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定土楼在福建省。
永定土楼,即永定客家土楼,位于福建省西南部的龙岩市永定区,中国古建筑的一朵奇葩,永定土楼的设施布局既有苏州园林的印迹,也有古希腊建筑的特点,是中西合璧的建筑典范。
在永定22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分布着2万多座土楼,其中有三层以上的大型建筑近5000座,圆楼360多座,其中清代以前的约占1/3,具有代表性的土楼近3000座。
文物价值
土楼是客家文化的象征,客家文化是土楼的灵魂。永定客家土楼与地质地理学、生态学、景观学、风水学、建筑学、人类学、社会学、民族学、民俗学、客家学、伦理学、军事学、教育学、文学、美学等密切相关。
永定客家土楼的建筑工艺和风格,源于古代中原民居建筑。聚族而居的方式,反映了传统的宗族血缘伦理观念。楼内外以耕读传家、忠孝仁义为主题的楹联、题刻,体现了客家人对儒家文化的传承。土楼附设的学堂,是客家人崇文重教最有力的历史见证。
永定土楼在哪里在哪个省的
福建永定土楼位于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县湖坑镇洪坑村。
永定土楼,又名桐梓楼,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县。最古老的是位于雷虎镇下寨村的福新楼。它是福建现存最早的土楼。建于公元769年,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是福建土楼群中最古老的一座。
永定土楼种类繁多,分为方形建筑和圆形建筑两大体系。永定被称为没有大门的中国客家土楼博物馆。在众多的土楼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五峰楼、大方楼、圆楼。
福建永定土楼的建筑特色
福建土楼依山而建,布局合理。它吸收了中国传统建筑规划的“风水”理念,适应了人们共同居住的居住和防御要求,并巧妙地利用了山区狭窄的平地和当地的生土、木材、鹅卵石等建筑材料。是一种自成体系、经济、坚固、防御性很强的高层建筑类型,极具美感。
这些独特的山区民居建筑,将源远流长的夯土技术推向了极致。客家人是汉族中的一个重要族群,其祖先来自中原。因为战乱和灾难,客家人先后五次大规模南迁。他们中的一些人移居福建,形成了客家宗族。
永定土楼位于永定土楼位于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
永定土楼,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的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县境内,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奇的山区民居建筑,是中国古建筑的一朵奇葩。永定土楼千姿百态,历史悠久、风格独特、规模宏大、结构精巧、种类繁多,大约分方楼圆楼两大体系,现存著名的圆楼360座,方楼4000多座,被称为一座没有大门的中国客家土楼博物馆。
永定土楼历史介绍:
永定土楼至今已有一千二百多年历史,是福建客家土楼群中最古老的一座。它建于公元七六九年,是最古老的是馥馨楼,位于湖雷镇下寨村,是福建现存最早的土楼。
永定土楼交通自驾:
部分地区有山路,需要谨慎驾驶,没有山路经验的人不建议自驾。
自由行:
大部分没有公交到达,如永定的高北土楼群、洪坑土楼群、初溪土楼群,建议报当地的一日游,节省时间又省心,减去了转车交通的麻烦。
包车:
优点:私家团,没有其他人拼,都是自己人;说走就走,想停就停的自由;缺点:价格略高。
适合人群:和朋友几个人一起出来浪,包车简直自由又划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