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窑的收藏价值为何那么高该如何保养?

核心提示哪些汝窑收藏价值高哪些汝窑茶具收藏价值高,汝窑茶具,五大名窑之首,因产于汝州而得名,在中国陶瓷史上素有“汝窑为魁”之称,釉色类别有天青釉、月白釉等。汝州东北方烧造的汝窑是稍有花纹装饰的青瓷,釉色极润泽而带葱绿是早期的产品;南方烧造的,多有印

哪些汝窑收藏价值高

哪些汝窑茶具收藏价值高,汝窑茶具,五大名窑之首,因产于汝州而得名,在中国陶瓷史上素有“汝窑为魁”之称,釉色类别有天青釉、月白釉等。汝州东北方烧造的汝窑是稍有花纹装饰的青瓷,釉色极润泽而带葱绿是早期的产品;南方烧造的,多有印花或刻花的装饰,隐隐浮现在透明的艾绿釉之下,但制作时代可能晚到南宋;市区出土的大多是汝窑新窑器,多为天青色汝官瓷。

1首选恒福东道汝窑

说起“东道汝窑”就要说起陶瓷的概要前史:早在宋代期间的陶瓷产物,就曾经到达了我国陶瓷开展史上的一个顶峰,而汝窑作为宋代陶瓷中的典型代表,其制作工艺就曾经到达了传统陶瓷美学的极致,号称北宋五台甫窑之首,享有汝窑为魁的佳誉,自北宋以来即成为品鉴家竞相收藏的对象

2其次台湾衡连汝窑

衡连茶具是台湾衡连产的仿汝窑茶具的统称。大陆厂家也有出品,然则做工较差,并且大大都不是直接仿的宋汝窑,而是在仿台制茶具。衡连茶具有新旧之分,珍藏的大多是为了欣赏把玩,也有是为了等候升值后抛出,但目前衡连茶具做工良莠不齐,价格参差紊乱,不要随便购置为好!

3其次聚宝龙汝窑

聚宝龙虽没有其它品牌有名人大师制作,但是十多年励志对汝窑技术的研发,拥有高端茶具品牌、品质的保证。其独特的工艺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赋予了聚宝龙汝窑无可比拟的内在意蕴,使茶文化与茶具收藏完美融于一体,并且在工艺品和收藏品以及实用性之间找到很好的平衡点,打破了汝窑有史以来皇族贵裔所专享的价格束缚,聚宝龙汝窑的这种性价比的突破,是基于保留传统工艺精髓,结合现代人对美学和感官的需求。在业界也是享受广大客户好评。

6汝窑的收藏保养方法

1汝窑的养

1.把玩时应将汝窑内外洗净,避免有油污接触汝瓷。

2.使用时,可用养壶笔沾茶汁滋润汝窑表面,此后可欣赏汝瓷表面蝉翼纹之变化(长期使用的汝窑器,出现茶纹属正常现象,纹理更具古韵。

3.使用汝窑器后,可将茶渣清除干净,用清水冲洗晾干。

4.汝窑在未使用时,可静置于干燥、清洁雅室之内。

2汝窑的藏

1.汝窑应选通风良好、干燥、清洁雅室之内摆置。

2.汝窑器经过细心的养护及把玩之后,会出现独一无二的灵性,其蝉翼纹的变化更是每件都不同,这也是就造成了世上独此一件的局面,实为收藏之佳品。

3.藏汝窑器不可长时间闲置,须于使用中,方可观赏其纹理与茶为一体的美学变化,有赏心悦目之功用。

4.藏者可用心去感受汝窑的文化精髓;化泥土为永恒,口味极致美学典范。

一线国企拍卖公司北京翰海秋拍征集已经开始了,大型拍卖公司每一次大拍藏品征集都要提前两三个月去完成。本次征集限量,免鉴定、托管、流拍、拍卖服务费,那么你了解过北京翰海吗?

北京翰海拍卖有限公司成立于1994年1月,是经国家文物管理部门批准,由国内文物经营系统组建成立,从事综合文物艺术品拍卖的专业公司。为国有企业,注册资本人民币1000万元。公司拥有众多善于此业经营管理的专业技术人员,常设有国家级鉴定专家组成的拍卖品审鉴机构。

十年间,翰海公司先后举办过16场大规模、高档次、按国际标准操作的艺术品拍卖会及26场中小型大众收藏拍卖会。艺术拍品涉及门类广泛,品种众多。曾成功举办《中国近现代书画》、《中国古代书画》、《中国古董珍玩》、《玉器专场》、《中国成扇》等拍卖专场,拍品总计超过6万件,总成交率超过70%,总交易额达35亿元。短短10年来,翰海已成为国内艺术品拍卖企业中信誉度强、操作规范,最具竞争实力的龙头企业之一,并受到海内外各界的广泛关注。

藏品甄选范围如下:

一、甄选对象中国境内的艺术品客户。

二、甄选标准

(一)甄选类别瓷器、玉器、金银铜器、木器、中国字画、油画、珠宝、竹木牙角雕、金石篆刻、雕塑、纺织(十字绣除外)、工艺品、文献、邮品、票证、徽章、奇石标本、珠宝首饰、杂项等。

(二)体积重量每件物品的体积不得超过40×50×60厘米,重量不得超过5公斤。如体积重量超限,需额外加收费用。

温馨提示:《藏品甄选参考标准》

1、品相卖相

2、文化、历史意义

3、物品是否到代

4、稀有度

5、市场热度

6、材质价值

7、非法律明令禁止文物、奇珍等

才十个分。。。

价值连城的汝官瓷

汝瓷始烧于唐朝中期,盛名于北宋,被列为宋代五大名瓷(汝、官、钧、哥、定)之首,当时被钦定为宫廷御用瓷。汝瓷造型古朴大方,其釉如“雨过天晴云破处”,“千峰碧波翠色来”,土质细润,坯体如胴体,其釉厚而声如磬,明亮而不刺目,具有“梨皮、蟹爪、芝麻花”之特点,被世人称为“似玉、非玉而胜玉”,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

作为宋代宫廷用品的汝官瓷,自公元1086~1106年,仅短短20年间昙花一现,便消隐于战乱的尘烟中。因为是御用品,不得流传民间;又因其以玛瑙为釉,在特定的光线下七彩纷呈,灿若星辰,被认为阳刚之气太盛,帝王公卿也不敢用它陪葬,更使之成为稀世之珍,弥足珍贵,与商彝周鼎比贵,被称之为“纵有家财万贯、不如汝瓷一片”。汝官瓷传世品稀少,全世界现仅存65件,分别存放在北京故宫博物院17件、台北故宫博物院23件、上海博物馆8件、英国达维德爵士基金会7件,维多利亚阿伯特博物馆、日本大阪市立东洋陶瓷馆、美国克利夫芝和圣路易等知名博物馆和私人典藏约10余件。

近年来,汝官瓷在国内外拍卖行情一直居高不下。1992年秋,一件直径仅为8厘米的宋汝窑盘在纽约拍卖,成交价高达154万美元。2004年汝瓷鸳鸯水滴以1050万元人民币在河南郑州拍卖成交。2005年南京十竹斋举行的拍卖会上,汝瓷天青釉洗以580万元成交。2006年4月北京春季文物艺术品拍卖会上,一件汝窑瓷器观音瓶以1.6亿元成交,创造了世界古陶瓷拍卖之最。

清凉寺汝窑遗址之谜

汝窑作为中国陶瓷史上最负盛名的瓷窑之一,长期以来备受人们的关注。但汝窑的发现颇费周折,前后经历半个世纪之久。特别引人注目的是河南宝丰县清凉寺汝窑遗址的发现。

清凉寺村隶属河南省宝丰县大营镇,因村中有清凉寺而得其名。该村地处伏牛山东麓,四面环山,现有人口3000余人。窑址处地势平坦,有小河环绕西、南,制瓷原料丰富,煤炭、高岭土、玛瑙石等制瓷原料就地可取,是座原料丰富的制瓷场地。清凉寺汝官窑遗址坐落于清凉寺村中及村南河旁。该窑址北距汝州25公里,总面积110万平方米,瓷片和窑具堆积如丘,窑址毗邻交错,遗物丰厚,既有汝瓷,又有钧瓷、唐三彩、河南黑釉天目瓷、白地黑花瓷等。据当地老人讲,从前一到农闲,特别是干旱季节,他们村中的很多人曾靠挖汝瓷为生,民国时期尤盛。民国时期挖到一个青碗能卖10块大洋,相当于现在1500元人民币。最值钱的是“铅点碗”,此碗造型精美,胎薄体轻,釉黑如漆,明亮如镜,釉面布满灰色小黑点,底很小,碗口外撇,状若南方人戴的斗笠,当年能卖500块大洋。上世纪60年代,在该村村南的汝窑遗址上,还能见到汝瓷片堆积如丘,断断续续达半里之遥。

1950年文物专家陈万里先生考察汝窑,首先发现了宝丰清凉寺瓷窑遗址。20世纪80年代初,宝丰县文化部门在文物普查中,从清凉寺等地群众保存的瓷器中,发现了与北宋宫廷御用汝瓷特征完全相同的瓷盘,从而为寻找汝官窑遗址提供了极为重要的线索。1986年10月,清凉寺村农民在犁地时发现了两个完整的汝窑天青釉裹足支烧笔洗,经专家鉴定与上海博物馆收藏的传世汝瓷一模一样,引起了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及上海博物馆的高度重视。随后,上海博物馆的两名陶瓷专业人员在清凉寺村采集到46件瓷片和3件窑具,汝窑终露端倪。

1987年10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第一次试掘,发现典型的御用汝瓷20余件,其中有汝窑天青釉盘口折肩瓶、天蓝釉刻花鹅颈瓶、天青釉汝瓷盘及粉青釉刻莲花茶盏等,其色青翠如脂,润泽似玉,细碎的冰裂纹薄如蝉翼,晶莹剔透,被认定为汝瓷珍品。1988年秋和1989年春,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清凉寺窑址又进行了两次发掘,共出土各类可复原的瓷器和窑具2000余件,其中的窑藏品与传世汝官瓷对照,胎釉完全一致。1999年,该所在清凉寺村居民住宅便道上再次进行试掘,收获汝官窑瓷片上千片。2000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第六次考古发掘,在清凉寺村内搬迁四户村民,发现窑炉15座和作坊2处,出土了一大批比较完整的汝官窑瓷器、窑具和模具,终于找到了汝官窑的中心烧造区。宝丰清凉寺汝窑址,2000年公布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继入选“七五”期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后,又被评为200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07年以来,文物部门又搬迁数十户清凉寺村村民,继续开展古窑址发掘工作,相信不久会有更大的发掘成果。

张公巷汝窑遗址发掘始末

说到汝窑遗址,不能不提及汝州市张公巷汝窑遗址。张公巷窑址位于汝州市区东南部,遗址中心区面积约3600平方米,皆被居民住房和城区道路所压。

1998年,在汝州市区老二门街拓宽改造时,附近群众建房挖地基发现了许多青瓷片。1999年春,又发现了大批烧瓷配釉用的原料。

1999年夏,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队队长郭木森等在汝州市公安局门面房建设工地发掘,除出土大量宋、元时期民间生活用瓷外,引人注目的是又出土了4件(片)天青釉汝瓷,这些汝瓷与清凉寺御用汝瓷烧造区出土瓷器从胎质、釉色、器形上完全一样,应是清凉寺御用汝窑的产品无疑。

2000年春,汝州市区张公巷附近的居民高中强建新房,汝瓷专家朱文立在挖地基的现场捡到了几十片典型的窑具,有盘式、桶式、漏斗式,便会同汝州市文化局有关领导立即向河南省文物局领导汇报。2000年春和2001年夏,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先后两次在汝州张公巷配合民房改建工程进行小范围的考古发掘,发现一些类似汝窑瓷器、窑具和素烧坯残片,遂引起中国古陶瓷学者的高度重视。2001年10月,中国古陶瓷研究会汝州年会暨汝瓷国际学术研究会在汝州召开,专家根据对宝丰清凉寺和汝州文庙、张公巷出土瓷片的科学测试,断定汝州可作为汝官瓷新窑器目标考察发掘地。

为进一步揭开张公巷窑址神秘面纱,2003年汝州市文化局在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指导下,组织人员对张公巷原探方周围2500平方米的范围实施高密度钻探,并于2003年年底完成了张公巷7户居民的拆迁工作。2004年2~4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又在张公巷东、西两侧分别开挖探方两个,发掘面积124平方米,清理出不同时期的房基4座、水井4眼、灰坑79个和过滤池1个,出土了一批张公巷窑生产的完整或可复原瓷器和窑具。出品胎片厚薄均匀,制作精细,不但继承了清凉寺汝窑的卷足支烧工艺,且有所发展。经过对出土釉料的试烧,成色和发掘出的瓷片一致,烧成温度在1250摄氏度,和史书记载汝官瓷烧造工艺相符。专家认为,张公巷窑烧造青瓷的年代大致可以确定在北宋末至元代初年。张公巷窑烧制的产品独特,制作讲究,古朴雅致,质量上乘,显然不是一般的民间用瓷,它的性质应属官窑。在2004年5月召开的汝州张公巷窑址考古新发现专家研讨会上,不少中外陶瓷学者认为该窑址就是寻觅已久的北宋官窑。2006年5月,汝州张公巷窑址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老汝瓷焕发新春

1952年,周恩来总理指示:“发展祖国文化遗产,恢复汝窑生产。”在国家和省、市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下,汝州市、宝丰县在保护、开发及利用汝瓷方面做了大量工作。1956年,在汝瓷的故乡临汝县(今汝州市)建起了汝瓷厂。经过上百次实验和研究,1958年烧制出第一批豆绿釉工艺品,1983年8月汝窑天蓝釉经过专家鉴定,1987年4月研制出了古汝瓷并通过国家级鉴定,均达到和超过宋代汝窑水平。近年来,汝瓷之乡发展汝瓷研究机构和烧制厂家上百家,从业人员近万人,年产值近2亿元。他们生产的汝瓷天青釉、天蓝釉、豆绿釉及月白釉等品种通过省部级专家鉴定,具备了汝官瓷的独到特征,已销往世界各地,成为普通百姓收藏佳品。许多汝瓷产品还被人民大会堂、故宫博物院等单位收藏。

2001年10月,汝州市成功承办了中国古陶瓷研究会2001年年会暨汝州市首届国际汝瓷研讨会,100多位陶瓷专家、学者国际友人齐集汝州,对汝瓷的发扬光大给予了高度评价。2002年3月30日,一组四件套的汝瓷邮票顺利发行,向世人展示了汝瓷的风采。

 
友情链接
鄂ICP备19019357号-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