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中华怎么辨别真假

核心提示问题:如何辨别软中华烟真假? 整条中华烟真假鉴别 1、条包装透明纸摩擦系数低,手感光滑,光泽好。假烟包装透明纸摩擦系数大,滞手,光泽差。 假烟条盒与条盒透明纸之间间隔大,尤其在条盒两端差异明显。 条装为无字母金拉线,拉线头为半圆 形,顺时针

问题:如何辨别软中华烟真假?

整条中华烟真假鉴别

1、条包装透明纸摩擦系数低,手感光滑,光泽好。假烟包装透明纸摩擦系数大,滞手,光泽差。 假烟条盒与条盒透明纸之间间隔大,尤其在条盒两端差异明显。

条装为无字母金拉线,拉线头为半圆 形,顺时针拉开,而假烟拉线头头形无规则。

透明纸粘封在有条码一侧,与边缘平行,呈一条直线状,宽度均匀一致,而假烟不平,不直,不均匀。 2、条盒采用欧式上开盖。条盒透明纸右上角内侧采用自动喷墨隐形防伪技术。防伪标志为紫光灯下呈紫蓝色,防伪标志采用集团图案,两个字母Z H为中华二字汉语拼音字头,十位数字(分上四下六两行) 分别代表生产日期、班别、车号。对回收使用过的旧条盒,鉴别时注意过角处往往有磨损和玷污痕迹,或有两次粘封或拆后重封痕迹。

条盒底打有一个字母二位数字的密码钢印,代表年、月、车号. 3、小盒包装透明纸手感光滑,光泽好,假烟滞手。

盒装为无字母拉线,拉线头为方形,顺时针拉 开,假烟无规则。

透明纸粘封在有警句的条码侧,粘封平、直、匀。防伪标记在盒正面下缘,“中国上 海卷烟厂出品”右下面透明纸内侧,除呈一行排列和无集团图案外,与条盒防伪技术、内容一致。 小盒底打有一个字母二位数字的密码钢印,代表年、月、车号。

4、 小盒粘封打开后,左右两侧只有规则三条胶线,而假烟为片状。

小盒与内衬纸粘封左右为一条胶 线,呈八字形,前后为两条胶线,而假烟采取小粘胶或无规则片状。 原胶痕为透明胶, 现染成黑色。

5、烟支排列顺序为7、7、6,而假烟一般为7、6、7。

烟支长度、圆周、外观、钢印规范,烟支无小号;假烟不规则,而且有小号。

6、烟丝:由烟丝、膨胀烟丝、少量梗丝构成,颜色金黄或桔黄、光泽油润,膨胀烟丝采用C O 2干冰膨胀法,数量比例为5%一8%。将烟丝倒入丙酮溶液中,有飘浮的烟丝为膨胀梗丝,而假烟无飘浮烟丝。 7、评吸:中华牌卷烟与云南卷烟相比,香精味较浓,香气浓郁醇和而谐调,无刺激性,余味干净舒适、劲头适中,而假烟香气差、刺激较大、余味不干净。

8、鉴别中华烟的要点主要看三处最后一位数字是否一致,即:条盒防伪标志的最后一位数字,小盒防伪标志最后一位数字,小盒底部所打的一个字母和两位数字的最后一位数字,三个数字是否相同怎么辨别真假中华烟

软中华烟真假鉴别图RT--海洋﹎2008-07-31 21:36 一摸

香烟,无论软包装还是硬包装,都外包有透明薄膜。消费者购烟时,最开始接触的就是这层外包装。 真烟:塑料膜摸起来手感光滑,透明度较好,光泽度好,是一种特殊的薄膜,这种薄膜只用于香烟包装。拆开再摸,会感觉这层外包装薄膜较薄,手感较柔软。

假烟:用的是一般性薄膜,光泽较差,透过薄膜看烟盒会感觉透明度较差,用手摸有滞手感,拆开后再摸,会感觉这种薄膜较厚且硬。 二看

从色泽上鉴别。经常抽一种香烟的消费者,购烟时请注意比较烟盒的颜色。如果可能在下次购烟时,不妨将真的空烟盒带上。假烟盒再逼真,与真烟盒还是有颜色上的差异。

从烟丝上鉴别。有些人误以为烟丝越黄表明香烟质量越好,其实这是误解。

真烟:真烟的烟丝色泽自然,黄中偏黑。烟丝中一般没有未经处理的烟梗,因为未处理的烟梗不易燃烧,容易熄火。正规厂家在制作时,对烟梗进行了膨化处理。

假烟:为迷惑消费者,一般会采用硫磺熏制烟叶,烟丝显得黄亮。假烟中经常会看到烟梗,其制造者不可能花力气去对烟梗做膨化处理,那是一种专门的工艺,且需要购买高档设备。从烟灰上鉴别。一般消费者吸烟后,看到烟灰较白,便认为是好烟。其实这也是一种误解。实际上,烟灰的色泽受烟叶的干燥程度影

1、摸外包装

(1)所有烟都是有一层塑料封皮包裹着的,真烟的塑料封皮看起来是非常光滑的且质地较硬而且包装合严合缝,用力摸起来不会起皱对于硬包香烟来讲。

(2)而对于软包香烟来讲,由于软包整体较软,包装不可能合严合缝,但是我们可以再次观察塑料封皮,如果封皮过软而且用力摸起来起皱严重,就有是假烟的可能

2、看外包装

(1)真烟外包装的印刷肉眼看起来字体整齐,字体颜色饱满,香烟外盒的钢印深且自然,假烟一般字体色泽偏淡,钢印也偏浅。

(2)就黄鹤楼举例说明,假烟的中华字体较真烟略瘦零点零几毫米,钢印完全没有,在香烟盒底部的防伪贴也没有明显的水印痕迹,在阳光下下仔细观察也无法看清中华图案的防伪标记。

3、闻烟香

(1)打开包装,拿出一只烟,放在鼻前猛闻一下,因为烟草一般第一是经过炒制,每根烟都会有烟草香,而假烟由于粗制滥造,中间省去了很多步骤,香烟本身就不会有烟香。

(2)比如说买的是20元以上的烟,香烟的烟香就会比较浓,如果发现香烟没有烟香,就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陈年烟,放置时间过长,香气挥发,而另外一种就是假烟了。

扩展资料

研制

1、“中华牌”卷烟原配方中所用美国烟叶比重较大,这些都是过去进口库存的陈烟,当时的情况(新中国成立)不可能继续进口美国烟叶,因而库存渐少,如何继续生产成为最主要和紧迫的问题。显然,以国产烟叶代替进口烟叶是唯一的出路。

2、为此,我们进一步研究各种进口烟叶的香味特征,并与国产各地方等级烟叶的香味品质作比较。研究认为,进口烟叶中部分香味属浓香型,这种烟叶基本可以用当时的上等许昌陈烟腰叶代替,供应量较充足,问题不大;另一类香味属清香型,部分云南烟叶与之较近似,可部分代替。

3、此外,福建永定新发展的烤烟具有另一特征的清香,河南邓县的烤烟(当时称邓炕)也具有较独特的清香,问题是数量有限,只能少量使用。当时数量较足的山东和贵州的部分烤烟虽然清香烟味不甚突出,但可以起到协调烟香的作用。

4、利用这些烟叶的适当调配,结合选叶、退梗、人工发酵处理等技术措施,逐步减少了美国烟叶的用量,并一度实现了完全用国产烟叶生产“中华牌”卷烟,解决了原料的供应问题。

5、应当说明,当时“中华牌”卷烟的生产是作为一项政治任务的,公司领导对此十分重视。1954年食品工业部曾派工作组专门赴上海检查“中华牌”卷烟质量,规定“中华牌”卷烟配方如有较大的变动,必须经部里批准,并在原料供应等方面给予了政策上的大力支持。

6、“中华牌”卷烟的产量虽然不大,但上烟公司和生产厂一直在不断努力改进质量,把它当作政治任务来完成,其政治意义是不可低估的。

原料

1、从上等烟叶中去挑选中华原料比例不大,当年一般仅10%左右,需要提供的数量很大。记得1980年烟叶减产,上等烟紧张,山东临沂地区有7包上等烟调到开封烟厂,省公司知道后,责成必须追回,调给上海,否则停止对开封一切调运,开封烟厂只得把7包烟叶用零担运往上海,说明了对上海调拨上等烟保证中华烟生产的严肃性。

2、生产“中华”烟最大的问题是原料,刚开始生产时,用的原料全是进口烟叶,后用国产烟叶替代,质量不够上乘。1954年,轻工业部食品工业管理局派出工作组到烟厂,就“中华”烟质量问题开展调研。在研究试制国产烟叶替代中,使用了许昌、山东、福建、贵州等烟叶(从一、二级烟叶中选拔)。

3、在计划经济的年代,中央规定,上述地区的一、二级烟叶全部调拨到上海,以确保“中华”烟的生产量。同时规定,“中华” 烟配方由食品工业管理局管理,调整配方结构须得到批准。

4、由于“中华”烟原料数量较少,至八十年代每年产量一般在几千箱,不超过一万箱(根据原料数量而定)。大跃进年代,原料更是匮乏,国产陈烟叶供不应求,于是采用了人工发酵烟叶工艺技术,同时,开始人工挑叶(解把挑叶)。

5、“文化大革命”前,烟叶由中央统一调拨,“文化大革命”中,原料供应发生困难,“中华” 烟每年生产一些,但数量甚少。“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开始少量使用一些进口烟叶(美国、泰国、津巴布韦等),但须每年向中央申请外汇额度。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中华香烟

 
友情链接
鄂ICP备19019357号-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