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学是初中物理学科的重点内容,同时也是教师教学中的难点,原因之一是公式、概念多,之二是运用公式时必须先识别电路图。有些电路图较简单容易识别,但对较为繁杂的电路图,特别是那些“含表”的电路图,学生做题时就容易出错。 学习电路图时,学生经常出错的情形有这样几种:第一类情况是错将串并联电路的关系误认为用电器和仪表的关系。第二类问题是对电路中滑动变阻器的有效阻值识别不清。第三类问题是将已被短路的用电器错认为与其它部分电路或用电器串联。究其成因,主要是由于识别电路的方法程序不当,思路混乱,基本概念不清等因素造成的。有些电路图虽含用电器较多,但是如果掌握了正确的识别方法,将处于断路和短路状态的用电器去掉,再将电表处理好,最后就有可能只剩余一个用电器,会使问题变得很简单。 在解决有关电学的问题中,短路是经常遇到的情况,局部短路这一问题较为复杂,可将该问题归为四类情形。 一是用一段导线和用电器并联。此电路从表面看该用电器处于通路,但实际上该用电器已被导线短路,不能工作。 二是开关与用电器并联。开关本应串联接入电路,通过开关的闭合、断开来实现该电路的通断,从而来控制用电器的工作。但是在处理有些问题中也会遇到开关和用电器并联的情况。 三是安培表和用电器并联。安培表是测量某电路中或流过某用电器的电流强度,它的内阻很小,所以它应该和用电器串联,若遇到两者并联,同样该用电器短路。 四是滑动变阻器与某用电器并联。滑动变阻器应串联接入电路,用它来改变音量或调节灯泡亮度。 概括以上四种局部短路的情况,该部分看似接通,但它已经没有实际作用。对于电路图来说,元件越少图示越直观,问题越简单。所以遇到上述问题时,可将局部短路部分直接从电路中取掉即可。 电路的连接方式是特指用电器之间的关系,与仪表无关。为了突出主体,在识别图时可将安培表和伏特表先进行处理。两者因性质不同,处理的方式也不同,由于伏特表的阻值较大,通过的电流极弱,可将其所在部分看作为开路,或者先将伏特表从电路中取掉。这样处理后,问题就自然得到了解决。 接着,判定用电器的联接方式。区分串联、并联问题的方法较多,最简单方法是看有没有分流,或者依据通路条数来判断。不过问题分析到此已经很明确了。得出联接方式的结论后,解题就可依据串并联电路的各自特点去处理。 对有滑动变阻器的电路,需要仔细分辨其有效阻值,它共有4个接线柱,与一般用电器不同,正确接法应是“一上一下”。分析接入电路电阻时应引导学生发现“下接线柱”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进而得出:滑片远离“下接线柱”时R增大,反之R减小。 最后,分析仪表。分析各仪表测量的对象,即安培表与电路的某个部分串联,它就测得流过该部分的电流强度,而对伏特表则为并联,它就会测得该部分两端的电压值。 (作者单位:平凉市第四中学)