学成从没想到过,獭兔竟然让他实现了从一贫如洗到家产百万的涅槃新生。他的人生犹如一篇童话,我们从他的成功史中,可以看出努力劳动的伟大价值。
王学成,今年四十岁出头,初中文化,右手残疾,安徽省滁州市南谯区章广镇皇甫村人,人称?獭兔王?。他靠养殖獭兔致富,现有厂房7000多平方米,存栏獭兔5000多只,年收入40万多元。2011年,王学成荣获安徽省残联表彰的?安徽省十佳残疾人创业之星?和?安徽省残疾人自强模范?称号。
?创业难,残疾人创业更难!回首我的创业之路,个人奋斗和政府扶持是我成功的两个重要因素。?近日,王学成在接受采访时感慨地说,?对于伺弄庄稼的农民来说,没了右手手指,干活的难度不言而喻,况且我妻子也是个残疾人。上有年迈的老母,下有两个年幼的孩子,靠种几亩薄地度日,日子过得很艰难。?
王学成也曾想外出打工,但多因手有残疾而吃?闭门羹?。但是,他不甘心一直贫穷下去,因为他要养家糊口。此后,他处处留心适合自己的谋生门路。2007年,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命运多舛的王学成有了转机。
事情原委是这样的:王学成在报上看到了獭兔养殖的信息,他觉得比较适合自己,因为投资少、见效快,易饲养,有销路。更重要的是,当地饲料资源丰富,比如花生秧、花生壳、玉米秸等都是獭兔喜爱的饲料。他心里清楚,养殖业虽然风险较大,但要想养殖成功,必须掌握过硬的养殖技术。为了掌握养殖獭兔技术,他先后前往南京农业大学和安徽农业大学等高校拜师取经,并到外地毛皮市场考察。凭借着较强的领悟能力和勤奋学习的精神,王学成很快就掌握了该项技术。
尽管如此,但王学成的獭兔养殖之路并非一帆风顺。2007年,王学成东借西凑6万多元,从河北省引进400只兔种,但是没有多久獭兔患病,死的只剩下100多只,损失惨重。投入的钱几乎全打水漂了,他急得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天无绝人之路。滁州市、南谯区残联知悉王学成的遭遇后,迅速启动?千元工程?资金扶持他继续养殖,使他当年就获得了养殖成功并实现了赢利。经过几年努力,王学成的獭兔养殖初具规模,现有厂房7000多平方米,存栏獭兔5000多只,年销售獭兔2万只以上,年收入40万多元,成了皖东首屈一指的獭兔养殖专家。
王学成致富以后,因他深知残疾人之苦,便想方设法带动其他残疾人就业。2009年,在王学成的带动下,本村和相邻几个村20多户村民开始从事獭兔养殖,他主动向他们提供种兔,无偿提供技术支持和他自己研制的饲养配方,大部分养殖户当年就有了赢利。村民刘恩柱便是受帮助的一员。在王学成手把手的指导下,当年,刘恩柱家养殖獭兔收入便超过了1万元,2010年突破2万元。2万元并不是个大数目,但对于刘恩柱来说可谓天文数字了。?他到我家来了几十趟,一口水都没有喝过。?提起王学成,刘恩柱夫妇俩眼角溢出了泪花。
为了带动更多的家庭养殖獭兔,2009年底,在南谯区残联和章广镇政府的支持下,王学成在镇政府举办了獭兔养殖培训班。王学成在培训班上承诺,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如遇到难题,电话联系,随叫随到,并且免费上门收购商品兔。王学成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2010年12月21日,王学成接到养殖户的求助电话,他二话没说,便骑着摩托车去了。由于积雪路滑,在返回的路上,王学成连人带车摔倒在路旁的沟里,昏迷不醒,幸亏过路的老乡发现了他,连忙把他送到镇卫生院,他的头被缝了六针。?只要能让乡邻过上好日子,我吃点苦、吃点亏、受点累,心甘情愿。?王学成笑着说。
与此同时,为了形成规模化养殖,扩大獭兔销售市场,2009年3月,王学成登记成立了?滁州市金盛獭兔养殖专业合作社?,并于同年12月注册了?皇甫辉?牌商标,合作社对成员实行?五统一?,即统一供种、统一防治、统一饲养配方、统一饲养管理模式、统一销售。目前合作成员发展定远、凤阳、明光、来安、南谯等县、市、区62户社员,其中残疾人家庭32户。王学成以科学的管理、优良的品种、合理的价格、良好的信誉赢得了养殖户和客户的好评。目前,该合作社年销售獭兔10万只,销售额700余万元,利润300万元。
个人养殖创业典型事迹三大学生养殖蚯蚓收入百万
不做城里人,回乡当农民。现年28岁的刘军,2011年7月从山东农业大学研究生毕业后,主动放弃在城里高薪就职的机会,毅然回到信丰老家,在嘉定镇龙舌村养起了蚯蚓。经过几年的打拼,刘军不仅成了当地的致富能手,还发挥专业特长,利用无害化处理过的猪粪养殖蚯蚓改良土壤,使原本寸草不生、沟壑纵横的稀土尾砂地,转化为平整松软的肥沃土地。凭着在一项目上的突破,刘军夺得了2013年第二届?赢在江西?青年创新创业大赛的冠军。
不顾劝说 放弃高薪回乡养殖蚯蚓
3月26日上午,记者来到信丰县嘉定镇龙舌村一处叫阿厦塘的山坳里,刘军的信丰县归根生态科技示范基地就在这里。近百亩集中连片的土地上,一畦畦标准的蚯蚓床整齐有序。刘军正手持锄头,和工人一起翻垄挖收蚯蚓。
刘军说,这种蚯蚓名叫?大平2号?,不仅可以用来喂养泥鳅、鳗鱼、甲鱼、石蛙等,还可药用,市场需求量非常大。此外,这种蚯蚓的繁殖能力很强,每月可挖收一次,市场价位根据季节需求而定,一般为每公斤16元到30元不等。目前,仅蚯蚓养殖,刘军的年收入达百万元。
3年前,刘军大学研究生毕业后回乡养起了蚯蚓,成了村里人眼中的另类。父母好不容易供他读完大学,当然希望他能留在城里工作,而自己却不顾父母及亲友的劝说,放弃了在大城市的高薪工作,最终回到老家承包土地养殖蚯蚓。一时间,父母骂他是不孝儿。左邻右舍也对他冷嘲热讽:?一个大学研究生,好不容易丢下锄头到城里生活,现在又回乡下当农民,这书不就白念了!?
刘军没有被困难和流言吓倒,而是充分发挥所学专业知识,在家乡广袤的土地上,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重大突破 稀土尾砂地变废为宝
刘军说,在中国,养殖蚯蚓的人不少,尤其是北方,几十年前就有人开始养殖蚯蚓。在大学时,他研究的课题就跟这有关。
2010年暑假,刘军获悉信丰生猪养殖规模大,每天所产生的猪粪有几千吨,而这些猪粪除了部分用于果园、菜园、稻田作肥料外,大多被排在山涧河道中,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很大污染。既然有这么多的猪粪,何不把它利用起来养殖蚯蚓?
返回学校后,刘军开始着手相关研究,成功掌握了猪粪无害化处理技术。2011年7月,返回家乡的刘军,把经过无害化处理的猪粪用来饲养蚯蚓,结果取得成功。经不断摸索和技术改进,刘军用猪粪养殖蚯蚓,亩产量可达3500公斤,比国内其他用牛粪养殖蚯蚓的产量高出近一倍。刘军所掌握的这项技术,一举攻破了?猪粪难以养殖蚯蚓?这一课题。而更让刘军感到欣喜的是,用猪粪养殖过蚯蚓的土地,土质变得暗黑,异常肥沃松软。刘军于是把目光瞄准了当地的一些稀土尾砂地。当年冬,刘军租赁了嘉定镇龙舌村阿夏塘一块100多亩的稀土尾砂地进行实验。经过两年多的试验,原本几十亩寸草不生、沟壑纵横的稀土尾砂地,现已成为平整松软的肥沃土地。从此,刘军把技术示范基地设在这里,昔日这块超百亩的稀土尾砂地在逐步消失,而今成为了一处?聚宝盆?。刘军这一治理稀土尾砂地的办法,得到了赣州市矿管、水土等部门的高度赞扬。
今年1月,在第二届?赢在江西?青年创新创业大赛的总决赛中,刘军的?用猪粪来养蚯蚓,再用蚯蚓来改善土质?创业项目,征服了在场评委,从入围决赛的15名选手中脱颖而出,获得冠军,并赢得10万元创业奖金。
自行钻研 脐橙专用肥将投放使用
随着基地规模的不断扩大,加上研发的多个创业项目获得成功,江西、山东、广东、湖南、河南等地的多所农业大学,邀请刘军前往授课,介绍返乡创业的成功经验及课题交流。刘军两名学弟,大学毕业后也慕名前来,辅助刘军一起研发新的项目。
一些信丰本地及周边的菜农、果农、苗农都纷纷前往刘军的养殖基地,收购他养殖蚯蚓后的猪粪。刘军开始思量,赣南是脐橙之乡,但目前仍没有专供脐橙使用的肥料。于是,刘军经过配方改良,研发出了脐橙专用肥。目前,该专用肥项目的研发,已通过了江西省科技厅专家的评审。为了使该专用肥能尽快生产投入使用,刘军目前正在基地内建设一个2000平方米的生产厂房,并与信丰当地一家大型果业公司达成协议,创办一个大学生创业基地。招收相关专业的大学生,成立创业团队,最终达到共赢的目的。
刘军透露,目前,国内已有多所农业大学的老师向他引荐人才,其中有不少大学生已签订了工作意向。刘军说,创业基地建成后,脐橙专用肥很快会生产出来,并投放到市场。
心怀梦想 搭平台携乡亲共同致富
刘军成功创业的事迹,经媒体报道后,引起了中央电视台农业频道《致富经》专栏的关注。3月2日,该专栏派出两名记者,从刘军就读的山东农业大学开始拍摄,一路南下,经南昌、吉安等地寻访客户,最终到达信丰,直至3月18日结束行程返回北京。全程采访,详细记录了刘军返乡创业的创业故事。
刘军说,返乡创业的想法,在大学时期就有了,经过几年的努力,这个梦想已经实现,但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富。近两年来,刘军在创业打拼的同时,没有忘记帮助当地乡亲。附近村民在种养殖方面遇到了什么问题,只要找到他,刘军都会提供无偿帮助。无法指导解决的,他就通过自己的人脉关系,帮助联系有关专家前来指导。
2011年,刘军种植象草饲养蝗虫取得成功,经本报报道后,不少省内外的农户打电话或慕名前来,找到刘军咨询饲养技术,他都毫不保留地提供给大家。与此同时,刘军的生态科技示范基地招聘了不少当地的中老年人及妇女任员工,每月工资两三千元,让他们实现家门口就业。
刘军表示,自己返乡创业,当时就认准了一个理:?身为一名大学生,首先要摆放好自己的位置,不管到哪里,从事什么工作,只要用心去做,就能实现自己的梦想!?特别是《若干意见》出台后,中央给了赣南老区人民许多优惠政策,这让他对未来的发展更有信心。
个人养殖创业典型事迹四鹌鹁养殖致富养成赚钱?一条龙?
核心提示:用诚信赢得客户和市场,组织大量养殖户发展规模养殖,提高产品质量共同闯市场。
致富项目:鹌鹑养殖
案例地点:焦作市武陟县
致富人物:亢希坤
适合人群:普通投资者所需场地:固定养殖场地?
鹌鹑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野生小鸟,享有?天上飞禽数鹌鹑,地上走兽数狗肉?的美名,清炖或者油炸烧烤都.是难得的美味,产下的鹌鹑蛋一天一个,营养价值可以和鸡蛋相媲美。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焦作武陟县冯李村的村民就开始养殖鹌鹑,如今,村里男女老少都掌握了这门养殖技术,由此而形成的鹌鹑产业发展得红红火火。
养殖户:每天的孵化量就是3万只左右。
收购商:一天能收6000多斤到8000来斤。
而说起冯李村的鹌鹑产业,就不能不提亢希坤,1998年,亢希坤第一批精心饲养的3000只鹌鹑出笼了。
亢希坤:养下来当时行情也不错,赚了有七八千块钱,当时养下来咱也有个想法。
1998年,一些外地商人纷纷来到村里源源不断地高价收购?青年?鹌鹑。随着?青年?鹌鹑的热销,幼年鹌鹑的价格也一路走高,冯李村的鹌鹑养殖迎来了一次热潮。搞鹌鹑孵化成了当时最赚钱的生意,这让亢希坤看到了发财的机会。
亢希坤:当时天天有人来这里拉这个青年鸟,一天要走一二十万只,就琢磨着他天天来拉大的,小的肯定好卖,就想着去孵鹌鹑。
孵化鹌鹑要比养鹌鹑投资大、技术要求也高,为了赶上这发财快车,亢希坤把全部家底拿出来建起了自己的孵化室。
亢希坤:结果呢,出了一批不成,出了一批不成,7、8批都不成功,当时的损失大概要有2万多。
亢希坤弄不明白,这被冯李村人称为看家本领的鹌鹑孵化技术,咋就成了砸饭碗的倒霉事呢。
亢希坤:烂塑料纸把那个拔气筒给盖着了,导致一氧化碳回流,导致鹌鹑都中毒死亡。
.第一批鹌鹁苗终于孵化成功了,亢希坤指望着赶紧卖几批鹌鹑苗,把孵化鹌鹑的损失捞回来,然而市场迎接他的却是一盆冷水。
亢希坤:汝燃那些拉乌的,不来收乌了,出来的小鸟5分钱一只都没人要了。
亢希坤血本无归,只有靠练就的养殖和孵化技术吃饭了,正愁英雄无用武之地,一宗大生意找上了门。
亢希坤:由于住的离公路近,正好碰见有几个人下车,下车他们问这儿是不是养鹌鹑。遇见这几个淇县人是我事业的转折点。
1998年在鹤壁淇县有很多养猪、养鸡的专业户也赔了钱,闲置了大量的养猪场、养鸡场,淇县人听说鹌鹑的行情不错,便慕名来到冯李村取经,出于对亢希坤的人品和技术的认可,考察之后不久,他们便邀请亢希坤到淇县洽谈合作。
亢希坤:疾病该怎么防治,规模多大,我都认真的进行现场指导,淇县养殖户都成功了。
随后的几个月里,亢希坤往返于淇县和武陟之间,帮助淇县人养鹌鹑,并且把村里没有销路的鹌鹑苗拉到那里销售,获得了出人意料的成功。
亢希坤:因为数量相"-3大,一只鸟虽说赚不了多少钱,但是他们一家一家都是万把只,这大概有两三月,把我那个外债还清了。这算是我第二次起步。并且,这正没出路的东西咱把它卖出去了,当时村里边人对咱评价相当不错。
这时,淇县养殖户的种苗供应几乎成了亢希坤的独门生意,供应给人家的种苗如何保证质量也成了他经常头疼的问题。
亢希坤:这些青年鸟,他们喂的参差不齐,该预防的没给人家预防,这导致人家没喂多长时间,人家鹌鹑的犯病发病是相当的高,提起鹌鹑都害怕,这时我发现这些问题后,决定自己重新搞孵化。?
苗子好,养出来的鹌鹑才能好,才能培养自己的回头客,建立稳定的销售网络,这是在二次孵化中亢希坤认准的道理。
亢希坤:当时20多天都没有脱这个衬衣,可以说就在那地上躺着,半个小时左右那就得起一次,看看,直到最后鹌鹑孵化成功。因为出现过煤气那个事了,对这个是相当注意的。
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一次孵出的鹌鹑苗很争气,不但平平安安地顺利出壳,还给亢希坤挣到了一块在市场上立足的金字招牌。
养殖户:后起之秀,把这个东西搞进化了。亢希坤这个种苗啊,既健康,种苗成活率高,销路也好。
通过口碑相传,2002年起,亢希坤的鹌鹑苗开始远销到河北、山东、陕西、甘肃等省,但这出壳才几十天的小东西能不能经受住长途运输的考验,亢希坤不敢有一点的疏忽大意,可就是这样在一次去甘肃的送货途中,意外还是发生了。
亢希坤:司机可能是困了,跟人家追尾了,车撞着人家车大概有20公分宽,当时那个大灯碗,扎到我腿上,当时那个骨屑都出来了,医生叫我看。
卡车在异乡的公路上停下来,人受了伤,鹌鹁苗也挣扎在死亡的边缘,这次送货几乎注定是一个人财两空的结局。
亢希坤:因为你这是张嘴儿东西,你装到车上,在地上不走,它不吃不喝,持续的时间长,这是个鸟,一车装得多,温度高,持续时间一长,它直接都死了。叫司机在当地租了个车,倒车,把我抬到车上,又出发了,当时感动的司机当场都在那儿哭了。
爱拼才会赢,凭着一股子冲劲儿,亢希坤赢得了市场,打过交道的客户都成了回头客。但分散的养殖户鹌鹑蛋往哪里销,生产期过后该淘汰的鹌鹑如何处理,这些问题不解决,自己的生意还是做不大。这时候,亢希坤就想着把发展起来的养殖户和自己建立的销售网络进行资源整合,从供应种苗,供应饲料,组织防疫,到回收鹌鹑蛋,再到组织青年鸟和淘汰鸟外销,他在养殖户和市场之间搞起了一条龙服务。
亢希坤:我走这个模式,把这个鹌鹑蛋从外边回过来,每天大概有万把斤,货源有一定的保障,比较平稳,信誉度又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下边给咱喂鸟的人、客户也越来越多,截止到今天,我下边发展有100多万只鹌鹑。
这种双赢的做法让亢希坤的鹌鹑生意一步领先,步步领先,这个曾经赔得一无所有的年轻人,如今成了在村里举足轻重的产销大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